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腾讯近王道,阿里巴巴近霸道

 昵称33542116 2017-09-14


管理视角看国学(300)

 

叶公问政。子曰:“近者悦,远者来。”

叶公问行政之道。先生说:“近的人欢悦,远的人来附。”


叶公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个大夫,被楚昭王分封于叶邑这个地方,因此也可以算是一个独霸一方的地方势力,孔子周游列国时经过这个地方,和叶公在执政理念上有过一些交流。但看起来两个人“道不同不相为谋”,谈的并不投机。叶公可能是一个总体上推崇法家和霸道的政治家,对于孔子所倡导的通过礼乐教化兴国的政治理念并不认同。


“近者悦,远者来”的近者、远者自然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于国家来说,本国内的人民就是近者,其他国家的就是远者;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家庭内部成员是近者,家庭外部成员是远者;甚至对于个人来说,个人自身是近者,其他人是远者。所以孔子说“近者悦,远者来”,固然可以看做是一个政治理念,但也可以作为个人治家交友的一个理念。比如《论语·学而》开篇就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也是一个“近者悦,远者来”的逻辑。


“近者悦,远者来”的逻辑是建立在人们在内心是追求幸福的假设基础之上,如果在你自己这个小范围内做到了生活幸福快乐,那么就会吸引其他地方的人闻风而来,从而带来幸福群体的不断扩大。即幸福快乐的指标(悦)可以构建出一个势能,当形成了这个势能之后,就会自然对其他人产生吸引力。当然,所谓的幸福快乐既是相对的,也是差异的。从相对的角度,你自己觉得自己这边已经是幸福快乐了,结果跟别人一比,别人比你更幸福快乐,那他那边的吸引力就要比你还要大。从差异的角度,你觉得自己是幸福快乐的,但别人可能不以为然,反而觉得是痛苦的,那你这个就不但不会产生吸引力,反而成为吸引人的阻力。


中国文化中的重要一辩就是“王霸之辩”(人禽之辨、华夷之辨、义利之辨等),王道和霸道的主要差异,简单来说王道遵循的就是“近者悦,远者来”的逻辑,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人民幸福、安居乐业,就会对其他地方的人民产生吸引力,并愿意过来追随。而霸道则强调建立强大的实力去征服其他地方,征服的地方越大,实力越强大,从而可以征服更多的地方。但走霸道路线的统治者当然也不会说我就是要统治你,而是会有一套仁义的说辞,所以孟子对王道与霸道的区分就是:“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但是,为什么“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这样的王道路线在后世的中国大地上再也没有人能走得通,不但中国文化圈内部没有再以王道路线兴起的政权,而且还多次被更加野蛮的民族征服,这确实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在企业经营路线上,也可以经常看到王道与霸道的路线之争,总体上来说,比如苹果就可以说是王道路线,从一个MP3音乐播放器的小市场崛起,而成为信息产业的领导力量(王不待大),而相对来说,中国企业(包括华为)都走的是霸道路线,一些企业家也直言,“大不一定强,但不大一定不强”,其实这就是典型的霸道思维。从中国最成功的两家互联网公司腾讯和阿里巴巴来说,腾讯近王道,阿里巴巴近霸道,抛开道德评议,至少目前看两家公司的业绩还难分高下。但从消费者的角度,我们希望中国有更多的公司走王道,而不是成为消费者心中尽管不愿意,但又不得不用的霸道公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