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校本课程建设,你可以这么做

 祥语文 2017-09-15

课程是国内外基础教育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不可或缺的载体。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均在课程,尤其是课程的设计、建设、实施等环节融入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校本课程的建设应注重以学校为办学主体的校本管理,追求自己的发展目标和教育风格,形成自己的校园文化。基于这样的认识,天津市河北区新开小学教师夏桂敏在文章《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建设》里提到:“我们在校本课程的研发、实施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尤其是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本的教育改革思路,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研发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促进师生发展


新课程理念倡导要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因此在优化教材这一基本的课程资源时,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合理地建构各学科课程资源的结构,形成资源开发主体、条件、途径等各方面的有机整合,力求达到体现时代发展的多元化。使学科的教育内容有助于学生主体性活动,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谋求师生的共同发展,软化学科之间的界限,加强学科之间的有效联系,从而实现学科课程的终极价值——为了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而奠基。


为了使这一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我们提出了教学四活原则,即:把教材教“活”;把知识学“活”;把方法用“活”;把过程盘“活”。并结合学校实际和已有资源,开发构建了符合校情的系列校本课程,从而弥补原有课程本身的不足,满足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开发学科类校本课程


我们将教材定位在教师的教本与学生的学本的有机结合上。因此,教材内容具有丰富的知识含量和多元的信息资源,满足了教师和学生的共同需求。


例如:语文学科的《读书体验》,在精心呈现筛选的经典古诗词和名家名篇的同时,在每首古诗词下都标注出重点词的解释以及相关资料的链接,不仅便于教师的讲解,同时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既减轻了教师教学的压力,也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从而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广泛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再如:数学学科的《科学探究》开发了全新的课程板块和课程单元,这种课程新编活动大大提高了课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注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开发艺术类校本课程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根据学校的优质资源,我校在音乐、体育、美术三大表现类学科中,也各自选择了一项体现校本特色的课程内容,以课程单元的形式进行校本开发。音乐学科选择了吉他,体育学科选择了乒乓球,美术学科选择了剪纸、科技学科选择了NIT(计算机应用技能培训考试系统)、综合类选择了《快乐52》等主题单元,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课程内容更加多元化,实现了课程内容的创新和教学方式的更新。



探索校本课程的实施途径,形成办学特色


开发校本课程既是时代的需要,又是弘扬办学特色、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也是实施课改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力图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融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突出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终身发展的能力,从而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途径之一:校本课程课表化。


我们把学科类课程纳入课表,每班每周安排一个课时。各班的语文教师和数学教师担任此课程的指导教师,通过校本课程课表化,保证了校本课程的落实和实施。教师通过课堂主阵地,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开展各项课程,引导他们亲身感受体验,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发展。


途径之二:第二课堂活动的设立。


我们的艺术类校本课程主要是利用在每周三的第二课堂活动时间开展。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申报一门课程,学校打破班级、年级的界限,统一安排。此项课程的开设,给不同爱好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它突破了传统学科课程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丰富了学科课程的内容,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活动课程真正成为学科课程的有益补充和拓展。

途径之三:读书特色活动的开展。


我们将培养学生浓厚的读书兴趣和良好的读书习惯作为校本课程研究的重点和核心内容。如:校园读书节,以读书节为载体推动学校的读书活动。每年确立一个主题,为期一周,每届读书节出一本成果集。主题可以是“让书香溢满新开校园”“好书伴我成长”“博览群书、增长智慧”“快乐阅读、快乐写作”“阅读与未来”“读红色经典,抒爱国情怀”,等等。以主题作为纽带来带动整年的读书活动,每年的读书节在总结一年成绩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新的主题。可以说,每年一周的读书节既是全年读书活动成果的展示,也是对今后读书活动的引领。


我们通过积极组织和开展丰富多样的读书活动,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形成了“建书香校园、创育人佳境”的办学特色。讲故事大赛、课本剧表演、朗诵比赛等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趣味性和参与性;“奇彩藏书票”和“精美读书卡”的制作比赛,帮助学生及时积累阅读过的书籍和优秀文章;“好书共读,经典同赏”亲子阅读活动,带动了书香家庭的建设;专家学者的讲座和培训,有效地对读书方法进行了指导。



建构校本课程的多元评价方式


在课程实施方面,我们以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改善了课堂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引导教师由关注学科知识教学、考试教学转向全面关注学科能力教学、学生发展素养教学。在校本课程的实施中,更加注重多元评价的方式,所有教师和学生都积极参与进来,及时反思,不断调整和完善校本课程体系,真正使校本课程成为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的载体。


要想对教师有一个科学合理有效的评价方案,激发教师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校本课程的学习中来,我们可以采用教师成长档案的方式见证教师的专业成长,这是一种动态的评价方式。教师将个人教学中的感知、收获以及成绩收入教师成长档案中,每学期进行交流总结。特别是青年教师,以“1+1”的专业模式要求他们,除掌握自己本专业本学科的教学技能外,还要努力熟知一门校本课程。 


在对教师的评价中,除了教师的自我认知外,还可以融入学生和家长对教师的评价。每学期末,可以让学生和家长填写对教师的评价意见,包括学生最喜欢的校本课程是什么,最喜欢任教校本课程的教师等,还可以请学生和家长为校本课程的建设提出建议。


对学生的评价要寻找亮点以鼓励、促进其进步;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多维评价,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采用“雏鹰争星”“展示汇报”“学生成长袋”等方式记录学生的成长,这是一种开放的评价方式。


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建设,不仅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带动了学校整体工作的开展。我们开展校本课程研究,宗旨在于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每个学生都能和谐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从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开始,积极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个性潜能发展的独特领域和生长点,努力培养他们不同的兴趣和爱好,使其个性得到充分的彰显和发展。



文章来源 | 未来教育家杂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