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西方导师制相比,中国传统文化下的师徒制度,有着更为紧密的个人联系和更深入的支持互助等优点。因此,企业要建立运营师徒制体系,需要重点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和许多西方企业管理实践一样,导师制被引入中国后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产生了不少问题。比如:
相比导师制,中国传统文化下的企业师徒制有着诸多优点。 更为紧密的个人联系 在“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观念影响下,师徒制对师徒双方都意味着这是一段只有开始,没有结束的关系。 师徒之间形成更为紧密的个人联系,意味着即便师徒日后被分派到了不同区域工作,他们的关系也会由一根隐形的纽带所维系,这不仅为师徒二人的关系提供了稳定性,也对企业员工的长期稳定提供了直接的帮助。 彼此信任的团队氛围很多师父甚至把徒弟视为自己多年技术和知识积累的传承对象,希望徒弟能够继承自己在专业领域的地位,并将自己的成就发扬光大。而徒弟也往往因为“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和尊师文化的影响,会对师父报以无条件的信任。 全面深入的支持互助在师徒制中,师父承担了更大的责任。 首先,徒弟的成长被视为师父工作的重要成就。 其次,导师通常仅对新员工的工作进行指导,而师父不仅仅需要帮助徒弟在专业技能上获得提高,还会关心徒弟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生活。 最后,师父还是徒弟的道德楷模。 类家庭的社会关系 师徒制塑造了以师徒关系为基础的类家庭社会网络。这种类家庭结构的存在,对企业而言,有两个好处。一是有利于打造高绩效团队,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二是有利于强化归属感与认同感,提高企业凝聚力和人员稳定性。 企业要建立运营师徒制体系,需要重点做好几方面的工作。 1允许师徒双向选择 在师徒制中,师徒关系的形成需要酝酿和互动。我们对十余对师徒进行访谈发现,双方满意的师徒关系,大多是师父和徒弟之间双向选择的结果。师父和徒弟的匹配需要有一定的相似性,包括价值观、个性、兴趣等。 双向选择形成的师徒组合,往往对彼此的能力和价值观都有较高的认可度。在此基础上的合作,更容易建立能力和情感信任,进而形成彼此理解、相互支持的良性互动关系。 2注重对师父的培训和支持 师父的经验和人生阅历会帮助师父挑选合意的徒弟,而师父的资质则需要企业来把关。师父缺乏知识或专业培训,是造成师徒项目失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考虑到师父对徒弟潜在的巨大影响,一个合格的师父不仅需要拥有过硬的技术能力和知识,还需要具备崇高的品格,拥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职业道德。 因此,在实施师徒制项目时,企业应该对师父进行资格“审查”与能力培训。 3提倡教学相长的企业文化 我们在访谈中发现,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徒弟往往非常尊重师父,与师父意见有出入时,会倾向于服从师父的观点。这种心理会造成学习和知识传播的单向性。 可喜的是,今天的师父们普遍意识到徒弟身上也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在技术快速更新的大背景下,企业需要大力弘扬教学相长的企业文化,鼓励徒弟和师父的教学互动,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利用师徒制来促进学习型组织的建设。 通过对不同行业的访谈和调研,我们认为有两类企业能从师徒制中获得更大的收益。一类是知识密集型企业,另一类是项目制企业。 组织管理专家乔恩·卡岑巴赫认为,任何企业运作时都存在正式和非正式两种组织。优秀的领导者十分懂得如何在保持和改进正式组织结构的同时,积极调动非正式组织,使两者保持同步。 建立企业师徒制体系,无疑为中国企业如何引导非正式组织在企业进化过程中产生更大的协同效应,提供了一个既符合中国传统文化背景,又适应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作者简介:周是今,西交利物浦大学创新与创业学讲师。周静子,西交利物浦大学人力资源管理讲师。埃米莉·拉普安特(Émilie Lapointe),宁波诺丁汉大学组织行为学助理教授。周朝阳,宁波市政工程建设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