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连载十二:禅悦:快乐呼吸十六法

 山之子曦 2017-09-15
2010-11-21 22:26

原文作者:心俞
结论 永远放下
方法总结
觉悟的方法只有一个,即脱离执着,或曰放下。这种脱离从布施开始,这正是为何在我们的道场没有任何捐献箱,而只有放下箱的原因。接着,我们脱离那些会伤害别人或自己的语言和行为,换言之,即持戒梵行,然后通过佛教的禅修,脱离思想与身体,接着脱离造作者而进入禅那世界——禅修核心的宝盒。最后,我们脱离恒存实体,我,我的或自性的无明,断除邪见,进入涅槃。
本书的重点在于禅修的“脱离”。首先,禅修者要脱离时间概念,进入觉知当下的禅修状态,随后,学习脱离掌控内心的暴君——思想,以便光明庄严且静默的觉知当下;接着,借助专注于身体的呼吸功能,修习部分脱离身体与五入处,直到只剩下呼吸;然后,通过美丽的呼吸阶段,完全脱离身体与五入处的世界,这时我们便能很快脱离造作者而进入禅那,最终,我们逐渐脱离唯一的留存——觉知者(心),达到更高妙的禅那境界,并通过禅那达到无色定。总之,佛教的禅修是逐渐脱离之道。
请不要被“脱离”这个用语吓到,脱离之道也是快乐之道,当我们逐渐放下时,快乐便逐渐增加。在经论中,佛陀描述此禅修之道为自然而然发生的过程。
持戒者,无须意欲:“愿我无悔。”持戒者自然生起无悔。
无悔者,无须意欲:“愿我愉快。”无悔者自然生起愉快。
愉快者,无须意欲:“愿我喜悦。”愉快者自然生起喜悦。
喜悦者,无须意欲:“愿我安定。”喜悦者自然生起安定。
安定者,无须意欲:“愿我快乐。”安定者自然生起快乐。
快乐者,无须意欲:“愿我入定。”快乐者自然生起禅定。
入定者,无须意欲:“愿我如实知见。”入定者自然生起如实知见。
因此,我们从持戒开始,将逐渐获得愉快,喜悦,安定,快乐,禅那之乐,以及解脱,这些都是修行到了一定阶段而自然出现的不同形式的乐。脱离的过程中不断增加的快乐,在如实知见(即正觉)时达到顶点,正觉本身便是其中最大的快乐。在《法庄严经》中,波斯匿王说他造访祇园精舍时感到非常快乐,因为他总是看见快乐微笑的僧众,佛陀表示当人们禅修有成时就是如此。
因此,本书所描述的禅修方法是一条快乐之道——禅修之道,以无上狂喜令你心花怒放之道。越是脱离唯有苦聚的世间,越能感到真正的快乐。
目标
上一节谈的禅修方法,接下来谈禅修的目标,佛陀认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加载全文
为“最理想的做法是学习长老比丘们简朴勤勉,不浪费独处的时间,致力于达到未达到之事,了解不了解之事,并觉悟未觉悟之法。”因此,显然佛陀的教导是,需要去达成某个目标。他的弟子都很清楚应该致力于获得心灵上的成就,不过,即使是那些完全正觉的阿罗汉,也经常孜孜不倦地为了他人的福祉而努力。
本书介绍了许多禅修者可以实现的目标,它们是现代人可能代称的一些最殊胜的成就。其中也包括最美好的目标——完全正觉。
有些人说,其实并没有什么目标需要达成。那些听从这种错误忠告的人当然会一事无成,而且只会比过去更加愚痴。此外,还有一些人会错误的认为,唯有不断除生活中的贪欲与嗔念,才能有所成就。这些都是错误的见解,出生为人是迈入智慧之道的宝贵机会,依照佛陀的建议,我们应该向扑灭衣服上的火星一般急切的修行,切莫蹉跎。!
目标与无我
佛陀的目标和时间的目标截然不同:世间的目标通常是强化自我意识并追求一切想要得到的事物,而佛教的目标则只会导致无我,让人舍弃一切财产。这是佛教目标与世间目标之间的最根本差异。
有智慧的老师会对努力追求世间目标之人提出忠告,指出那样做只会遇到挫折。实际上,我们若是执着于追求世间的目标,要么会因为无法达到目标而放弃,要么就是获得成就令人失望至极。就如英国剧作家王尔德所说:“世上只有两种悲剧,一个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另一个是得到它。”
禅那这个目标只能通过放下的伟大技巧来达成,我们若进入禅那,除了得到解脱身心的智见之外,并不会获得其他任何东西。
因此,本书建议追求的目标和世间追求的目标非常不同。佛陀所称赞的这些目标能使我们心眼明开,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它们,并且认真修习。只有在拥有这种明确的目标后,我们的禅修才有可能进步。
为了说明佛教目标和世间目标的差异有多大,请想象一支由已修得大成就的佛教徒组成的足球队,由于这些佛教徒考虑的主要是放下,他们会乐于传球给对手。因为修习慈悲心的缘故,如果对方球队无法顺利得分,佛教徒球员会好心地帮助他们。由于布施是他们的本性,对手得分越高,他们的业就越好。最后赛季结束时,佛教徒组成的球队若被逐出联盟,他们会很高兴,因为那就像被逐出世间而得涅槃一般。
真正的佛教徒确实和别人想的不同,他们追求目标绝不会以牺牲他人为代价。他们发愿舍弃一切财产,因此乐于失去身外之物。
提高标准
本书提出了禅那与四圣果的目标,佛陀称它们为超人法——超越常人经验之法。好的教练总是希望运动员能超越自己预设的比赛目标,那么我们为何不提高修行的标准,努力争取佛陀所说最高与最好的目标呢?我们还是有可能达到“超人法”的。
除了这些最高的成就,本书还详细描述了获取成就之道。这条道路强调的是“因”,而较少提到“果”。因为当我们盯着伟大的目标太久又十分渴求达成目标时,会忘了投入时间与精力去修习,以助我们明确目标的因。
例如,有人感叹厨房里的碗碟太脏,啊,我的碗碟什么时候才会变得干净呢?我希望它们都洁净闪亮!但当看到洗碗碟的繁重工作量时,它们又退缩了。另一个人心想,我的碗碟怎样才能变干净?然后他便开始修习使碗碟变干净的因——清洗它们,一般情况下,只要你开始动手清洗,碗碟很快就会变得洁净明亮,于是目标达成了。
有人同样感叹尚未达到禅那:“啊!何时我的心才会获得禅悦呢?我希望心在禅那中发光!”但是他们因为畏惧繁重的工作量而退缩了。另一个人心想:“我的心要如何才能进入禅那呢?”然后他便开始修习使心入定的因——放下造作者与五入处。一般而言,你若确实遵照佛陀的指示去做,心很快就会进入禅那并散发光芒,使你体会到无上禅悦——目标达成了。
提高标准不会导致挫折,错误的态度才会。花很多时间想望目标,却不动手去实现因,那才会造成自己无法打成那个目标的挫折。
超越执着
设定禅那为目标后,禅修者会遇到许多障碍,这些障碍是禅修者的执着,追求禅那会使这些执着显露无遗。当禅修者追求比禅那小的目标时,就不会遇到执着,因而他会误以为它们并不存在。
因此,追求禅那也有这样的作用,促使禅修者深入地了解执着,面对它们,然后进入禅那,进而超越它们。
我们很容易误以为自己已无执着,有些抽烟者欺骗自己,一位随时可以戒烟,只是今天不想戒而已;实际上他们除非尝试过戒烟,否则不会明白烟瘾的力量有多大。
同理,你除非尝试着到达禅那,否则不可能明白执着的力量有多大。此外,我们只有借助进入禅那的能力,来测试自己是否执着。
例如,多数禅修者不了解自己有多么执着于声音,哪怕是与自己无关的人声、车声,多数人会发现他们无法关闭听觉而不去注意声音。因为他们执着于声音,所以无法放下,而将听者认同为自我。如要进入禅那,我们必须专注于当下,不执取一切声音。据《大般涅槃经》记载,佛陀正是因为不执著,所以在禅修时,听不到屋外暴雨倾盆而下的声音。
大多数人都非常执着于思想,因此它们总是无法使自己停止思想(包括睡觉时)。许多人颂扬思想并将其珍视为最私密的财产,视为用于控制外在与内在自我世界的工具。但若要追求禅那,便需要放下思想,并维持静默的正念。这种放下,对于具有控制欲的人来说太可怕了。它们执着于控制,因而执着于思想。一旦敢于放下思想,它们将会感受到内在静默的禅悦。唯有此时,它们才会明白思想是阻碍内心安定的执着。
关于放下的故事
本书的指导能帮助禅修者超越那些根本执着。你将进入禅那境界,五入处无法影响你,思想也动弹不得,但是正念将充满禅悦,散发光芒。以下介绍几则关于放下的故事。
任由心去胡思乱想
我在泰国东北高低一个遥远山区的僻静处所,独自度过自己的第六个结夏安居。没过多久,我的禅修遇到了麻烦,我越是努力降伏不安的心,心就动得越厉害,欲念与嗔念突破了我的防线,尽情地与心戏耍,心很快便失控了,但当时并无同伴可以帮助我。有一天,近乎绝望的我在佛像前郑重发誓,立下协议:每天从下午3点到4点的一个小时里,我允许肆无忌惮的心随便怎么想,无论多疯狂的幻想都可以;作为交换,我要求心在那一天的其它时段里都好好地持守呼吸。
但事情并不像预想的那样顺利,第一天的大多数时候,我的心仍像以前一样造反,它拒绝持守呼吸,就如赛马场上的野马般狂暴地又踢又跳。到了下午3点,为了遵守承诺。我放弃挣扎,靠在茅棚的墙上以减轻背痛,并伸直了腿以舒解膝盖的疼痛,同时任由心去胡思乱想,让我大吃一惊的是接下来的60分钟里,我的心一直十分轻松专注于每一个呼吸,它似乎什么事也不想做,只想持守呼吸。这段最戏剧化的关于放下的经历使我明白了放下和尝试放下之间的不同。
在通往禅那的路上,还有更多关于放下的进阶课程。若禅修者的目标并非达到禅那,那他将错过这些课程。实际上,我们可以学会完全放下五入处,使他们暂时完全消失,就像我在第一年比丘生活中发现的摆脱蚊子的美妙经验。
阿姜蚊子
我是阿姜查派去搭建国际森林寺(西方比丘修行专用寺院)的头六个比丘之一,那是国际森里寺地处一片浓密的雨林中,没有大厅茅棚厕所,甚至连睡觉的地方都没有。我们必须睡在丛林中的地上,只有一顶蚊帐用来防范树影下爬动的生物。每天黄昏,连同阿姜查以及五六十位村民,我们都要坐在树下的空旷处做晚课达数小时,先是唱诵,然后禅修一小时。十分不幸的是,做晚课时正值热带丛林中蚊子扎堆觅食,而我们正是它们的美餐!那是没有蚊香或任何驱虫剂,而且身为比丘的我们也不能拍打它们,只能忍受,任它们为所欲为。
我和一位年轻的美国比丘玩一个游戏——我们数身上被蚊子叮咬而肿起的包,看谁被咬得最厉害。往往在晚课结束前,我就已经数出六七十个包,那真的令人难以忍受,但是一看到阿姜查和其他村民都端坐不动,自尊心便不容许我逃跑,因此我每晚都忍受着蚊子的折磨,直到学会放下身体。最终,我能迅速且有效地放下,不再觉知身体。我深入内心,平静且快乐,完全不被那些恼人蚊子干扰。现在,我很感谢那些仁慈的蚊子教会了我如何放下。
当学会放下,切断心与五入处的联系时,我们可在喧嚣的噪音中保持平静,在刺骨的疼痛中依然轻松。此时,我们便已学会如何放下身体的执着。
什么也不做
放下,慢下来,停止,什么也不做。这不仅对于开悟很重要,对于日常生活也很重要。人们心理与身体上的许多疾病都是由压力造成的,不知道怎样才能放下一些事情——压力的源头,也是典型的大规模毁灭性武器。早在三个办世纪前,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就已看出这点:人类的所有烦恼,都源于他不知道该如何安静的坐着。
我们都需要学会,什么事也不做。这样才能得到适当的休息与放松。幸好对于那些没机会去寺院的人,现代城市中还是有很多老师——红绿灯,我们在许多路口都可以看到它们,红灯亮时,你大可敞开心,专注当下,感受美丽与平静的心境。
我曾听说,在新德里,红灯亮时会显示relax,放轻松。红灯不是提醒你停止,而是让你放松,这是多棒的想法啊!实在应该这么做。
倘若你不花时间学习什么都不做,就无法在生活中的红灯亮起时放轻松,那么你可能很快就会提前钻进坟墓中被迫停止。古谚云:死亡时迫使你慢下来的自然方式。为了避免早亡,我建议大家禅修。
放开水牛
当你还没学会在生活中怎样才能什么事也不做,如何放下与放轻松时,你就会遭遇许多本不会发生的麻烦。下面这个故事发生在泰国北部,它表明放下能省却许多不必要的痛苦和伤害。
一天清晨,当地农夫把绳子套在水牛脖子上带出去吃草,当途径寺院时,水牛受惊想逃跑,农夫尽力抓紧绳子想控制住水牛,结果水牛力气很大,绳子竟将农夫中指前端硬生生的截断。
这个故事说明,若有任何如水牛般强壮的东西想要逃跑,明智的做法是放开它们。水牛不会跑远,顶多跑出几百米就会停下,等它平静下来,农夫就能轻松而安全的赶它回去,这样也不会伤到手指。有时许多人的表现就像水牛一样,这个人可能是你的伙伴,儿子或岳母,当它们暴跳如雷,你最好放开它们,如果试图拴住它们,只会害苦自己。静静地等待,什么事也不做,它们很快就会平静下来,那时你就可以做点事情了。
例如,最近有个禅修者问我,禅修期间她该如何控制像水牛一般的心。放开它,它很快就会停下,还会回来找你。我回答。就像宣称要离家出走的孩子,你若允许他走,他反而走不远就自动回来了。
遇到任何像水牛般顽强的问题时,你就放开它,静待情况改变,当水牛停止挣扎时,你就可以行动,有效解决那些生命中的危机。因此,学会如何放下与放轻松,不仅可用于达成觉悟的目标,对于求生存也有帮助。
生命并不沉重
即便是日常生活中的禅修也有助于我们处理某些负担。我经常消防老师阿姜查,为大家解释禅修的意义与助益,方法是伸长手臂,紧握一个玻璃杯。当你持续拿着它杯子会变得越来越重。
问题不在玻璃杯的重量,而在于我们拿的太久,不知如何放下,好让手臂休息一会儿。其实你只需要放下玻璃杯,休息几分钟 ,就能在此轻松的拿起它。同理,压力问题和你的责任大小无关。问题在于你肩负责任太久,不懂得如何暂时放下它,好让意根休息一会儿。你只需放下责任,休息几分钟,就能在此负担起所有责任,此时你会感觉他们变轻了,从而能轻松地扛起他们而不觉得有任何压力,然后到下一次必要的时候,你可以再次把它们放下。
通过禅修,我们可以掌握放下的能力,或暂时放下所有的担忧。
禅修时针对放下的专门训练,它不是要你不负责任,永远放弃义务,不是要你游手好闲,而是通过练习,增强你放下负担的能力,——无论负担有多重,每次你只要想放下就可以放下,因为休息之后就能更有效率的挑起那个负担。当你知道如何放下时,就不会觉得生命很沉重。
倾听
有天早上我经过寺院厨房,看到六个施主在准备早餐,一边交谈,他们都在不停地说。我感到好奇,如果六个人都在说,那到底谁在听啊?这揭示了我们现代人的通病,太多人在讲话而几乎没有人在听。婚姻因缺乏沟通而破裂,青少年因感觉不被理解而叛逆,几乎所有人一直到老都还不了解生命的意义。为什么,因为我们从未学会倾听。
为了倾听,你必须闭嘴,真正地闭嘴,你要么倾听,要么说话,不可能同时做这两件事。我说的闭嘴,不仅是指停止外在的语言,也包括停止内心的思想。只有当内心宁静时,你才能真正聆听。所谓倾听,就是你必须倾尽所能去听。
当你保持内心的静默,去认真聆听时,你会惊讶于自己竟然能收集到这么多信息,有些人甚至会认为你又超能力,能读懂他们的内心,但其实那只是倾听的力量在发挥作用而已。显然,当你需要获取更多信息时,就必须减少内心思想的干扰,通过这种训练,一切沟通的障碍都会完全消除,你会自然而然地开始留意身边的人,你的家庭将会和乐融融,事业也会蒸蒸日上。
学会倾听,你甚至能听到自己身体的声音,在染病之前,身体会连续发出许多警告,然而很少有人会去聆听来自身体的警讯,因为我们太专注于思考了。即使当身体发出绝望的尖叫警告乞求我们休息时,我们仍会因为忙于思考而听不到求救声,于是患上癌症,心脏病或其他重症。与之相反的是,禅修者会学习保持正念,于静默的当下聆听自己的身体,他们能听到身体的需求,也能听到家人的需求,从此过上既快乐又长寿的生活。
如若倾听,你便能得到洞见,在静默中了悟事物的真实本质。最佳洞见是了悟生命的意义,生命一直在耐心温和的给予我们智慧,但我们却忙于说话,疏于倾听生命的教导。若我们都能暂时抛开一切,纷繁芜杂的俗事,以警觉静默的心去聆听生命的悸动,岂不妙哉?
最棒的应试技巧
……剑桥的毕业统考非常冗长而且严格。但我已学会禅修的方法,这使我能自如应对考试。上午考试结束后,我不去吃饭,而是回到宿舍坐在蒲团上开始禅修。我觉知的第一件事,是上午刚结束的考试,我开始担心答案是否在恶化功能却以及是否应该补充。于是往往会陷入上午的考试中,但渐渐,通过禅修修炼,我可以停止担心上午的考试。接着,想到的是下午就要来到的考试,我应该开始复习吗?禅修训练再次给了我帮助,我意识到,现在是休息时间而不是考试时间,复习只是浪费精力,于是我放下了未来,进入觉知当下的休息状态。置身当下,我感到震惊,我第一次察觉到身体在颤抖,并听到身体恳求我稍事休息,于是我慢慢放松,很快,身体安定下来,不再颤抖。我明白,自己以前太忙,忙到心理交瘁,却始终不曾觉察。而现在,我听到我的心要求休息,于是我什么也不做,只是坐在那里,让心里能量逐渐恢复。在长达三十分钟的禅修结束后,我变得轻松,开朗且充满能量,微笑着走进考场。我确实找到了答案,但并非考卷上的答案,而是如何放下压力的答案。后来,我在那几场考试中发挥都不错。
我们一生中充满各种考试,当我们接受严格的测试和深入细致的考核时,日子就会变得紧张起来。我提到那些实例,意在指出,禅修能帮助我们顺利通过生命中的各种考验……生命中最棒的应试技巧,就是学会放下与完全放轻松。换言之,即学习禅修。
家中的禅修圣地
禅修的训练不只适用于追求觉悟的人,也适用于想追求更快乐和更有意义生活的人,如果你不想住在寺院,在家里也可开辟一块地方来禅修。……切记,不要在你圣洁的禅修角落做任何俗事,而且一定要避免在那个空间里说话。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后,你会发现自己已在那里营造出安定能量,使之很快就变成了一个特殊道场。在这个神圣的空间里,禅修会变得容易许多,因为你已让这个空间成为一个具有心灵力量的地方,你已在家中打造出一个真正的圣地。
……
放下一切,不再揣度
著名英国科学家开尔文说,若无法测量,你就无法控制。当然,他的意思是为了让科学技术有效地控制世界,我们必须学会精准的测量自然现象。开尔文关于精准测量的洞见,对于科技进步以及成功预防一些自然灾害十分重要。
然而那个宝贵的真理,也可以应用于别的领域,若无法揣度,你就无法控制。如果停止揣度,你就无法控制,并由此开始放下。
禅修时,你会揣度自己的进步吗?你会去想,这是个坏禅修或这是个好禅修吗?经验告诉你,这种对于好坏的揣度会使心加强控制,进而导致造作。估计禅修不好,你就会努力让它变好,若觉得禅修不错,你便会努力让它变得更好。这样揣度,你就会做的更多,遗忘了放下,偏离了安定之道。
想象你在禅坐期间,如果完全不做任何揣度时会怎样?若不做好坏的评断会怎样?当你放弃一切揣度,松开控制,心会变得很容易放下,而且很平静。当你不试图去修正禅修时,心将停止造作,带来宁静气氛,绽放快乐之光,成就大智慧。最后,正觉的果实将会掉落在你的膝上。
当你放弃控制时间,自动安住于无时间流动的当下,进入正念的静默状态时,思想过称将自然而然的停止,当你不在再揣度 呼吸是进或出,是长或短,是粗或细时,呼吸将会消失,并显露出光明的禅相。当你不再以感知去揣度心,无色定终将平稳顺利的生起。当你不再揣度,包括心在内的一切终将完全止息,无余入灭,连无也未留下。
如果你能遵循禅修之道,内在的快乐会如永不退潮的海水般涌现,正念就会变得充满能量,洞见则如树上的累累果实般呈现(多到你无法一次采摘完)。实际上,禅修之道便是你所学到的放下,或者你也可以称它为无量慈心之道,这种慈心会消解你对自己与别人的评断,评断与揣度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在一切揣度都消失时,言语也将随之不见,因为言语也不过是对生活的揣度。当你能够放下一切,所有的揣度终于消散时,心也跟着消失了。此时禅修者终于了解到,原来心就是那个揣度者。
这是灭,诸法的无余止息。涅槃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或形容的,当伟大的圣者们指出有不长不短、非现在非过去,非未来,不生不灭,诸法止息的所在时,他们所指的就是涅槃。禅修者最后觉知的心理对象时究竟寂灭——名(心)与色(身)永远销声匿迹,尽皆结束——只余般涅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