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永远只属于最年轻的那一拨

 快读书馆 2017-09-14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 这么远那么近(ID:yuanjin0412),不代表管理智慧立场。如果您认为标注与事实不符,请告知我们。

商务合作:请加李老师微信 tracylty

精彩推荐:在公众号菜单回复关键词“案例、课程、历史、职场、演讲、经典、书单”,即可获得相应文章和推荐。

作者介绍这么远那么近:广告人,作家,电台主播,心理咨询师、催眠师,古器物爱好者。出版作品多部,最新作品《我该如何说再见》正在热卖中。新浪微博@这么远那么近。


文 |  这么远那么近

辑 | 李天宇   美编 | 李秋杰


当年80后崭露头角的时候,被舆论批评为“垮掉的一代”,然而一晃差不多10年过去了,他们已经成为了社会的中流砥柱。历史总是不断轮回,同样的质疑和批评会落在90后和正要踏上历史舞台的00后身上。其实每一代人都带有他们那个年代的烙印和特色,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注定是不客观的。毕竟,未来的世界是属于最年轻的那一拨人的。

01


这两天许知远采访马东的节目在网上热议,许多人纷纷将矛头指向了许知远,指责他的迂腐,言语中的陷阱,以及处处显示出对这个世界的不理解以及偏见。

 

采访中有一个细节很有意思,许知远说,现在90后说话都一个样,焦虑的东西都一个样。

 

马东回应说,不一样,真的不一样,你了解他们以后就会发现,其实真的不一样。

 

但到节目结束,许知远仿佛都没有找到这个不一样的答案在哪里,好像在采访中他一直都想寻找答案,但末了都没有一个解答。

 

因为,他遇到的是非常了解90后的马东,马东用自己的智慧和胸襟,将许知远原本的偏见和陷阱全部推开,他并没有接受许知远的逻辑,反而给了他一套新的逻辑。

 

甚至包括颜如晶,都用自我的逻辑在碾压这位70后,让许知远不得不感叹,小姑娘真会说话。

 

在人们纷纷探讨所谓的精英和活着的问题时,我却看到了另外一个层面,那就是作为中年人,他们自身对这个世界的不理解,乃至自我的否定和焦虑。

 

在采访中,许知远明确表达了现代社会技术进步带来的是大众的粗鄙化,而就这问题,马东则在说,进步是必然的,但并非是当下的问题,而是历史本就如此。

 

两方阵营的讨论,变成了激进派和顽固派之间的对立,最后只能用我们其实都一样来进行和解,只是一个愤怒,一个是悲凉。

 

愤怒可以带来什么?愤怒可以带来偏见,不解,最终就是拂袖远去,愤然离场。

 

而悲凉呢?它可能会旁观,拯救,或者无作为,亦或是像马东那样,沉入俗世,做一个参与者。

 

那让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

 

马东1968年出生,许知远1976年出生,他们几乎可以算作相差不到十岁的同龄人。

 

他们在对待当今社会的种种现象和问题时,其实代表了中年人对年轻人的态度,他们之间的分歧,本质上看待现代社会青年一代的问题。

 

一个不太精确的比喻,他们的态度,就像是两个家长管教自己的孩子,一个比较开明且宽容,一个比较顽固且严厉。

 

他们可能都对某些现象有不约而同的相同意见,但一个选择了我去了解参与,我和你一起玩儿,而另一个则一直犹豫,甚至急于否定。

02


说回我们的现实生活,拉点家常。

 

我是80后,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逐渐意识到,自己已经开始渐渐退出这个社会舞台。

 

我这里所指的“退出”,不是退休,而是不再冲锋陷阵,不再作为社会最前沿的展示者,不再掌握社会新鲜资讯的能力。

 

一些非常简单的例子:

 

我的同学,曾经都是意气风发,指点江山,动辄扬言都要改变世界,现在早早成家,相夫教子,说起往日都是一副年少轻狂不提也罢的神情。

 

我出道很早,当时和我一起写作的人,99%都转行做了其他,依然活跃到现在和我同龄的作家几乎很少,要么放弃,要么成为顶尖。

 

做公众号,你几乎很少能看到简介里写着我出生于80年代,几乎清一水的90后,甚至是95后,以网红的姿态面对他们的受众。

 

在网络上,每天发着帖子回复留言的,也不再是80后的生力军,曾经80后阵地豆瓣也日渐消沉,一天的广播不到2页就能翻完。

 

表面上看,80后的一代仿佛退居幕后,成为了另外一批即将迈入中年的人,他们有的成为公司中层,有的做公司成为老板,有的运转资金背后操控。

 

但真相是,那些被人知道的故事,只是整个时代的佼佼者,他们能够被人传播并记住,剩余的绝大多数长大后的人,曾经的那些热闹,最终都归于平淡。

 

在70后大军退居二线时,他们用手中的话语权批判80后一代是垮掉的一代,动辄上纲上线冠以各种贬义,当时两大阵营争论到不可开交。

 

巧合的是,在90后开始占据网络的最初,80后的一代也跳脚指责,用更加严重的脑残等词汇来进行诋毁,姿态和曾经的70后们并无区别。

 

这其中,除了真正具有辩证思考的言论外,大多都是无端的故步自封,不愿意被时代的先锋所取代,从而形成的一种狗急跳墙心理,而更加深层的意味,是地盘被占据的焦虑,和自身个体无从抵抗的无可奈何。

 

现在,90后年龄最大的,今年也已27岁,最小的也已18岁,越来越多的00后开始形成一股全新的生力军,但你几乎看不到网络上有形容00后的词汇,褒义贬义都很少。

 

并不是00后们不上网,而是现在网络上的话语权引导者90后们,更加宽容,也更加明白,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

 

他们已经非常从容,也愈加淡定,他们知道自己不久将来会被取代,但也不会妨碍此刻他们依然风生水起。

 

03


再深一点来讲,其实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已经发生了转变,曾经70后的一代心中的信念是要为国家,80后的一代从小教育要为自己,而90后,则更多的是看世界,然后做自己。

 

他们可能集体意识更加淡漠,但格外注重自我的个性培养。

 

而恰恰是这种自我的意识,构成了现代社会的主流,但这种主流,在许知远所代表的70后 一代眼里,是不合理的,是自私的。

 

他们依然憧憬能够回归到集体中,依然向往着精致的生活,渴望通过文艺或知识来塑造整个社会往好的方向发展,70后一代中骨子里的浪漫和热情,让他们不得不对这个世界现状保持失望。

 

而作为80后的一代,则更加开明,虽不及90后的接纳性,但却能够很好融入到现代的主流之中,这被马东小而化之称其为“90后的语境”。

 

归根结底,70后、80后、90后在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这三个不同年代出生的人,无非都是被时代缔造,又被时代改变。

 

在年轻时,都向往着可以改变世界,都愿意为梦想点燃自我的热情,之后逐渐成长,同一族群也开始划分阵营,有的精致有的活着,有的成为5%,有的成为95%。

 

所不同的是,三个年代的人,有三种不同的语境,但实际上,他们都在表达同一个意思,就是当下世界里,人要如何活着。

 

活着,本身就是一个最大的问题。

 

马东非常精妙的指出许知远的问题所在,他所不理解的,是从不理解90后一代的语境,转而不理解90后的生存模式,最后扩大到不理解整个社会。

 

而非常微妙的是,作为许知远70后一代的不理解,恰好也证明了,他们早已不是这个时代具有话语权的人。

 

因为被放弃,因为被剥夺,所以他们困惑,他们无法给予自己解答,而这样的困境,正逐步朝着80后展开。

 

很显然,马东作为内容产出者,已经融入到90后的一代中,他有70后的困惑,也有90后的语境,他能够代表70后,也了解90后的想法。

 

所以,要我看,与其说这个采访在说马东和许知远的差异,实际上是在说中年人和年轻人之间的对立。

 

更重要的,是这个世界究竟属于谁的问题。

04


伟人曾有一段非常经典的话——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世界是属于你们的。中国的前途是属于你们的。


这段话放在今天,依然非常合适。

 

无论你是否承认,无论你作为哪一个群体,你都会经历这样的浪潮。

 

时间会把你推倒时代的前面,让你有机会去缔造这个世界,但同样的,时间也不会给你喘息的机会,无论你是否把握住机会,它都会再把你拉回到远不如起点的位置。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

 

所谓“胜”,绝非仅仅是胜利,或者是赢家,而是他们有了全新的世界可以去描绘自己的蓝图,甚至否定之间前人的成绩,他们有新的对待世界认知方式,并且迅速被这个世界认可和接受,这就是新人所被赋予的特权。

 

有一个真理是这样的:当你越早以原生的姿态去面对了这个世界,哪怕是片面了解了这个世界的善恶之后,就会在第一时间搞明白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

 

非常显然,90后的一代,比70后、80后一代更早地接触了这个社会,他们更早熟,他们更聪明,甚至是更现实。

 

他们明白这场游戏该怎么玩,自然也就懂得所谓大人的那点道理——

 

许多人,在不自知的情况下,遇到危险时就会躲进自我的安全区域,直至死去都不会再出来。

 

这就是作为人的宿命。

 

而另外一个宿命,是在《奇葩说》里提到的:被误解,就是表达者的宿命。

 

当80后的一代回归生活退隐之后,关于他们的争论自然就少了,世界赋予他们的特权也被收回,重新放在了90后甚至00后一代的身上,这就是社会乃至历史的演变进化,任谁都无法阻止。

 

当站在时代前端的时候,就要有接纳风雨的准备,就要接受误解、批判、不理解,这和当初的70后、80后一样,没有区别。

 

多年之前,马东还在央视主持《挑战主持人》,每次到淘汰选手的时候,他都会说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

 

你可能委屈,你可能不服,但很遗憾,你被淘汰了。

 

面对这个时代的洪流,没有人是永远的先锋者,永远有掌握话语权的人,永远有人冲在前方,但那个人,不可能永远都是你。

 

面对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你可能委屈,你可能不服。

 

但很遗憾,你被淘汰了。

 

这,就是我们的时代,我们的世界,属于最年轻的那一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