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嘭......”瞧,多好的瓷碗摔碎了。家里人遇到这种情况总会唠叨两句,然而他,额敏县玉什喀拉苏镇喀拉尕什村的哈萨克族牧民托留肯·努尔昆拜却只是呆呆地望着这一切。
现在无论发生什么,他都是阴沉着脸,就象隆冬季节即将下雪的时候,压抑、沉闷。他呆滞的眼神也总是无精打采,没有光泽和灵气。
老伴和女儿费尽心机,想让他说句话或者开心一下,却屡屡碰壁。
“这个老东西,太不省心。”
“惹你生气,看你骂人不?”
“只要你开口,全家都高兴!”
......
然而全家人使尽浑身解数,各种损招都使上了,也白搭,他仍然一声都不吭,这可怎么办呢?

以前托留肯·努尔昆拜可不是这样,青年时,他就是草原上的一只雄鹰,马骑得好,歌唱得更好,他棱角分明的个性和优美动听的歌声迷倒了一片“伊万都达尔”(哈萨克族美女)。尤其是他那矫健的身手,在历次的叨羊比赛中,都力拔头筹,深得少女的心。
年轻时的荣耀,虽已过了知天命的年龄,他仍会时不时提起来。在生活中,他是一个爱说、爱笑、乐观的人。那个时候,一家三口,其乐融融。
然而,一个清晨,一向早起的他,突然觉得身子动不了了。他想,是不是昨天干活太多,累了,看多躺一会儿会不会好。
可日上三竿,他还是动不了。
这时,家里人都起来了,看他动不了,女儿帮助他按摩身上的关节,并活动他的手脚,一个时辰、两个时辰过去了,仍然一点作用都没有。
去额敏县医院就诊,县医院让去塔城地区医院看看,地区医院建议去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去看看。
全家人的心都悬了起来。
原来长年的劳作加上受凉,导致他的腰部出现了重大病变,影响了他的肢体活动。虽然手术成功了,但医生告诉他,这辈子只能在轮椅上度过了。
从卧床到坐轮椅,还需要一个较长期的康复过程。这个消息,如一记重击,让他两眼一黑,晕过去了。
一想起自己将在床上度过余生,他就不知所措。回家后,他性格大变,开始沉默寡言,不配合康复治疗。
2016年12月底,塔城地区检察分院驻村工作队队长孟令刚听说这件事后,决定去拜访他。
“你听说过海伦·凯勒吗?”
“没有。”
“她是一个美国女孩,从出生起就是一个盲人,她的最大愿望就是上天能够给她三天光明......她是那么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家人,最终从残疾人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作家,靠的就是不认命。而你现在只是暂时动不了,却可以看见这个世界,听见你家人的声音,这些多美好,要珍惜啊!”
“还有我们这一代人都熟悉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书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也是双腿瘫痪,但他也是不认命的人,不愿意碌碌无为地活着,而是勇敢地向命运挑战,书写了人生的辉煌。”
“为了你自己,为了这个家,做个不认命的人,好吗?”
托留肯·努尔昆拜长这么大,没听过这些故事,也没有人给他讲过。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不幸的人,不认命的,人生都得以改写;懦弱和放弃的人,都坠入了深渊。
孟令刚的一席话,让他陷入了沉思。命运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他要找回失去的自我。
他开始有意识、有目的地在床上活动起来,并让家里人买来了活动手脚的器械,抓紧时间锻炼。
待在床上很长时间没有活动的人,刚锻炼是痛苦的,磨炼意志和心性也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每次当他要打退堂鼓时,家人鼓励和期盼的目光,都让他想起了工作队长讲的故事,便咬着牙坚持了下来。
两个月后,他可以坐在轮椅上与家里人聊天了,那种久违的欢乐气氛又回到了这个家庭。
时光荏苒,弹指又是两个月。他拄着女儿买的双拐,可以在家门口溜达了。
“奇迹也是人创造出来的,医学也不是绝对的,相信自己、依靠自己、战胜自己,你就是强者。”他在心里念叨,这话工作队讲的真对。
炎热的七月,早晨都没几个人出门。“你看托留肯·努尔昆拜给外孙女打牛奶去了,他连拐棍都扔了,恢复的不错。”玛丁古丽·叶勒太十分惊奇。
八月份,工作队组织村民清理村湿地公园、广场绿化带和道路两旁的杂草时,托留肯·努尔昆拜拎着镰刀也来了,工作队副队长古丽其开·沙力克说:“大叔,您别逞能了,让其他人干吧。”他可不听这一套,说干就干,别人弯着腰干,他跪在地上干,那场面让人感动。
村民木合亚提·阿尼什还透露了一个秘密,托留肯·努尔昆拜从七月份就打草了,现在储存的草料都够他家的牛羊越冬了。
这么多的草料,就靠这么跪着,一捆一捆拖回家,他得流多少汗水。那每一捆草里都有他不屈的意志,不由让人肃然起敬。
两个不认命的故事,重塑了喀拉尕什村一个不认命的男子汉,向托留肯·努尔昆拜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