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胜 摘要:从文中引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基本概念,分析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现状,并对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刻的讨论,提出了中国发展碳排放权市场交易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碳排放权; 交易市场; CDM 项目 一、引言 目前,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远超出自然界的排放量,加速全球变暖,引起“温室效应”。 2001 年IPCC 的第三次评估报告中明确指出:近 50 年来,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人类使用化石燃料,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所造成。人类活动制造的二氧化碳给地球“升温”所带来的严重性,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并颁布了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相关法律法规1992 年 5 月 9 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在联合国总部获得通过,该公约明确指出温室气体减排的目标和种类 1997 年 12 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气候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大会上通过的国际性公约——《京都议定书》,这为各国的二氧化碳排放规定了标准,并在 2005 年 2 月 16 日正式生效。这标志着人类活动进入规范时代的开始——“后京都时代”。随着“低碳”词汇不断进入人们的视野,敏锐的商人开始意识到“低碳”所蕴含的商机,在市场经济的不断感化下,一种无形的商品随之应运而生——碳排放权。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零散到规模的不断向前发展。以下是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探究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现状、问题分析及相关建议。 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现状分析 随着“低碳”词汇不断深入人心,碳排放权交易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交易权市场分析也逐步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进入“后京都时代”似乎人们关注不是环境,更多的是商机。在《京都议定书》里提出的3 种减排机制,其中之一就是 CDM(CleanDevelopment Mechanism 清洁发展机制),该机制明确提出了发达国家可以在发展中国家对温室气体减排项目进行投资,以此来取得更多的温室气体排放额度。 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技术落后,资金不足以及温室气体可排放额度大等特点,从市场经济的角度分析,我国蕴藏着巨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这足以深深地吸引着无数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商家们的眼球。 (一)我国 CDM 项目的崛起 从2002 年起,我国已经与国外多家公司签订了温室气体减排项目。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 CDM项目逐步形成规模,发展速度惊人。从 2005 年 27个发展到 2010 年 6 月的 2507 个 从目前的发展势头来看,有关专家预测到 2015 年我国 CDM 项目总数将达到 5 000 多个,其中已经成功注册的有 908个,占东道国注册项目总数的 39.43%;这些项目预计产生的二氧化碳年减排量共计 2.27 亿吨,占东道国注册项目预计年减排总量的 60.53% 我国CDM项目发展的速度,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这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风生水起 随着 CDM项目爆炸式的增长,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规模日益庞大,碳排放权的价格也逐步攀升。以现行的价格计算,碳排放权对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将意味着120多亿美元的机会。据英国新能源财务公司 2009 年 6 月发表报告,预测到 2020 年,全球碳排放交易将达到3.5万亿美元,这将会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碳排放以欧美为两大中心,在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经有 30 多个交易平台,我国有 8 个,2008 年 8 月 5 日,我国第一批环境交易所——北京环境交易所和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分别于北京和上海挂牌成立。这标志着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从理论到实际的阶段性成果 此外,我国也在长三角、珠三角及沿海多个城市建立了排污权交易制度试点,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国碳排放权 交易市场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交易市场规模和体制还需改善 由于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限制和制约,我国要建立高效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根据目前的情况看,世界通用的交易价格主要有两大体系,分别是欧盟碳交易所规定的价格体系和美国芝加哥气候交易市场价格体系。根据我国的发展情况,我国更关注的是欧盟的价格据世界银行统计,发达国家每年向发展中国家购买碳排放额度为2亿到 4 亿吨,每吨的价格在15~20 欧元,最高时也达到 25 欧元 欧盟碳排放交易市场在 2008 年时,交易价格也达到 23 欧元 / 吨据相关报道,在行情交易高峰期时,每吨二氧化碳减排当量使得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价格差也达到了 20 欧元。由于价格差幅度大利润丰厚,这就促使很多发达国家企业纷纷到发展中国家购买碳排放权。这也会促进发展中国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展,这预示着新一轮价格战即将在发展中国家打响。 三、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发展现状来看,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主要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 我国的产业结构不合理,严重制约了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政策取向侧重于工业总量的提高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忽视了产业的素质和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经济发展的速度主要依靠高投入、高积累支撑,这样造成了一系列产业结构问题。历史上积累下来的产业结构矛盾,影响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效益和品质。 (二)专业人才紧缺 专业人才紧缺也是影响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继续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大多数企业属于中小型企业,由于资金少、技术落后等方面的原因,对人才的重视和培养还不够 专业人才是企业向前发展的关键,我国企业专业人才的缺失,主要体现在文化素质的缺失。知识是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知识结构的人才能成为企业发展的保证。 (三)定价机制不合理 碳排放权交易的定价一直成为“碳界”讨论的热点问题。由于受到地域、环境、国情及技术水平方面的影响,碳排放权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价模式在全球碳排放交易市场中,目前采用的是全球通用碳排放交易价格,除了参考欧盟碳排放权交易所规定的价格之外,还有美国芝加哥气候交易市场价格我国发展改革委更关注的是欧盟价格,该价格也很难反映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真实价格。同时,由于受到政府制定的初始排放份额的约束,交易价格也受到人为的扭曲,导致碳排放权交易的不规范。碳排放权定价机制不合理情况有待改善。 四、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对策 通过对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以下点个建议: (一)结合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行为,对我国交易市场进行系统研究分析 碳排放权交易在市场经济上属于新事物,根据万物发展规律,一种新事物的产生必须要经过时间的考证研究,才逐步被人们接受和认可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国外依然还是属于雏形状态,但相比国内市场更为成熟,国外在交易模式、市场管理、专业人员培训等,都值得我国借鉴。 (二)建立并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相关法律法规 历史实践证明,治理生态环境采用法律手段,要比人性化游说效果更为明显 我国在环境领域的相关法规研究依然属于空白,我国应该在学习国外经验的同时,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建立一套适合我国社会发展的环境法规体系。 (三)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文化素质和环保意识 开展相应的培训班,企业组织员工参加培训,强化专业技能;注重员工外语水平学习,企业拨出相应的经费,组织员工到国外相关企业部门进行参观实习 。通过新闻媒体、报刊杂志及社区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强化环保意识。 (四)从我国的产业结构出发,适当调整碳税 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由于我国东西部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因素,对不同地区不同企业应采取不同的碳排放权税收政策,这有助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对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展也有一定促进作用。 (五)建立相应激励机制,降低交易成本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我国才刚起步,为了加快市场的发展,政府部门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适当简化交易程序,降低交易成本,把该项工作提到政府工作日程 加强市场交易监管力度,对违反市场交易规则的行为进行相应处罚,确保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安全,提高交易的公信度,建立起我国规范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参考文献: [1]刘伟平,戴永务. 碳排放权交易在中国的研究进展[J].林业经济问题,2004,(08):194-197. [2]王宪明.中国碳排放权交易的可行性分析[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06):20-23. [3]于天飞,沈文星,黄 喜.碳排放权交易的市场分析[J]. 林业经济,2008, (05):62-64. [4]穆红莉,马慧景.我国实施排污权交易制度中的问题研究 [J].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5, (12):810-812. [5]I IPCC.Cl imate change 2001: The scient i f icbasis.Summary for pol icymakes A Repor t ofWorking Group of I of the letergovermmental panel on cl imate change[M]. UK:Cambr idge Univer si ty press,200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