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乒乓球爱好者,从喜欢乒乓球到“学会”(指已经能与他人打打比赛了)打乒乓球,往往都是有一个过程的,这个过程或长或短,有人的长些,有的人短些。 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和现象是,许多人,虽然喜欢乒乓球,也投入了相当的精力与时间,可是,越打越苦恼,长进慢,干练不出活儿。兴趣虽然不减,但热情往往会受挫。 因此,作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在此提出来,来分析其中的道理与对策,可能会对初学乒乓和学过一段时间乒乓球的人,有一定的帮助。 打法类型是乒乓球运动不同技术打法的分类。据不完全统计,现在世界有5大类18种打法,我国占有其中的5大类型中的16种打法。 快攻类:有左推右攻、两面攻、两面攻结合左推右攻、单面攻、左推右攻结合直拍横打五种打法。 技术打法的确定,与个人的板式、胶皮类型有关,还与个人的体型特征、性格特征、运动审美、打法特征及临场比赛中技战术运用的特征有关。 首先是确立自己的板儿是直是横。 其次是选定自己的胶皮。 再次是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打法类型。 最后是根据自己的训练效果确定自己的打法风格。 当我们拿到一个适合自己的球板与胶皮训练一段时间后(周期应该在一年到三年左右),就应该敏锐地察觉到自己适合什么打法了。越快确立打法,进步的速度就越快;越慢确立自己的打法,进步的速度就越慢。 建议一:业余球友刚开始接触球时应该选纯木的球板为宜。 这样配置不依赖板子和胶皮打球,而是以打手感为主。当你手感建立起来后,板子可以逐渐换底劲足的,胶皮可以换有特点的,能最限度发挥你训练特点的配置。等手感打出来后,想换板子时,你自己上手一试就能感觉哪些板子适合你了~~~~~。 建议二:练多球,一项技术一项技术地去训练。 基本功训练与比赛的结合,个人觉得应该有一个合适的比例,这个比例,应该与训练的水平相结合而随之变化,初学者,基本功训练的比例应占到90%甚至是100%;训练一段时间后,比例逐步调整。 如果某一项技术需要加强,可以某个时间段全程训练而不比赛,等彻底解决后再打比赛检验效果。 建议三:理论先行,实践跟进。 其实不然,乒乓球是一个复杂的运动项目,理论指导实践是非常重要的,没有认识上的提高,在训练时就失去了方向,容易导致打到那里算那里的后果,效益低下,产出质量差,时间久了,容易导致球艺提高不快,失去训练热情。 眼看着别人的球艺一日三涨,原本和自己打平手的人都打不了时,才着急,就晚了。 理论研究在前,实践跟进在后,一旦有不太明白的地儿,再详细研究,得出正确的结论,改进自己的训练,这样就会事半功倍。 建议四:练出符合自身特点的技术。 技术,一定要符合自身的特点,马琳的打法,让王大力去练,练三辈子,也练不成世界冠军;王大力的技术,让马琳去练,也一样的结果。 快、准、狠、变、转,不是人人都全部合适练的,就是世界冠军也做不到这五个字全部都是顶尖级的,只要能拥有其中的三条就相当难得了! 例如:你以防守型打法为主,就不要在台内进攻上下太多的功夫,因为你一打球,基本上站位就是中台,台内技术的使用,逼迫你得重心前移,而防守需要你退后完成,这样一来,你一会前进一会儿后退,球自然也就打不明白。应该着重训练反拉技术,正反手均练,这样一来,你有平时的挡球技术,再加上正反手的反拉,对方的压力可想而知。 总之,希望各位球友,能够快速找到适合自己的打法,建立起自己完整的技术体系,成为爱好者中,训练效益最好的那位,帮助自己巩固乒乓爱好,并找到其中的最大乐趣! |
|
来自: 昵称41619674 > 《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