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当地的农村中学正在刮一股中层辞职风

 奉啸敏 2017-09-14
我们当地的农村中学正在刮一股中层辞职风
奉啸敏
8月28日,中国青年报第9版刊登了张双全老师的管窥文章《中小学领导过多不仅是人浮于事》。文章反映了农村中小学领导设置过多,人浮于事的陋习局面,确实震撼。
不知道张双全老师所在的学校是在哪个省哪个县,但与笔者所在的乡村中学局面略有不同,我们当地的农村中学正在刮一股中层干部辞职风潮。
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这一届的学校中层干部4年内先后有总务处副主任,政教处主任,团委书记,教务处主任,总务处主任5人辞职。几乎动摇了学校管理的整个中层。
有缺就有补,学校办学局面倒还不至于受到太多的影响。但也毕竟反映了目前农村学校办学困境。
何况,相对而言的优秀人员不愿意勇挑重担,对学校声誉、办学效果多多少少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为什么中层干部会纷纷辞职,个中原因值得我们好好探讨。
就笔者切身感受而言,有这么几个原因:
一、工作强度大。
现在学校办学,无论私立还是公办,办学机制越来越完善,细分目标也越来越明确,每一学年,每一学期要做的具体工作不仅多,而且细,工作强度非常之大。
举几个例子:
于政教主任而言,学生的衣食起居,课前课后,矛盾纠纷,校内安全,上学放学都要管。特别是农村中学,留守儿童居多,家庭条件复杂,在校学生情况也复杂,几乎每天都有异常情况出现,或大或小,或多或少。一有状况,必然交给政教处。政教处的工作强度可想而知。
这还不是全部。
每个学期的开学工作检查,各种预案,各种计划,各种目标的造册都要忙上三四天。
学期中各种活动应接不暇,防火、防溺水、防地震、防流行性疾病、禁毒教育、交通安全教育等等,哪个活动都是重要的,哪个活动都要事先有预案,过程有组织、有演练,事后有备案、有活动图像资料。
每一个星期的安全排查,每一个学月的安全小结,都要有安全会议记录,都要有资料上报。
每个学期期末的安全总结,学校周边环境检查,各种安全值班总结,各种安全活动形成文字材料进行汇报又要忙上好几天。
要求会操作电脑倒不是什么大问题,问题就是这个资料还没完成,后面又有两三个资料在等着了。

于教务主任而言,各种教学活动,教研活动,教学竞赛,教师日常教学的安排,学生的学籍管理,教案和作业的检查,教学工作量的计算,教学成绩的优劣汇总,考试安排,迎考计划,班主任的安排,科任老师与班主任的组合等等,年年循环,周而复始。

于总务主任而言,师生的饮食安排,食材的订购,日常办公用品的订购,索票索证,学生食堂、教师食堂办餐的监督,每日每餐菜品的公示,每月学校公用经费的结算,贫困生的评定与公示等等,也是年年循环,周而复始。

何况,相对于学校校长只兼一两节课而言,学校中层往往还要肩挑教学重担,基本上都要担任一两个班的主要课程教学。

工作强度比较大了。
二、工作责任重,压力大。
现在的办学,学生安全已经是头等大事了。但农村中学,安全隐患无时无处不见。
农村中学学生厌学的不仅有,而且不少。他们或者想着逃学外出,或者想着寻衅滋事。要么吵嘴了,要么打架了,要么爬墙爬窗外出了,要么结伴成伙搞校园欺凌了。
农村学校卫生条件差,周边环境学校又干预不了,或者学校地下水受污了,或者某种食材检验不合格了,或者某一餐没有完全充分使用学生伙食经费了,或者食堂工作人员着装不符合要求了。
每一个学期,每一个学年,要么有毕业性的考试,要么有全县性的比赛,每一次考试,每一次比赛,上级都会有学校排名,你所在的学校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退步了多少,在全县同类学校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都有检查,都有评比。这里是高压线,那里有红线,都在头顶悬着。
这还不是最紧张的,最紧张的是市里的、省里的各种检查。假如哪一天,哪一点没做好,又刚好被检查到,被批评、被处分就自然而言了。
   一个批评倒没什么,一个处分可能就要影响一辈子。晋职晋薪,评优评先,耽误一两年,其实就是耽误一辈子。
三、直接的经济利益。
从经济利益来说,中层干部完全比不了班主任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行政津贴比不上班主任津贴,评职称时每学年0.5的加分权值也比不上班主任每学年的2分。
甚至,还有些大家都明白的,不在台面上的经济利益,就不说了。

当然,每所学校的具体情况不同,中层干部面临的压力和困境也不同,每所学校有没有辞职的中层干部或者辞职的中层干部人次多少也不尽相同。
说中层干部辞职风潮可能有点夸大。

但农村学校中层干部的工作压力大、工作强度大已是不争的事实。
这可能又是农村学校面临的一个新的困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