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味】味甘微酸,性平,归于肝、脾、胃经。
【功效】消食和中,行气回乳,舒肝解郁。
【药论】麦芽亦属米谷之类,它怎么会具有消米食的功效呢?陈士铎说:“麦芽虽与米谷同类,而气味相克,麦钟四时之气,而尤得夏气俱多,米谷则得秋气者多。夏气克秋,米谷逢麦,犹秋得夏气也,安得不消化乎?”
陈士铎此言,虽有一定道理,但其说法并不全面。另外,就性味而论,麦芽甘中带酸,酸则助胃液以消化食积,但这只不过是其中一个次要原因而已。带有酸味的中药很多,为什么就只有麦芽这么善于消食和中呢?此外,谷芽也善于消化米食,这又是什么道理?实证科学对此并不能作出圆满的解析,我们还得向中医学的经典理论求取解说之道。
陈修园说:“凡物逢春萌芽而渐生长,今取干谷透发其芽,更能达木气以制化脾土,故能消导米谷积滞。推知麦芽、黍芽、大豆黄卷,性皆相近。而麦春长夏成,尤得木火之气,凡怫郁致成膨膈等证,用之最妙。人但知其善消谷,不知其疏肝,是犹称骥以力也。”
唐容川说:“用芽者取其发泄。如麦本不疏利,而发芽则其气透达,疏泄水谷,以利肝气。谷本不能行滞,因发为芽则能疏土,而消米谷。黄豆发芽则能升达脾胃之气,故仲景薯蓣丸用之以补脾。赤小豆发芽则能透达脓血,故仲景赤豆当归散用之以排脓。”
所以,张锡纯谓麦芽虽为脾胃之药,而实善疏肝气。盖肝于时为春,于五行为木,原为人身气化之萌芽(气化之本在肾,气化之上达由肝,故肝为气化之萌芽)。麦芽与肝同气相求,故善疏之。夫肝主疏泄,为肾行气,为其力善疏肝,善助肝木疏泄以行肾气,故又善于催生。至妇人之乳汁为血所化,因其善于消化,微兼破血之性,故又善回乳。
张锡纯按:“土爰稼穑,稼穑作甘,百谷味甘属土,故能补益。而百谷之芽,又皆属木,故能疏通,然有入气分、血分之别。甲生者阳,其芽拆甲而出,稻、梁、麦、黍、稷诸芽是也,为其属阳,故能疏通气分;乙生者阴,其芽形曲似乙而出,诸豆之芽是也,为其属阴,故能疏通血分。《金匮》薯蓣丸用之,以治血痹虚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