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门口好学校 | 卢湾中学:开启探索之旅,用兴趣为学生启迪人生

 残云伴鹤归 2017-09-14

学力”比“学历”更重要


学习的表情有很多种,可以是埋首题海,忙碌但茫然;也可以是兴致盎然,对未知领域充满好奇。对此,卢湾中学选择了后者。这个教师节,校长何莉刚被被评选为2017年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提名。在她眼中,学力”比“学历”更重要,学校要做的是为学生开启探索之旅,用兴趣为他们启迪人生。


卢湾中学积极给学生搭设平台,鼓励学生体验探究实践的困惑与挑战。


从问号到感叹号


张宇是一个细心的女孩,她注意到老师上课擦黑板时总是扬起阵阵粉尘。“这对老师和同学的健康会产生什么影响?”在她的心中浮出了一个小小的问号。带着这个小问号,她开展了《粉笔灰对呼吸系统危害的研究及对策》的探究。学校非常支持她的研究,为她购买了实验小白鼠、打造实验空间、配备实验辅助人员……每天午休、放学后她就会来到实验室,学会照料小白鼠、尝试对照组实验、进行观察、学习解剖。在研究的基础上,她发明了可以吸收粉尘的黑板擦,造福师生。她也由此荣获了上海市“明日科技之星”的光荣称号。


类似的故事,在卢湾中学还有很多。卢湾中学积极给学生搭设平台,鼓励学生体验探究实践的困惑与挑战,激发学生心中的一个个“问号”,并将其转化为成长的“感叹号”。


男生徐晨皓在进入卢湾中学信奥社团前是一张“白纸”,但在教练柴继祥老师和社团成员们的共同帮助下,他渐渐入了迷,七年级就荣获了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信奥让我在毫无头绪时学会了冷静,与同学们一同奋力拼搏而拿下题目时收获了喜悦,编程的内容很复杂深奥,甚至会涉及高等数学,可我们却乐在其中。”徐晨皓说。


卢湾中学DI社团曾获DI青少年创新思维竞赛亚太地区总决赛一等奖,技术核心徐东奇在加入社团之前,动手能力平平。在设计制作道具的过程中,他成了有口皆碑的能工巧匠。徐东奇感叹,“我现在会电焊了,会锯木头、拼木头,也会做一些精巧的小道具,我觉得非常有成就感。” 个性特长不同的队员们聚在一起,感受着团队合作的魅力,也学会了如何将现有技能使用在创造发明上。


七年级就荣获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


用“大拇指”代替“食指”


今年暑假,女生杨晓婷欣喜的接到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的录取通知书。她感激老师的付出。“我原先对数学感觉一般,但初二时遇到了李老师,她非常细心的鼓励我、帮助我,让我爱上了数学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升。初三时,我的成绩已经名列年级前列,可我从没有在机构上过课,在高中自荐的竞争中曾经有过惶恐,是老师的正能量帮我完成了心理建设。”杨晓婷感慨地说,母校不仅教给自己知识,更是对待生活的态度。


在卢湾中学,有一个形象的说法——教育,要用“大拇指”代替“食指”。何莉说,这是提醒老师,用赞美、夸奖和肯定代替对学生的不尊重。卢湾中学要求每个老师做到16个知晓,学生的姓名含义、生活习惯、个性特点、思维方法、爱好兴趣、困难疑惑、心路历程,家长的教育思想和远望,甚至学生的上学路径和社区环境,老师都要有所了解,以便为学生当好心理后援。2016年12月,卢湾中学代表上海入选教育部全国师德建设优秀案例,也成为本市唯一入选的优秀案例。


在卢湾中学,有一个形象的说法——教育,要用“大拇指”代替“食指”。


学科携手打造“无边界”课堂


从物理学角度分析,“夜半钟声到客船”中,钟声沿着怎样的声波传递路线从山上传到水面;从生物学角度探究,“霜叶红于二月花”遵循了生物学中的什么规律;“春风不度玉门关”,能用地理学科涉及的季风知识进行解释…… 在上海教育界,卢湾中学的“无边界”课堂曾引起改革从一开始,就引起广泛关注。何莉介绍,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她在听一节物理课时获得了灵感。老师问学生,“你知道夜半钟声到客船,钟声是怎么传到客船上的吗”,她想到,是否可以将文学的翅膀上,镀上一层理性的光芒?


卢湾中学各教研组抽调骨干教师,组成“无边界思维坊”开展脑力激荡。大家发现,可以“嫁接”的学科越来越多。何莉认为,“跨学科”整合给予学生的是自主设计、活用学科知识的机会,培养其多元视角,鼓励其大胆想象。如今,无边界课堂已经从拓展型课程延伸至基础型课程,并将继续开展教学研究,向学生推出更多丰富课程内容。 

图片由学校提供

记者:陆梓华(新民晚报) 孟莹(上海教育报刊总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