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立秋┃暑去凉来,秋爽宜人!和秋天有关的古玉赏!

 我的昆仑奴 2017-09-14


左河水

一叶梧桐一报秋,

稻花田里话丰收。

虽非盛夏还伏虎,

更有寒蝉唱不休。


《秋山饰炉顶》金代(公元1115~1234年)

《葡萄纹饰》金代(公元1115~1234年)

《 青玉佩饰》元代 (公元1271~1368年)

长5.3、高3.2、厚1.2厘米

《青玉卧鹿》北宋(公元960~1127年)

高6.5厘米、长10.6厘米、厚2.2厘米。青玉质地,温润无暇,圆雕而成。鹿作跪卧状,抬首前视,双耳贴于角下,角作灵芝状,亦称“肿骨鹿”。四肢收于腹下,短尾紧贴于右侧。背面平素,上下各有三对穿系,似作嵌饰用。鹿通体光素,碾磨精湛,抛光度极好,显得古朴浑厚,是宋代出土玉作中的精品。

立秋

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也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时间在农历每年七月初一前后(公历8月7-9日之间),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

《蝉形玉佩》西周晚期

长4.1、宽1.6厘米

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墓地2009号墓出土

《蝉形玉佩》商代晚期

山东省滕州市前掌大墓地13号出土

长3.21、宽1.5、厚0.55-0.75厘米

淡绿色,有乳白色沁痕。圆雕。平面略呈三角形,宽头 尖尾 三角形双翅收拢于背后 腹部刻划出无个腹节。

《蝉形玉佩》商代晚期

长3.7、宽2.65、厚0.1-1.25厘米

山东省滕州市前掌大18号墓出土

《蝉形玉佩》 商代晚期

长3.1、宽1-1.4、厚0.65厘米

山东省滕州市前掌大4号墓出土

《鹿纹饰》明代(公元1368年~1644年)

《螭纹方牌》明(公元1368年~1644年)

上海市宝山县顾村明朱守城夫妇合葬墓出土

所谓“秋不凉,籽不黄”,立秋不仅是个暑去凉来的节气,还是一个收获的标志,代表耕种的谷物即将迎来回报。伴着初秋仍未褪去的高温,大米、玉米、高粱、糯米在一场场的秋雨中不断成熟,丰收的季节随之而来。

《兔形玉镇》南宋(公元1127~1279年)

圆雕玉兔,线条简练,形态逼真,雕琢细腻。

宋代 《玉卧羊钮印》

浙江省博物馆藏

《水晶鹿镇纸 》明代(公元1368年~1644年)

长10、 高6.3厘米

山东省邹县明鲁王朱檀墓出土

《犀牛望月》金代(公元1115~1234年)

立秋虽是秋的开始

但暑意依然张扬而热烈

凉风至,白露生,寒蝉鸣

秋的使命,便是

磨尽“暑暑”的意念

将成熟和丰收洒满人间

《鹿纹带銙》明(公元1368~1644年)

《金青玉双鹿带环》辽代(公元960年~1127年)

长5.9、宽3.5、厚0.8厘米

《龟鹿鹤纹玉牌》宋代

西安交通大学东侧出土

本文部分内容转载自岫岩玉专业委员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