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0年代末,我在研讨会上大胆反驳:功能障碍,无非是痰“憋在体内”了!痰没了,功能自然恢复。为了验证这...

 朱永林548cr9af 2022-02-14
90年代末,我在研讨会上大胆反驳:功能障碍,无非是痰“憋在体内”了!痰没了,功能自然恢复。为了验证这个道理,我用了近30年!

1997年,我去北京参加中医学术研讨会,期间有很多德高望重的前辈,我也很高兴,可以和许多知识渊博的人一直学习。

期间有位老教授拿了一张医案,让我们分析。

42岁的周先生,年前因为天气寒冷,没做好保暖,可能是被冷气激着了,一下子就开始喉中多痰,痰白而黏稠。

起初以为是小毛病,就并未过多在意,没想到一段时间后还出现了功能障碍。与此同时,他还经常感到腰膝酸软,浑身没劲儿。

最后没办法了,到医院做个检查,结果被诊断为“老年性肺气肿”。

调理一段时间后,并未起到什么作用,于是就去找中医看。

发现脉象弦细,而且舌头少津,发干,舌苔偏薄。

从体症上看,这位患者平时特别容易感冒,而且一感冒,痰就特别多,咳嗽不已。

老教授说到这里,便让我们分析患者是什么情况导致的功能障碍。

这时,一位前辈说道:综合上述分析,这位患者多半是肾气虚。

接着他说道:肾为先天之本,肾气充沛全身,肾气亏虚自然会导致身体虚弱,所以定会导致患者经常生病感冒;

肾气亏虚,不能正常充沛到宗筋,便导致了功能障碍。

我听完了前辈的解释,觉得并未是完全的病因,正当我要站起来反驳他时,身边的同事竟一把拉住我。

他说:“人家是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你只不过是一个新人罢了,如今你敢当众要反驳他?还想不想在这行混下去了?”

我说:这不是面子的问题,这是讨论会,就是要大家互相讨论,我既有异议就一定要说出来。

之后我站起来说:这位患者的功能障碍,确实与肾有关,但绝非前辈说的肾气虚那么简单。

前辈面色不太好看:“你这年轻人挺勇敢的,但是有勇无谋即为莽,我行医多年,治过的病,比你走过的路还多,你倒说说看,我哪里错了?”

我说:中医讲,肾为痰之本,肾寄元阴元阳,主调节水液而司开阖,肺气源于肾阳,脾阴、肺阴源于肾阴。

但是具体的导火索还是在外感寒邪上面。外感寒邪之后,引动了“伏痰”。

什么叫“伏痰”,就是潜藏在体内,埋伏在胸膈,平时并未有任何不适,但是略感风寒便会导致咳嗽、痰多、感冒等情况。

那至于为何这个伏痰会潜藏于体内?原因在于肺气虚弱。

肺,主输布津液。肺气虚弱,输布不了津液,它聚而成痰,藏起来、留下来了。

至于肺气为什么虚弱,这是源于肾气不足。

肺和肾,乃金水相生的母子之脏。肾气不足,肺气就失常;

反过来,肺久病,肾气也跟着受伤。两者就是这样相依相存,一损俱损;

另外,肾气不强,也会影响津液的输布,成为伏痰内生的原因之一。

结合医案中这个患者来看,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脉细,这典型就是肾气亏虚的表现,前辈也说道这一点了。

胸闷气短、咳嗽气喘、痰多黏稠,呼吸喘促,这便是肺气失常的表现。

舌苔少津,说明痰饮伏于内,津液不能输布。脉弦,这又是痰饮的表现。

所以从整体来,这位患者是肺肾两虚、纳摄失常、伏痰引动。

说白了,功能障碍,就是痰“憋在体内”了。

老教授听完,欣慰的点了点头,随后说道:那该如何用药调理?

我说:调理也不难,先把体内的痰去除,之后补肺肾之气就行了。

用药:紫石英、沉香、栝蒌、苏子、杏仁、砂仁、熟地、虫草、山萸肉、五味子、麦冬、百合。

这里头,先用紫石英、沉香、栝蒌、苏子、杏仁、砂仁,涤痰降气、化痰镇咳,为君药,把痰邪排除体外。

紧接着,就用熟地、虫草、山萸肉补益肾气;五味子、麦冬、百合用来养肺阴、润肺气。

诸药并用起到肺肾双补的作用,这就是基本思路。

其实,这里的辨证用药之法,也不是我凭空想出来的。而是数次临床经验积累得来的,对于不同的体质症状,用方都需要加减化裁。

没想到那位中医前辈也并未和我计较,只是欣慰的笑了笑说道:如今还有这样的人,中医的传承就不怕后继无人了。

其实说了这么多,只是想让大家了解,任何病症都必须要进行辨证,考虑问题根本,揪出“真正”的病因,对症调理才有用!
#健康明星计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