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带你全面解读――皮肤纤维瘤

 水木年华138 2017-09-15

本病较常见,男女均可发生,一般发病于20~50岁,无遗传倾向,可自然发生或有外伤。昆虫叮咬史。通常单发,或2~5个,少数可多发,达百个以上。为硬的结节,直径<2cm,大多在0.5~1.5cm之间。质地坚实,高出皮面,呈扁球形或纽扣状,表面光滑。在个别病例中,其疣状或角化性损害可达3~5cm。本病最常见四肢伸侧,上臂多见,但也可见于胸背及面部。一般为正常肤色、黄褐色或黑褐色。颜色较深的皮损中常含有大量色素,可与表面皮肤粘连,但与深部组织不连,可推动,一般无自觉症状,但有时可引起轻度痒感、不适或刺痛。可长期存在,罕有自然消退者,本病未见伴发系统病变。带你全面解读――皮肤纤维瘤

  • 诊断依据

1. 男女均可发病,多见于成人。

2. 皮损好发于四肢、肩、背、尤其是小腿。

3. 损害为数毫米至数厘米大小,呈肤色,棕褐色或淡红色扁球形坚实所丘疹或结节,与皮肤粘连,表面光滑。局部有轻度的瘙痒或刺痛。

4.病理变化:分为纤维型: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组成,排列成旋涡状;细胞型:组织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生,间杂炎性细胞。组织细胞内含有脂质及含铁血黄素,晚期纤维化。

  • 鉴别诊断

1、 纤维肉瘤:为皮下不规则肿块,质硬,肿块迅速增大,呈紫红色,逐渐破溃。瘤细胞核呈异型性。

2、瘢痕疙瘩:常继发于外伤,手术后,化脓性损害预后,局部发生斑块伴疼痛,表面光滑,失去正常纹理,可见毛细血管扩张。

3、结节性黄疣:皮疹为扁平或圆形隆起性结节,黄色或桔黄色,质硬,有融合倾向,好发四肢关节伸侧面。

4、 皮肤平滑肌瘤:好发于下肢,呈球形结节,略高于皮面,呈青紫色,阵发性刺痛,尤以寒冷刺激为明显。

  • 皮肤纤维瘤治疗

本病属良性,不需治疗,若有症状可液氮冷冻,CO2激光或手术治疗。皮损内注射醋酸泼尼松龙或曲安舒松A混悬液,每7~10天1次,共3~4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