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化纤地毯、不粘锅会影响生育,真的假的?

 好大水 2017-09-14

虽然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进一步证实,但不可否认的是全氟化合物具有成为生殖健康杀手的危险性。



作者 | 曾晓菁

来源 | 医学界妇产科频道


前段时间,有媒体报道了这样一条新闻——化纤地毯、不粘锅可能会影响女性生育能力。

 

 图1:网上报道

 

编者按


■ 尚无充分证据支持全氟化合物影响女性生育力


请各位读者注意:该文章证实“上海地区孕前女性月经周期异常与体内全氟化合物(PFASs)物质的暴露量呈正相关。”并没有直接提及全氟化合物与生育力之间的因果关系。而且,月经失调也不意味着不孕,因此不能将月经失调直接与生育力挂钩。

 

总而言之,“化纤地毯、不粘锅等可能会影响女性生育能力”这一说法,未来仍然需要更多的前瞻性研究去证实。


1

什么是全氟化合物(PFASs)?


全氟化合物于20世纪50年代研制成功,由于具有优良的稳定性、表面活性、疏油疏水等特性。因此,全氟化合物被广泛用于多种家用及工业用品的制造中,例如纺织物、地毯、皮革、食品包装材料、涂料、清洁剂、杀虫剂、室内装潢材料、不粘锅等[1]



2

一些发达国家,主要全氟化合物被禁

 

全氟化何物包括全氟辛酸、全氟己酸、全氟壬酸、全氟辛烷磺酸、全氟己烷磺酸等,具有很强的抗分解能力,在生物体中有较长的半衰期,因此易于在环境和食物链中积累[2]

 

已有多个国家在当地的动物及人体中检测到全氟化合物的踪迹,并且在水源及土壤等环境中都发现了全氟化合物的残留。在一些发达国家,主要的几种全氟化合物及其相关产品已被禁用。2009年,《斯德哥尔摩公约》将全氟辛烷磺酸及其前体列为“限用”化合物。但在中国,全氟化合物的生产仍在继续[3]

 

3

全氟化合物具有成为影响生殖健康杀手的危险性

 

月经周期一直被认为是女性生育能力的重要标志,月经周期异常是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月经周期不规律及月经稀发均和生育力有关。张军教授的研究是亚洲地区首次报道的全氟化合物暴露和未怀孕过的备孕女性周期关系的相关研究。

 

事实上,作为一种持续性有机污染物,既往已有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全氟化合物和女性妊娠率降低、不孕风险增加有关。

 


在动物模型中,科学工作者已发现全氟化合物与卵巢功能变化、阴道开放时间和乳腺组织发育有关[2]

 

在人类中,已有研究发现全氟化合物与生殖相关的多种激素、受孕所需时间(Time to Pregnancy, TTP)、月经周期情况等因素相关联。

 

  • 2009年丹麦的一项队列研究显示,母体血清中的全氟化合物水平和低生育能力有关[4]


  • 2015年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在未生育的女性中,雌激素与孕激素的水平与血清中的全氟化合物浓度呈负相关[2]

     

  • 同年加拿大的一项研究表明,全氟化合物会延长受孕所需时间,增加不孕的风险[5]


  • 在今年最新发表的文章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的张军教授团队对10种全氟烷基化合物及多氟烷基化合物进行了研究,发现在成年未生育女性体内,较高的全氟化合物浓度会加大月经不规则或是月经周期延长的风险,并有减少月经量的可能[1]


  • 张军教授团队的另一项研究也显示,在中国女性中,全氟化合物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所引起的不孕不育有关[3]


  • 除此之外,有研究称,全氟化合物可能引起甲状腺功能障碍,并通过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和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相互影响,引起月经周期的紊乱[6,7]还有多项研究指出,全氟化合物可能通过胎盘影响怀孕期间胎儿的发育,并会存在于母乳中,对后代的神经内分泌系统产生毒性,改变月经初潮年龄[8,9]


然而现有的研究是有限并且结论不一致的,并且能直接证明全氟化合物与卵巢功能及辅助生殖妊娠结局的研究还极少。

 

有多项研究认为全氟化合物与受孕所需时间及月经周期的不利改变并无明显的关联[10,11,12]来自美国的一项最新研究称,女性血清中的全氟化合物浓度与能反映卵巢储备功能的抗穆勒氏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 AMH)的水平间没有明显的直接关联[7]

 

医生及科学家们还需要将进一步优化研究的方案设计、测定方式、统计方法、研究对象的调查方式等一系列步骤,来揭开全氟化合物的全部面纱。

 

虽然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进一步证实,但不可否认的是全氟化合物具有成为生殖健康杀手的危险性。

 

4

如何降低全氟化合物的危险性?


全氟化合物的生产应得到控制及禁止,相关的产品应逐步淘汰。

 

饮食(特别是鱼和乳制品)和饮用水被认为是人类摄入全氟化合物的主要来源[2],需要有完善的规章机制进行污染物的监测。

 

另外有研究证实在灰尘及室内外的空气中也监测到了全氟化合物[13,14],因此有研究建议人们在室内可增加吸尘等清洁工作的频率[15]

 

美国杜克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个人行为可能影响体内含氟化合物的水平,有几种行为可能有助于减少含氟化合物的摄入,例如:对于盛放于食品包装盒(袋)中的食物,应尽量避免直接放入微波炉中加热。对于饮用水过滤装置能否降低全氟化合物的危害尚存在疑虑,研究人员认为,滤芯有助于吸附全氟辛酸,但在装置上也可能发生全氟己酸前体的保留并转化为全氟己酸,从而可能导致更大的摄入[15]

 

总结

女性生殖过程涵盖了复杂多样的因素,包括遗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多种激素、卵母细胞成熟和释放以及子宫内膜的变化等等。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对微妙的平衡都可能会被诸如饮食、身体活动和精神压力等因素所扰乱。所以,在科技进步、工业发达的年代,环境中无处不在的各种内分泌干扰化学物(Endocrine DisruptingChemicals,EDCs)都可能成为影响生殖健康的杀手[2]

参考文献:

1.Zhou W, Zhang L, Tong C,et al.2017. Plasma Perfluoroalkyl 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 Concentration andMenstrual Cycle Characteristics inPreconception Women. Environ Health Perspect 125(6):067012

2. Barrett ES,Chen C, Thurston SW, et al. 2015. Perfluoroalkyl substances and ovarian hormone concentrations in naturally cycling women.Fertil Steril 103(5):1261-1270.

3.Wang B, Zhang R, Jin F, et al. 2017. Perfluoroalkylsubstances and endometriosis-related infertility in Chinese women. Environ Int 102:207-212.

 4. Fei C, McLaughlin JK, Lipworth L, Olsen J. 2009. Maternal levels of perfluorinated chemicals and subfecundity. Hum Reprod 24:1200–1205

5. Vélez MP, Arbuckle TE, Fraser WD. 2015. Maternal exposure to perfluorinated chemicals and reduced fecundity: the MIREC study. Hum Reprod 30:701–709.

6. Doufas AG, Mastorakos G. 2000. The hypothalamic-pituitary-thyroid axis and the female reproductive system. Ann N Y Acad Sci 900:65–76

7.Crawford NM, Fenton SE, Strynar M, et al. 2017.Effects of perfluorinated chemicals on thyroid function, markers of ovarian reserve, and natural fertility. Reprod Toxicol 69:53-59.

8. Rappazzo KM, Coffman E, Hines EP.2017. Exposure to Perfluorinated Alkyl Substances and Health Outcomes in Children:A SystematicReview of the Epidemiologic Literature. Int J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14(7). 

9.Goudarzi H, Nakajima S, Ikeno T, et al. 2016. Prenatal exposure toperfluorinated chemicals and neurodevelopment in early infancy: The HokkaidoStudy. Sci Total Environ 541:1002-1010. 

10.Bach CC, Bech BH, Nohr EA, Olsen J, Matthiesen NB, Bossi R, et al. 2015. Serum perfluoroalkyl acids and time to pregnancy in nulliparous women. Environ Res 142:535–541

11. Vestergaard S, Nielsen F, Andersson AM, Hjøllund NH, Grandjean P, Andersen HR, et al. 2012. Association between perfluorinated compounds and time to preg- nancy in a prospective cohort of Danish couples attempting to conceive. Hum Reprod 27:873–880

12. Whitworth KW, Haug LS, Baird DD, Becher G, Hoppin JA, Skjaerven R, et al. 2012. Perfluorinated compounds and subfecundity in pregnant women. Epidemiology 23:257–263

13. Shoeib M, Harner T, Ikonomou M, Kannan K. Indoor and outdoor air

concentrations and phase partitioning of perfluoroalkyl sulfonamides and

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 Environ Sci Technol 2004;38:1313 – 1320.

14. Bjorklund JA, Thuresson K, De Wit CA. Perfluoroalkyl compounds (PFCs) in indoor dust: concentrations, human exposure estimates, and sources. Environ Sci Technol 2009;43:2276–2281.

15. Siebenaler R, Cameron R, Butt CM, et al. 2017. Serumperfluoroalkyl acids (PFAAs) and associations with behavioral attributes.Chemosphere 184:687-69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