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节奏,是在一定时间内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现象。音响的长短交替,强弱反复,是音乐的节奏;手舞足蹈,快慢有致,是舞蹈的节奏;早起晚睡,日作夜息,是生活的节奏。同理,说话也有说话的节奏。说话的节奏,就是在说话的过程中由一定的思想感情造成的有秩序、有节拍、有强弱、有轻重、有缓急、有起伏、有规律的声音形式,它是回环往复的,发展变化的。 一个善于表达的人会很注意说话的节奏,尤其是对演讲、做报告等正式场合的讲话而言,节奏更为重要。节奏主要由语速、音调、音量等因素构成,其中语速是主要内容,但它们之间还是存在许多差别。语速只表示说话的快慢,而节奏还包括了起伏、强弱等其他因素。 说话要有节奏,该快的时候快,该慢的时候慢,该起的时候起,该伏的时候伏。这样有快慢,有起伏,有轻重,才形成了口语的乐感,从而使说的话悦耳动听。根据说话内容与声音形式的表现特点,讲话的节奏主要有六种类型: 1)轻快型:多扬少抑,多轻少重,多连少停,语流显得轻快。多适用于讲述有趣的内容,抒发愉快的情绪。如: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2)凝重型:多抑少扬,多重少轻,多停少连,语音坚实有力,语流沉稳凝重。多适用于语重心长的告诫与劝说。如: “要记住革命!”——我想起他牺牲前说的话。对,要记住革命!我抬起头来,透过无边的风雨,透过无边的黑暗,我仿佛看见了一条光明大路,这条大路一直通向遥远的陕北。我鼓起勇气,迈开大步,向着部队前进的方向走去。 3)低沉型:语势抑闷,句尾落点低沉,停顿多而长,声音偏暗,语流沉缓。多用于悲痛伤心的诉说与痛定思痛的悔悟。如: 灵车缓缓地前进,牵动着千万人的心。许多人在人行道上追着灵车奔跑。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 4)高亢型:语势高扬,气朗声昂,多重少轻,多连少停,语速稍快,语流畅达而明朗。多用于讲述鼓励性、号召性的内容,抒发壮烈的情怀。如: ……迎面走来一个同志,冲着我大嚷:‘小鬼,你这算什么行军啊?照这样,三年也走不到陕北!’ 他这样小看人,真把我气坏了,我粗声粗气地回答:‘别把人看扁了!从大别山走到这儿,少说也走了万儿八千里路。瞧,枪不是还在我肩膀上吗?’ 他看了看,笑了起来,就和我并肩朝前走…… 5)紧张型:多扬少抑,多重少轻,气息急迫,声音短促,语流紧张。多用于说明紧急情况,发布命令,急切申辩澄清事实,抒发激愤的感情。如: 不行,得快去找。可是,病儿取药交的是现金,既没有家长姓名和工作单位,又没有家庭住址,这该往哪儿去找呢?邹芳急得团团转。她到处喊:“邱波--,邱波--,有叫邱波的小孩吗? 6)舒缓型:多扬少抑,多轻少重,多停少连,气息深长,声音清亮,语流舒缓。多用于融洽环境中表白心迹,讲述赞颂性的内容,抒发热爱、怀念的感情。如: 今年的杏儿又熟了。望着黄澄澄的杏儿挂满了枝头,我眼前又出现了奶奶颤颤巍巍地打杏儿的情景。于是,我挑熟透了的杏儿打下一些来,给乡亲们送去——给他们送去香甜,也给他们送去喜悦。 口语表达时,节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往往是以某一种类型为主并结合其他类型,有时甚至是综合运用这些类型。我们在说话时,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决定合适的节奏,才能更好地完成表达效果。 小贴士: 节奏调度的几个原则: 1、感情原则:说话要有感情,不同的感情与不同的节奏相配合。 2、语境原则:根据语言的具体环境调整说话的节奏。 3、内容原则:根据说话的内容调整节奏。 作者介绍:文若河,著名演讲力理论研究与训练专家,北大、清华、浙大、厦大等高校EMBA班、总裁班特邀演讲力训练讲师,每月在北大、复旦开设为期3天的“张嘴就来”精英演讲力训练营,为职场人士解决演讲、沟通问题,著有《会说话,得天下》《竞聘演讲轻松过关》《给你的口才加点“料”》《河出此言》等畅销书籍,文若河助理微信: zhangzuijiulai99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