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人高迈一生 是同时期大儒之楷模 自皇上到庶民 皆以为神

 梵观先生 2017-09-15

邵雍,是一位千年不遇的易学奇才,他在世的年代,是北宋王朝由初期的兴盛逐渐走向凋零的阶段,而晚年正赶上王安石变法,他与司马光、欧阳修、富弼、程颢、程颐、苏轼父子、包拯等许多历史名人是同时代的人。

邵雍仙逝后,朝廷诏谥他“配享孔庙”灵牌被供奉在孔圣人偶像的一旁。一介终生无职无权的布衣,身后能享此殊荣,三千年来,只有邵雍一人。想想看,和这么多大咖生活在一个时代,还能成为牛人里的牛人,用郭德纲的话说:这得多大能耐。

《宋史,邵雍传》:“自雄其才,慷慨欲树功名。于书无所不读,始为学,即坚苦刻厉,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同时邵雍也是一个践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人:他历经“河、汾、淮、汉、齐、鲁、宋、郑之墟”多年以后才幡然归乡,说出了:“道在是矣。”终遂不复出。

除了求学悟道的踏实,平日的为人在《宋史》中也有详细的纪载:“德气粹然,望之知其贤,然不事表襮,不设防畛。”他的心性宽大,“与人言,乐道其善而隐其恶。有就问学则答之,未尝强以语人。”对人不分贵贱少长,皆以诚相待,所以“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

《宋史》还记载着他的广为尊信的高德:“高明英迈,迥出千古,而坦夷浑厚,不见圭角,是以清而不激,和而不流,人与交久,益尊信之。”程颢都赞许邵雍不但是“内圣外王之学也”“其心虚明”,自能有修炼界称谓的宿命通功能,能预知未来。

虽然和诸多圣贤同一时代,不过,与这些人名人不同的是邵先生终生隐居不仕。虽然仁宗、神宗时期,多次下诏举用,但都他都婉拒。将自己的毕生精力和时间都用在了《易经》的研究上。邵雍把《易经》这“群经之首”从庙堂之高的阳春白雪带到了江湖之远的下里巴人。贩夫走卒山野鄙夫也能信手拈来,放下《皇极经世》不说,放下《铁板神数》《紫微斗数》不《大定数》《河洛神数》,普及最好的,不能不提的自然就是《梅花易数》这本书,梅花易数让预测平民化,让百姓很容易进入预测学的殿堂。

所有度过《梅花易数》的都知道,梅花易数开篇有《玩法》一诗歌:

一物从来有一身,一身还有一乾坤。

能知万物备于我,肯把三才别立根。

天向一中分造化,人于心上起经纶。

仙人亦有两般话,道不虚传只在人。

这首诗说出了梅花易数的主旨,但是这首诗是把邵康节的《观易吟》进行了小小的改动,而这个小小的改动恰恰隐藏了梅花易数预测的术的要点,那到底改动了什么?隐藏了什么呢?现在我们来看《观易吟》:

一物其来有一身,一身还有一乾坤。

能知万物备於我,肯把三才别立根。

天向一中分体用,人於心上起经纶。

天人焉有两般义,道不虚行只在人。

对比之下我们就可以看出来,有人故意改动了原诗,特别是第五句:康节原来的诗句是:天向一中分体用,《梅花易数》作者改为:天向一中分造化。为什么有这样的一个举动呢?说明两件事儿:一假设不是康节所做,那么这个目的很明显:攀附名人,高大上化梅花易数 二,著作者故意隐藏全书主旨,隐去真诀 三本就是邵氏自己改的,但是邵后期广泛传播,自然要因人因传授之人而进行修订,传播者以讹传讹。

为什么古代文人工匠对自己的思想技能如此保守,更重要的是:一,那是饭碗,给你个吃饭的机会;教你个养命的技术,养家的技术,所以千金不传;二来,怕所传非人,与己不利,与社会不利,过去犯法有连坐一说啊,三,想一想焚书坑儒 想想文字狱就怕怕!

王安石在开始推行新政时,和皇上提过要邵康节来参与变法,皇上立马恩准了,但邵雍百般推辞,朝廷几次派人催逼,他只好卧床装病。期间写诗表达自己的意思: 

平生不作皱眉事,天下应无切齿人。 

断送落花案用雨,装添旧物岂需春! 

幸逢尧舜真为主,且效巢由作外臣。 

六十病夫宜揣分,监司何用苦开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