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咳喘祛邪固本名医方

 循天园 2017-09-15
组成:党参9克,黄芪(蜜制)20克,五味子(蜜制)15克,淫羊藿(羊脂油炙制)20克,补骨脂(盐制)20克,半夏9克,茯苓9克,杏仁(麸炒)9克,桑白皮(蜜制)9克,紫菀(蜜制)9克,款冬花(蜜制)9克,白前9克,广地龙9克,炙甘草9克。

功效:调补脾肾,祛痰止咳,利肺平喘。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及缓解期,症见久病咳喘,迁延不愈,咳嗽,咳痰,呼吸气促,时轻时重。

用法:水煎服,每日1服,早、中、晚餐后分服。

方解: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肾不伤咳而不喘,故久病咳喘,迁延不愈,系肺脾肾三脏交亏;而缓则治其本,故迁延期、缓解期的治疗,应着重培本补虚,调补脾肾,以治其本,但也要兼顾其标,辅以祛痰止咳,利肺平喘之品。本方以党参、黄芪、甘草、五味子、淫羊藿、补骨脂、茯苓等调补脾肾,扶正培本,以收长期疗效;在扶正培本的基础上,兼治痰浊之标实,辅以大队利肺化痰,止咳平喘之品,如半夏、杏仁、桑皮、紫菀、款冬花、白前等助痰液通畅排出,以获短期效果;再兼用地龙解痉定喘。

加减:若病势缠绵,上盛下虚,肺肾出纳失常,则加肉桂、沉香以增补肾纳气,培补其下之功,若能加入蛤蚧、冬虫夏草更佳,有助改善呼吸功能,亦可配合应用蛤蚧粉4克(冲服),紫河车粉9克(冲服)。如系干咳痰稠,应加滋阴生津之品,如沙参、麦冬等,使其痰量增加,由稠变稀,易于咳出,从而减少咳嗽。如系痰多气壅,宜用刺激性祛痰药物助痰排出,痰除则咳喘易止。麻黄可缓解气管痉挛,为治咳喘要药,若咳喘严重,可加蜜炙麻黄10克左右。久咳不止,可加罂粟壳6克,以定喘止咳,但应中病即止,防久服成瘾。痰多加川贝母,或川贝母与半夏同用,以增强疗效。若痰浊有化热倾向,黏稠不易咯出,须慎用干姜、桂枝等大辛大热之品,以免助邪化热,可酌加清解之品,如黄芩、鱼腥草等,或黄芩、桑白皮相配,以泻肺平喘清热,或配以黄芩、广地龙清热解痉定喘,以防痰湿转化痰热,引起急性发作。

临证备要:1.对于病势缠绵,上盛下虚,肺肾出纳失常患者,亦可在服用基础方的基础上,加用红参9克,蛤蚧一对(去头),冬虫夏草9克,五味子(蜜制)9克,用法同前。症状控制后改为粉剂,酌情服之。需要指出的是,动物实验表明,蛤蚧既有雄激素作用,又有雌激素作用,尤以尾部为强,儿童重用之可能会引起性早熟,因此应慎用。

2.利用上文所述基础方治疗慢性咳喘,亦可行冬病夏治之法,广为推行,即在夏季缓解期进行固本治疗,则到了冬季发病季节,病情往往大为减轻或不发病,从而收到良好的“治未病”效果。概而述之,这种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迁延期、缓解期标本兼顾的治疗方法,既有利于巩固长期疗效,亦有利于收到短期止咳祛痰平喘的效果。

(周信有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 殷世鹏 赵鲲鹏 刘光炜 兰州信有中医诊所 李琼 李永勤 李永涛 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