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干货满满|富春山居图竟“重出江湖”!听蓝瑛展策展人详细解读

 昵称40044036 2017-09-15


本文大概

3010

读完共需

10

分钟

 编者按   为更好地传承浙江地域文化的菁华,推动对于蓝瑛及“武林画派”的研究,“湖上有奇峰——蓝瑛作品及其师承影响特展”于今天(9月15日)在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三楼书画厅开幕。


昨日记者已亲临展览现场,抢先为大家带来了一手资料;今天我们将跟着浙江省博物馆书画部研究馆员及策展人王小红,听她详细解读重要作品,让你轻松看懂蓝瑛展!


往期链接:现场|蓝瑛特展来袭,看这位职业画家如何“如奇峰屹立湖上”(大量作品图提前赏)  





浙江省博物馆书画部研究馆员及策展人王小红 

详细解读蓝瑛展(1)姚震 摄



浙江省博物馆书画部研究馆员及策展人王小红 

详细解读蓝瑛展(2)姚震 摄


浙江省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的《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卷)也在展览中亮相将。蓝瑛受董其昌的影响,十分倾心于黄公望,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仿黄”作品,贯穿其整个绘画生涯。


另外,明代董其昌的《昼锦堂图并书记卷》作为此次展览的重要作品紧挨着《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卷)进行陈设。


现存蓝瑛最早的作品:蓝瑛于23岁与孙克弘、张忠、孙枝、许仪合作的作品《朱竹图卷》也陈列其中。



富春山居图


元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 剩山图卷纸本墨笔 浙江省博物馆藏

 

黄公望(1269-1354),字子久,号大痴道人,常熟(今江苏)人。早年一度在大都(今北京)监察御史院当书吏,曾入狱,后信奉道教全真教,隐逸于苏南和杭州附近的富阳富春山,他专擅山水,取五代董源、巨然的“平淡天真”,又得元代赵孟之“古意”,为“元四家”之首,著有《山水诀》。


王小红:浙江省博物馆藏《剩山图卷》,为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烬余本之前段。左上角有“吴之矩”骑缝白文半印,右下方有“其贞”朱文小印。虽火痕宛然可辨,然山川浑厚,草木华滋,俨然富春在望。


富春山居图 局部


解读:图山势圆浑,树木葱郁,山头多矾石,山体以长短披麻皴画成,山脚、树根多以浓墨点苔,构成葱翠郁勃之态。随着江天逐渐开阔,山势也渐趋平缓,林间村舍旗亭掩隐,隔岸山峰若隐若现,充分反映出大痴优美洗练的独特风格。虽为烬余残本,而一山一水、一丘一壑之景,结构完整,成为一幅独立的画面。


这幅旷世名作自1956年来到浙江省博物馆后,展出的次数屈指可数,上一次展出是在2014年的“守望千年——唐宋元书画珍品特展”中。据悉,《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卷)真迹在本次展览中只展至展览中期。



鲈乡杂画图卷


明 董其昌、蓝瑛等 鲈乡杂画图卷 万历四十一年癸丑(1613)(首都博物馆藏)

请将你的手机平放后旋转


局部(一)


局部(二)


局部(3)


好了请转回你的手机吧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


解读:此卷为合作图卷,首段董其昌仿张僧繇没骨山水一小段,自题“芦乡秋霁”,又有陈继儒题字一段,称以“鲈乡”名图更佳。其后接庄严、诸念修、李绍箕、陈廉、释蕉幻、蓝瑛、吴振等人画作。蓝瑛署年款“癸丑”(万历四十一年,1613),吴振署壬子(万历四十年,1612)。(叶渡点评)



昼锦堂图并书记卷

 

明 董其昌昼锦堂图并书记 卷(吉林省博物院藏)

请将你的手机平放后旋转



好了请转回你的手机吧


解读:此图为董其昌根据北宋韩琦所建昼锦堂和欧阳脩所作《昼锦堂记》而创作。气韵淡雅秀逸,是董其昌青绿设色山水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画面表现夏秋之交,一片茂林峦岫,意境平远开阔。林中茅屋数间,应是韩琦的居读之所昼锦堂。此图技法独特,用笔细秀工整,山石轮廓线描很淡,几乎不见笔墨,而以深浅不同的颜色画成,用色以石青、石绿为主,兼用赭墨淡色,皴点晕染,色泽温润。


引首自题“昼锦堂记”,署“董其昌书”,钤“其昌之印”(朱文)。画中题:“宋人有温公《独乐园图》,仇实甫有摹本,盖画院界画楼台,小有郭恕先、赵伯驹之意,非余所习。


兹以董北苑、黄子久法写《昼锦堂图》,欲以真率当彼钜丽耳。董玄宰画并题。”明确表达出他在绘画取法上的倾向性。钤“董其昌印”(白文)。卷后行书《昼锦堂记》全文。(王舒羽点评)



/

 


在此次策划展览过程中,如故宫博物院藏蓝瑛《秋壑寻诗图》、《白云红树图》;上海博物馆藏蓝瑛《仿李唐山水图》等十六件作品,由于各种原因,很遗憾未能如期前来参加这次蓝瑛展盛会并与观众见面,但也被收编在此次活动的图录中。



仿燕文贵秋壑寻诗图轴


明 蓝瑛 仿燕文贵秋壑寻诗图轴绢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未参展,仅收入图录)

 

解读:图绘深山幽谷中,一文士策杖而行,不经意间仰望红叶,仿佛诗句已成于胸中。此图以高远法取势,笔力沉稳。蓝瑛以石青、朱砂色染山间树叶,青松与红叶错落而立,并以苍青淡赭色敷染山石,整幅作品冷暖色调互补。


作者自题法北宋燕文贵,实为托古之辞,所绘山石更多有元代黄公望之笔墨精髓。本幅自题:“丘壑寻诗,法燕文贵画于吴山山房,蓝瑛。”钤“蓝瑛之印”(白文)、“田叔父”(朱文)。(蒋彤点评)



 仿李唐山水图轴


明 蓝瑛 仿李唐山水图轴 纸本设色 崇祯四年辛未(1631)上海博物馆藏(未参展,仅收入图录)

 

蓝瑛善于师古人之意而化为自身别具一格的绘画语言。作此画时,蓝瑛已五十七岁,笔墨技法也渐趋成熟。


解读:画中远山峰峦层叠,皴笔方折劲利,泉水穿流其间,主体山石形态与南宋李唐的《万壑松风图》相似。近处古树繁茂,形态扭曲而富有张力,树叶多双勾设色,用色清新淡雅,为萧瑟之景增添了些许浪漫诗意。


作者款署:“则李唐画法,西湖外使蓝瑛,时崇祯辛未春三月望日也。”钤“蓝瑛之印”白文方印、“田叔”朱文方印。(魏崴点评)



 白云红树图轴


明 蓝瑛 白云红树图轴 绢本设色 顺治十五年戊戌(1658)故宫博物院藏(未参展,收入图录)

 

解读:此幅绘青山耸立,秋林尽染,蓝瑛用没骨法以石青、石绿色画山石,山石轮廓线和墨色皴染融入青绿设色之中,色墨交融,几不见笔踪。云用白粉渲染,树叶也用浓艳的红、黄、青、绿没骨点出,画面色彩浓重丰富,却又典雅清新,为蓝瑛青绿重彩画的代表作。


没骨法据传出自南朝梁张僧繇,明末及清代多有仿效者。画心左上自题:“白云红树。张僧繇没骨画法。时顺治戊戌清和画于听鹤轩,西湖外民蓝瑛。”戊戌为清顺治十五年(1658),画家时年七十四岁。下钤“蓝瑛之印”(白文)。(蒋彤点评)





 | 赵丽莎

 | 姚震

微信编辑 | 铄铄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