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野蛮人2300亿大举牌,5大目的让险资变身大土豪

 greatwallinsur 2017-09-16

截至目前,险资举牌规模已超2300亿元。险资为何频频举牌?都会举哪些公司的牌?举牌之后还会有什么动作?广发策略最近一篇报告很棒,解释了上述问题。2016年初以来,监管政策开始限制万能险的规模和评估利率。今年3月,保监会出台《关于规范中短存续期人身保险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对万能险的规模做出限制;今年9月,保监会进一步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人身保险精算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对万能险的评估利率做出限制。

如果用“短久期”的“高现金价值万能险”去配置“长久期”的股权资产,那这就构成了“期限错配”,这和2012年流行的银行理财“资金池”业务将短期理财资金投向长期融资项目实现“短债长投”的方式几乎没有差别,而后者在2013年曾招致了严厉的监管。

由于目前市场上“举牌”规模较大的保险公司中,万能险在总保费收入中的占比都很高,因此如果接下来对“高现金价值万能险”加强监管,确实会明显抑制“举牌”热潮。我们对目前市场上参与“举牌”的险资,分别估算其万能险保费占比,并筛选出万能险保费占比较高的保险派系:恒大、宝能、安邦、中融、杉杉、华夏。如果接下来将“高现金价值万能险”作为监管核心,那势必会抑制这些公司“举牌”的热情,相应标的存在下行风险。

资本的力量正在改变A股投资者结构,险资的持股比例首次超过公募。近年来,市场参与主题生了巨大变化,投资者结构的“新陈代谢”正在发生:以产业资本为主体的一般法人持股占流通市值比例已经接近50%;从机构持股来看,今年3季度险资持股市值占比也首次超过了公募基金。

资本的力量也在改变A股投资风格,“举牌”或将成为未来A股市场最大的主题。股市作为连接资金和实体产业的重要纽带,对于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仍然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产业和金融资本将会通过各种途径更深层次地介入二级市场,由于产业和金融资产的资金规模巨大,“举牌”上市公司或成为必然的选择。我们认为,随着监管制度的不断完善,“期限错配”和“短债长投”的问题最终也会得到妥善解决,而此后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仍然会通过合规合法的渠道深度参与到二级市场中来。

国际经验比较来看,随着长端利率的下行,保险机构配置权益资产的比例会明显提升。在美国长端利率持续下行阶段,美国保险机构对权益资产的配置比例也在不断提高。长期来看,美国险资对于权益资产的配置比例在30%左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