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玉器得到了越来越多收藏者的青睐,但在收藏的同时有两个关口需要迈过: 一是材质的优劣关:由于清代玉器藏品的材质主要是和田玉,所以在分清什么是籽料、山料和山流水料的同吋,还要对质地的优劣有一个正确的判断。 清代玉器的一个重要玩法,就是玉料的精美程度,拋开欣赏因素不讲,质地的差别直接决定着收藏价值和交易价格的高低,同是山料,山阴与山阳、山体与山根所表现出的质感区别很大,好的籽料与羊脂玉存时仅一线之隔,而好的山料很有可能要优于较差的籽料,这种好与非好的标准绝不是文字所能表述出来的,一定要通过实物的对比才能形成判断,而一个正确的判断标准的形成,又建立在一定过眼数量的基础之上,所以这是收藏清代玉器最难的一关。 红山文化岫岩玉 与 清 岫岩玉 二是材质的时代关:玉,其实就是石头矿脉,它有比较明确的存在阶段性,前面讲过,红山文化时期的岫岩玉与清代的岫岩玉尽管同产于一地,但是质地表现存在着诸多的不同,甚至完全不同。 清 乾隆黄玉瓶 明代的翡翠、清代的翡翠与现代的翡翠在地子的水头上、翠的艳绿颜色上都存在着质的差别,翡翠史上最漂亮的时代就是现在,有经验的鉴定人员完全可以通过翠件的颜色、地子断代出制作时间。和田玉同样具有材质上的时代区別,究竟区別点是什么,还是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对比感悟,这里真的说不清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