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压力管理|
在实验中我们看到心率协调时大脑工作更加迅速而精准。在这种状态下,我们每天都能自然而又不费吹灰之力地贯彻我们的想法:我们能轻而易举地找到合适的措辞表达意见,做事自信而高效;我们也能轻易地适应未知的环境,不论它如何变幻莫测;我们的生理机能处于平衡状态,与外界接轨,能在需要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心率协调不是那种以传统方式感知世界的放松状态:它不需要我们对世界闭目塞听,也不意味着我们的周遭环境得一成不变。相反,在心率协调的状态下我们能更好地影响外界。几乎可以说,在这种状态下,我们赤手空拳地面对外界,但并非充满敌意,而是和谐以对。
比方说,西雅图的科研人员通过研究父母离异的五岁小孩来证明孩子的生理平衡会影响他们的将来发展。三年后,人们发现那些当初在父母离异前心率变异性最大的小孩会因此最容易达到心率协调状态,受到家庭破裂的影响最小。这些小孩也最能表达情感,与他人合作并且专心于学业。
西莱斯特清楚地告诉我心率协调的状态帮她顺利融入了新环境。九岁时她很害怕转学。转学后几周,她开始咬指甲,也不和姐姐玩耍,甚至夜里频繁地醒来。当我问她,什么时候最想咬指甲时,她立刻回答:“当我想到新学校的时候。”不过,她有着孩子所特有的快速学习能力,能学着集中注意力来控制心率(已被电脑软件证实)。一段时间后,她告诉我她在新学校里如鱼得水:“当我感到压力大时,我就走进自己的内心和里面的小人说话。她告诉我一切都会好的,有时她甚至会告诉我应该说什么、做什么。”我边听边笑。我们每个人难道不都想有个小人永远陪在身边吗?
| 与心脏一同应对压力|
心率协调的概念和它的可控性完全与我们对压力管理的共识背道而驰。我们知道长期压力会带来焦虑和抑郁。它也会导致身体出现问题,如失眠、生皱纹、高血压、心悸、背痛、皮肤和消化系统出现问题、慢性感染、不孕不育和阳痿。所有这些问题都是由压力导致进而恶化的。最后,长期压力还会影响我们的人际关系和职场表现。它让我们易怒、丧失聆听他人的能力、注意力低下、做事半途而废而且缺乏团队精神。这些症状被公认为典型的“精疲力尽”。虽然这个术语常指工作中的职业倦怠,但它也同样常见于深陷一段感情中无法自拔,感觉精力被抽干的情况。在这种环境下,最常见的反应就是怪罪外界环境。人们总是说,“要是我能改变环境,我就会更自信,我的身体也会更好。”与此同时,我们紧咬牙关,坚持到底。我们期待着周末或假期。我们梦想着以后更美好的日子。“我毕业后……我跳槽后……孩子们离家后……我离开丈夫后……我退休后……”一切都会变好的。不幸的是,这样的事情很少发生。在新环境中,类似的问题可能会再次出现。我们梦想着,沿着眼前的这条路再走一会儿,下一个十字路口就是我们的伊甸园。很快,我们就开始习惯用这种方式处理下次出现的压力,直到死去,这真是令人悲伤。
针对心率协调益处的研究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我们必须用完全不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我们必须开始控制内在——我们的生理机能,而非不断努力创造理想的外在环境。减小生理无序,最大化心率协调,我们的感受自然会立刻得到改善。我们改善了人际关系,提高了注意力,改良了表现也调整了底线。逐渐地,我们一直寻找的那个理想环境自己出现了,但它几乎是心律协调的副产品,一个次级收益。一旦我们掌控了自己的内在,外界对我们的影响就会降低,而我们也能更好地支配我们的世界。
测量心率协调的软件不仅可用于研究心脑系统,而且也能证明心脏会立刻对情绪做出反应(该软件的购买方法和使用助手的相关信息详见第十五章)。然而,即使没有电脑我们也完全可能创造一个协调的内在自我,在每天的生活中感受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你只需学会心律协调地生活就能做到这一点。这就是下一章的主题。
说 明:《自愈的本能:抑郁、焦虑和情绪压力的七大自然疗法》连载今天结束,欲读全文,敬请购买正版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