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商隐最朦胧的一首诗,深受世人喜爱,冠绝古今

 茂林之家 2017-09-14

南朝宫体诗奇丽的辞藻,在盛唐时已被摒弃在诗坛之外。王维,孟浩然的诗固然清淡,即使李白、杜甫、高适、岑参也绝不追求浓艳的辞藻。从此以后一味崇尚清淡到了孟郊和贾岛就已经到了质朴无华的古拙境界。

物极必反,李贺出现了,他从工体诗中运用在唐代的诗苑朗然的近体诗中,为唐诗开辟了一片新境界。

在唐诗中李商隐不能说是最伟大的诗人。因为他的诗的社会意义远不及李白杜甫还有白居易。但是若论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必然是李商隐。后人把李商隐的诗风称为西昆体。王石曾经说过要学杜甫必须从李商隐入门。

今天和大家共同欣赏李商隐最朦胧的诗:锦瑟。


锦瑟的全诗如下: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一篇锦瑟解人难。

李商隐的这首诗诗是中国诗史上脍炙人口而又朦胧无解的作品,有悼亡说,自伤身世说,咏乐器说,自提诗集卷首说,暗恋人家侍女说,丰裕政治书等等,各种解说可谓层出不穷。

但领会锦瑟的诗意,如果不去追求那些并无实据的背景,不被它朦胧迷惘的气氛和众多意象典故所遮掩,其大致内涵,还是可以缕清一些头绪的。

诗的首尾两联,有他相当明白的一面,他也是思华年最后归为一片惘然之情,末尾的的追忆与首联的思华年相应,中间的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月明珠有泪、蓝田玉生烟,不管有多少纷繁的景观,都是锦瑟年华为前导,以追忆惘然为收尾,是追忆华年内心的种种光景以及感情的各种纠纷,因此,如果以思华年而不胜惘然,概括这篇作品的内涵,虽然虚廓,确实与本文,有充分依据,而不致偏离中心。

此时的锦瑟、庄生梦蝶、望帝化鹃、沧海珠泪、良玉生烟,五个喻体,这些喻体本身带有不同程度的朦胧性,而本体又未出现,加上它们结构上的跳跃性,逻辑上并不必然的联系,所以并不能构成一副完美的画卷,而是错综纠结于其间的怅惘,感伤,寂寞,向往,失望的情绪。

在追忆中弥漫着这些情思的形象,应该说,作者在追忆年华,恍然失落的情况下,所要表达的就是这种迷惘感伤的情绪,李商隐的无题、锦瑟的诗,所写的往往不是某一时刻的事情,而是把心灵世界作为表现对象,种种情绪相互牵连渗透,难解难分,利用繁复的意象表现出来,便无法用某时某地,某事,完全概括。

正因为锦瑟表现的是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多种人生体验,有关锦瑟的种种解释,不妨予以沟通和包容,在艺术上则可以从诗意的多面性,多层性着眼,通过把握其总体精神内涵,去领略其诗意和诗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