分享

一位院长的教育故事:小事做足29年,能达到什么境界?

 工农商学兵 2017-09-13


一份工作,一干就是29年,从普通研究人员,到如今的海淀教科院院长。29年来,吴颖慧经历过无数的教育故事,何为大事?何为小事?

教育无小事。但在她的眼中,自己所从事的教育科研是教育事业中的一部分,它很小,就像大海中的一颗小水滴,但同时,它也可以很大,从这颗小水滴中,可以窥得海淀教育的全貌。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说的就是吴颖惠这样的人,人生为一小事来,甘心做一件小事,把小事逐渐做好、做成、做大。







1988年,从北师大毕业的吴颖惠,来到了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所工作,再也没有离开过。当时,和她一起分配来的还有另外5个大学生,但是最终留下来的只有她一个人。

就这样,吴颖惠开始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也是唯一的一份工作,这一干就是29年。

29年来,她从一个普通研究人员成长为中层干部、副所长、所长,现在成长为教育科学研究院的院长。海淀区教科所也从一个只有20多人的单位发展成为拥有近百名职工、五个院区,集敬德书院、教育学会、网络与数据中心于一体的基层教育科学研究院。

回首29年的心路历程,吴颖惠说,人生为一小事来,一个人要甘心做一件小事,把小事逐渐做好、做成、做大,这也是一种幸福,人生正是在这种慢慢体验幸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丰满起来、丰富多彩起来。



关于

成长

与优秀教育人一起变优秀


回顾自己职业生涯走过的30年,从青年时期到中年时期,刚好是中国社会最为波澜壮阔的30年,见证了中国社会经济的急剧变化,也见证了海淀教育艰辛而辉煌的发展历程。海淀教科院就是在这样改革大潮中发展起来的。我个人的生命历程、职业历程,与海淀教科研事业交融在一起,一路走来,起起伏伏,酸甜苦辣,现在都变得美好起来、幸福起来。


这么多年,我走遍了海淀教育的角角落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很少有没有去过的学校。很多学校每年都要去很多次,跟优秀教师、可爱学生、卓越校长在一起,共同经历火热的教育改革生活,真是人生的一件大幸事。我现在还能够想起来,当初刚来海淀的时候,海淀区要做一个教育改革实验,在这教育改革实验的过程中,我接触了海淀区的一批老校长。这些老校长对我人生的影响,包括对我工作状态、工作精神的影响,起了关键的奠基作用。我现在还能想起来李金初校长,当初跟他在一起的时候,我还非常年轻,像个孩子似的,但是他身上的那种气息、气质和影响力,包括看问题的深刻性和批判性,更多是改革的勇气、胆量,都对我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当时也接触了刘彭芝校长,那时她还是普通的数学老师,我们还去听她的数学课,一直看着她从刘老师、变成刘主任,从刘主任变成了刘校长,直到把人大附中带到了今天这个难以超越的高度,创造了基础教育的辉煌。所以,我觉得做教育科研事业特别幸福,看着别人一步步的成长,看着一所所学校一步步变化,本身就是一种“观赏风景般”的幸福,当然也从中体验到了很多研究工作的乐趣。而且,这些卓越的老师、校长,也激励自己只能做得更好,变得更优秀。



其实这30年中,我也有很多机会可以到别的岗位工作,但是每到关键的时候,我发现已经离不开海淀学校、离不可熟悉的教师和校长,更离不可海淀教科院这块成长的土壤。在观察学校发展的过程中,在跟校长、老师的谈话过程中,我对基础教育的理解越来越深刻,这份教育科研工作也干得越来越得心应手。这也不断激励我,要把这份教育科研事业坚持下去、坚持到底。


关于

工作

理性工作也有无穷的感性魅力


教育科研是海淀教育事业中很小的一部分,就像一颗小水滴,但从这颗小水滴中却可以观察到海淀教育的全貌。教育科研给了我们一个更为理性、更为广泛的视角,让我们可以以课题或项目的方式,接触到德育、教学、管理、课程、评价等基础教育的方方面面,可以让我们对教育有一个全面的感观。教育科研并不是基础教育的主流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一项服务工作,教育科研一要服务于教育行政决策、服务于区域教育改革的推进,二要服务于学校的教育改革,服务于校长、教师的专业发展。我不断帮助学校提炼经验、推广成果,我帮助过很多人论证课题,修改论文或者专著,甚至帮助过李希贵、窦桂梅、刘可钦、郭涵等一批名校长,与一批名校长、名教师共同讨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一路走过来,真的感到很幸福。我觉得没有一个职业能像教育科研事业这样给人幸福了,我现在是越干越能切实感受到教育科研工作的内在魅力。



在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教育科研的作用会越来越大。比如,新中考、新高考带来的初中和高中课程体系的变化,都需要教育科研率先进行探索、讨论和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新的思想、新的理念,为海淀区的教育行政决策提供一种方向先导服务。在教育改革过程中,新思想、新理念会层出不穷,这都需要教育科研工作者,做好转化和落实工作,把思想变成方法,把理念变成手段,回到教育实践中去,在教育实践中、在课堂教学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育科研就是把一个个小问题,变成一个个小题目,再变成一个个小课题,带着老师不断地尝试、探索和实践,逐渐取得成果和经验,让老师们认同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并且能够自觉地去实践。


关于

未来

教育要为将来社会培养合格人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的确要重新思考向哪个方向发展,在人类社会中能够发挥哪些作用的问题。由此,我们必须重新考虑教育与人发展的关系、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谈到未来教育,最大的问题可能就是网络信息化等现代技术对教育的冲击与改变。新的技术每天都会出现,如果教育是一个远离现代社会、远离技术的封闭体系,那么教育肯定是自取灭亡、没有出路的。


教育永远是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的。未来教育应该把一些现代的、鲜活的优秀技术引到学校去,让孩子们早接触、多接触。我们不知道未来社会会发展成什么样子,纯粹的讲授知识是没有用的,我们必须着力培养孩子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让他们将来能够适应未来多变的社会。这就要求现代教育的目标要相应发生变化,在全面发展的同时,必须考虑孩子的个性发展,要为孩子量身订做一些课程,让他们今后能更好地适应于未来社会。当然教育评价体系也要变化。将来,孩子们学习知识的渠道会更多,不会仅仅依靠学校教育、课堂教育看。这就要求重新研究学校教育的功能,我相信不远的将来,体育活动、艺术熏陶、品行培养等,将会成为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这些可能会涉及到教育评价体系的全方位变革。我们目前正在做一个项目,想建立一个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品质的评价体系,让孩子走向社会以后,还愿意不断地学习。一个人真的有了学习能力以后,未来社会无论如何怎么变化,都会有他的生存空间,这就是教育的真正价值。



关于

感悟

甘心把一件小事做好、做大


简单说来,这30年,我只从事了一种职业,只待在了一个单位,只干过教育科研工作,可以说是非常的微不足道。但是,现在想起来,其实人生没有那么绚丽多彩、宏伟壮阔,清醒地认识自己的能力,甘心情愿的做小事情,并且能够把小事情做大、做成,可能是许多普通人必然的人生选择。比如教师这个行业,它是对他人提供服务的,对他人提供影响的,我们教育科研又是对教师提供服务,对教师提供影响的。这样的行业,都不会有多高深、多广博,甚至多高尚,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平凡职业,需要一种耐力,需要一种意志力,才能够坚持把它干好、做成功。


一个人在人生的道路上,在职业的道路上,到底能走多远、多久,关键是要看持久的耐力,也就是意志力,只能能够把平凡的工作坚持下来,认真的做好,甘心做一件小事,把这件小事逐渐地做好、做成、做大,人生也许会慢慢地美好起来、多彩起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