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后记

 包羲老子 2017-09-15


是书至此,终于气松一口。是自执笔至今成书,已十年有余。回想当年情景,犹历历在目。每日披灯夜读,遇疑问处则沉思难眠,躺床上思考,半夜若有所悟即起记录,惟恐灵感遗失。

求道路上,虽略显孤单但并不寂寞。视书卷为良师益友,日夜心灵交谈,精神之充实常人无法理解。书稿将成,适遇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许学猛老师为向导,得其热心相助,并举荐施旭光教授与我相识。施教授同为医林前辈,百忙之中尚为本书修改作序,指点迷津并鼓励我书写经典,感激之情实无法能以言辞表达。至于网上名师散记,更是不可胜数,在此一一答谢,无以为报,惟交本书功课于世上矣。

还要特别说明的是,我在求道路上,还有一批网友的忠实支持,不仅在我的博客上留言以鼓励,并且还有很多前辈对我关怀无比,如铁杆中医论坛http://www.tgzyw.net的许先生就是。不仅如此,铁杆中医论坛的管理员们还为我开设了个人专版,在这里谨以本书出版之际,向这些铁骨铮铮而又心怀柔情的中医朋友们致以默默的道谢!

十年磨此一剑,世有知心,自能深识,不敢夸也。其中论说,皆苦心反复论证,不敢求天下大同,但求无愧于我心。至于是非对错,功过与否,自有后人评说。惟自己能力有限,无法完美,其中想必错漏同在,敬请诸前辈批评指正。如果本书能为中医药的发展作出贡献,或者对药学研习者有所帮助,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最后,特别感谢人民军医出版社张伏震编辑的关照,以及廖淑妮小姐百忙之中抽调时间为本书打字排版!现在,我们就以两首诗来作为本书的收尾吧。

感恩

师承传统扬经典,施展才华安万千。

旭日东升紫气来,光明坦荡医道间。

———此诗特为感恩我的第一导师施旭光教授所写。

明理

深处钟声尽惊梦,

漫路知晓医道中。

本草霖浴洒心汗,

但求论药不负众。

———此诗在本书将要完稿之际有感而发。

100.0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