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缑乡拾遗23:王爱山岗寻幽访古

 抱珠山房 2017-09-15

王爱山岗寻幽访古

 



王爱岭俗称王爱山岗。位于源自天台山小坪头岗的青溪和源自华顶山的白溪之间。一在山岗之南,一在山岗之北,是名副其实青青白白两溪的分水岭;是宁海去天台,登华顶的必经之地。如从岔路上金南面的松门岭登山,沿山岗西行,直至海拔897米望海尖山脚下的下寮、上畚斗、大坪三个“新昌飞地”,这条山岗估计有七、八十里之长。(未实地测量过)在绝大多数宁海人的心目中,这条山岗山高坡陡,地瘠民穷是人们听而生畏,望而却步之地。然而不知道现在却是一处风景优美,文化底蕴深厚,使人留连忘返的旅游佳处。

据岭头陈《陈氏宗谱》载:南北朝时定都在南京的陈国被隋攻灭,后主陈叔宝全家被掳北迁长安,惟有一位王子脱逃,几经辗转来到王爱山岗,匿居在箸竹岭头,以后子孙衍繁、形成村落,名曰岭头陈。

据《二十四史·新唐书》及有关的地方志记载:唐朝咸通元年(860)间裘甫在象山揭竿起义,攻占宁海。唐政府派王式率军南下镇压、双方在宁海发生了三场大战:一战海口(县北50里处)、二战上疁(县西北70里处)、三战海游(今三门县治),因寡不敌众,起义军取道王爱山岗突围去新昌、嵊县,重整队伍,继续抗争。唐政府从此得知:王爱岭不仅是宁海——天台商旅往来的一条交通要道,而且具有战略意义,咸通四年(863)在王爱岭外庄建了一座城堡名曰:王爱山堠,派兵长年驻守。据当地老年人记忆:镌刻“王爱山堠”四个大字的石碑,直到解放初期一直屹立在外庄村口,以后大概是造公路或修水库,可能把这块石碑挖去当奠基石埋在地底下了!

据大路下村《胡氏宗谱》载:始祖胡光祖于南宋庆元年间自深甽大蔡迁居于此。大蔡胡氏源自奉化排溪。排溪胡氏乃五代十国时吴越国权臣胡进思之后裔。大路下村与天台县岭里乡外周村仅一坑之隔,一步之遥。据当地一些老年人口述:古代大路下村一年四季,从早到晚商旅不断,村里不仅有饭店,且有客栈,是邻近地区经济最富庶的一个村,读书、做官的人很多。

据明末徐洪祖撰《徐霞客游记》载:“癸丑之三月晦(明朝万历四十一年三月三十日,公历1613519日)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四月初一日,早雨行十五里……又十里抵松门岭。……又十五里,饭箸(筯)竹庵。行五里……又三十余里,抵弥陀庵。”上述三地皆在王爱山岗上。松门岭古道至今犹在,但自王爱通公路之后,很少有人跋涉攀登此古道。弥陀庵倒废已久,究竟在何处?留待查考。筯(箸)竹庵位于大路下村西侧三岔路口处,旧庵虽被拆,但有些古迹,如古道、路碑、墙址依稀尚在。在昔日古庵旧址上,如今矗立了三幢钢筋水泥结构、富丽堂煌的建筑群。一是新筯竹庵,位于老庵北边,坐北朝南,由十间三层楼房租成。底层东首是佛堂,西首是食堂。二楼东首仍是佛堂,西首是宿舍。三楼全是客房,现代化设备。然而碧玉微瑕,把千年古刹大门匾额《筯竹庵》(《徐霞客游记》明文记载)三个大字写成《筋竹庵》,未免使人遗憾!无独有偶。编写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宁海县地名志》把王爱山岗筯竹岭头写成“金竹岭头”。出此笔误可能是粗心,也可能是误读。在古文中“筯”与“箸”通用,音zhu,谐音铸,指吃饭的筷子。筯竹又名箭竹,竹杆可做“天竺筷”;竹叶可包粽子,可做笠帽。天台山四周盛产此竹。“筋”音jin,谐音金,是动物的血管。(《植物志》没有“筋竹”这个名词)“筯”与“筋”形状有点相似,但其读音和内涵却天差地别。希望有关部门或人氏予以关注并更正。否则被外人笑,后人骂却不值得。

二是位于筯竹庵西侧,坐西朝东四合院佛寺(因未竣工,故未命名)。此寺规模不大,而内部结构非常豪华。分上下两层。底层大殿里十余尊佛像全是铜铸,两边厢房及二楼各个殿堂的所有佛像、菩萨听说全是用树脂塑膠模压雕塑而成。惟正门天王殿的弥勒、韦驮及四大天王还未完工。进入每座佛堂,只要一按墙上电灯开关,所有佛像、菩萨身上顿时金光四射,灿烂辉煌。四合院里天井的四周由“口”字型水渠包围,渠宽约50公分,深约1米,渠水来自从地下20余米深处抽上的矿泉水,清沏见底,一尘不染,且能自动流转、轮换。水渠里饲养了十余条一尺多长“中华鲟”。给宁静、幽雅的环境增添了勃勃生机。这座未完工的四合院佛寺规模不及西店广德寺和双林佛学院。但其精湛,完整的结构在宁海可能是手掬一指。

三是位于四合院佛寺南侧,大樟树底下,坐西朝东,重门结构的蒋家鸟庙。看见这个名字,使人感到莫明其妙?我怀着疑惑之心,跨进庙门,看见大殿里有两尊菩萨像,两个男子在冲洗天井里的花岗岩石板,我问他们:这两尊菩萨叫啥名字?其中一人说:男的是XX大帝,女的是XX娘娘。我又问:这两位菩萨的名字为啥同这座庙的名称不一致?他俩摇着头,坦诚相告:不知道。我返身而出在庙旁的水库边徘徊。此时已近中午,几个老年人路过此处,我上前询问:此庙为啥叫蒋家鸟庙?附近有没有姓蒋人家?其中一人答曰:此处自古一直叫蒋家鸟庙,附近没有姓蒋的人家。可能是名叫蒋家鸟这个人的坟墓所在地,也可能是蒋氏家族祠堂所在地,经他点拨,我顿时想起:罗适《永乐院记》曾载:“永乐院(位于)县西南五十里(今王爱大湾与大暮之间的山谷小盆地中。旧寺已拆,新寺刚竣工)梁天监(503519)中,居人蒋政捨宅建。政蜀相蒋琬之后,曾隐于此。”又据《三国志·蒋琬传》概述:蒋琬字公琰,湖南湘乡人。随先主(刘备)入蜀。诸葛亮六出岐山,率军伐魏时,把朝中一切政务具委托他处理,并向后主刘禅推荐:倘有不测,请以琬为相。诸葛亮去世后,琬出任蜀国第二任丞相。蜀亡后,琬子孙离蜀,漂泊他乡,其中有一个定居在王爱山岗。又据王爱西跳《蒋氏宗谱》载:二十八世孙蒋子服同弟子约,及子全自(天台)翰岙迁此。据这些蛛丝马迹的记载而知:在王爱山岗及其附近地区确有蜀相蒋琬后裔的蒋氏家族存在。蒋家鸟庙乃蒋氏之家庙。但这座家庙中间嵌入“鸟”字,颇使人深思不解。几经沉思:鸟是分散觅食的飞禽,但又要随气候变化而迁徒。此地,古代曾是蒋氏家族居住地,以后分散迁居各地。每年在春暖花开的清明和秋收秋种之后的冬至他们则集中到此扫墓、祭祖,因此名此地曰:蒋家鸟庙。上述解读,是否确切,请有识之士赐教。

我喜欢读书看报,一般只看一遍,若叫我看第二遍,则认为是“炒冷饭”,没啥意义;我喜爱旅游,不怕山高路远,若叫我旧地重游,则会摇头叹息!我走马看花到过王爱山岗,倘有人邀我再去,我会欣然而往,且乐于当导游。因为一是王爱山岗风景确实好。古人说:站得高看得远。登上王爱山岗,昂首四望,峰峦叠嶂,山水苍茫。倘遇到风和日暖,艳阳普照的日子,放眼远望群山的丛林,村落仿佛似琼楼玉宇;俯首细看峡谷中楼台亭阁依稀如瑶琳仙境。偶而乌云遮日,山岳潜形,仿佛自己飘浮在碧海蓝天之上,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之感慨!

二是王爱山岗文化底蕴深厚。我反对一些人把宗教,神话传说当作历史;我厌恶有些人捕风捉影胡编瞎造历史。我唯信《二十四史》和地方志记载的历史。南北朝梁天监中蒋政隐居王爱山岗,舍宅建佛寺,这是宁海建县之后入载史书的第一件真人真事;蒋政是入编宁海地方史的第一位历史文化名人。唐朝咸通年间裘甫从宁海王爱山岗突围去新昌、嵊县;明末徐霞客取道王爱山岗去华顶朝圣,畅游天台山,这些记载表明:王爱山岗自古是宁海与外地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是宁海文明的一条纽带。再综观王爱山岗各地的族谱,他们的祖先有的是政府通缉的政治犯、有的是无家可归的流浪者,有的是孤苦零丁的孤儿,有的是家无立锥之地的看山人,由于在家乡无法谋生,在走投无路的困境中来到王爱山岗。而王爱山岗则以慈母般宽广胸怀接纳了他们,使他们在王爱山岗获得生存,衍繁子孙。形成如今遍布王爱山岗各地大大小小的村落。这些血泪斑斑的文明史、哺育并熏陶了今天王爱山岗上淳朴、刻苦、勤劳、刚强的山乡儿子。

 

 

20141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