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村故事】岳井亦曾书香浓

 文化宁海 2021-09-14

作者:聪丛

摄影:山水尤

长街岳井村,旧属水东乡,曾为岳井乡人民政府所在地,位于县城东面33公里处,为长街到岳井公路终点,系900余户、3000村民的大村。其行政村下辖岳井、张家、王家、陈芝岙、隔港、横山头,共6个自然村。

村子东濒岳井洋,与宁海的唯一海岛村隔洋塘隔海相望,岳井渡可通象山石浦、新桥、定山等地。

浙东第一井

唐僖宗中和间,蒋氏先祖为避黄巢之乱,乘舟泛海始迁宁海东乡长亭地蔗山,其后孙枝繁盛,散处四乡。其中一支迁居西洲(今长街西岙)。

相传岳井蒋氏始迁祖国兰公,自幼才智过人,气度不凡,为乡邦所推重。明洪武十五年(1382),因侄犯事,为免遭牵连,公率二子自西洲避难至洞边山歇足。

后于夜间遥望前方旷野之中,火光频起,心甚异之。及履其地,又见沃野千顷,物产丰饶,于湿地之中有一高墩,沙朴树、雀梅树婆娑其间,水草之中,有一泓清泉,仙鹤时常栖息嬉戏。鹤为长寿仙禽,当为瑞祥之地,故自山上再度移居,并围井汲水,谓之鹤井,村亦以鹤井命名。六百余年口口相传,乃至一度讹化为涸井之名,今又改写为岳井,实不如初始之名为雅。

今井尚存,围90米,深7米,最阔处25米,面积约720平方米,圈有石栏,状似寿桃,有“浙东第一井”之美誉。井底有三孔,水从地下涌出,一咸二淡。为方便村民汲水,有石阶二十四级,伸入井中。井旁塑有护井神像,所立石碑字迹已漫,据载井栏系清光绪三年(1877)重修。2005年再度集资修栏立碑建亭,所立“鹤井古迹”碑,碑文由金谷山人娄宗恕先生所撰

而今虽梅枝不存,仙鹤远去,然则清泉寒冽,修竹傍井,灵秀之气依然长存。

四姓古庙

言及岳井村史,岳井人郑成章曾有诗曰:“村落离山滨海边,始居洪武十余年,外围三姓张王李,修建塘堤蒋氏先。”一座海滨村落的建村年代、同迁友邻以及围塘而居的创业史随诗呈现。

下洋古庙,亦名四姓古庙,于明嘉庆年间即十五世纪初由本塘三支坟墩迁址至此重建,庙宇距今有五百余年。2002年,信佛者自筹款项,重塑白鹤大帝,将这座破旧下洋古庙再度重新修建。由李松林撰《下洋古庙重修序》勒石以铭。

除明洪武十五年(1382)蒋氏国兰公自西洲迁居岳井蒋家;洪武十七年(1384)李氏泰正公由西洲迁居李家;洪武十九年(1386)北乡里岙第十七世传章公迁居张家;洪武廿一年(1389)长街第五世凌祥公迁居王家。蒋张王李于明初相继卜居岳井,并于洪武廿二年四姓合力围塘,东至团后塘、长塘,南至鳗港塘、合成塘,西至鳌天塘,北至中山塘为界。

从筑塘的记载来看,蒋仲冲功不可没。仲冲公机智不凡,志量出众,见潮来成海,潮去成涂,每怀鸿鹄之志。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领众筑塘一千余丈,成田数千顷。其后代儿孙得享粒食者,皆仲冲公之功德。

岳井初有盐场,就在村附近。后来集中在红卫塘、伍山乡地界,同时植以水稻、甘蔗、棉花。“大湖五份头勿算富,岳井小份勿算穷。”村内原有四檐齐四合院23幢之多。1966年,在砸毁四姓庙时,有一懵懂少年将白鹤大帝的龙袍加于己身,洋洋然旋了五个道地。至第六个道地口时,被一位老太拦住,不许他经过。不久,村遇祝融之灾,火龙连续袭卷五个道地,至第六个道地时,方得以控制。或是巧合所致,然经村人联想附会,自此对四姓庙白鹤大帝愈加敬奉。

岳井初有盐场,就在村附近。后来集中在红卫塘、伍山乡地界,同时植以水稻、甘蔗、棉花。“大湖五份头勿算富,岳井小份勿算穷。”村内原有四檐齐四合院23幢之多。1966年,在砸毁四姓庙时,有一懵懂少年将白鹤大帝的龙袍加于己身,洋洋然旋了五个道地。至第六个道地口时,被一位老太拦住,不许他经过。不久,村遇祝融之灾,火龙连续袭卷五个道地,至第六个道地时,方得以控制。或是巧合所致,然经村人联想附会,自此对四姓庙白鹤大帝愈加敬奉。

蒋氏轶事

耕田让畔 救火还金

清时有蒋宏琅, 凡是他所种水田一定厚培田岸,如有邻丘人侵耕田岸,则严加斥责:“稻长水中,蓄水全凭田岸。田岸牢,则水能蓄得久。若遇不下雨天而大旱,当他人为此忧虑时,而我们的田地相对滋润,这样多收数斗粮食也是容易的。故而何苦要占人寸土呢?”

宏琅二十年那年,村里不小心失火,他与众人前往救火,见烈焰中有几个人从火中抢出一口大橱放在空地,无暇顾及。他看到抢出的财物纷乱堆积,于是驻足看守,同时略作检点,忽然发现大橱的搁板上有一包银子,约百数,于是小心放入怀里,此时夜间无人看见。次日他去失火者家中慰问,取出银子如数交还主人,并诚恳道来:“本应昨晚交给你,仓猝间,怕你又失去,所以迟至今日才送还给你。”

其族弟秀才蒋古彝为此撰联盛赞:“耕田让畔风犹古,救火还金事更难”。

宏琅一生宅心忠厚,矢志朴诚,勤劳节俭,接物公平,人们误认为他愚不可及。买田产时,若遇别人廉价卖给他,而卖者浑然不知价廉,他必以实际价支付给卖者,认为此田应是这个合理价格。卖谷时,一定将质量好的卖给人家,如家人以次充好,他知道后就急急追上买谷者,将好谷换回次谷,才让买谷者走。在野外行走,遇到下雨,借了他人田中的稻草遮身回家,第二天一定送回田中。

其至性至情,古心古风,口碑载道,乡人称颂。

冰清玉洁石碑坊

蒋氏祠堂内供奉着一块刻有“聖旨”字样的石碑。相传村内曾有一座冰清玉洁石牌坊,牌坊已毁,尚有一些构件散落于蒋氏宗祠四周。

蒋宏绶,清时儒士,先娶王氏故去,留下一女,拟再续东仓叶积荣公长女为妻。尚未成婚时,宏绶突然染病。叶氏乃名门淑女,望族贤媛,入得夫家之后,衣不解带,为夫侍药三月,宏绶仍不治而逝。叶氏伤怀之余,欲追夫而去,为众人劝阻,之后洗尽铅华,素服着身,尽心侍奉公婆,并过继大伯之子,潜心教儿育女。儿士廉入泮宫,为儒士;女择婿山前贡生徐镛。叶氏操持一生,卒于同治二年(1863),寿67岁。

聖旨

感其青年守志,白首完贞,又贤良淑德,善待翁姑遗孤。道光25年(1845),学宪吴松甫给冰清玉洁四字匾额;咸丰八年(1858),贡生柴树棠为首的二十四位读书人联名向朝廷请旌,钦旌节孝例赠宜人;同治十一年(1873)壬申,奉旨建石牌坊于村南,并载入宁海县志。坊树村前百武,面东北,奉聖旨其上,中镂以冰清玉洁字,次题宏绶公叶宜人名氏。四柱中联左云:岑寂守孤灯,四十年甘冰雪冷;右云:辉煌崇绰楔,百千人艳姓名香。外联左云:妇犹臣也,为贞妇即为忠臣,凛凛乎,洵属两间正气;右联云:节非孝耳,成真节便成纯孝,休休者,岂徒一德清风。

迁徙流亡护宗谱

康熙二十年间(1681),海疆未靖,长亭一带居民迁徙流亡,无所定处,族谱多毁之不存,难以稽考。岳井蒋彦察之妻林氏独身负宗谱,率诸子远避山中。

林氏时年四旬,所育五男一个尚怀在肚,二男提抱二男随。其左肩衣粮右肩宗谱,宗谱谱厚三寸宽二尺,用青色的细绢仔细包扎后,斜缚于身上,身后还用绳牵着一头母猪,踯躅而行,往偏僻荒远的地方寻觅避所。一位栩栩如生的虎妈形象被蒋楂乡载存谱中。

人言海乱山亦乱,日暮林间屡闻虎啸。林氏拔髻簪插入地中,蓬头默祷山神保佑。次日过前山,虎跡纵横尚可清晰可见。之后于山中躲避数年,待倭寇平定,复归岳井,出示蒋氏宗谱,召集族人重建家园。

闻说当年与蒋氏一齐同迁岳井本村者,还有苟、萧两姓,康熙二十余年,百姓流亡他乡后,仅蒋氏回迁。

《镜里花》传奇

台州历史上最为惊心触目的冤案,史称“两庠退学案”,许多读书人因此断了考取功名之心,宁海近百年绝榜。清代中后期,岳井蒋氏虽无高官大家,亦无举人进士,但贡生、庠生成批,尤以道光年间文风为盛。

翻开蒋氏宗谱,书香斐然,弥足珍贵。谱内收录了大量诗文,有蒋氏历代文人怡亭先生蒋奕岐、掞溪先生蒋士廉、古彝先生蒋宏器等人所作;也有与县内有一定造诣的诗人王吉人、鲍淦、王锡彤、叶得薪、华观、徐镛等互相酬唱的诗作;清代多位知县也留下赠句。

蒋氏先人作品成就以蒋楂乡为高,著有《鹤警斋诗稿》四卷,《左汇》二十卷,《镜里花传奇》三十二剧等。《镜里花传奇》为戏剧佳作,并为城内举子王吉人批点,如今鲜有人知。

蒋楂乡,生乾隆五十七年(1792),卒咸丰五年(1855)。谱名世鼎,庠名重三,字典林,号楂乡,又号茶香。嘉庆十七年壬申(1812),周宗师科试第一名取入邑庠。出身书香门第,家道殷实,祖父均为秀才。他一心想中举入仕,发愤读书,曾到宁波、杭州一带游学。然屡困场屋,遂在家教书育人,栽花莳竹,诗酒自娱。与当时县内的著名诗人如胡陈的鲍淦、鲍成,山前的徐镛,县城的王起霞、王吉人父子以及王香岩、王锡彤等人交往甚密,或同游山水,或聚会唱和,结成一个诗人社团。

蒋楂乡生活在清嘉庆至道光这一历史时期,是大清皇朝从强盛走向衰败的特定时期,禁锢的国门被列强砸开,一连串的不平等条约开始签订,他的诗作所反映的大多是大气候大动荡波及渐东沿海所引起的强烈反响。《鹤警斋诗稿》四卷,收集了诗人写作40余年来500余首诗。

蒋楂乡宏词博学,多才多艺,不仅是一位诗人,而且是位经籍家,他所著的《左汇》ニ十卷,是一部为《左传》作的评著汇编。他还创作过多本传奇,为我县古代为数不多的一位剧作家。创作的三十二折《镜里花》传奇,不仅风靡了长街地区,面且传至浙东大地,当时宁波、台州二地百姓以能一观《镜里花》一剧为快,民国初期还在蒋氏祠堂排练上演,后失传于宁海。文物办复从临海收归,惜未有机会一窥究竟。

蒋楂乡曾得一奇石,系渔者网自东海,赠送给楂乡。石中景观与天台山诸胜景相吻合,而石梁一景尤觉惟妙惟肖。楂乡爱之甚切,晨夕相对,宾朋共赏,吟诗作赋。辞世之时,其儿以此石为父殉,相从地下。孰料传至第六代,书香消尽,陷于贫苦,掘墓寻奇石拟售。然,乡野之间,未有识石之辈,遂长期置于后院墙头风吹雨打,最后不知所终。

岳井文风渐行消退之后,经商之风悄然兴起。酒厂、糖厂、榨菜厂... ...众多小型工厂纷纷在岳井投产。七十年代末,岳井农机厂自主研发制造的第一台“仿型铣”雕刻机问世,之后以生产雕刻机为主的厂家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岳井成了名副其实的“雕刻机之乡”。岳井村分田到户后,在外年青人以机械、模具等雕刻为主,其次木工。如今倾注了两代人为之奋斗的雕刻产业,已成为了这片土地上的骄傲和神话。

微信号:zcf106zcf

审核:浩海紫烟

聚焦文化工作室出品

栏目主持:聪丛

第15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