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老师陆德裕(作者:林银光)

 常熟老李jlr5mr 2023-02-24 发布于江苏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图片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图片

图片
我的老师陆德裕
图片
我的老师陆德裕
图片

林银光

      母校卢湾中学(现名上海市卢湾高级中学)70华诞就要到来了。我的相册里一直保留着一张黑白老照片,这是卢湾中学1963届高三(1)班的毕业照,背景是学校教学楼南楼,47个少男少女或盘腿而坐,或比肩而立,怀着对母校、对师长的深情,对新生活的憧憬,留下了他们难忘的青春记忆。站在第三排最右的是班主任陆德裕老师。他穿着短袖白衬衫,深灰色西裤,一双黑皮鞋,戴着一副塑料架的近视眼镜,梳着短发,面带笑容。他的穿着永远是那样一丝不苟、干净利落,透露出那个时代中年知识分子的沉稳淡定。

图片

1953年新建成的卢湾中学

     我是考文科(时称第三类)的,考试的科目有政治、古文、作文、历史、英语五门。当时文理医不分班,考文科照样得上数学、物理、化学三门课,这当然占用了不少复习古文、历史的时间。记得有一次物理测验,我刚刚及格。中午,陆老师把我招到教学楼二楼教师办公室前的过道边,从这里可以看到学校大门,看到同学们在花坛边休息聊天。正午的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陆老师问我,对待物理复习课,你是怎么想的?也怪我年轻不懂事,回了一句:我高考又不考物理。与老师顶嘴,总有些忐忑,我低着头,不敢看他。陆老师是怎样给我讲道理的,已忘得一干二净。唯有一句话,让我记了大半生,至今不能忘记,以后也不会忘记。陆老师轻轻地对我说:别人和你说话,你得看着人家,这是礼貌,是对人的尊重。我仰起头,迎着他从深度近视眼镜片后面透出的充满期待的目光,直感到无地自容。

图片

加层后的校舍

     我刚上高三时还不满16周岁,又瘦又矮。体育课做跳箱动作,助跑、弹跳、分腿、跨越,没有一次成功。初中三年,体育课全不及格,临毕业时,出台了一个规定,一门副科不及格,可以发毕业证书。我这才领到了编号最靠后的打浦中学初中毕业证书,并顺利考取了市重点卢湾中学。时过境迁,到我们高中毕业时已取消了这项优惠政策。如果我体育课不及格,就拿不到毕业证书。三年苦读,换一张肄业证书,情何以堪?那年冬天,特别冷。有段时间,陆老师让我每天早上7点半到校,在校办工厂练跳跳箱。我家住在学校南边一条马路,步行十来分钟就可以到校。陆老师家住天津路,乘车总要大半个小时。他却常常比我早到,在校办工厂等我。他站在跳箱边,为我鼓劲,也保护我的安全。我一次次地助跑,但一次次地在跳箱前止步,偶尔有一次弹跳起来,也只是一屁股坐在跳箱上。现在想来,可能很让他无奈和失望。

图片

校徽

     高考复习时,陆老师在教工休息室为我们上历史复习课。他的板书恰如他的衣着、他的话语,一丝不苟。他背过身去,在黑板左上方写出一个长长的“一”字,再加上一个顿号,特别显眼,特别有个性,一堂新课就此开始。上完一堂课,一黑板的板书就是一份完整的听课提纲。我们从来没见过他写歪一个字,更不用说写错一个字了,也从来没见过他用黑板擦。我从上海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当了十一年中学语文老师。几十年后师生相聚,理科生说,上我的课,最爱看我的板书;文科生说,记住我作文指导课的板书,文章结构便了然于胸。我知道,这是陆老师板书对我潜移默化的结果。后来,我调到上海师范大学工作,为师范生上“语文教材教法”“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每当讲到板书部分,眼前总会浮现出陆老师板书时潇洒的身影,还有那满黑板整齐的粉笔字。

图片

学生手册

     认识陆德裕老师的卢湾中学师生谈起他,都觉得他是一个“慎于言”的谦谦君子,这或许与他在旧社会学法律,在旧法院工作过不无关系。我们毕业后,陆老师当了卢湾中学副教导主任。好多年前,我们班几个同学相约去他天津路的家看望过他一次。陆德裕老师,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中学老师,但我常记起他,并努力以他为榜样,教好我的学生。

图片

今天的卢湾高级中学校门

如作者邻居、同学、朋友想与作者联系,可将姓名与联系方式留言本公众号。

鸣谢:林银光先生赐稿分享!

林银光先生热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