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学好语文丨一个“非典型”理科生的语文学习心得

 悠悠淘228 2017-09-15

文丨中国人民大学 廖涵

笔者在2015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从此结束高中两年的理科生涯。虽然是高考全省三百多名的理科生(不算拔尖但是也不算特别差吧),但是一直以来对语文这一门学科都充满了好感,这也一直是我比较强势的一门学科。我数学不是特别强,和我同一年考进人大法学院的同学中,包括文科生,我的数学水平是其中垫底的,但是高考还不至于特别拖后腿。很大程度上,能进入人大法学院要归功于我的语文。

接下来就“厚颜无耻”地分享一下所谓的“经验”“心得”吧,其实我更想传递的是一种随心随性的快乐学习的态度和方式。

下面的文字基于笔者作为一个江苏考生对语文考试的理解,各个省份的作文阅卷风格和偏好并不相同,仅供其他省份的小伙伴参考啦!不过还是会有一些部分是相通的。

1、书写

高中三年,我每一天晚上都会坚持临摹字帖,有时候是散文有时候是唐诗宋词,高中三年下来写了五本字帖。这让我的字从“不堪入目”到“独有风格”。我没有系统地学习过书法,但是三年字帖临摹下来,却形成了自己比较独特的书写风格,能够交出一份赏心悦目的答卷。

高考都是扫描答题纸阅卷,也就是说,这个整洁的、甚至是美丽的卷面,能够带来良好的第一印象,这对语文取得高分也有很重要的意义。

更重要的是,在临摹字帖的过程中,实际上还积累了很多词句,潜移默化中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储备。

2、基础知识

从江苏高考的语文卷来说,我们通常把阅读前面的部分称为“基础知识”部分,其中包括选择题、古诗句以及题型文言文等题型。这些题型是要通过平时的积累来完成的,有时候还需要一点“语感”。只要认真踏实地去学习,其实这一部分的差距并不会很大。

笔者认为,基础知识部分最重要的其实是【态度】。在平时的学习中,老师上课讲到的东西要多多留心。比如说老师会在讲解文言文的时候,对很多字词进行讲解,这个时候千万不可抱着“反正考不到”的心态,不动笔记录。因为,大多时候不会出现特别超纲的语句解释,大多时候,通过上下文的【语境】和平时遇到过的一些词的【联想】基本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这与平时的积累是密不可分的!

3、阅读

阅读理解部分被很多同学视为“大敌”,阅读的确是一个可以拉开差距的部分。自江苏省某年试卷出过《安娜·卡列尼娜》节选,使得无数没看过原著的同学当场懵掉之后,近几年“风格诡异”的散文也成了诸多考生吐槽的对象。

首先,对于【应试技巧】要熟悉。比如说:①看分答点、宁多不少;②联系原文、“瞻前顾后”(也就是说,某题某词出现的地方和出现的前后都要看)等等。还有对于一些常见的【答题术语】要熟悉,承上启下、借景抒情、比拟、引用等等。并且,文章中会有一些常见的【意象】,需要融会贯通地去理解。

其次,【需要提醒一点的是】有时候在平时的联系中,会出现一些你可能根本自己想都想不到的答案,对于这些答案和答题方式最好用一个本子记录下来,平时翻阅和感受一下。

最后,毕竟是考试,都是会有一些套路的,对于做过的、当时觉得有点难度的阅读题,都要注意复习和回头感受。(语文也要看错题看试卷的!)

4、作文

(1)积累:摘抄本。多看书多摘抄!!!多看书多摘抄!!!多看书多摘抄!!!

(2)形成适合自己的写作模式:我也是在高三才找到了自己能够驾驭的并且比较出彩的写作方式。当时写了很多议论性的散文,巧妙地运用比较文艺的人物素材,用相同的格式分别写在每一段。喜欢引用现代诗开头(当时很喜欢现代诗,基本能用的时候都会在开头用上,结尾也经常喜欢引用现代诗),喜欢用排比(因为很有气势显得很有文采,而且还很占字数啊!),还喜欢在文章中贯穿一些比较文艺优美的意象~当然了,什么写作方式适合自己,是需要在无数次考试中慢慢摸索的。笔者高考的时候用的就是平时惯用的模式,取得了还不错的成绩。

语文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那时候最享受的事情就是早读课的时候偷偷拿出摘抄本,读上几首北岛和顾城的诗,觉得窗外的阳光都温暖了很多!

(仅供参考,不足之处欢迎指正)

以上文字于明德在线首发。明德在线是游学教育专业机构、新三板挂牌企业世纪明德基于游学业务链条而打造的中国青少年互助成长的教育平台。平台提供游学线路定制、行程查询、安全定位、研学课程、营期照片等个性化服务,同时围绕大学生与中小学生搭建以“兴趣”为基本单元的生涯规划社群生态圈。明德在线以“大手拉小手,互助成长”为核心模式展开,并逐步创建中国最大的适合青少年生涯成长、互动交流的素质教育平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