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国仅造300辆的冷门车,为了它元首连4号坦克都不要了!

 cat1208 2017-09-16

在1942年的下半年里,“斯大林格勒”这个名字绝对是插在希特勒心头的一颗钉子,也是让第六集团军的几十万步兵们逐渐丧失斗志的恐惧源头。德军在这座每天的推进距离只能按米来计算的城市中,第一次尝到了被“重挫”的滋味。



斯大林格勒的很多建筑都是由坚固的石头建成的,跟随步兵进攻的4号坦克的75mm炮即便连续炮击几十发,也无法摧毁一栋大型建筑物,更要命的是这些坦克常常会卡在废墟堆里无法动弹,稍放松些警惕就有被隐藏在某个角落的苏军反坦克小组摧毁的危险。而大口径野战炮又因为重量问题无法及时支援最前方的步兵,所以那些在巷战中拼命争夺一砖一瓦的步兵们身边唯一可以称作火力支援的武器就只有迫击炮了。



为了解决这种困境,希特勒下令要尽快研究出能在巷战中及时为步兵提供攻坚支援的自行重炮,这种重炮必须具备仅用数发炮弹就能摧毁整栋建筑的火力,同时,还不能是像“野牛”和“野蜂”一样的敞篷车,因为在巷战中开敞篷车有很大几率会被人从高处扔下的手榴弹或燃烧瓶将战斗室里的乘员们给团灭。



一个月后,元首的好友、帝国首席建筑师施佩尔博士向元首递交了这一新武器的大纲:将会采用四号坦克的底盘和150mm StuH 43型12倍径主炮,虽然无法在短期内投入战斗,不过“一旦……交付部队,马上就会产生大量的需求”。 与此同时,元首的另一好友保时捷博士也在积极地向元首推销着自己的费迪南坦克歼击车,而希特勒彼时打的算盘是一颗红心两手准备,如果施佩尔的新武器能在1943年初产出40到60辆的话,那么他就会放弃费迪南的订单。


施佩尔与希特勒


施佩尔将开发新武器的任务交给了阿尔凯特公司。按照元首的指导意见,阿尔凯特公司摒弃了敞开式战斗室的设计,在四号坦克的底盘上安装了一个完全封闭但无法转动的炮塔,这个炮塔的正面厚度达到了100毫米,侧面为50毫米。最大行驶速度为40千米/小时。



武器就是原计划中的StuH 43型突击榴弹炮,其车内可装载38枚150mm炮弹,这种炮弹的装药量达到了8kg,说是能两三炮摧毁一栋建筑并非夸张。副武器是一挺MG34机枪,备弹600发。



1943年2月,新武器的第一辆样车下线,虽然最终还是没能为第六集团军的步兵们雪中送炭,但希特勒本人对这种武器极为满意,他在看完样车后立即命令其生产第一批60辆,他甚至还想着就此停产4号坦克而全力生产这种拥有150mm巨炮的新战车,这个想法把古德里安给吓坏了,古德里安据理力争,他说这种战车只能起到辅助作用,指望它在野战中反坦克最后的结局一定会是大大的杯具。



自1942年4月至1945年3月间,这型战车共被生产了约300辆。其第一批60辆于1943年夏进入部队服役,并就此获得了它在动物园中的代号——“灰熊”。这第一批灰熊中的大部分都参加了库尔斯克会战,只不过表现确实如古德里安预料的一样鸡肋,一方面它的短管炮虽然威力够大胆射程有限,本就不适合进行野外作战;另一方面灰熊的反应也很慢,难以和苏军坦克近距离周旋;最后,虽然灰熊的正脸够硬,但它的侧面却很容易被击穿,总的来说就是这货真的不适合参与反坦克战斗。



灰熊擅长的是攻击敌人坚固的工事或是直接炸冲锋的步兵,在这方面,可以说除了后来的突击虎,德军还没有哪种自行突击炮是可以与灰熊相媲美的。1944年8月,10辆灰熊参与了镇压华沙起义的战斗,大展神威。



不过也仅限于此了。战争后期,因为德国的进攻机会越来越少,灰熊也很少能再找到适合自己的舞台,只能被迫继续充当反坦克的“驱逐战车”,与盟军交手的灰熊还能撑到投降留下全尸,与苏军交手的灰熊几乎都在战斗中损毁殆尽,据说在东普鲁士包围圈里的一次战斗中,灰熊们直接与T-34近战,一战损失就高达20辆。就像古德里安说的那样,这种局限性太强的武器,在脱离了特定的作战环境后就会变得非常脆弱,基本等同于鸡肋般的存在。


被打烂的灰熊


灰熊其实有点“生不逢时”,他与最能让自己名扬天下的战斗失之交臂。


时间退回到1942年,如果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前,德军就有一大群灰熊甚至突击虎的话,或许不必陷入巷战,若是斯大林格勒如华沙般在灰熊的重锤下坍塌,或许就能扭转战局,甚至获得苏德战争的胜利。



只是,历史从来,也幸亏没有如果。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