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 ▼ “互联网+乡村旅游”营销模式升级 构建网络营销平台 互联网最核心、最具价值的是网络平台。网络营销通过网站或网页向用户开展营销活动的方式,通过视频网站或门户网站发布广告视频或广告信息来吸引用户达到营销的目的。 对于乡村旅游营销出现的潮涌现象,乡村旅游市场供大于求,出现买方市场,并且在整个乡村旅游市场中,旅游信息不对称,受众(游客和潜在游客)接触信息面狭窄等问题,乡村旅游景区应构建智能、独立、个性、全免费的网络平台,包含景区价格、旅游线路、酒店、旅游购物品、气候、交通、注意事项等内容,及时更新平台相关信息,并在线答疑,完善线上服务,增加供需双方互动,方便受众搜索信息,做出旅游决策,保护受众与乡村旅游景区的利益。 乡村旅游企业应用网营销模式相对而言较为成熟而普遍。在百度中输入乡村旅游网,可以搜索到大量的乡村旅游门户网站,如武汉乡村网(www.xcwang.net),作为武汉城乡资源整合第一平台,免费收录乡村旅游企业(包括旅游景区、农家乐、农庄、特色餐饮店)信息进行整合和宣传,为武汉及周边地区乡村旅游营销提供平台。 APP移动客户端推广营销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移动终端(手机或平板电脑)APP得到了持续发展,是普遍采用的一种营销模式。通过将乡村旅游产品与服务整合成图文、视频通过APP展示给用户,从而达到营销的目的。 移动客户端是连接企业与用户之间消费关系的重要渠道,它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营销,与用户进行互动,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随着APP技术开发人员的增多和市场的成熟,APP的开发成本相对其他营销模式更为低廉,因此乡村旅游对移动客户端营销模式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 乡村旅游通过移动客户端营销模式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访问入口,移动客户端拥有比网页更便捷、快速的操作界面,解决了应用浏览器操作繁琐的问题,如“去哪儿旅行”、“携程旅行”等运营成熟的APP。在“去哪儿旅行”客户端中搜索乡村旅游可获得大量乡村旅游产品的信息,同时可以实现精准查询、预定、互动、分享等一系列营销活动。 此外,还有专门的乡村旅游移动客户端,如“乡村旅游—中国最大的乡村旅游信息平台”,该客户端发布乡村旅游企业/行业信息,通过消息、评论、分享等互动功能,加强企业与消费者的联系,帮助企业灵活开展营销活动、扩大品牌影响力。 拓展社交平台营销模式 社交平台营销模式是指企业利用社交平台向用户开展营销活动的方式。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调查统计,目前使用规模最大的社交平台有QQ、微信、微博等。由于社交平台用户基础大、受众广、发展成熟,企业可利用社交平台对消费者背景和消费者行为进行精准分析,直接向目标用户传递个性化的及时信息,从而达到精准营销、互动营销的目的。 虽然社交平台是用户分享购物体验和产品信息的主要平台,但社交平台营销模式主要以品牌宣传、口碑营销为主,其购买转化率不高,部分社交平台不具备支付功能,因此其作为购物入口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旅游购买、支付方式向电子交易方向升级 在互联网+ 背景下发展乡村旅游营销,需紧跟时代步伐。现今网络团购发展稳定迅速且注册用户众多,如百度糯米、窝窝网、拉手网等,网络团购因其快捷、实惠等优点,拥有一批忠诚度较高的消费群体,乡村旅游经营管理者可与网络团购运营商进行接洽或协商,在网络团购中推出当地乡村旅游团购产品,特别在淡季进行限时、实时优惠,利用网络团购平台推销,从而提高自身知名度。 因纸质钱币易丢失、易遇假币交易等缺点,网络交易或电子交易等支付方式愈发受到大众的喜爱,如支付宝、财付通、快钱、微信红包等,其支付方式简单、便捷、安全,且此类支付方式在市场经济规律的竞争下时常会有使用支付优惠活动等,不仅可以保障乡村旅游经营者基本利益,同时也为使用此类支付方式消费者提供实惠。 因此,发展乡村旅游互联网络营销要及时实现购买方式和支付方式的转变,实现消费者和乡村旅游经营的互利共赢。 积极加入农业电商的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各行业发展逐渐趋于饱和状态,在互联网+发展的大浪潮下,各类电商开始逐渐进入农业领域,其发展力度、强度迅猛,电商进入农业领域带来极大改变。 一是让大批生产生活用品包括海外畅销商品进入到农村,冲击当地日用品市场,增加消费者的选择性; 二是解决当地农村因信息闭塞、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农产品滞销以及农产品销售价格低廉,中间商攫取高额差价等问题,农业电商的迅速崛起使农村当地的特色农产品的销售不仅局限于国内更远销海外,电商进驻农村催生了无可计量的大市场。 乡村旅游营销应积极加入农业电商的快速发展,通过在农业电商中进行网络广告、订货、付款等销售服务,创新农产品营销方式,进而推动乡村旅游营销方式创新发展。 当前很多地方旅游局开设了在线农业观光旅游旗舰店,也开设了很多农产品旗舰店,以旅游服务带动当地农产品的销售,通过游客们对景点的直观认知加速消费者线上农产品下单的步伐。农业电商与农业观光旅游电商相结合,成为村庄整体的“乡村旅游名片”。 扩大营销对象,发展学生群体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第37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 年12 月,网民中学生群体的占比最高,达25.2%。 我国网民个人上网设备进一步向手机终端集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不断增长,达90.1%。学生是使用网络频率较高的群体,且学生群体中各类活动需求较大,如社团活动、联谊活动、生日聚会等,其次学生的课余时间充足,不局限于休闲节假日,可解决乡村旅游景区节假日客源爆满、游客满意度不高、工作日游客不足、旅游相应服务提供不到位等问题,再次发展学生群体有利于乡村旅游稳定客源。 开拓学生市场,乡村旅游经营者须熟练使用在学生群体中运用率较高的手机APP,开发建立自己的营销公众号,及时更新乡村旅游的日常活动,适时发布信息,作为宣传营销资料,对转发公众号营销内容及其他具有网络营销力的APP 的用户,进行结账时打折优惠,同时,可在平日游客不足的情况下,针对学生推出一日游或半日游优惠活动套餐;针对学生求新求异心理,可让学生群体自己选择或设计旅游产品,积极适应学生市场需求。 视频监控+在线管理 通过互联网,可更新乡村旅游的体验方式。通过支付菜园租金、种子费、有机肥料费及蔬菜运费,所有种菜、培育过程全部在网上公开,随时查看蔬菜的生长状况。通过操作网络照相机,甚至能够直接观察叶片的大小,发出各种改善指令。 还可以通过网络体验农家生活,学到农业知识。 如何时浇水,除草,施肥,如何检测土壤营养含量。 如山东省旅游局联合山东嘉华文化国际旅行社共同打造了“齐鲁乡村旅游网”,把山东省的乡村旅游资源与O2O平台对接起来,开发各种智慧旅游产品,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通过这个智能平台,还可以对乡村旅游的服务质量进行网上监督。 山东省旅游局副巡视员周晓明表示,“在全省筛选100个基础较好的乡村旅游示范村,开发建设管理系统,为100个业户配备设备,开展电子商务操作培训,积极引导搭建全省乡村旅游的电商平台。 从业人员在线培训 很多农民,尤其是长期在农村生活的农民,对于互联网往往一窍不通。虽然使用微信、使用微博,对年轻人来讲是非常基本的互联网技能,但是,仍旧有很多农民不懂这些。 随着互联网企业的进入,这些企业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自觉承担起社会责任,帮助农民了解互联网,认识互联网,走进互联网。 ▼ “互联网+乡村旅游”保障体系升级 互联网时代,乡村旅游需要加强环境卫生监管,保护乡村旅游资源、生态环境和旅游社区环境卫生。本文建议由环保局和气象局主管,乡村旅游社区和乡村旅游产业部门配合,通过水质检测器、空气质量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等设备对乡村旅游地区的环境、水质、空气、温湿度和乡村旅游产业环境卫生进行综合检测。 在现有基础上,推动乡村旅游信息标准化建设。同时监督乡村旅游主管部门和相关旅游企业使用技术先进、性能可靠的信息技术产品,配合第三方安全评估与监测机构,加强政府和企业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构建以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用户安全为主的多层次安全体制,保障重要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和部门间信息资源安全共享。 在乡村旅游智慧交通上,实现实时动态监管,提高交通运行效率,保证旅游交通安全。交通部门配合利用RFID技术、GPS技术、高速影像识别技术对乡村旅游地区及其周边的交通车辆进行自动识别、动态监测及流量预测,并通过交通信息服务、出行诱导和交通信号控制对交通流进行有效引导和管控,全面实现乡村旅游交通信息化、网络化和智慧化。 为游客提供智慧化的医疗卫生服务。如在网上开通医疗信息在线服务,在乡村旅游社区及周边设立医疗救护站,开发一键紧急救助智能终端等。在特殊情况下,及时处理相关护理和医疗,保障游客的生命安全。 首先,政府要科学规划,制定智慧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总体建设框架以及相关政策,通过积极的扶持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和引导乡村旅游企业做好信息化建设,发展乡村智慧旅游。 其次,政府要加强建设和完善智慧乡村旅游基础设施,重点加强环境整治、道路建设、绿化建设、网络建设和餐饮、住宿、娱乐、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 再次,政府要主导建设智慧乡村旅游的一个中心四个平台,实现乡村旅游产业数据整合、景区景点客流实时监测、景区景点远程视频监控及网上观景、旅游车辆GPS定位管理、住宿接待情况实时统计、旅游运行监管、旅游安全应急管理、从业人员网络培训等智慧功能。 品牌农业与乡村旅游 科学规划 合理布局 突出特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