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孝堂山石祠堂并非孝子郭巨祠堂

 拙锋 2017-09-15

\
孝堂山石祠

\
洛阳郭巨画像


孝堂山车马出行图

■上海 田重山

    石祠堂是汉代以来为祭祀而建造的亡灵的小石屋。在当时也称作“孝堂”、“食堂”或曰“庙堂”,置于墓前,用以祭祀、供奉死者,也供人观瞻。这些祠堂因历史久远,大都倒塌。现在见到的多是刻有画像的石块。

    山东省长清县孝堂山石祠是我国现在唯一完整的汉代一座石祠。孝堂山石祠位于长清县孝里铺镇附近,为单檐宣山顶两开间的石房屋,平面为长方形,长4.14米、宽2.50米、高约2.64米。石祠无门,内壁刻满画像,以凹线刻进。还刻有后人登祠拜谒祠堂后的题记,其中最早的是刻在三角隔梁上的“平原阴湿邵善君以永建四年四月二十日,来祠叩头谢贤明”的题记。由此可证,这座石祠的建造年代应当在东汉永建四年(129)之前。

    是谁雕刻了这些画像呢?最能为孝堂山石祠提供佐证的,是附近的肥城市栾镇村1956年出土的画像石,其雕刻方法、风格和文字铭刻的书体、刀法,以及装饰画纹、边饰等,与孝堂山石祠画像如出一人之手。在其一石的画面中,所刻阙身上有隶书题记二行:“建初八年八月成孝子张文思哭父而礼石值三千王次作勿败口”。建初八年(83)比顺帝永建四年(129)还要早40多年。如果这两地的画像石都为王次所刻,那可以判定,孝堂山石祠落成于公元一世纪。

    孝堂山石祠的主人是谁呢?千百年来,人们一直认为是为孝子郭巨建立的墓祠。郭巨即《二十四孝》中“郭巨埋儿”的郭巨。唐宋之后,还认为这是郭巨葬母处。

    孝子郭巨的故事历史悠久,让我们从历代出土的画像石的内容中,来剖析孝子郭巨故事的来历。郭巨的画像石来源十分久远,早在东汉延光二年(123)的河南登封太室山南麓启母阙上就有“郭巨埋儿”的画像。在北魏时期郭巨画像有五例,分别刻画在固原漆棺、元谧石棺、孝子棺、卢氏石围屏和洛阳古代艺术馆藏石棺床上。然而,孝堂山石祠内的画像中,反而没有孝子郭巨的画像。原来在孝堂山下还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小石屋,东京博物馆藏有小石屋的石刻一幅,但无榜题。据画面内容,表现的可能是孝子丁兰。

    郭巨孝子故事应源于汉代刘向《孝子传》,后来松躬《孝子传》,敦煌本《孝子传》以及日藏明本,传桥本《孝子传》中均有记录,文中称郭巨为河内温人,更不在山东长清孝堂山。

    为什么长清孝堂石祠长期被误认为是郭巨孝子的祠堂呢?从历史角度看,自汉代以来的石祠和墓室石棺上刻画有孝子故事与刻画其他历史故事一样,是一种祭祀礼仪。具体题材的选择,则由刻画作者和赞助人或修建工程主人的特殊需要和偏好决定。这就不能说,与祠堂或墓室的主人的画像的内容有关联。这就进一步证明了郭巨的祠堂并不在孝堂山石祠,它也更不是郭巨父母的祭祠。

    孝堂山石祠的主人究竟是谁呢?1981年秋,考古工作者在孝堂石祠后壁下部,新发现了主车榜题“大王车”和“二千石”的一列完整的车骑出行图,为判定石祠主人的社会地位提供了佐证。“二千石”为汉代的官秩待遇。《后汉书·百官志》:“皇子封王,齐为郡国,每置傅一人,相一人,皆二千石。”由此看来,孝堂山石祠的主人,很可能是曾任郡国相、傅一类“二千石”官吏。而车马出行图中的出行规模可谓庞大,绝不是一般孝子能做到的。

    孝堂山石祠在汉代属诸侯国济北国管辖,石祠距济北国首都卢城只有不足10公里。济北国建于公元前178年,汉章帝将长清县一带封为济北国的领地。最后一位济北国王刘宽,死于公元前87年,这与孝堂山石祠建造的年代相符合。1996年在长清县双乳山发掘了济北王陵墓,距孝堂石祠只有5公里。享有“二千石”俸禄的某位济北王臣的墓地是否可以设想为建在孝堂山,而孝堂山上的石祠就是这位济北王臣的祭祠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