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德战争1941-1945 六

 tjhx0526 2012-10-03
第三十一章 欧洲的力量对比 
艾伯特·西顿 [英国] 
[出自《苏德战争 1941-1945》] 

   1941年,艾登赴莫斯科作冬季访问,当时注意到斯大林已在要求知道苏联在战后能得到什么好处。斯大林要求英美两国承认1941年的边界,以及原先被莫斯科称作寇松线的波苏边界。莫洛托夫甚至暗示,苏联战后的边境线应该向西移入东普鲁士境内。同年7月,部分由于英国的怂恿,波兰流亡政府首相西科尔斯基将军与充任苏联发言人的苏联驻伦敦大使麦斯基开始谈判。1941年8月14日,他们就在苏联领土上组建与装备一支波兰军队问题达成了某种协议,但是关于解决战后苏波边界争执的问题则被搁置了下来。英美政府关于波兰边界所持的态度还不十分明朗,但它们看来基本上持这样的观点,即它们既不承认苏联对原来的东波兰的并吞,但也不保证或肯定支持恢复波兰在1939年8月的边界(在这条边界之内还居住着部分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居民)。1941年12月,西科尔斯基赴莫斯科签署波苏友好互助宣言,但不愿就重新调整边界问题进行任何讨论。 
   1942年1月8日,丘吉尔写信给艾登说,在违背他们自己的意愿的情况下把波罗的海国家、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的人民交给苏联,是与英国为之战斗的原则背道而驰的。这样做将使英国的事业蒙受耻辱。丘吉尔认为,在战后和会召开之前,毫无疑问不应讨论确定边界问题。1942年5月20日,当莫洛托夫到伦敦时,丘吉尔政府认为,要求英国同意苏联对原来的东波兰的占领是与1939年的英波协定不相容的,从而它拒绝了这一要求。这些观点是与事后据说由英国政府在1944年表示的观点是不同的。 
   1943年1月6日,在成功地对斯大林格勒实施了反包围之后,苏联政府发表了公开的直率的声明,声称它把在东波兰早先占领的地区看作是苏联领土。在伦敦的波兰流亡政府吁请美英两国政府反对这个声明。罗斯福在答复时不置可否,但也表示相信,东欧和中欧的边界将在战后和会上确定;看来他反对惹恼苏联,因为苏联当时正在奋力苦战。这与到那时为止在对德地面作战中贡献微薄的美国形成鲜明的对比。在伦敦,据说与波兰流亡政府打交道的外交部,已经流露出不耐烦甚至恼怒的口气。人们甚至指责西科尔斯基由于要实现他的抱负而惹事生非;而他的抱负则是确保英国政府在1939年曾经承诺保证的同一边界,德国对该边界的侵犯曾经酿成英国政府对德国开战的理由。伦敦认为波兰要求归还战前领土的愿望是不现实的。这时,斯大林已开始在流亡苏联的可信的波兰人中间,组织最终成为傀儡的波兰共产党政府。 
   1943年4月,在卡廷附近发现了埋有一万二千名被杀害的波兰官员的万人坑。以前有关这些人的最后消息是,1939年他们还活在苏军占领的那部分波兰领土上。这些波兰人究竟是死于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部队之手,还是死于德国党卫军特别行动队之手,至今尚无定论。两者都同样有可能犯下这样的暴行,但是多数证据,连同苏联对这一罪行被揭露时所持的态度,都使人觉得苏联政府大概应该对此负责。可是波兰流亡政府成员所表现出来的焦虑和义愤,以及他们要求进行独立的调查给莫斯科提供了久等不遇的良机来抛弃伦敦的波兰人。斯大林严厉谴责他们在未让苏联有机会来驳斥指控之前就按德国的污蔑行事。斯大林完全不为罗斯福和丘吉尔的劝阻所动,4月26日断绝了与波兰人的外交关系;这样苏联就为苏军一旦进入波兰领土立即建立起它自己的共产党政权铺平了道路。1943年10月6日,波兰驻华盛顿大使警告美国国务卿赫尔,苏联试图通过它自己的波兰共产党人统治波兰,他敦促美国和英国应共同保证波兰的完整,必要时可采取行动,在波兰驻扎美国和英国军队等等,以示诚意。 
  那年夏天,西科尔斯基在一次飞机失事中丧生,波兰农民党领袖米科拉伊契克接替他出任流亡政府总理。米科拉伊契克是持温和观点的,但他在英国外交大臣艾登前往莫斯科出席外长会议前不久会见他时,用米科拉伊契克自己的话说,他被弄得目瞪口呆,因为艾登告诉他说,除非波兰政府同意放弃前波兰的东部地区,否则很少有希望能使苏联恢复与波兰的关系或同意把治理解放了的波兰领土的权力委托给波兰流亡政府。据说米科拉伊契克回答说,放弃这片领土可能仅仅是俄国一系列要求的开端。这次外交部长会议上几乎没有讨论波兰问题,什么问题也没有解决。赫尔当时不想卷进波兰问题,可是莫洛托夫态度很明朗:波兰问题应该由苏联来解决,虽然苏联可能也听听别人的意见。据艾登说,他从俄国一回国,就让外交部为他草拟一项调解波-苏分歧的计划草案。艾登说,外交部向他建议采用寇松线,不过利沃夫应归属波兰,并把东普鲁士、但泽和上西里西亚划给波兰,作为它丧失东部领土的补偿。 
  在1943年11月的德黑兰会议上,罗斯福和丘吉尔详尽地阐述了他们对成立与大西洋宪章有关的战后和平组织的建议。据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评论,当时罗斯福和美国政府的愿望是高尚的,但不切合实际。英国的倾向则是随风倒。斯大林和莫洛托夫对英美关于战后安全的观点泛泛地表示同意,同时又十分明确地阐述了他们的领土要求:保留1941年6月以前苏军占领的全部土地以及包括柯尼斯堡的东普鲁士部分地区。丘吉尔和罗斯福步调不一,特别是由于罗斯福似乎急于得到斯大林的善意和尊重。罗斯福向这位独裁者解释,因为美国有六百万至七百万波兰血统的美国人,他不想失掉他们的选票。所以他就波兰问题做出任何坚定的决定的时机还不成熟。这样,在罗斯福缺席的情况下,波兰问题暂时就交给了丘吉尔和斯大林,斯大林表示只要把部分东普鲁士给他,他就满足于寇松线或1939年里宾特洛甫-莫洛托夫线作为补偿,波兰人应得到奥得河以东的德国领土。丘吉尔同意将这项建议推荐给在伦敦的波兰人,他甚至进一步说,他认为波兰人对两度拯救了波兰的欧洲大国有义务同意掉换领土,并接受保卫奥得河天险的义务以防止德国再对俄国进行侵略。 
  可是这种冠冕堂皇的言辞未能轻易说服在伦敦的波兰人,英国政府对他们粗暴地施加压力,丘吉尔告诉米科拉伊契克说,大不列颠和美国不会为波兰边界问题去同苏联作战。这时罗斯福故意回避。斯大林暗示只要清除他不满意的分子,他可以与伦敦的波兰人修复外交关系,可是3月3日斯大林告诉哈里曼,波兰一旦解放,一个不是伦敦波兰人的政府将早已在波兰国内出现。 
   1944年6月7日至14日,即诺曼底登陆刚开始时,米科拉伊契克在华盛顿会见了罗斯福,总统进行安抚但又不作任何保证,他把斯大林描绘成“一个现实主义者,但决不是一个帝国主义分子”,他劝导波兰人同俄国达成谅解,因为“英美无意与俄国打仗”。罗斯福建议米科拉伊契克去拜访斯大林,7月17日总统给莫斯科提出请求说,波兰总理应受到接见。罗斯福发出的措词谦恭的电报,以及丘吉尔紧接着于三天以后发出的电报,向莫斯科表明了英美的观点,即波兰的命运在斯大林的手中。斯大林立即做出了反应。第二天,即7月21日,波兰全国人民代表会议改组为民族解放委员会,由贝鲁特任主席,四天以后宣布卢布林为波兰首都;苏联政府赶紧签订一项协定,根据这项协定,这个傀儡委员会将治理解放了的波兰领土,这一切都是在米科拉伊契克奔赴莫斯科途中进行的。米科拉伊契克在莫斯科停留期间,华沙起义爆发了。由于斯大林坚持米科拉伊契克必须与卢布林政府打交道,所以从8月6日起,在莫斯科开始了与波兰共产党人的会谈。这些会谈没能达成任何形式的协议。 
  后来在1944年10月当丘吉尔和艾登在莫斯科时,米科拉伊契克以及他的两位斯大林能接受的同事也应邀参加了他们的会谈。在西方政治家的眼里,斯大林当时成了乔大叔;丘吉尔表现出了菲斯所说的出乎寻常的乐观主义态度,他支持苏联的建议。照米科拉伊契克的说法,这不是因为苏联强大而是因为苏联正确。但是米科拉伊契克既不同意接受寇松线,也不同意根据斯大林提出的条件实现伦敦波兰流亡政府与卢布林政府的联合,他还一再毫不动摇地据理力争,说即使波兰放弃东部领土,莫斯科仍旧不会保证它的独立。俄国和波兰双方都要求得到利沃夫。在所有的这些谈判中,只有斯大林和米科拉伊契克表现出现实主义,并真正了解所涉及的问题。丘吉尔尽管有种种良好的意图,可惜他是个多余的人。 
  一回到伦敦,米科拉伊契克便就战后波兰问题向丘吉尔与罗斯福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其中最要害的问题是大不列颠和美国是否有意确保新波兰的领土完整和独立。罗斯福用一种彬彬有礼的语气作了答复,但未作任何许诺,因为他认为确保波兰边界的责任,应在新的战后安全组织成立后由它承担。丘吉尔愿意作出所要求的保证,但必须与苏联联合作出保证。按照米科拉伊契克的观点,这种保证是为了确保波兰安全不受苏联侵犯,所以英国的答复是毫无价值的。接着,米科拉伊契克辞职了。1944年12月31日,斯大林不顾罗斯福竭力劝阻,承认卢布林委员会为波兰临时政府。过不多久,事情变得很清楚了:斯大林的意图是在牺牲德国利益的情况下进一步扩张波兰的领土,把它的西部边界定在奥得河以及西尼斯河一线,而不是东尼斯河一线。 
  当罗斯福、斯大林和丘吉尔于1945年2月在雅尔塔会晤时,他们没有就波兰问题作出进一步的决定。这三位与会者都已公开保证过,关于波兰边界问题的讨论,波兰政府应参与磋商,而最后解决要待战后的和会来决定。然而,美英政府的观察员未获准进入波兰,事实上斯大林没有受到任何约束。 
   1945年4月,罗斯福逝世不久,苏联副外长维辛斯基暗示说,苏联即将与华沙的波兰人签订一项互助条约。美英提出抗议,并要求延迟签订,但苏联一概置之不理,而于4月22日签订了该条约。当时苏联政府打算把但泽、西里西亚和西至西尼斯河的德国领土移交给华沙政府,其借口是波兰人正代表苏联治理德国的部分苏占区。 
  在大战年月里,丘吉尔对斯大林、苏联和共产主义的态度决非始终一贯而是变化很大的。战争初期,他根据简单的逻辑认为希特勒的敌人就是英国的朋友,丢掉了一切关于与共产主义结盟是否明智的顾虑。他与苏联的交往以及当时的观点似乎都带有乐观主义和同志式信赖的色彩。1943年8月,丘吉尔对哈里曼说,展望前景,将有腥风血雨。他认为斯大林是个不近人情的人,跟他打交道会有严重的麻烦。然而在这种阴郁的现实主义病症的发作中,丘吉尔似乎过分夸张地强调了在与斯大林打交道的他个人品格所起的作用。甚至直到1944年秋,丘吉尔还带着几分得意的神情说过,与斯大林会谈时气氛如何诚挚,他甚至进一步说到,他相信斯大林并不是一个能够随心所欲的人,说他相信这个独裁者容易受到党和军方极端分子的巨大压力。这一看法,本身就说明丘吉尔对斯大林的思想和他的政府的性质缺乏认识。可是1945年初,甚至在战争结束之前,丘吉尔给在旧金山的艾登的一封电报中注意到了俄国向易北河推进时所发生的骇人听闻的事件,并竭力敦促美国人在与克里姆林宫打交道时应采取强硬的态度,除非能就解决波兰问题,以及苏联在巴尔干和中欧的占领政策中从莫斯科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这种真知灼见已迟了四年,在美国根本无人理会。 
  苏联政府以一张人身安全保证书为诱饵,将隐藏的波兰地下军的领导人骗出来,只是为了把他们逮捕起来,并判处长期监禁。1945年5月,杜鲁门总统派霍普金斯去见斯大林,想解决棘手的波兰问题,争取释放被捕的波兰人。两个目的他一个都没有达到。7月5日,英国应杜鲁门的要求宣布承认新的波兰临时政府,这实际上是前卢布林共产党人傀儡政权,过后不久,英国撤销对伦敦波兰流亡政府的承认。新波兰和它的政府完全在斯大林的掌握之中了。 
  波兰是这样,中欧和东欧的其它地方也是这样。贝奈斯,一个乐观主义的亲俄分子,不顾艾登的忠告,于1943年12月赴莫斯科去签订苏捷条约。他的内阁的五分之一的职位要让给经莫斯科训练的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人,贝奈斯就这样让这种有朝一日要毁掉马萨里克和自由捷克斯洛伐克的分子进入内阁。可是,当时贝奈斯还告诉在莫斯科的哈里曼说,他十分满意,苏联的意图可以信赖。斯大林和莫洛托夫一再向他保证不论发生什么事情,他们决不会干涉捷克斯洛伐克的内政。 
   1944年8月对罗马尼亚的侵占蹂躏,已经描述过了。当年4月,莫洛托夫在广播中还保证说,苏联无意干涉罗马尼亚内政,可是在根据罗马尼亚国王的命令,逮捕了安东奈斯库以后,共产党人开始策划和煽动反对温和而又无能的萨纳捷斯库政府。这种煽动是由莫斯科通过安娜·波克尔和共产党人的全国民主阵线一手导演的。萨纳捷斯库政府让位于勒德斯库领导的联合政府,但是莫斯科也无意让这个政府生存下去。罗马尼亚因赔款而被弄得贫困不堪,驻布加勒斯特的盟军管制委员会苏方主席维诺格拉多夫,事先未与英、美同僚商量就对罗马尼亚政府发号施令。3月6日,维辛斯基访问布加勒斯特并在一场激烈的争吵后解放了勒德斯库政府,由格罗查为首的政府来取代它,这是一个华盛顿和伦敦拒不承认的事实上的政府。 
  在保加利亚和匈牙利,政局的演变也大同小异。美英代表是盟军管制委员会的成员,但是根本没有实权,没有人向他们反映情况,也没有人找他们磋商问题。南斯拉夫由于莫斯科训练的铁托的游击队的参加而幸免于苏联占领,据信铁托是坚定地站在苏联阵营一方的。在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苏军占领时故意把西方的代表排斥在外。只有在希腊,人民的自由才没有被剥夺,而这完全是因为有英国军队存在的缘故。 
  美国总统的参谋长莱希海军上将同意约瑟夫·戴维斯对丘吉尔的评价,当时他把丘吉尔描绘成一个非常伟大的人物,不过首先是一个伟大的英国人,他首先关注的是英国在欧洲的地位,而不是维护和平。霍普金斯也是从英俄争夺权力的角度来向杜鲁门解释丘吉尔的行动的。历史将对这两种判断都提出疑问。没人可以怀疑丘吉尔是一个伟人。他的伟大首先表现在及早认清德国和意大利法西斯主义的危险,以及他以充沛的精力和卓越的才能指挥了英国的抗战。然而1940年他接过政府权力的时候,他的国家仍是资源十分丰富、独立自主的,可是到1945年,他却使它变得贫穷困顿,不得不受美国的保护了。英国在船只和收入方面的损失十分惨重,到1945年,英联邦,特别是联合王国,在经济上已经十分依赖美国的援助和贸易了。然而大不列颠作为一个世界和欧洲强国的突然衰落不能仅仅用财富和资源的损失来解释,因为1945年英国在军事上和潜力上仍十分强大,英国在经济上的损失与苏联相比,也只不过是个零头。苏联在战争年代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赖于美国的物资援助。 
  苏德战争一爆发,丘吉尔和他的联合政府即同苏联结成联盟,在当时情况下,他们也没有其它的选择余地。可是丘吉尔有一个简单化了的目的,即打败希特勒德国。他不允许其它的因素来干扰他的谋略。由于这一压倒一切的使命,加以害怕苏联退出战争,丘吉尔对斯大林加给他的中伤和侮辱,几乎是不加斥责地接受了下来。后来他发现别人用近乎讹诈的策略来逼迫自己。他同斯大林不同,没能在这场斗争的最初日子里就设想战后结果,以便力争不仅赢得战争还要赢得战后的和平。据说反布尔什维克的死硬分子丘吉尔竭力抑制自己的种种疑虑,为了更好地进行这场战争而强使自己与苏联合作。这可能是事实。但是他的著作表明,至少是在战争的最初几年里,他对共产主义的性质、苏联的愿望和手段了解不多,在与莫斯科的交往中,甚至迟至1944年,他有时仍然充满乐观主义精神和信任,而以往的经验和事件证明这种态度是不正确的。 
  英国、自由世界和苏联都大大仰仗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起的作用,因为没有美国的干预,这场战争可能要拖上几十年。就英国而论。美国干预这场战争使英国付出的代价否定了英国自身的利益,反而使华盛顿对欧洲或世界事务的政策成为一种仁慈的政策。为此,与其说是美国,还不如说是英国更应该受到谴责。 
  从1941年以后,事情已经十分明显了,其至连莫斯科也看到了,丘吉尔政府不经与罗斯福政府磋商,甚至经常是事先不取得罗斯福政府的同意,它是不愿在欧洲和其它地方采取行动或坚定地阐明政策。结果伦敦就逐渐失去其行动的自由并甘愿追随美国。一旦美国作出样子,伦敦立即效法。可是,由于罗斯福当时不愿陷入欧洲事务,所以美国经常故意避免采取主动。结果,英美的战略就主要立足于军事目的而不是政治目标。 
  如果说英国政府对苏联的意图和手段知道甚少的话,那末美国政府和它的许多政治和军事顾问,则是明显的闭目塞听了。罗斯福本人决意实行一种能使美国和苏联在战后和睦相处的睦邻政策,他相信待之以耐心、友谊和豁达大度,便能减轻和最后消除他认为苏联所抱有的种种怀疑和不信任。就个人而言,他想赢得斯大林的好感。如上所述,他在《大西洋宪章》或基本的自由宣言上签字时,并没发现这位独裁者的政权有言行不一致的地方。由此他和他圈子里的许多人倒倾向于更多地怀疑英帝国主义而不怀疑苏联。他有几位亲近的私人顾问和代表已经有亲苏的倾向。 
  英国已经丧失了政治和军事行动的自主,而且已达到依赖于美国的程度,对此德国居然全然无知。甚至迟至1942年底英国仍被视作德国的主要敌人。德国也没认识到丘吉尔所热衷的是满足苏联的要求。希特勒还固执地认为,苏军横行于巴尔干和中欧,不仅对欧洲大陆国家构成严重威胁,而且也对英国构成严重威胁,他满怀信心地预言,大不列颠至少会反对斯大林的意图。随着德国日益倒运,元首断言,他的敌人的联合不久就会分崩离析,果然这种联合在希特勒死后不久的确垮掉了。但是一直到1945年5月,丘吉尔才以激烈的言词向杜鲁门总统的代表——听得目瞪口呆的戴维斯,叙述关于苏联控制欧洲并在欧洲传播共产主义的威胁。照戴维斯的说法,丘吉尔表露了对苏联领导集团的信义失去了信心。然而在大战的年代里,丘吉尔和他的联合政府事实上未能为大不列颠选定一条独立的道路,以期不仅摧毁纳粹德国,而且能保证英国本身和它的欧洲盟国不受苏联支配。 
  尽管英国人民显示了坚强的决心和自我牺牲的精神,但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业绩,不如英国在1914年至1918年战争年代里留给人们的印象那样深刻。尽管在战争最初的几年里,由于敌军的空军优势而显得相形见绌,英国的皇家海军和商船还是被公认为表现良好。虽然对德国的海上经济封锁一直到战争很晚才奏效,但是经过激烈的和代价高昂的斗争,德国潜艇的威胁终被消除了。皇家空军是有效率和强大的,可是使用大批轰炸机在夜间炸毁德国城市,而不考虑战略或军事利益的做法是否明智是很值得怀疑的。在分配物资兵力的轻重缓急次序上,英国陆军占第三位,尽管陆军的机械化程度很高,士气高昂、训练有素,可是陆军常常缺乏战术空军支援,军事装备与士兵的能力也不相称。在欧洲,甚至在1944年,也只有三十个英国野战师在战斗,这一总数中有的还来自加拿大和新西兰。英国在欧洲地位的削弱部分地要归咎于缺少地面部队,因为英国陆军的人力物力分散在全球各地。在印度和殖民地都有一支联合王国的部队。英国陆军警备部队、后方勤务部队和司令部部队以及若干野战师分布在整个非洲,在中东分布在苏伊士到伊朗之间,在印度次大陆分布在阿富汗到中国之间。只有在缅甸,英国师和印度师是在实施激烈的战斗。甚至在1943年英国还面临或者成为欧洲强国或者成为世界强国的选择。从实际效果看,它不可能两者兼得。 
   1943年美英两国联合起来已是世界上空前强大的海空强国。如果他们希望既打败希特勒德国,同时又保卫欧洲免受苏联统治,那么进入欧洲的道路不应选在诺曼底海滩,而应从意大利攻入巴尔干,从博斯普鲁斯海峡攻入黑海,从日德兰和挪威攻入波罗的海。这些都是希特勒预见得到和害怕的登陆地点。入侵法国,尽管在战术上非常可取,但从政治上和战略上来看都是不相干的。然而进军波罗的海和巴尔干所涉及的政治和战略问题,对罗斯福来说可能是异常陌生的。单靠英国的人力物力,即使它的地面部队集中起来也不足以实现这样一个战略目标,可是这些部队在没有美国参加和支援的情况下还是足够强大,可以攻入巴尔干。F集团军群司令魏克斯于1943年9月24日在腊斯登堡拜见元首,并向他发出警告说,他是仅以十个师的兵力扼守着五千公里宽的正面,其中有些师质量低劣。如果遭受进攻,魏克斯可以肯定他是守不住的,他建议毫不迟疑地撤离巴尔干。英军和丘吉尔本人在罗马尼亚和匈牙利都得人心,这两个国家都想退出战争;南斯拉夫和希腊是游击队的天下。如果英军不去顾及盟国的态度,并且不参加诺曼底登陆,而集中兵力入侵巴尔干和东南欧,那么他们的努力一定会成功。这一点看来毫无疑问。英国未能实施这一战役是它所犯的代价最大的错误之一。 
  由于英国政府事事一向唯美国马首是瞻,大不列颠实际上在欧洲事务中已经不再起任何真正的作用了。丘吉尔只是敦促勉为其难的罗斯福总统,已经无济于事了。需要的倒是主动性和行动。 
第三十二章 从维斯拉河到奥得河 
艾伯特·西顿 [英国] 
[出自《苏德战争 1941-1945》] 




  苏军最高统帅部1944年末的战略企图,是在广阔的战线上向东普鲁士、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奥地利推进,以波罗的海、柏林、布拉格和维也纳四个地区为主攻方向。可是,他们认为在中欧地区发动攻势以前,肃清波罗的海国家的敌人是再次向波兰进军的必要前提。 
   9月初,舍尔纳的北方集团军群扼守着一条近五百英里长的战线,它从纳尔瓦附近的芬兰湾伸展到里加西南的多贝莱地域,在第3装甲集团军调归北方集团军群指挥以后,该战线还将向南延伸到涅曼河。在爱沙尼亚北部,纳尔瓦集群据守纳尔瓦防线与贝帕斯湖的北岸。但它受到驻守在贝帕斯湖和沃尔次湖(威尔特西亚尔夫湖)之间的塔尔土(多帕特)的苏军从南方突入的威胁。伯格的第18集团军驻在里加湾以东,而希尔佩特的第16集团军则在里加湾以南。舍尔纳象他的前任弗里斯纳一样想撤出爱沙尼亚,他不让希特勒知道,暗中准备撤退。在里加以东的第16集团军的地域内构筑层层土木工事,想由此撤走第18集团军。自芬兰接受了苏联的和平条件,允许苏联使用芬兰西南海岸的领海和海军基地以后,苏联海军舰队就能自由进入波罗的海中部。作为预防措施,希特勒把一个德国师配置在可控制里加湾的岛上。 

图26 从维斯拉河到奥得河 
  苏军突入波罗的海国家的攻势是由巴格拉米扬第1波罗的海方面军、叶廖缅科的第2波罗的海方面军和马斯连尼科夫的第3波罗的海方面军实施的,并由作为苏军最高统帅部代表的华西列夫斯基负责协调。戈沃罗夫的列宁格勒方面军和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的第3白俄罗斯方面军,在翼侧实施助攻。在北部,列宁格勒方面军必须穿过贝帕斯湖以北的地峡与德军的纳尔瓦集群交战,并肃清芬兰湾爱沙尼亚沿岸一带之敌。第3和第2波罗的海方面军,将从东部突破第18集团军的防御,进抵波罗的海以切断第18集团军和纳尔瓦集群的退路。第1波罗的海方面军的目标是要前出到里加附近的海岸,再次切断德军在城南的这条狭窄的通道。第3白俄罗斯方面军在这首次攻势中没有分配到任务。列宁格勒方面军和三个波罗的海方面军有一百三十三个步兵师、六个坦克军和一个机械化军,总兵力是九十万人,三千辆(门)坦克和自行火炮以及二千六百架飞机。攻势定于9月14日开始。北方集团军群拥有三十二个师,其中一个是装甲师,两个装甲护卫师以及三个党卫军旅。 
  里加城正南方的梅默尔(尼梅内克)河和利耶卢佩(阿达)河的上游都筑起了拦河坝。下游的水位迅速下降,坦克和步兵毫不费力地越过了这道障碍。起初,巴格拉米扬的第1波罗的海方面军进展顺利,但是到9月16日,该方面军在里加城南数英里处被阻。不过第二天,隶属于马斯连尼科夫的第3波罗的海方面军的费久宁斯基第2突击集团军却突破了哈塞的第2军在塔尔土附近的防御。这一突击仅威胁到纳尔瓦集群的安全。但是日见收缩的里加城南通道却危及到整个北方集团军群的生存。在希特勒勉强同意以后发出了命令,将纳尔瓦集群从北爱沙尼亚撤至塔林港和皮亚尔努港(佩尔劳),第18集团军开始向里加退却。与此同时,中央集团军群已命令劳斯的第3装甲集团军从施亚乌利亚伊(绍林)地域向第1波罗的海方面军的翼侧发起突击以支援北方集团军群,但这些进攻成效极小。此后,第3装甲集团军被调离中央集团军群,转隶于舍尔纳,这样舍尔纳的正面就延伸到梅默尔河和东普鲁士边境。根据希特勒的指示,舍尔纳将德军装甲部队主力从施亚乌利亚伊转移到里加正南的耶尔加瓦(米塔瓦),准备从该地发动反攻。9月24日,当爱沙尼亚的大部分都已落入苏联之手的时候,苏军的进攻突然莫名其妙地停了下来。 
  那天,苏军最高统帅部颁发了一项涉及到彻底改变计划的指令。既然德军大部业已成功地从爱沙尼亚撤至里加和库尔兰地域,莫斯科对封闭里加突破口就失去了兴趣。新的企图是将主攻方向从北部移往西部,进攻德军第3装甲集团军,苏军前出到梅默尔附近的波罗的海地域,孤立库尔兰的整个北方集团军群。为此目的,巴格拉米扬的第1波罗的海方面军要在六天之内把三个步兵集团军、一个坦克集团军和若干独立军从右翼调往左翼,行程一百英里。这一调动还影响到另外两个军,总共动用了五十万人、一千三百辆(门)坦克和自行火炮。苏军采取欺骗措施来掩护部队的调动,包括公开准备再次在里加附近发动进攻。其间在第1波罗的海方面军以南的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的第3白俄罗斯方面军将支援这次进攻,并兵分三路向提耳济特、贡宾能和苏伐乌基发动进攻,突入东普鲁士以牵制德军的预备队。在列宁格勒方面军开始肃清波罗的海近海岛屿上的残敌之际,第3、第2波罗的海方面军将继续进入拉脱维亚攻打里加。 
   10月5日,巴格拉米扬在经过火力侦察和仅二十分钟的炮火准备以后就开始了进攻,由于劳斯的第3装甲集团军的大部分装甲车辆已调往耶尔加瓦地域的北部,所以巴格拉米扬只遇到轻微的抵抗。遍布树林和沼泽的地形给部队行动造成了困难,但是奇斯佳科夫的第6近卫集团军和别洛博罗多夫的第43集团军到当天傍晚已推进了十余英里。低云层和恶劣的天气妨碍了空中支援和观察,也无法使用坦克,直到第二天沃尔斯基的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和两个坦克军才投入战斗。很快就在第3装甲集团军的防线上打开了一个大突破口,巴格拉米扬开始向立陶宛的波罗的海海岸西进。10月6日,舍尔纳开始从里加东北方撤出部队并把他们投入攻打巴格拉米扬的第1波罗的海方面军右翼的战斗,舍尔纳未能取胜。10月10日,克列泽尔的苏军第51集团军前出到帕兰加正北方的波罗的海海岸,而别洛博罗多夫的第43集团军前出到梅默尔城的郊区,但没能攻克该城。除了被迫已经向南进入东普鲁士的第3装甲集团军外,整个北方集团军群都被包围在库尔兰和里加,东普鲁士面临苏军渡过涅曼河发动的进攻。可是至10月12日,第3装甲集团军得到从德国中部匆忙东调的德国空军伞兵装甲军的增援,成功地稳住了沿河防线。在北部的库尔兰,舍尔纳使用第18集团军设法在利耶帕亚(利巴瓦)南面建立了一条东西走向的防线。德军撤离里加,退守图胡姆。尽管古德里安一再要求撤离库尔兰,而且事实上可以从海上撤离,但是希特勒拒不同意,因为他坚信该桥头堡可以用来达到牵制敌军的目的。尽管梅默尔在1945年1月就被苏军攻占,可是拥有二十六个师兵力的第16、第18集团军一直把库尔兰桥头堡坚守到战争结束。 
  攻占里加以后,马斯连尼科夫的第3波罗的海方面军被撤销。 
  再往南,拥有三十五个步兵师、两个坦克军的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的第3白俄罗斯方面军在东普鲁士进攻拥有十五个步兵师、两个骑兵旅的中央集团军群第4集团军,德军以为这次攻势是针对柯尼斯堡的。霍斯巴赫的第4集团军在第3装甲集团军和最高统帅部派遣的增援部队的支援下发起反攻,首先于10月22日在贡宾能击溃并歼灭了加利茨基的第11近卫集团军的一部。尔后11月初又在果乌达普附近击溃并歼灭了其他的部队。这是苏军部队首次在德国土地上作战,他们撤离前到处屠杀破坏,这对德国东部领土的居民是一种凶兆。 
  在德国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内部,希特勒和约德尔都生活在一种脱离现实的世界中。约德尔对东线战事兴趣很小,他不惜花费许多时间去挫败古德里安将军要劝说元首把部队从西向东调动的任何企图,同时又醉心于打破陆军总部和参谋总部仍残留的一点独立性。约德尔失势的对手古德里安也和他一样,心胸狭窄,闭目塞听。他有理由深信,把德国领土丢给西方盟国比让苏军占领更为可取。但是他对德国和它的敌人的力量对比的了解十分有限,以致他不可能理解把部队从西往东调或从东往西调都不会改变战争的结局。至1944年末,德国已经成了一只脆弱的硬壳果空壳,被紧紧地夹在一把巨大的硬壳果钳的有力钳牙之间。它已严重削弱,无力抵御两大敌对集团中的任何一个。古德里安从元首说的“现在事事不如意”的话中得到启示,回忆起数年前夏季愉快的日子,常常错误地哀叹德国不再拥有1940年那种素质优秀的指挥官和军队了。1941年曾使希特勒感到骄傲的德国陆军,到1944年已是一支装备低劣陈旧的军队,它很缺乏空中支援和炮兵支援,也缺乏机动车辆和燃料,以致形同跛子,并且正在与真正强大的敌人搏斗。德国正在迅速输掉这场战争是不足为奇的。 
  希特勒和约德尔全力以赴制定元首的新计划,企图在11月或12月向西部的阿登地区发动一场攻势。这次攻势将动用二十五个以上的师(几乎包括德军的全部战略预备队),目标是合围英军第21集团军群和美军第1集团军,将它们牵制在比利时海岸,以阻滞盟军从西部入侵德国并赢得时间。此后,再把战略预备队由西线转到东线去解救布达佩斯或者去迎击预期将在维斯拉河地域出现的新威胁。 
  陆军总部格伦的东线外军处曾预报苏军的攻势迫在眉睫,它估计集结在东普鲁士和维斯拉河对面的苏军实力有二百二十五个步兵师和二十二个以上的坦克军。根据这些数字古德里安计算出苏方占有的优势是:步兵十一比一,坦克七比一,火炮二十比一。圣诞节前夕参谋总长带了盖伦的情报判断赶往希特勒在黑森齐根贝格的西线指挥所。可是这也无济于事。被数字和师团总数迷惑的希特勒,早已在组建新的部队而不愿补充现有的部队。步兵师减少到只有六个营,有些新成立的人民步兵师只有两个旅,每个旅只有两个营,满员时也只不过有六千名官兵。东线的许多师仍保留师的番号,专门蒙蔽苏军。德军在东线作战的命令成了一个大骗局,命令中把团称作师,营称作旅,旅称作军。其后不久,机动反坦克歼击部队实际上只是装备了反坦克手榴弹的自行车连。希特勒深信,敌方也同样正在进行欺骗。在凯特尔、约德尔、古德里安和布格道夫参加的一次会议上,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会议结束时,希特勒否定了盖伦的情报判断。 
  根据苏联的说法,1944年末苏军的兵力是五十五个集团军,六个坦克集团军,十三个航空集团军,下辖五百个步兵师,九十四个炮兵师和一百四十九个独立炮兵旅。据说,苏军共装备有一万五千辆(门)坦克和自行火炮,一万五千架各式军用飞机。苏军同时还得到波兰、捷克、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共二十九个师的支援。至1944年,几乎各处都重新采用了军的编制,集团军通常由三个步兵军组成,每个步兵军下辖三个师。一个方面军拥有五至七个集团军,一至两个坦克集团军和若干坦克军、机械化军和骑兵军。据说,在1944年,装备已十分充裕,每个方面军又增加若干个突破炮兵师和一个火箭炮(卡秋莎)师、若干高炮师和炮兵旅。坦克集团军仍不用师的编制,通常由两个坦克军,一个机械化军组成,每个军拥有三至四个旅。近卫步兵师有另外的装备标准。因为每一近卫步兵师编成内有一个炮兵旅,而不是一个三连制的炮兵团,这个炮兵旅的编成内有一个加农炮团、一个榴弹炮团、一个迫击炮团。一部分骑兵装备了美制的四分之一吨卡车,据德国当时的估计,苏军使用的所有车辆有一半来自美国。 
   12月16日发动的阿登攻势,完全出乎英、美军队的意料,德军最初战绩卓著。到圣诞节前夕,即希特勒与古德里安开会的那天,形势已经很清楚了:攻势已达到最高峰,而攻势的战略目标却永远无法达到了。古德里安主张放弃攻势并要把部队向东调往可掩护勃兰登堡的罗兹以北的地域,组建一个新的集团军。另一方面元首却拒不认真对待苏军的意图,他不相信苏军会实施一场大规模的攻势。他认为,无论如何,放弃东部的领土总比放弃西部的领土好过一些,因为在西部鲁尔河已受到直接威胁。他认为他在东部直接关切的是保卫布达佩斯和匈牙利的瑙杰考尼饶产油区。 
  参谋总长曾徒劳地要求把被围困在库尔兰的部队撤出来以便把他们组成预备队,并恳请调给从芬兰(最高统帅部的一个战场)撤回的德军师。他的这些要求都遭到拒绝,并遭到反驳说,东线的德军必须自己照顾自己。12月31日和1月9日,古德里安企图再次让元首注意到局势极为紧迫。可是,希特勒在他自己的虚幻世界里生活得太久了,他仍坚信自己的天赋,他病态地怀疑他的军事部属,认为他的计划破产是由于他们未能极其严格地服从他的命令。指挥官和参谋军官继续遭到逮捕。元首分析形势时,对敌人的能力或企图都不屑一顾。11月末,他发布了一道传达到每个士兵的命令。命令宣布,任何要塞、守备部队或坚固支撑点的指挥官,从他的防线撤退或突围前,应向其他军官或士兵移交指挥权。任何军官或士兵,只要他认为他有能力继续抵抗时,不论军阶高低,都应授予他一切指挥权力。1月中旬,古德里安和格伦预料中的苏军大规模攻势已经发动了,东部防御已被突破。希特勒认为战地指挥官撤退是由于缺乏意志力和胆怯懦弱。希特勒发布了一道元首命令,即使按当时的德国标准衡量,这道命令也是令人吃惊的:师级以上的部队指挥官非经正常途径将他的意图报告给最高统帅部,让元首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干预之前,不得下令进攻、反攻或撤退。元首的干预通常意味着撤销成命。希特勒当时已作好从他的地下避弹室指挥战争的准备,下至师一级部队的一举一动,都要受他的制约。 
  东部领土上的人民,包括许多遭到轰炸而疏散到东部的西德人,对自己的命运不抱任何幻想,如果一旦受到苏军入侵的话。他们为恐惧所苦,多数人想要离开家园逃往西方。军队指挥官们知道,苏军攻势发起后,成群结队的难民会妨碍他们的军事行动。他们力促居民们立即撤离前方地域。希特勒斥责这一建议为失败主义的又一表现,并命令纳粹党的地方长官设法使这些居民坚定地留在原地。这一命令在1945年头几个月里产生了可怕的后果。因为战争即将在德国本土上打起来,德军仍可完全控制的一个集团军群的战斗地域纵深缩减到六英里,还不及一个师的纵深大。在这条防线的背后,战斗或配置部队都要由纳粹党和国家行政机构批准和干预。德国陆军已根本不能通过这种机构享有它在俄国和波兰的总督区所享有的征用和强制的权力。 
   1月初,德军在东部共拥有五个集团军群。舍尔纳的北方集团军群的第16和第18集团军被围困在库尔兰,此后在战争中很少发挥作用。赖因哈特的中央集团军群的第3装甲集团军、第4、第2集团军在华沙以北沿纳雷夫河到与它汇合的维斯拉河一线扼守着东普鲁士和波兰北部。哈佩的A集团军群的第9、第17集团军和第4、第1装甲集团军扼守一条南北防线,这条防线从华沙北部沿维斯拉河中段延伸到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喀尔巴阡山。韦勒的南方集团军群在匈牙利,魏克斯的F集团军群扼守南翼侧。苏军新的冬季攻势,将要指向赖因哈特的中央集团军群和哈佩的A集团军群的七十个师。这次攻势将使苏军从维斯拉河中段来一次大的跳跃,直抵距柏林约五十英里的奥得河。苏军主攻部队以坦克和机械化部队为主,主突方向是华沙-柏林轴线,这是德军装甲部队和装甲护卫部队防守最薄弱的地方。在东部的总共十八个装甲师中有七个在匈牙利,两个在库尔兰,四个在东普鲁士,只有五个在中部掩护勃兰登堡。 
  苏军的这次攻势,被正确地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战略行动之一。它主要是以两支强大的装甲部队平行发起突击,南路是由第1乌克兰方面军从维斯拉河畔的巴拉努夫桥头堡攻入西里西亚的布雷斯劳,北路由第1白俄罗斯方面军从普瓦维和马格努舍夫的两个桥头堡向波兹南(波森)挺进。两路大军向柏林对进突击。这次攻势当前和首要目标是抵达奥得河,准备直插德国心脏。 
  朱可夫说,9月末他和罗科索夫斯基奉命到莫斯科就佩尔霍罗维奇的第47集团军在华沙正北的进攻不能取胜的原因接受盘问。斯大林精神烦躁不安,容易激动。他起初不同意朱可夫和罗科索夫斯基关于停止所有进攻的劝告。后来,可能是这次会见的结果,斯大林决定把第1白俄罗斯方面军和第1乌克兰方面军置于他的直接控制之下。朱可夫放弃了作为最高统帅部代表的协调使命,被指定从罗科索夫斯基手中接过第1白俄罗斯方面军的指挥权,罗科索夫斯基前往第2白俄罗斯方面军接替扎哈罗夫,而扎哈罗夫则接任第4近卫集团军司令员。据朱可夫自己说,他作为斯大林的主要军事助手,事实上仍然是大本营的高级成员。 
   10月,朱可夫和安东诺夫开始为发动攻势从事参谋准备工作。朱可夫似乎专心注意由东普鲁士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对翼侧造成的危险,并责怪斯大林不接受他的劝告,没有给第1白俄罗斯方面军再增加一个集团军以消除其翼侧受到的威胁。11月1日或2日,计划呈交给了斯大林,到11月中,在要参加进攻的两个方面军和集团军的司令部里,通过一系列的演习和沙盘作业继续进行计划。发动进攻的确切日期没有定下来,但是部队要在1月15日至20日前进入战备状态。朱可夫强调了苏联军队所面临的新的困难:铁路和交通线要通过波兰领土,因此易遭破坏;在敌人后方地域获取消息和情报也比过去困难得多。这两个问题表明苏联占领军和当地的波兰人之间的紧张关系。 
  科涅夫第1乌克兰方面军和朱可夫的第1白俄罗斯方面军各有十个集团军,包括两个坦克集团军和几个别的军。据说,他们的总兵力达一百六十三个师,六千四百辆(门)坦克和自行火炮(占东部装甲兵力的百分之四十三),四千七百架飞机和二百二十万人。两个方面军攻势的正面宽度超过三百英里。 
  第1白俄罗斯方面军的攻势分为三个作战方向。在最北面,配置在华沙以北的佩尔霍罗维奇的第47集团军将对这个首都实施两翼合围,而贝尔林的波兰第1集团军和别洛夫的第61集团军从小小的马格努舍夫桥头堡的北角发起进攻,从南面合围该城。在中央,也是从马格努舍夫桥头堡发起进攻,这是主要突击方向,首先向西直接指向库特诺和罗兹,然后指向比德戈什(布朗贝克)和波兹南,突破正面宽度不到十英里。这一西向的突击,将由别尔扎林的第5突击集团军和崔可夫的第8近卫集团军实施,而在其两翼的卡图科夫的第1近卫坦克集团军和波格丹诺夫的第2近卫坦克集团军,担任第二梯队。第三个作战方向是从普瓦维桥头堡向拉多姆发动的辅助突击,由茨维塔耶夫的第33集团军和科尔帕克奇的第69集团军以及三个坦克军担任,配合第1乌克兰方面军的右翼。 
  科涅夫的第1乌克兰方面军预计要从巴拉努夫桥头堡向前推进,消灭凯尔采的敌人,在十二天内赶到拉多姆斯科-琴斯托霍瓦-梅胡夫一线。然后向西里西亚的首府布雷斯劳推进。从巴拉努夫桥头堡向内陆的突进是在一个十九英里宽的狭窄正面上实施的,使用了六个突破炮兵师、三个集团军:普霍夫的第13集团军,科罗捷耶夫的第52集团军和扎多夫的第5近卫集团军。古谢夫的第21和科罗夫尼科夫的第59集团军、雷巴尔科的第3近卫坦克集团军、列柳申科的第4近卫坦克集团军将担任第二梯队。其两翼将实施辅助进攻,北翼由戈尔多夫的第3近卫集团军和戈罗江斯基的第6集团军从施得沃维次和奥斯特鲁韦克以北发动进攻以支援对拉多姆的进攻,南翼则由库罗奇金的第60集团军和彼得罗夫的第4乌克兰方面军指挥的莫斯卡连科第38集团军向南面的克拉科夫实施进攻。其间,在华沙东北方的罗科索夫斯基的第2白俄罗斯方面军将向西北出击,并在肃清维斯拉河右岸的敌军、攻下马利英堡之后,近逼波罗的海沿岸的但泽,这样就可切断东普鲁士与德国的其余部分的联系,同时为朱可夫的右翼提供一些掩护。 
  尽管自12月初苏联发动攻势的准备工作业已就绪,但苏军仍按兵不动。德军方面错误地认为这是故意拖延,因为克里姆林宫企图给西方大国施加压力,要他们承认卢布林波兰政府。事实上那年冬天姗姗来迟,苏军最高统帅部不愿在深深的泥淖中发动攻势,因为这会使他们无法发挥装甲和机械化的优势。另外使用火炮和空中力量也需要良好的能见度。早在12月14日斯大林就告诉哈里曼说,他在等待连续的好天气,以便采取重要行动,事实上德军一方也知道苏军早已准备就绪,正在等待晴朗的霜冻天气。当时德军的作战日记上对此也有所记载。 
 
图27 东普鲁士

图27 东普鲁士 
   1月6日丘吉尔给斯大林发了一封私人电报,问及1月间是否能指望苏军对维斯拉河再次发动攻势,用丘吉尔的话说,阿登地区的战事“十分吃紧”。斯大林在1月7日给丘吉尔的答复中解释说,他正在等待天气转好并允诺不迟于1月的下半月就发动攻势。由于曾把日期临时定在1月15日至20日,所以他所作的许诺只是他原先已经作了的安排。尽管丘吉尔忘记了斯大林在华沙起义时的寸步不让以及苏联在战争结束阶段所耍的两面手法,但后来他还提到过这件事情并把斯大林令人激动的答复(他所称的)说成是他能与莫斯科迅速办成事情的一个例子,但苏联的真实意图至今捉摸不定。斯大林事实上把进攻的日子提前了,他这样做可能是真心支援西方盟友。另一方面,他这样做也许可能是为自身利益打算,想在德国战略预备队再次东进对付苏军之前就给予打击。还有各种疑问至今仍不得其解。斯大林有时一日数次通过高频无线电话与他的方面军司令员保持个人联系。但他始终没有通知科涅夫进攻日期已经改变,直到1月9日当安东诺夫通过无线电话命令第1乌克兰方面军于1月12日开始进攻,第1白俄罗斯方面军于1月14日开始进攻时才通知他。两天的延误至今仍使人大惑不解,也不符合当时苏军实施较大规模作战的常规。可是在查考了苏联的欧洲部分和西伯利亚西部1月头十天的气象日记,这事就显出端倪来了。1月6日以前天气温暖潮湿,前景难以捉摸。1月7日和8日,里海以北的大片区域内有高气压开始形成并逐渐向北移动,进入俄国中部。1月8日有确切的迹象表明,俄国西部和波兰会有寒冷和恶劣的气候,但是1月9日前还不可能完全确定。1月10日被德国人俘获的战俘说,攻势将在1月11日至16日发动。 
   1月12日科涅夫的第1乌克兰方面军开始从巴拉努夫桥头堡向格雷泽尔的第4装甲集团军发动进攻,进攻部队以突然袭击占领了巴格努夫桥头堡四周的德军前方支撑点。上午十时,开始炮火准备,差不多持续两个小时,其间德军的控制与通信系统损坏了。上午十一时四十七分炮火延伸,强击营(有的是惩罚部队)在坦克和复式弹幕射击的掩护下向冯·埃德尔斯海姆的第48装甲军的三个步兵师和雷克纳格尔的第42军的四个步兵师发动进攻。因为他们受到希特勒命令的约束,同时又受到压倒一切的猛烈炮火的压制,谁也无法调动前方的部队。奉希特勒特急命令而调至靠近前线的第24装甲军的部分部队也被卷入战斗并被炮火所击溃;甚至科涅夫事后都认为,在元首的新的体制的控制下,德军的战术防御已进入绝境。恶劣的天气使苏联空军实施战术支援时,只能出动几百架次,但到第一天傍晚,第一梯队的各集团军向纵深突破达十二英里。可是第二天德军加强了抵抗,尤其是在凯尔采-赫美耳尼克一带,苏军进攻的速度放慢了。因而科涅夫命令其第二梯队中的科罗夫尼科夫的第59集团军和一个坦克军投入战斗向南朝克拉科夫突击。1月14日进展又迅速了。第二天内林的第24装甲军终被击溃,苏军进入了开阔地域,四天挺进了六十余英里。德军的通信系统全部损坏,部队溃不成军。部分被围困的德军第42军企图撤退,但军部遭到苏军坦克部队的进攻,雷克纳格尔军长被击毙。这时,德军防御阵地上突破口的肩部已被苏军占领。好天气大大改善了飞行条件,苏空军每天出动的飞机从三百架次增加到一千七百架次。1月17日苏军渡过了瓦尔塔河,六天以后苏军在一条一百六十英里的正面上突破纵深一百英里。 
  希特勒仍在齐根贝格指挥阿登战役并想发动一次突入阿尔萨斯的进攻,他对挽救局势根本无能为力。但是1月15日,他又重新采用他的拆东墙补西墙的老战略。这往往造成两个防区都缺少兵力,而预备队则放在铁路侧轨上被撇在一边。希特勒不听古德里安的劝告,命令冯·绍肯的大德意志装甲军从东普鲁士的中央集团军群赶往罗兹去加强已经被科涅夫攻占了的凯尔采的防御。当绍肯在罗兹下火车时,该城已遭受炮火轰击,他能够杀开一条血路与内林第24装甲军会合还算是幸运的。 
  
朱可夫的第1白俄罗斯方面军在科涅夫发动攻势后两天,1月14日从普瓦维和马格努舍夫两个桥头堡发动进攻。根据苏联的说法,正面仅为十五英里、纵深为七英里的小小的马格努舍夫桥头堡在进攻的那天容纳了不下于四十万的兵员,一千七百辆(门)坦克和自行火炮。不过当时苏军的前线指挥官几乎无需为隐蔽他们的行动和企图而操心。这里起初和南方一样,飞行气象条件很坏,全靠火炮和坦克实施火力支援。经过比较短暂的炮火准备之后,前方营就对布洛克的第56装甲军和哈特曼的第8军发起进攻,这两个军都隶属于仅由七个步兵师和华沙卫戍部队组成的冯·吕特维茨的德军第9集团军。苏军立即取得了胜利,这两个军均被击溃,担任第9集团军预备队的亨里齐的第40装甲军的两个师也同遭厄运。1月15日苏军强渡皮利察河,拉多姆于1月16日失陷。天刚放晴,支援朱可夫的第16航空集团军便出动了三千四百架次,据报道德国空军只出动了四十二架次。在第1白俄罗斯方面军的右翼,华沙受到南北两翼步步紧缩的包围,进攻的主力是由波格丹诺夫的第2近卫坦克集团军和别洛夫的第61集团军组成的南路部队。负有封锁通往波兹南通道任务的弗里斯的第46装甲军被迫从华沙地域西撤,以躲避苏军的钳形攻势。但是第2近卫坦克集团军从南部施加的压力极大,第46装甲军被迫往北撤过维斯拉河,从而使通往波兹南和奥得河的轴线处于暴露的状态。至1月17日德军撤离元首选定的华沙要塞,随即由波兰第1集团军占领了这个城市。 
   1月16日,希特勒返回柏林,前此他已命令泽普·迪特里希的党卫军第6装甲集团军从阿登地域东撤。A集团军群的覆没和中央集团军群处于困境以及由此给数千万德国人造成的可怕后果,这些情况都不足以阻止希特勒把从阿登撤退下来的大部分部队都调往匈牙利去保护油田和炼油厂。违反他的命令撤离华沙使他怒火中烧,以后的几天里他都一直忙于调查和命令逮捕那些看来负有罪责的参谋军官。1月16日哈佩被撤掉了A集团军群的指挥职务而由元首的宠信人物、北方集团军群的舍尔纳接替,舍尔纳的位子由奥地利人伦杜利克接替。吕特维茨也不得不去职。可是舍尔纳仍无力挽回败局。他从希姆莱的后备军得到的增援只不过是几个缺乏训练和装备不足的人民步兵师、军事院校的教职员和学员、警察和党卫军。其间第1乌克兰方面军和第1白俄罗斯方面军的部队向西涌去,昼夜兼程地追击德军,坦克成大纵队沿着公路浩浩荡荡地行进,一路上只遇到微不足道的抵抗。苏军部队在渡过奥得河能立功受奖的诺言的激励下,于1月19日,即攻势发动后仅七天就越过了布雷斯劳以东的1938年波兰-西里西亚边界。在接近奥得河时简直成了一场赛跑。第4装甲集团军和第9集团军的残部被抛在后面数英里之遥,一个大包围圈缓慢地向奥得河畔的格沃古夫西移。只有没有实施近距离交战的舒尔茨的第17集团军勉强维持了表面上的有秩序的撤退。他们在1月19日丢弃了克拉科夫,退守西里西亚东南方的奥得河上游。 
  在东普鲁士指挥中央集团军群的赖因哈特的处境也是岌岌可危。他负责指挥第3装甲集团军,第4和第2集团军。同时他还得到一支据信人数达到二十万的成分混杂的德国武装警察、人民冲锋队队伍的支援。赖因哈特曾徒劳地力促希特勒批准撤离库尔兰并撤回第4集团军。第4集团军的防线在东南方苏伐乌基与奥古斯图夫向前突出然后延伸到列特岑附近的马祖里湖畔。苏军具有机动性和兵力上的优势,能从北部和南部发动进攻(马祖里湖被夹在中间),分两路大军向柯尼斯堡与马利英堡实施钳形运动,旨在包围整个东普鲁士。苏联方面军有充足的装备,还有强大的坦克和炮兵部队,但是伤亡严重,造成了惯常的步兵兵员不足。此时,罗科索夫斯基的第2白俄罗斯方面军得到了十二万名补充兵员,可是他们中间没有一个是由苏联国内增援机构输送的。近四万名是重返岗位的伤病员,二万名是后方和供应部门裁减下来的编余人员。一万名是从德军手中夺回的苏联俘虏,五万三千名是应征入伍者,主要是被强行征召的波兰人、乌克兰人和波罗的海人。 
  罗科索夫斯基的第2白俄罗斯方面军将从纳雷夫桥头堡向北进攻,用四个集团军、一个坦克集团军和另一个预备集团军向基本上处于正北方向在姆瓦瓦、德意志-埃劳、奥斯特鲁达和马利英堡的魏斯的第2集团军实施主突。另外两个苏军集团军和一个坦克军将向西北方向的托龙尼的波美拉尼亚实施辅助突击。再往北,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的第3白俄罗斯方面军将向西攻入东普鲁士,消灭劳斯指挥的第3装甲集团军,沿着通往柯尼斯堡的普雷格尔河一线运动,孤立梅默尔的德军。四个集团军和两个坦克军将用在进攻的主要地段上。第1波罗的海方面军的别洛博罗多夫的第43集团军将渡过涅曼河发动进攻,支援北翼。为这场攻势提供了五条弹药供应线,其中两条预定在战斗打响的第一天使用。 
  罗科索夫斯基的攻势于1月14日在大雪纷飞中开始,能见度很低,仅能看清二百码以内的物体,前方营的进攻十分顺利以致取消了炮击计划。在最初的几小时内只有轻微的抵抗,可是逐渐地开始了连级和营级的反冲击,德军开始竭尽全力拼死地战斗。1月15日赖因哈特把他的集团军群的预备队,第7装甲师以及大德意志装甲护卫师都投入战斗,致使第2白俄罗斯方面军遭受损失和受挫延搁。但是,正是在这个关头,希特勒从赖因哈特处调走了绍肯指挥的大德意志装甲军,通过铁路把该军运往驻罗兹的A集团军群以阻挡第1白俄罗斯方面军在更南边的进攻。当罗科索夫斯基投入另外两个坦克军进攻赖因哈特时,德军的战线又开始移动了。那天晴空万里,韦尔希宁的第4航空集团军出动飞机二千五百架次。由希特勒指定为要塞的姆瓦瓦和莫德林被攻克了。至1月19日,罗科索夫斯基已经突破了宽达七十英里的正面,突入纵深四十英里。同一天,苏军部队从南部的内登堡附近越过了1938年东普鲁士边界。德军第2集团军在苏军来到之前就放弃了仓库和辎重撤退了,沿途敷设了地雷。坦能堡在1月21日被占领,德军在撤退前把兴登堡及其夫人的遗骸迁走并毁掉了那座大纪念碑。 
  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的第3白俄罗斯方面军已经向正西方运动,进入了东普鲁士到达罗科索夫斯基的北面,他利用雾、低云和低空飞机的噪音来隐蔽为发动进攻而正在集结的部队,于1月13日进攻劳斯的第3装甲集团军。进攻是上午六时开始的,但是尽管支援火力十分猛烈,苏军进展还是很缓慢。施洛斯贝格和卡坦瑙在战斗中几经易手。提耳济特在1月18日被攻占。虽然遭到巨大的压力,第3装甲集团军继续扼守一条攻不破的战线。驻守马祖里湖前面暴露的突出部的霍斯巴赫的德军第4集团军还没遭到进攻,可是在罗科索夫斯基的第2白俄罗斯方面军正面的魏斯的德军第2集团军有溃散的危险。虽有水手、空军地勤人员和人民冲锋队的增援,还是有许多士兵逃跑或者投降。有些坚固支撑点一被包围就停止战斗,守军中的一些指挥官因失职而被就地枪决。1月23日傍晚,沃尔斯基的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的第29坦克军的一支特遣队抵达了波罗的海沿岸的埃尔平。当坦克开着前灯沿大街驶过时,商店仍在营业,工厂仍在开工。托龙尼和马利英堡也被攻占,至1月26日第3装甲集团军、第4集团军和德军第2集团军的一部分已被包围在东普鲁士。罗科索夫斯基的部队在十二天内挺进了一百二十五英里。德国作战日记的笔者当时就注意到,苏军善于使用地图并绕过了所有的抵抗中心,他对苏军指挥的灵活性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赖因哈特曾敦促及早把马祖里湖以西的霍斯巴赫的第4集团军撤走,可是一直到1月21日希特勒才同意撤退。那时正需要在位于沃尔姆迪特附近的第3装甲集团军的后方面朝西建立一条新防线,来掩护由于第2集团军的防御被突破所造成的缺口。1月22日,元首进而同意撤离梅默尔,但是,第二天他又坚持要不惜一切代价坚守马祖里湖区内的列特岑防线,这一阵地已经由于苏军的推进而被从侧翼包围起来了。赖因哈特深信他应该带上大批东普鲁士居民撤退,希望能进入德军在维斯拉河和但泽以西的诺加特阵地。德军第4集团军司令霍斯巴赫与他持同样观点,并且退守马祖里湖以西的海耳斯贝克准备在西面发动一场进攻。1月26日,多疑的希特勒对赖因哈特和霍斯巴赫大发雷霆,下令把他们撤职。赖因哈特由北方集团军群的伦杜利克替换,霍斯巴赫则由米勒取代。希特勒特别命令伦杜利克死守东普鲁士首府柯尼斯堡,直到最后一兵一卒。就在当天,希特勒又对部队重行改组和重编番号。北方集团军群改为库尔兰集团军群,中央集团军群改为新的北方集团军群,而A集团军群则改为中央集团军群。新组建了维斯拉集团军群来保卫但泽和波美拉尼亚。它下辖魏斯的第2集团军和大多由残余的部队和分遣队组成的布赛的第9集团军。指挥权交给了希姆莱(同时兼任后备军司令、警察和党卫军头子),因为希特勒抱有这样的信条:一个人忠诚可靠、狂热盲目要胜过他在军事上的才干和经验。这后两条特长希姆莱根本沾不上边。由于库尔兰和北方集团军群与帝国之间的联系被割断了,东部防御完全仰仗维斯拉集团军群,它负责守卫通向德国北部的通道。而中央集团军群则保卫萨克森、苏台德以及捷克斯洛伐克全境。南方集团军群仍在匈牙利,德军继续扼守南斯拉夫和意大利北部的大部分领土。希特勒仍认为对德国生存至关重要的战略地区是匈牙利的产油区、维也纳盆地以及但泽湾内的德国潜艇深水训练场。二十六个师在库尔兰,二十七个师被孤立在东普鲁士。 
  东普鲁士的战事已近尾声,尽管伦杜利克在柯尼斯堡、萨姆兰以及弗里舍湾南岸的部分地域坚守了好几个月。其间争夺波美拉尼亚的战幕即将拉开。苏军部队在弹药和车用燃料供应上遇到了困难,因为铁路的敷设和维修远远跟不上部队的推进。但是,它们有充足的良好机场和食物供应。原计划用罗科索夫斯基的第2白俄罗斯方面军去消灭维斯拉集团军群所辖的魏斯的第2集团军以及新组建的由施泰纳指挥的第11集团军。可是,2月10日向新什切青发动的进攻,不料却在十天后受阻。许多苏军师拖得疲惫不堪,每师的兵员减少到只剩四千人。此时,第2白俄罗斯方面军的作战实力约为三百辆坦克和四十五个步兵师。已经逼近奥得河的朱可夫的第1白俄罗斯方面军,为了保障其翼侧的安全,向北插入波美拉尼亚西部,向前推进三十多英里,沿途遇到稀疏的抵抗,消灭了在德意志-克隆和阿恩斯瓦尔德的敌集群。于是苏军拟订了一项攻入波美拉尼亚的新计划,计划规定由第1和第2白俄罗斯方面军实施。罗科索夫斯基的第2白俄罗斯方面军将继续向北攻入波美拉尼亚的中部和东部,主要突击点最初选在科夏林。朱可夫的第1白俄罗斯方面军将于一个星期后再开始进攻,从阿恩斯瓦尔德向北攻入波美拉尼亚西部,主轴线从阿恩斯瓦尔德到波罗的海沿岸的科沃布热克。 
  德军第3装甲集团军司令劳斯那时已从东普鲁士返回波美拉尼亚,因为计划让他的司令部在本月晚些时候接管新组建的第11集团军司令部。劳斯看到用于防御的某些部队的情况,他怀疑能否守住波美拉尼亚,特别是那个所谓的波美拉尼亚师是一支成分纷杂的工兵、空军地勤、海军测绘队、人民冲锋队组成的部队。它们没有火炮、反坦克炮、通信器材或后勤供应,有时甚至没有团、营指挥官。按照元首的命令,希姆莱即将发动连古德里安也寄予巨大希望的施塔加尔特反攻。希姆莱告诉劳斯,他和元首都深信施塔加尔特攻势将会以对德国有利的方式决定战争的结局。接着就开始选拔军官填补团级和营级指挥官职位的空缺,这些人员仅仅是希姆莱从一份假期已满即将返回库尔兰集团军群的军官名单中选定的。这些军官中许多人是在战斗真正打响以后才由希姆莱派车匆匆送往各自的岗位的。2月15日开始的施塔加尔特反攻失败了,几乎是即刻便被阻止住了。 
   2月20日,除了元首和他身边小圈子里的人以外,所有的德国人都已看到形势异常严重。施佩尔一再断言,战争已经输了,但是元首早已拒绝接见他。古德里安已通知里宾特洛甫必须至少在一条战线上寻求停战。比较开明和比较持批评态度的人认为德国的处境已经毫无希望。在奥得河中段,柏林受到第1乌克兰方面军和第1白俄罗斯方面军的直接威胁,在维斯拉河下游埃尔平和马利英堡周围的苏军部队正奋力突破但泽和格丁尼亚。2月21日,元首发布了一系列不切实际的命令。在上西里西亚的第17集团军准备攻打第1乌克兰方面军的左翼。按照希特勒的命令,奥得河-尼斯河一线要守住,而对德国在波罗的海的海军十分重要的什切青-但泽铁路则要不惜一切代价死守。真实的情况却如参谋总长和第2集团军司令所主张的,要求从库尔兰、东普鲁士和整个波美拉尼亚撤退。2月15日,第11集团军从施塔加尔特向阿恩斯瓦尔德进攻,所获甚微,再次被敌人逼得退了下来。一星期以后,当罗科索夫斯基从但泽和比德哥什之间的地域开始进攻时,波美拉尼亚德军的命运已成定局。 
  起初苏军进展缓慢,可是新什切青在2月28日被攻占。3月1日,朱可夫的第1白俄罗斯方面军的部分部队从阿恩斯瓦尔德加入了这场攻势,为此朱可夫使用了四个步兵集团军、两个坦克集团军和其他的军从阿恩斯瓦尔德发起突击,只留下三个集团军扼守奥得河。德军最高统帅部未曾预料到会有大批部队集结在北部。科兹洛夫的第19集团军于3月5日抵达波罗的海沿岸的科斯林,德军第2集团军被包围。然后苏军部队向西朝科尔贝格,向东朝格丁尼亚成扇形展开。 
  元首的反应是可以预料得到的。科尔贝格成了一座要塞。他发出了收复波美拉尼亚的响亮号召。五个装甲师和装甲护卫师奉命从中央集团军群北上赶往什切青。可是车用燃料不足,只够用于作战,部队调动只能依靠铁路。待到部队赶到什切青,桥头堡很快就遭到别洛夫的第61集团军和波格丹诺夫的第2近卫坦克集团军从奥得河以东和什切青湾发动的进攻。所有的德军增援部队都卷入了这场战斗。其间,从波罗的海国家、东普鲁士和波美拉尼亚来的成群结队的难民(主要是妇女和儿童,年纪很小的少年和很老的老人)为了逃避苏联人和波兰人的暴行,乘着农用马车或徒步冒着严寒向西行进,他们把大路和小道全阻塞了。其中许多人穿过库里舍河和弗里舍河流域,离乡背井逃离波罗的海国家和东普鲁士。这是两条长逾五十英里、宽不到一、两英里的狭长地带,分别把梅默尔和柯尼斯堡以及柯尼斯堡和但泽连结起来。难民们由于长期在野外奔波,又经常遭受空袭而不断死亡,他们尾随被押解西行的俘虏和劳工长途跋涉。有时他们受到炮火的轰击,至少有一次,一队苏军坦克故意把一批沿路逃亡的难民辗压在坦克履带之下。德军第2集团军和第3装甲集团军被分割成孤立的部队和支队,这些部队在以后的几周内继续进行战斗。第10党卫军军和特陶军级集群被围困在巴特波尔金附近。施塔加尔特在3月5日被攻占,被围困在格鲁琼次的守卫部队第二天也被歼。 
  德军反坦克防御主要依赖反坦克手榴弹和短程空心装药火箭弹。在战斗中被击毁的五百八十辆坦克中有三分之二是被勇敢的士兵和青年在近战中击毁的。反坦克连是由乘坐摩托车和自行车的后勤兵组成,随时准备机动。在巴尔登堡,有十五辆坦克出其不意地突破阵地,一小批五十岁以上的德军临危不惧,虽有牺牲却击退了坦克的进攻。这些德军中的每一个人都是生平第一次看到敌军坦克。当天中午,一个森林观察站(该站也是警报系统的一部分)打电话说苏军坦克正在附近集结,一个自行车连立即从巴尔登堡出发蹬上自行车,拼命追赶。结果那天下午击毁了六辆敌军坦克。尽管这些英勇的非正规部队可能对野战部队作出有价值的支援,可是没有野战部队作为骨干,德军的抵抗是不可能持久的。拉脱维亚党卫军师和法兰西党卫军师在敌军突破后与第2集团军失去了联系,他们就象洪水般地退了下来。许多人如惊弓之鸟,仓惶逃命。他们的行为危及到当时仍然英勇顽强的人民冲锋队的士气。敌军士兵化装成波罗的海难民或波兰难民,将武器藏在马车里,加入了车队,在进入后方后便进行突然袭击,占领交通中心。被占领地区发生了屠杀和奸淫的惨剧。 
   2月25日下午,当第3装甲集团军接到元首命令要把科尔贝格变成一座要塞时,劳斯表示反对。劳斯的理由是城里到处是医院和伤兵,难民更是人满为患,他又缺乏守城的武器或组织城防的指挥人员。陆军总部告诉他,一名上校将坐飞机赶来接任要塞司令官,十二门新式反坦克炮将从施潘道调来。这些决定都没有考虑到已知的消息,即通往科尔贝格的所有铁路交通都已被医疗列车和难民列车挤得水泄不通。在两天之内,难民和居民筑起了层层土木工事和堡垒,城里城外都组织了突击队,强征人员和器材作防御之用。要塞司令在他的辖区内操生杀大权,没有人对他的命令表示过反对。在科尔贝格,人民冲锋队拼命战斗到3月18日,掩护伤员和难民从海上撤退。3月20日希姆莱被解除维斯拉集团军群司令的职务,由前第1装甲集团军司令海因里希接替。可是至此波美拉尼亚战役已快要告终了。格丁尼亚于3月28日失陷,两天后,但泽被攻占。第2白俄罗斯方面军声称在那里俘获一万人,一百四十辆坦克和四十五艘潜艇。守卫格丁尼亚和但泽的德军,带领缠住他们要求保护的难民,不顾最高统帅部的相反的命令,奋起反抗,向东运动,进入维斯拉三角洲。他们在维斯拉河和诺加特之间一直坚持到战争结束。 
  在2月10日到4月4日之间,据说第2白俄罗斯方面军俘虏了六万三千名战俘,而第1白俄罗斯方面军声称俘虏二万八千名。这次短促的战役消除了德军从北翼发动进攻的危险,虽然当时训练不足和已被打乱的德军自阿登攻势以来由于缺少飞机和车用燃料已无力在任何地方再发动强大的密切配合的攻势。在波美拉尼亚的这场短促的战役使得苏联空军能够威胁到通向库尔兰和东普鲁士的海上交通,并使苏军进攻柏林又增加了十个集团军。 
  苏军对德国平民所犯下的奸淫枪杀等暴行,与德国党卫军特别行动队在俄国犯下的罪行在某些方面相差无几。苏军的罪行可能还要更令人生畏,因为不仅是内务人民委员部,而且苏军的军官和普通士兵都犯有罪行。任何被占领的德国领土上都有暴行发生。某些苏军的辩护士把这种行为与陶醉于胜利的欢乐而发生的抢劫和强奸德国妇女联系在一起。他们并说,这有时是由于种族仇恨、纪律松弛和战争环境所致。这种说法不是没有一点道理。苏军的纪律本来就差,而把判了刑的罪犯征召入伍,以及把兵役期限以星期计算的农民强征入伍,当然不会使纪律为之改观。另一方面,苏军指挥官在苏联境内能不费力地对部队严加约束,因为侵犯苏联平民的严重罪行是要处以死刑的,而且是立即执行。可是在苏联国土以外,这些法律似乎不再适用。罗马尼亚和匈牙利的平民也同样遭难,不过这种待遇也不是专门留给敌国国民的,因为作为苏联盟友的波兰人和南斯拉夫人也不能完全幸免。苏军只穿过了南斯拉夫的东北角,可是在那一段很短的时间内,据报道就发生了一千二百起行凶抢劫事件和一百二十一起强奸事件,其中除了十个强奸犯以外,其余的都是强奸杀人犯。 
  据记载,德国人,特别是党卫军和民政机构在东欧的所作所为被公认为极其卑劣的。他们对待犹太人、吉普赛人、波兰人和苏军战俘尤其恶劣。这种行为是根据德国政府政策蓄意进行的。可是苏联人的所作所为,无论是1945年在德国、1940年在波罗的海国家以及1939年在波兰,从任何角度看都与德国人一样骇人听闻。苏军士兵常是原始的、野蛮的而又残忍的,只有严刑峻法的威胁才能约束他们。一出苏联国境这种约束就解除了,这就是苏联统治者和苏联制度的傲慢之处,他们认为非苏联公民是属于不受保护的无权利的次等种族。在整个战争过程中,对士兵灌输了极端仇恨德国人的思想,这是政委或政治代表的特殊任务。有的宣传是以事实为依据的,有的则全是谎言。当苏军接近德国边境时就加紧了这种宣传,并作为一项政策告知部队,私人财物和德国妇女理应属于他们,他们对在德国犯下的民事罪行可不负法律责任。作家伊里亚·爱伦堡把他的才能用于宣扬这种种族仇恨,军队和全国的报刊告诫苏军士兵不要饶恕德国居民。这一政策的潜在理由目前还不能确切加以说明。曾有人提出这样的看法:苏联的意图是制造恐怖,让将成为新波兰的奥得河-尼斯河一线以东地区的德国居民逃离家乡,把城镇和农庄留给波兰人。这样的目的和手段至少是符合逻辑的,但是这种看法也站不住脚。因为苏联的暴行一直蔓延到易北河边,在战争结束以后的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里还继续发生。更大的可能性是这种与希特勒鼓吹的颇多相似之处的邪恶可怕的政策,既基于物质因素又基于感情因素,这种政策也符合制定这种政策的专政体制的特征。斯大林主要的目的不仅要对德国政府和经济施加报复,而且要对全体德国人民施加报复。 
  显然,大约就在这个时候,丘吉尔才明显地开始对他的苏联盟友的本性产生了严重的疑虑。他特别提到与斯大林的一次谈话。谈话时这位独裁者说,苏联将需要一支四百万德国人组成的劳动大军,并无限期地留在苏联。斯大林对他谈起过集体消灭五万名德军战俘军官,这位独裁者的态度十分冷酷,丘吉尔事后回想此事,还怀疑他是否在开玩笑。丘吉尔还特别提到他所说的苏军部队在欧洲犯下的可怕罪行。 
  波美拉尼亚的大部分德国居民仍留在原地,这是因为他们没法逃离或因为他们已扎根在这块土地上;人们总是往好处想,希望关于苏军暴行的报道是言过其实,指望占领几天以后局势可能会恢复正常。要是他们知道他们即将遭受的恐怖(随后又被强制往东或往西放逐),那就没有人会留下来了。内务人民委员部在牢固地建立起它自己的控制方式以前,苏军部队和随之而来的波兰共产党人,除了不分清红皂白地抢劫和奸淫以外,他们的行为没有一定的准则。德国共产党人,有的是真的,有的是自称的,还有扛着红旗去迎接其苏联兄弟的无产阶级的勇敢成员,却受到最粗暴的对待。许多人被搜去了值钱的东西和靴子,然后又被用步枪枪托击倒在地。医院遭到袭击,医生被杀害,护士被强奸。伤员有时被一枪打在头上结束了性命,或被从高高的窗口掷出去。在有些城镇,任何穿制服的和担任公职的人——市长,他的下属,警察,邮差,铁路官员,林务员等都被立即处死。有的情况下,杀戮甚至累及共产党党员;在其他城镇,官员却都免于一死。贵族、有田产的乡村绅士、教士有时被搜捕,并遭到最野蛮的杀害。据报道,有的遇难者被弄瞎眼睛,断臂截肢或碎尸数段。男人和妇女被系在马匹后面拖死,遭强奸的妇女有时被杀害,有时这还波及到不足十几岁的女孩子。强奸也不一定让士兵私自进行,有时倒是一种有组织的活动:妇女被成群地兜捕,关进兵营或公共建筑物一次达一星期之久,然后她们被抛到街上以便给更多的妇女腾出地方来。那些对屠杀、虐待和强奸没多少兴趣的苏军士兵,常常性情反复无常,有时会为一点小事或根本没事,就开枪打死德国男子或妇女。 
  不久,放逐就开始了。张贴了通告,命令所有的男子报到当劳工,修建被撤离的德国军队毁坏的桥梁和铁路。通告要求他们携带两套替换的衣服和十四天的食物。这是前往西伯利亚的请帖。许多德国人走上了这条漫长的旅途,还有许多人则拒绝前往并躲藏起来。当这种请帖无法招募到应征者时,便开始兜捕,不论男女都在所难免。不过他们进行的这种兜捕极其随心所欲,有时人们在街上行走,未经警告就被集拢起来,列成队带走了。据推测他们被带往苏联境内的劳动营,因为事后再没有见过他们或听到过他们的下落。其他人则被从波美拉尼亚的一端带到另一端,掉队的人被当场击毙。然后,出自一种无法解释的理由,那些幸存者又被带回来并予以释放,直到下次进行兜捕为止。 
  苏军部队随心所欲,反复无常,行为很少显示出逻辑性。据说有一个波美拉尼亚家庭返回斯托尔波家乡时,发现他们的房子被苏军占用了。这些苏军行为端正、讲究文明,他们告诉这个家庭,待部队腾出房子就可以收回。当这个家庭几天后搬回去时,他们发现有三个德国人被弄死在地窖里,另一个被弄死在外屋里。也有苏军行为十分端正的情况,也有苏军保护德国人免受报复心重的波兰人和俄罗斯人的伤害的情况。也有波兰人保护德国人免受苏军之害的情况。与此同时,身在柏林的凯特尔,对被占领领土上发生的一切了如指掌,他悲叹失去了领袖和备受惊吓的德国平民百姓,已经丧失了昔日的勇猛,现时的英雄倒是被人鄙视的波兰奴隶劳工,他们既无牵累又无财产,除了一条命,没有任何其他东西可以失去,他们倒很快就与奸淫掳掠的俄国人战斗起来。 
  苏联历史学家事后企图掩饰这些罪行,他们不是声称除了孤立的事件以外都从未发生过,就是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到英、美轰炸德国时给无辜者造成的可怕的牺牲上。无论是辩白也好,或试图在德国、俄国或英美之间分摊战争罪责也好,都无济于事。苏联占领的真相必须记录在案。 
第三十三章 东普鲁士、奥地利和西里西亚 
艾伯特·西顿 [英国] 
[出自《苏德战争 1941-1945》] 




   1944年初夏,德国国防军在法国和低地国家还有一百五十余万军队,但是其中只有九十万属于德国陆军和武装党卫军的野战部队。德国陆军和武装党卫军当时在东线的野战部队为两百一十六万人。1944年6月至11月,德军在俄国、罗马尼亚和匈牙利的损失为:二十一万四千人死亡和六十二万六千人失踪;在法国的损失是五万四千人死亡,三十三万九千人失踪。死亡与失踪的总数达一百二十万人,相当于德军从1939年8月至1943年2月在各个战区上的伤亡总数,包括在斯大林格勒战败时的损失数,但不包括伤员的人数,估计伤员人数为死亡人数的三倍。在整个1944年间,一百零六个师被歼灭或被迫解散,这一数字恰好等于德国在1939年战争初期所拥有的师的总数。东线和西线军队装备的损失情况也同样严重。如果继续这样流血,末日是不会太遥远的。在诺曼底登陆那天,德国空军在各战场的第一线兵力是两千三百架战斗机和七百架夜间战斗机,其中只有一半适于使用,而仅英美两国那天就出动了五千四百架战斗机和五千多架轰炸机。 
  企图暗杀希特勒一案发生后的1944年下半年,德国陆军的结构发生了一些根本性的变化。国家社会主义督导组织得到迅速发展,营一级也有该组织的成员。尽管没有给这些党代表冠以政治委员的称号(他们不以政治委员身份出现),但事实上他们就是政治委员。1944年8月1日颁布了法令,如同苏联早已实行的一样,被判犯有叛国罪的德国军官和士兵的亲属要为亲人的罪行分担责任和遭受惩罚。行军礼改为向前直伸手臂并呼希特勒万岁。将官及其妻子的政治可靠性以及宗教信仰成了考虑他们能否继续担任要职的重要因素。7月20日,当党卫军首脑希姆莱被任命指挥后备军时,步兵师就让位给与人民和纳粹党有紧密关系的人民护卫师,这些部队的招募、控制以及政治可靠性的审查等方面的权力都交给了武装党卫军。外国志愿部队移交给党卫军管辖,武装党卫军被批准成立党卫军司令部以及更多的党卫军军部。为了给新组建的部队配备军官,陆军军官被迫调往武装党卫军。纳粹党和武装党卫军事实上已经接管了德国陆军。人民冲锋队既不是德国陆军的一部分,也不是德国国防军的一部分,而是属于纳粹党。它由年龄自十六至六十岁的男性公民组成。纳粹党的长官负责招募和控制人民冲锋队的部队,他们与作为后备军司令并控制着人民冲锋队的军事机构、装备和训练的党卫军首脑共同承担上述任务。 
  本书已经叙述过,在1945年1月间德军集团军群司令是如何调整的,以及其大部分番号是如何改动的。A集团军群司令哈佩让位于前北方集团军群司令舍尔纳,此时,北方集团军群由原驻芬兰的第20山地集团军司令伦杜利克指挥。1月25日,被孤立在波罗的海国家的伦杜利克的北方集团军群再次把番号改为库尔兰集团军群;赖因哈特的中央集团军群成了以东普鲁士为基地的新北方集团军群;在奥得河的舍尔纳的A集团军群成为新中央集团军群。在匈牙利的韦勒的南方集团军群的番号依然保留。一个先由希姆莱指挥后由海因里希指挥的新维斯拉集团军群业已插入维斯拉河下游,守卫着但泽和波美拉尼亚。 
   1月26日,当伦杜利克到达库尔兰刚刚十二个小时,陆军总部就命令他前往东普鲁士,去接替已被解除职务的赖因哈特指挥中央集团军群。当伦杜利克到任履新时,他收到元首的口头指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许丢失柯尼斯堡,因为希特勒担心俄国人打算在这个古都扶植一个德国傀儡政府。 
 
图28 在匈牙利与奥地利的结局 
  在东普鲁士,1月中旬开始的战斗仍在激烈地进行。在北方,巴格拉米扬的第1波罗的海方面军在立陶宛穷追戈尔尼克的德军第28军,并于1月27日占领了梅默尔。在第1波罗的海方面军以南,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的第3白俄罗斯方面军已向正西方推进,至1月底已抵达柯尼斯堡的东郊。再往南,罗科索夫斯基的第2白俄罗斯方面军已横扫整个东普鲁士的西南部,正从南部近逼柯尼斯堡。2月的第一个星期,别洛博罗多夫的苏军第43集团军攻下了库里舍河出口处的克兰茨,从北面包围了柯尼斯堡并在切断了该城与萨姆兰和它唯一的港口皮拉乌的联系之后向南部的弗里舍湾运动,柯尼斯堡已危在旦夕。其间,加利茨基的第11近卫集团军渡过了普雷格尔河并把柯尼斯堡与在弗里舍湾南部作战的德军分割开来。可是苏军的这一进展大受挫折。大德意志装甲护卫师、赫尔曼·戈林师以及其他部队进攻第11近卫集团军的翼侧,并把它驱退,南部与柯尼斯堡重新建立了联系。当德军第4集团军司令霍斯巴赫为了向诺加特突围,在1月26日夜向西进攻时,罗科索夫斯基的左翼部队——罗曼年科的第48集团军暂时陷于极困难的境地。这次作战使霍斯巴赫被撤了职,由F·W·米勒接任。 
  伦杜利克的北方集团军群的编成内,有驻扎在柯尼斯堡以东的劳斯的第3装甲集团军(当北方集团军群司令部于2月间撤往波美拉尼亚组织防御之后,第3装甲集团军已不属该集团军群),以及柯尼斯堡西南和南面的米勒的第4集团军。原来亦属赖因哈特指挥的魏斯的第2集团军当苏军抵达弗里舍湾的时候,已被赶向西面并被置于维斯拉集团军群的指挥之下。第3装甲集团军的司令部后撤以后,第4集团军以二十三个师的部队据守弗里舍湾以南的一片纵深只有十二英里,宽约四十英里的地域,包括在这一地域北端的柯尼斯堡城。戈尔尼克的萨姆兰集群被柯尼斯堡以西苏军占领的一块八英里地带所隔开,这一集群由约九个师的特遣队和其他部队组成。 
  此时,罗科索夫斯基的第2白俄罗斯方面军已投入波美拉尼亚的攻势,因此,歼灭柯尼斯堡和萨姆兰敌军的任务赋予了巴格拉米扬的第1波罗的海方面军,而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的第3白俄罗斯方面军则要消灭弗里舍湾南岸的德军第4集团军。第2波罗的海方面军从第1波罗的海方面军手中接过了牵制更北部的库尔兰集团军群的任务,并在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和巴格拉米扬指挥的部队之间作了某些调整。可是,在2月的第三个星期,苏军遇到了更大的挫折与不幸,拖延了最后攻势。2月19日,即第1波罗的海方面军原定进攻柯尼斯堡的前一天,德国人从柯尼斯堡和萨姆兰发动进攻以重新建立一条通往该城的陆上走廊。在德国海军舰炮的支援下,德军进攻得胜,三天以后建立了一条牢固的陆上走廊,使柯尼斯堡的寿命又维持了两个月。2月18日,离预定发动的攻势仅两天了,第3白俄罗斯方面军司令员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在麦赫塞克附近被击毙,因此有必要延迟作战时间和重新改编苏军部队。作为最高统帅部的代表并控制着这两个方面军的华西列夫斯基,2月21日接过了第3白俄罗斯方面军的指挥权。由于未能阻止敌军援救柯尼斯堡而暂时失宠的巴格拉米扬被降了级,第1波罗的海方面军的番号改为第3白俄罗斯方面军的萨姆兰集群,巴格拉米扬隶属于华西列夫斯基。攻势则推迟到3月13日发起。 
  希持勒于3月11日命令北方集团军群司令伦杜利克重新指挥库尔兰集团军群,预计苏军将在库尔兰发动一场新的攻势。接替伦杜利克的是前第2集团军司令魏斯。 
  到那时,德军通过重新打开的走廊在柯尼斯堡集结了补给物资。虽然华西列夫斯基估计在该桥头堡以南有十九个德军师,而在柯尼斯堡和萨姆兰仅有十一个师,但他得到斯大林的同意,决定改变进攻重点,在开始向柯尼斯堡和萨姆兰发动攻势以前,先攻打南部的敌军。进攻开始时,天气恶劣,飞行条件很差,进攻的目标是中部的海利根拜尔。德军防御工事构筑坚固,抽水站业已毁坏,大片地区已被海水淹没。第4集团军拼死抵抗,寸土必争。到3月19日,这个桥头堡已被压缩成一个二十英里长、六英里宽的地域,由于它仍在继续缩小,第4集团军被迫退缩到向弗里舍湾的皮拉乌突出的狭窄的巴尔加半岛。士兵开小差和临阵脱逃的事件屡有发生。3月18日,天气放晴,敌人加强了对这个岬角的轰炸。德军第6军派一名代表去见元首,要求批准从海滩上撤走,遭到拒绝。可是在3月26日,希特勒同意“在所有的火炮、坦克和车辆全用船运走以后”可以撤退。那时要援救部队和他们随身携带的武器都已为时过晚。许多士兵的确渡过弗里舍湾逃往弗里舍河和皮拉乌,但华西列夫斯基却声称俘虏四万六千人,缴获六百辆坦克和强击火炮,另外还歼敌九万三千名。 
  接着,华西列夫斯基把注意力转向柯尼斯堡和萨姆兰。巴格拉米扬的萨姆兰集群司令部被解散了,它的参谋人员和计划全并入了第3白俄罗斯方面军司令部,巴格拉米扬的部队归方面军直接指挥。据苏方估计,柯尼斯堡有四个步兵师、萨姆兰有十一个步兵师,德国空军的战术支援飞机减少到大约一百七十架,这些飞机是从萨姆兰的机场或柯尼斯堡的主要大街上起落的。普雷格尔河的水闸都已打开,周围的地区成了泽国。 
  对柯尼斯堡的最后进攻要作详尽的准备。据苏联历史学家说,苏军把柯尼斯堡地图下发至排长,图上标明了编号的每一街区、街道和控制点。为了对高级指挥员介绍情况,又制作1:3000比例尺的柯尼斯堡市沙盘。空军调集起来提供空中支援,计有:第18远程航空集团军、列宁格勒方面军和第2白俄罗斯方面军的空军部队,以及增派给第3白俄罗斯方面军、有两个建制航空集团军的波罗的海舰队的飞机,总数达两千四百架,由空军司令诺维科夫负责协调和控制。内河炮艇由陆路从芬兰湾内的奥腊尼恩巴乌姆运到普雷格尔河,铁道火炮连同203毫米和305毫米重炮从列宁格勒地域拉了过来。拥有总数为十三万七千人,五百三十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的四个集团军被派去攻打柯尼斯堡。 
  此时,柯尼斯堡城内的形势看来岌岌可危。北方集团军群司令部已从东普鲁士撤离,萨姆兰集群和柯尼斯堡要塞的指挥权移交给米勒和第4集团军司令部。这位战后被希腊行刑队处决的军官,4月2日到柯尼斯堡作了一天访问,他与柯尼斯堡要塞司令拉施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激烈的争吵,接着又威胁着说,他要向元首报告拉施的悲观情绪。然后米勒在一所大学建筑物的地下室里对部队全体指挥官和纳粹党领导人讲话,他用轻快活泼的语气向他们保证,柯尼斯堡不仅能守得住,而且他,米勒本人,还要把敌人赶出东普鲁士。可是这时候,萨姆兰集群从拉施手下调走了一个步兵师和他剩下的装甲师。这样拉施就只剩下四个步兵师和八个人民冲锋队营,总共才三万五千人。德国空军的支援已经名存实亡。这时苏军正充分利用自由德国委员会组织中的追随者,在城里窃听电话谈话,还把扮作士兵和平民的无数德国间谍派进城去。3月底,一伙穿军服手持自动步枪的德国人袭击了第561人民步兵师。他们自称是掉队的士兵,掠走二十名俘虏,尔后消失在苏军防线那边。搞得德军内部到处怀疑有人背叛变节。在十万之众的居民中有一种极度恐慌的情绪,有这么多的平民存在只能削弱战斗力和降低守军的士气。东普鲁士行政长官科赫忠诚地执行了元首的指令,不许任何人撤离。这些城市居民连农用交通工具都没有,也根本无法抗拒他的命令。 
  在航空兵和炮兵进行猛烈的火力准备之后,苏军4月6日中午开始发起突击,到傍晚步兵已经打进了城。要塞司令拉施要求米勒准许他撤往萨姆兰,但遭到拒绝。可是到了第二天,柯尼斯堡和萨姆兰集群之间的联系被切断了,米勒却命令拉施突围,这已为时过晚。4月9日傍晚,负了伤的拉施要求授权停止抵抗,未获同意,接着便投降了。4月10日战斗停止了,只有一些被孤立的包围圈内的战斗仍在进行。4月12日,狂怒的元首在拉施缺席情况下不经审判就把他判处死刑,他的家属被党卫军逮捕,作为人质。米勒也被解职,由被围困在维斯拉河三角洲的第2集团军残部的司令官绍肯接任。大约就在行政长官科赫乘坐一艘破冰船逃往丹麦的时候,苏军进入了柯尼斯堡城,该城成为可怖的洗劫和肆虐的场地。 
   4月13日上午,向德军萨姆兰集群发动进攻的最后阶段开始了。估计德军的兵力是八个步兵师和一个装甲师,拥有兵员约六万五千名;第二天,为防止苏军突破,德军开始退却到菲斯豪森皮拉乌半岛,大约有两万兵员设法抵达皮拉乌并在该地仓促组织防御。他们疯狂抵抗,六天后才被粉碎。这时,从港口通过海路撤走了司令部和部队特遣队,以及大批平民。苏军的波罗的海舰队没有企图阻止这一行动。在4月13日至4月26日之间,第3白俄罗斯方面军声称俘虏了三万人。东普鲁士战役延续了一百零五天。北方集团军群、德国海军和德国空军有异乎寻常的耐力。苏方伤亡亦重,在2月10日以前的四个星期中,第3白俄罗斯方面军损失了百分之二十二的兵员,第2白俄罗斯方面军损失了百分之十五。苏联历史学家认为德军能把这次战役拖延如此之久,关键在于敌人能够很好地利用海上交通。 
  这时在东线有一百三十五个虚弱的德军师,在莱茵河有七十七个散乱的德军师。 
  此时,希特勒不顾苏军在奥得河集结准备攻打柏林,竟然下令在其遥远的南翼匈牙利发动攻势。元首的企图是包围位于多瑙河和德拉瓦河之间的第3乌克兰方面军的一部分,在多瑙河上建立新的桥头堡,他还企图重新拿下布达佩斯和东匈牙利。他的目标(他是这样说服自己的)主要是经济上的,因为匈牙利和奥地利的油田生产德国需用的石油的百分之八十。古德里安说,谁也别想说服他把部队调往奥得河。为此,希特勒计划把刚从阿登撤下来的泽普·迪特里希的第6党卫军装甲集团军投入匈牙利。 
  新的攻势将由韦勒的南方集团军群实施,勒尔在南斯拉夫的E集团军群从南部实施辅助性进攻。巴尔克的第6集团军和匈牙利第8军以及迪特里希的第6党卫军装甲集团军,总共十个装甲师、五个步兵师将向巴拉顿湖和韦伦采湖之间的地域发动进攻,并把托尔布欣的第3乌克兰方面军分割成两部分。由安吉利斯指挥的第2装甲集团军以四个步兵师从巴拉顿湖南部向东进攻,而E集团军群的三个师则从南部渡过了德拉瓦河。托尔布欣指挥的方面军由五个集团军组成,共有三十七个苏联步兵师、六个保加利亚步兵师、两个坦克军、一个机械化军、一个骑兵军,总兵力超过四十万,坦克和自行火炮达四百辆,飞机一千架。苏军部队正在准备进攻,为达到此目的,部队进行了大纵深配置。托尔布欣知道德军在布达佩斯西南的进攻已迫在眉睫,这一情况在3月初从匈牙利逃兵那里也得到了证实。苏军最高统帅部的意图是推迟发动苏军攻势,坐待德军攻势的锐气消耗殆尽。为此苏军部队奉命只能据守,不得反攻。 
  第3乌克兰方面军由于地处低洼地区,前方后方都是一片河网水道,所以处境有些困难。此外,多瑙河构成了一道横贯苏军交通线上的巨大障碍。在前方地域这些水障有利于防御,而在后方,则使部队运动和补给问题复杂化了;多瑙河里还布满了浮冰,对在布达佩斯以南使用着的八座浮桥(有些浮桥的最大载重量仅六十吨)和渡口构成威胁。为了克服这一困难,建造了一道高架缆车道,每天能向河对岸运送一千两百吨物资,同时苏军前方地域内首次使用了输油管输送燃料。 
   3月5日夜晚,勒尔的E集团军群渡过德拉瓦河进攻保加利亚第1集团军和南斯拉夫第3集团军,而安吉利斯的第2装甲集团军进攻巴拉顿湖南部的沙罗欣的苏军第57集团军。可是这些进攻仅是辅助性的。主要攻势于第二天在巴拉顿湖和韦伦采湖之间的地域展开,第6党卫军装甲集团军为右翼,第6集团军为左翼,进攻对象是加根的第26集团军和扎赫瓦塔耶夫的第4近卫集团军。德军发动攻势之前进行了三十分钟短时间的炮火准备,由于飞机数量有限,飞行气象条件恶劣,空中支援受到限制。突击的速度开始慢下来,起初两天,仅前进四英里。四天后推进十六英里,党卫军向第26集团军的进攻比较顺利。德军攻势减慢和停止的原因是第3乌克兰方面军炮兵司令涅杰林展开了预备炮兵,加以特罗费缅科的第27集团军的部队被调来堵住突破口。双方伤亡都很严重。3月10日,局势使托尔布欣担忧不已,因为苏军大部分预备队已投入了战斗,为此他要求把眼下仍在多瑙河以东留作最高统帅部预备队的一支部队——格拉戈列夫的第9近卫集团军调给他。这一要求被拒绝了,因为到3月4日,德军的攻势看来正在失去势头。可是,3月14日韦勒把他的以第6装甲师为骨干的剩余的装甲预备队投入战斗。这支由二百辆坦克和强击炮组成的混合部队在以后的几天内,继续与特罗费缅科的第27集团军作战。第2装甲师对巴拉顿湖以南的进攻虽几经改变突击方向,但在沙罗欣的第57集团军炮火的压制下陷于停顿。在德拉瓦河的南斯拉夫部队和保加利亚部队在苏联军队的支援下成功地牵制了德军的桥头堡。 
  
当苏军最高统帅部看清了韦勒已智穷力竭,便下令开始反攻。马利诺夫斯基的第2乌克兰方面军还未曾参战,第9近卫集团军作为预备队也未投入战斗。反攻由第2乌克兰方面军和第3乌克兰方面军实施,铁木辛哥以最高统帅部代表身份进行协调。原先的意图是马利诺夫斯基向维也纳实施主要突击。然而苏军最高统帅部于3月9日改变了计划,指定克拉夫琴科的第6近卫坦克集团军归托尔布欣指挥,这样托尔布欣可以用它包围和消灭在韦伦采湖和巴拉顿湖之间的巴尔克的第6集团军和迪特里希的第6党卫军装甲集团军。 
   3月16日,扎赫瓦塔耶夫的第4近卫集团军和格拉戈列夫的第9近卫集团军以克拉夫欣科的第6近卫坦克集团军作预备队攻击在韦伦采湖西北方的巴尔克的德军第6集团军的左翼,并向西南方出击以夺取韦伦采湖和巴拉顿湖之间的地域,这样便可切断巴尔克的第6集团军的部分部队与迪特里希的整个第6党卫军装甲集团军的联系。加根的第26集团军和特罗费缅科的苏军第27集团军,企图从正面牵制住这两个集团军。韦勒提出用迪特里希的部队攻击苏军翼侧的建议,直到几天后才获得希特勒的批准,但为时已经太迟了。党卫军部队开始退却,有时没有命令就撤退。愤怒的元首完全不顾纳粹党昔日的骄傲,命令他的一名私人代表前往匈牙利监督,把党卫军成员(包括阿道夫·希特勒近卫师成员)的袖章一一撕去。 
  在攻势之初,据说第3乌克兰方面军只有一个半弹药基数,尽管这可能无法满足刚从第2乌克兰方面军调来的第6近卫坦克集团军的需要量。在第17、第18航空集团军的强大空中支援下,第4和第9近卫集团军在德军顽强抵抗面前进展缓慢,因为德军奋力保持撤退线路畅通;一直到3月19日,克拉夫琴科的第6近卫坦克集团军才投入战斗。德军逃跑的通道最后被压缩到不足两英里宽,德军的大部都通过这一缺口逃走,丢弃了大部分重装备。当德军穿过巴科尼森林纷乱地向西撤退时,战斗发展成追击战。这是因为德军事先没有准备中间防御阵地,他们根本无法站住脚。3月25日,帕波被攻陷,苏军装甲部队开始向西北方的拉包河和奥地利边境推进。同一天,韦勒被解除南方集团军群司令的职务,由希特勒认为是防御专家的伦杜利克接任。这时,在北方的马利诺夫斯基的第2乌克兰方面军已经肃清了埃斯泰尔戈姆和赫龙河谷,并向布拉迪斯拉发推进。马利诺夫斯基的第2乌克兰方面军于4月4日攻占该城。 
  德军在匈牙利的抵抗已到了尽头。在北方,克赖辛指挥的德军第8集团军在马利诺夫斯基的第2乌克兰方面军进入奥地利前就迅速地撤退了。第6集团军和第6党卫军装甲集团军的部队为防守拉包河防线作了些努力,他们被势如破竹地攻入奥地利的第3乌克兰方面军所绕过。在南翼,沙罗欣的苏军第57集团军和保加利亚第1集团军,与安吉利斯的第2装甲集团军进行了殊死的战斗,终于在4月2日攻占了瑙杰考尼饶产油区。由于已经抵达奥地利边界,为轴心国作战,士气和热情本来就一直低落的匈牙利人便开始大批大批的投降,在4月底的前两天内,投降的不少于四万五千人。 
  伦杜利克一直到4月的第二个星期才到任就职。4月6日,在从库尔兰集团军群赴奥地利途中,他就被元首召见,听取情况介绍和接受命令。他曾描述过他乘汽车穿过已成断墙残壁的柏林街道前往总理府的情景。他说,总理府的外观和门厅似乎未遭破坏,可是他指出,内部马赛克大厅遭到严重破坏。在总理府地下,在元首生活和工作的地下避弹室里,希特勒亲自向这位新任集团军群司令介绍战场形势。就希特勒的身体外表而论,自从伦杜利克约三个月前见到他以来,他变了许多。他已弯腰曲背,拖着左腿,不断地用右手抓住左臂。可是伦杜利克认为,希特勒衰弱的身体并没影响他的精神状态。伦杜利克说,希特勒言谈、眼神和举止,仍象往常一样明晰和自信。元首说看来已无法阻止住俄国人了,伦杜利克的任务是要坚守维也纳,以及阻止敌人进入阿尔卑斯山,或北上进入多瑙河流域。希特勒已经作出了抉择,即主要敌人是俄国人,对英、美部队只是进行阻止或迟滞。元首坚信,德军奥得河一线的防御固若金汤。他说他极有信心。伦杜利克怀疑东线中部沉寂,可能是暴风雨的前奏,他想知道更多的产生这种乐观情绪的因素,但希特勒没有主动提供任何情况。伦杜利克疑惑地看了看约德尔,约德尔仅耸了耸肩。 
  伦杜利克就这样赴任去了,元首又重新全神贯注地研究他那些已经过时的作战地图。南方集团军群(即将改称厄斯特马克集团军群)的新任司令甚至没有得到元首的明确授权,还不能下令破坏维也纳的多瑙河大桥,他随后的行动的细节和部队在维也纳城内调动的详情,后来也都受到柏林的怀疑。 
   4月1日,苏军最高统帅部发出命令要及早攻克维也纳,因为奥地利首都作为德国占领区的交通中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围攻该城的计划是:由彼得鲁舍夫斯基的第46集团军用一个坦克军和一个机械化军以及马利诺夫斯基的第2乌克兰方面军各部,从东部包围该城,扎赫瓦塔耶夫的第4和格拉戈列夫的第9近卫集团军,以及第3乌克兰方面军的克拉夫琴科的第6近卫坦克集团军,由南部和西部攻城。为了将第46集团军调往多瑙河的东岸,苏军利用布拉迪斯拉发附近的多瑙河区舰队,在五天内把七万二千人和五百门火炮运过了多瑙河和摩拉瓦河。4月6日,由第6党卫军装甲集团军守卫的维也纳郊区发生了巷战;但是由于战斗不会持续太久,特别是由于伦杜利克需要部队同时掩护奥地利西北部的齐斯特斯道夫产油区、维也纳以西本城和山脚之间的开阔地。德军4月10日从维也纳市中心撤离,这块余下的地盘三天以后就被苏军占领。其间,双方继续进行激烈的战斗,因为当伦杜利克让伤员向西撤退时,他想把苏军尽可能牵制在东部。 
  在北翼,接替希姆莱任维斯拉集团军群司令的海因里希据守奥得河下游一线。3月19日,希特勒被迫同意曼陀菲尔(接替了劳斯任第3装甲集团军司令)的第3装甲集团军撤离奥得河以东的什切青桥头堡。海因里希提出了两个可能性:东岸的第3装甲集团军要么今天晚上得救,要么第二天上午完蛋。他的话是中肯的,也不是没有效果的。德军在但泽、格丁尼亚和维斯拉河口仍扼守着一块飞地,希特勒拒不同意将这些地方的守军与第16和第18集团军经海路从库尔兰撤退。 
  其间,参谋总长古德里安处境日艰,他居职在位的日子已经屈指可数了。他的首席作战军官文克在一次车祸中受伤并已由西线莫德尔B集团军群的前任参谋长克雷布斯接替了他的职务。克雷布斯的军事生涯大都是在参谋部里度过的,只有几个星期的时间(当克斯特林回国度假时),他代替克斯特林任驻莫斯科武官。克雷布斯是布格道夫的朋友,自从施蒙特去世以后,布格道夫一直是希特勒的军事顾问和陆军人事局局长。布格道夫就所有重要的军队任命问题对希特勒负责,他和博尔曼与菲格莱因一起身居在希特勒周围抱得很紧的小圈子之中,同元首接近的程度远远超过古德里安,甚至超过约德尔和凯特尔。古德里安此时非但远远不能博得希特勒的信任,反而只能激怒希特勒,元首和布格道夫物色一个合适的参谋总长的继任人已经是在所难免了。克雷布斯前几个星期内在古德里安手下占据了作战方面的主要职务,所以精于当前的作战事宜。在希特勒的眼里,他是个唯命是从的人。正如施蒙特的朋友蔡茨勒被拉进来挤走哈尔德一样,经布格道夫的怂恿,克雷布斯取代了古德里安。4月1日,古德里安由于不称职而被解除了职务,而他在任职期间也象蔡茨勒一样一事无成。解除古德里安职务的时机,选择在布赛的第9集团军未能完成摧毁奥得河西岸屈斯特伦附近的苏军桥头堡,并击退围困的敌军这一任务的时候。这一挫折,使希特勒更加恼火,因为这将迫使他放弃一个雄心勃勃,而又不切实际的计划。这项计划要求维斯拉集团军群从奥得河上的法兰克福攻入第1白俄罗斯方面军的后方。 
  其间,西里西亚的局势并未停步不前。狂热的舍尔纳于4月20日接过中央集团军群(前A集团军群)的指挥权时,他的三支主要部队:第4装甲集团军、第17集团军和第1装甲集团军都在科涅夫的第1乌克兰方面军面前正从克拉科夫以东上维斯拉地域和东捷克斯洛伐克溃不成军地撤退下来。舒尔茨的第17集团军和海因里希的第1装甲集团军竭力设法使部队靠拢并保持有组织状态。可是格雷泽尔的第4装甲集团军的兵员损失严重,有必要抽调大量的人民冲锋队部队和警察部队来增援。舍尔纳的右翼由于失去了在撤退中自行解散的匈牙利第1集团军而受到进一步的削弱。中央集团军群撤至奥得河一线,这条防线从与维斯拉集团军群接界的尼斯河河口伸展到维也纳以北、中央集团军群与南方集团军群会合的地域,其长度足足超过三百英里。第4装甲集团军驻守在南勃兰登堡以西,与第17集团军一起守卫着格沃古夫、布雷斯劳、奥佩伦以西的西里西亚大工业区。第1装甲集团军撤到捷克斯洛伐克南部的一个大突出部内。西里西亚工业区仍在开足马力从事生产,成了德国手里主要的军火联合企业。舍尔纳拥有相当于十八个步兵师的兵力以及六个装甲师和装甲护卫师的部队。这些部队不足以扼守他的正面,而预备队他又一点没有。 
  科涅夫的第1乌克兰方面军1月23日已抵达奥得河,并占领了奥得河畔两个大桥头堡,一个在南部的布雷斯劳和奥佩伦之间的布热克附近,另一个在北部的施泰瑙地域的布雷斯劳和格沃古夫之间。内林的第24装甲军和绍肯的大德意志装甲军的兵员都不足,而且疲惫不堪,他们长途跋涉撤回奥得河畔的格沃古夫地域,在该地域的奥得河东岸,德军仍据守着一个桥头堡。希特勒和舍尔纳不顾两个军长的反对,命令这两个装甲军摧毁苏军的施泰瑙桥头堡。这一企图自然归于失败。 
   2月的第二个星期,科涅夫不顾缺乏增援和给养以及士兵的劳顿,他再次开始进攻。苏联的意图是占领奥得河以西的西里西亚,一直逼近到勃兰登堡的尼斯河一线,这样就可以让科涅夫的部队与朱可夫的第1白俄罗斯方面军共同准备向柏林、勃兰登堡和萨克森发动最后的攻势。2月8日科涅夫用四个步兵集团军和两个坦克集团军向格雷泽尔的第4装甲集团军发动进攻,突破了布雷斯劳以北的施泰瑙桥头堡。三天以后,科涅夫在九十五英里的正面上突入纵深四十英里,逼近尼斯河并包围了格沃古夫要塞内大约一万八千名德军。2月14日扎多夫的第5近卫集团军从布雷斯劳以南的布热克桥头堡向西北突击,并与来自施泰瑙桥头堡的格卢兹多夫斯基的第6集团军共同合围了布雷斯劳。因为3月3日柏林与西里西亚的铁路线已被切断,为了重新夺得对这条铁路的控制并援救格沃古夫的守军,格雷泽尔的第4装甲集团军发动了反突击。此时的德军部队已不具备发动攻势的能力,实际上,这些部队的编成内都是由一些不相识的指挥官、参谋人员把掉队的人员和分队临时拼凑而成的分队和团。许多人民冲锋队部队的军事价值是值得怀疑的。坦克和车辆没有燃料,又没有通信联络,所以意志力和狂热也都不能补偿空军和炮兵支援的缺乏。3月15日,科涅夫这次让他的左翼部队继续运动,以便占领远至捷克斯洛伐克边境的上西里西亚。对奥佩伦城是从两面进行攻击的,为了达到攻城的目的,还从已抵达尼斯河的先于他们发起进攻的部队中撤下了大量的部队。从格罗特考地域发动进攻的是一个集团军、一个坦克集团军和一个机械化军;而两个集团军,一个机械化军和一个坦克军从拉廷博以北的地域向西运动,所有的突击点都指向诺伊施塔特。至3月31日,上西里西亚已被占领。 
  苏军逼近并进入西里西亚促使德国居民大批出逃。1944年2月注入户口册的四百七十万居民到第二年4月中旬,只有六十二万留在被占领的西里西亚。象格沃古夫和尼斯一样,布雷斯劳也被定为要塞。第一任要塞司令是冯·阿尔芬,第二任司令是尼霍夫。当苏军围困布雷斯劳时,德军第17和第269步兵师奉命突围与主力部队会合,只把第609步兵师和一支由小部队和特遣队组成的杂牌部队留在要塞里。第609步兵师是仅在几个星期前在德累斯顿筹建起来的部队,在师部的所有军官内,除了师长外,只有一人曾在师的参谋部门工作过。该师的三个团是由各种特遣队组成的,有的士兵是第269步兵师的,有的是陆军和党卫军的掉队士兵,还有警察和军校的师生。此外,还有一个由训练部门组建的党卫军应急团,一个德国空军地勤团,以及三个由混杂的部队组成的陆军团。要塞炮兵的编成内有三十二个炮兵连,装备着德国、苏联、波兰、南斯拉夫和意大利的火炮。卫戊部队没有坦克,只有一个拥有十五门强击火炮的连,这些火炮大都型号不同,主要武器也不一样。这支各式各样混杂的部队由三十八个人民冲锋队营实施支援,每营约有四百人。 
  这批最无获胜希望的力量顶住了一切进攻,直到战争结束一直守卫着布雷斯劳,他们只是在德国的其余残存部队投降以后才放下武器。该城的守军仍顽强地抵抗着,宣传和谣言支撑着他们的精神。希特勒、戈培尔和地方长官汉克也鼓励他们,德国宣传机器故意给卫戍部队传播假新闻。士兵和居民们坚信,布雷斯劳象一座堡垒或是红色海洋中的防波堤,并坚信援兵终将到来,他们击退了所有的进攻。事实上,即使希特勒真有办法,他是否会援救布雷斯劳尚值得怀疑。有些人仍寄希望于元首,有些人则寄希望于希特勒正在瞩望的新式神奇武器。谣言四起。有的守军期望德军前来援救,有的期望一旦敌人的联盟瓦解了,美国部队会来解救他们。第17集团军在斯特里高和斯特雷伦之间的主要防线上有几个星期时间一直是静悄悄的没有战事,居民们夜晚能听到远方炮火的隆隆声。这自然鼓舞了他们的斗志。河北岸的凯泽斯特拉斯的敌人已被肃清,它已被作为简易机场运入补给品,伞兵部队的两个步兵营的一部分被送进了城。就这样,他们继续坚持了近三个月,在三万五千名守军、一万五千名人民冲锋队队员和八万名居民中有两万九千人死亡。他们中间的大多数都未受过训练,又没有战斗经验,他们是在废墟瓦砾之中边打边学的。据估计,他们就这样牵制了围城的七个苏军师。5月6日,苏军第6集团军司令员格卢兹多夫斯基对被围困的守城部队发出由他和他的参谋长潘诺夫签名的(未具军事委员会政治委员的名字)劝降条件,保证人身安全、医疗照顾、保留守城部队和居民的私人财产以及战争一旦结束立即遣返俘虏。 
  苏联对以上劝降条件中的任何一条都没有履行。 
 
第三十四章 柏林 
艾伯特·西顿 [英国] 
[出自《苏德战争 1941-1945》] 




   3月23日晚,蒙哥马利的第21集团军群跨越下莱茵河占据了一个牢固的立足点,并开始东进。在更南面,布莱德雷的第12集团军群扩大了它在雷马根和美因茨的桥头堡,美国第1集团军和美国第9集团军开始对被包围在鲁尔区内方圆八十英里的大包围圈里的莫德尔陆军元帅的B集团军群(三十二万五千人)实施两翼合围,4月1日完成合围任务。 
   3月28日,当英美军队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入德国本土时,西方的盟军最高司令官艾森豪威尔将军事先不与联合参谋长们或最高司令部的英国副司令磋商,就直接向美国驻莫斯科军事使团团长迪恩少将发出一封递交给斯大林的电报。艾森豪威尔向斯大林解释说,他在消灭了鲁尔河地区大包围圈内的敌人之后的主要使命是要在东方与苏军会师以粉碎敌军;英美联军所选择的轴线从西向东南一直延伸到埃尔富特、莱比锡和德累斯顿等地区。此外,艾森豪威尔还打算开进雷根斯堡-林茨(奥地利)地区,使德国企图建立巴伐利亚奥地利堡垒的计划归于破灭。盟军最高司令要求得知苏方的计划以便协调东西方盟军间的行动。电报于3月28日在莫斯科递交给了斯大林。 
  尽管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在雅尔塔对德国和欧洲作了政治瓜分,然而他们却从未对苏军和英美联军双方的军事战略协调问题预先进行磋商或达成协议。去年9月蒙哥马利曾力促艾森豪威尔不停顿地向德国进军,虽然这一建议遭到抵制,但是,显然艾森豪威尔和蒙哥马利当时都同意政治上和军事上的主要目标应是攻占柏林。甚至迟至3月27日,即艾森豪威尔向莫斯科发出电报的前一天,蒙哥马利在作战报告中还告知丘吉尔,他正向易北河和柏林突击,因此当丘吉尔和蒙哥马利得悉艾森豪威尔的电文内容时,他们都十分吃惊。丘吉尔感到艾森豪威尔擅自决定的不仅是军事上的目标而且是政治上的目标,无疑是逾越职权。此外,丘吉尔也不同意这位盟军司令的决定,他认为抢在苏军前面拿下柏林对于西方盟国在与自雅尔塔会议以后变得日见傲慢的苏联讨价还价时会处于更有利的地位。可是丘吉尔的反对无济于事。当蒙哥马利的第21集团军群失去对美军第9集团军的指挥权并被分配攻打北海和波罗的海沿岸的目标时,他进一步向艾森豪威尔苦谏,可是艾森豪威尔认为柏林已不再是一个特别重要的目标了。美军第9集团军奉命向柏林方向进军,前出到易北河畔的马格德堡,而余下的美国军队则移师东南,进入误认为是希特勒计划把战争打下去的地区——南部德国和奥地利。 
  艾森豪威尔是否能够或应该把攻克柏林作为他主要的战略目标不属这本历史著作讨论的范畴。他有他的理由不去这样做,他当时认为这些理由是无可辩驳的。他还认为向柏林突击会使他付出伤亡十万人的代价,而且有一份作出错误推断的情报分析也引他误入歧途,这份情报说,德军重兵云集南部德国、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这一突然改变的战略目标引人注意的方面是罗斯福和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竟会让一个人独自来处置这场战争的最后阶段,这个人虽是一位杰出的军人,但可能当时仍缺乏政治上的敏锐性,也不了解苏联的意图和手腕。军事目标是必须与战后的政治战略联系在一起的。 
 
图29 从奥得河至易北河 
  当斯大林从迪恩将军处收到艾森豪威尔的电报后,立即答复说他大体上同意美国的建议。斯大林断言柏林已不具有原先的战略意义,据此他同意苏联的主要突击方向应指向德累斯顿和莱比锡,只把辅助部队分配到柏林地区。他说苏联的攻势将于5月下半月开始,这个日期仍可更动。 
  朱可夫和科涅夫奉命与他们的首席参谋计划军官一起到莫斯科报到。他们乘飞机于4月1日复活节下午近傍晚时分抵达莫斯科。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的办公室里接见了他们。接见时在场的还有国防委员会的其他成员,以及当时已任总参谋长的安东诺夫和作战部长什捷缅科。这一预备会议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如果科涅夫的叙述是可信的话)什捷缅科在斯大林的命令下宣读了未说明来源的电报,该电报提供情报说英美计划在苏军到达之前就攻占柏林。电报说这一计划包括一支由蒙哥马利指挥的突击部队将从鲁尔河以北地区穿过北德平原迅速地运动。这一事件可能确有其事,也可能是战后为苏联的两面手法作辩护的花招。朱可夫和利涅夫奉命准备4月16日开始发动进攻。朱可夫接受了主要任务,并得到了攻占柏林以及向易北河推进所必需的大部分部队,而科涅夫也将分担这项主要任务,因他将支援朱可夫的柏林之战,同时承担向德累斯顿和莱比锡进军的辅助任务。一直到4月14日西方盟国都没有收到关于进攻的新日期的通知,然而4月15日也只是由于他们通过监听德军的无线电通信才获悉进攻已迫在眉睫。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直截了当提出问题时,苏方才作出答复提供消息,但斯大林值此最后时刻仍坚持主突方向是西南方的莱比锡。 
  至4月3日,朱可夫和科涅夫完成了计划的制订工作,并获得了斯大林的批准。科涅夫有调动部队的问题,他要把在上西里西亚刚结束作战的强大的左翼调往尼斯河畔勃兰登堡的薄弱的翼。这一任务变得格外重要,因为从波罗的海地区调给他的两个集团军在攻势开始之前不能及时赶到。但是时间紧迫,特别是因为4月11日美军第9集团军已进抵马格德堡以南的易北河,距柏林约六十五英里。 
  攻入勃兰登堡和柏林的主要攻击力量是从奥得河防线开来的中路部队——朱可夫的第1白俄罗斯方面军。它将用四个步兵集团军、两个坦克集团军实施主突,其他部队在首都北面和南面实施辅助性突击。朱可夫的任务是在十五天之内攻克柏林并进抵易北河。在更南面科涅夫的第1乌克兰方面军将渡过尼斯河,夺取科特布斯地域和施普伦贝格,还将向西北面易北河畔的维滕贝格和波茨坦附近,以及柏林西南面的贝利茨挺进,要在十二天内赶到这一线,将对德累斯顿实施辅助突击。科涅夫的方面军共有五个步兵集团军、两个坦克集团军。在波罗的海方向的罗科索夫斯基的第2白俄罗斯方面军,拥有三个步兵集团军、三个坦克军、一个机械化军,将歼灭集结在什切青附近的敌军,并向西和西北方挺进,攻入梅克伦堡。既然整个进攻的主要任务是由朱可夫的第1白俄罗斯方面军承担,那就要重新调整分界线。把朱可夫的正面宽度从二百英里缩短为一百二十英里,这样一来,他的正面就从北面的安格蒙德伸向南面的大加斯特罗斯。在他的全部分界线以内实际的突击的正面宽度又进一步压缩到仅二十八英里。这样,突破地域内的四个第一梯队集团军的每一个集团军的正面宽度只有一二千码。 
  至此,三个方面军都得到了加强,根据苏联公布的数字,三个方面军拥有兵员二百五十万人,火炮和迫击炮四万一千门,坦克和自行火炮六千二百辆,各式飞机七千五百架。据说,在主攻方向,火炮每英里的配置密度从三百门到四百门不等。这样集结军队涉及到许多问题,诸如:部队大规模的运动、弹药的大量储备,构筑火炮阵地,挖掘交通壕,要在奥得河上建造和构筑不下二十五座桥梁,以及准备四十艘载重六十吨的渡船等。因为第1白俄罗斯方面军在奥得河以西的屈斯特伦桥头堡牢牢地站稳了脚跟,朱可夫只在三十分钟的炮火准备之后就开始发起进攻,而科涅夫必须从东岸渡过尼斯河才能发动突击,他将得到不下于两个半小时炮火准备的支援。科涅夫只能得到他所辖的第2航空集团军的空中支援,而朱可夫不仅有其建制的第16和第18航空集团军实施空中支援,而且在4月20日罗科索夫斯基开始进攻之前,还能得到隶届于第2白俄罗斯方面军的第4航空集团军的支援。 
  根据计划,在更南面的第4、第2和第3乌克兰方面军应保持对敌军的压力,以防止其战略预备队从舍尔纳的中央集团军群或伦杜利克的南方集团军群向勃兰登堡地域运动;事实上,在柏林地域的德军比先前预计的要强大得多,后来人们才认识到,应把第1白俄罗斯方面军和第1乌克兰方面军的全部兵力都用于进攻柏林。罗科索夫斯基仍在格丁尼亚和但泽地区与德军交战,所以要比其他两个方面军迟四天才能发动进攻,这一情况使得朱可夫的任务更加艰巨了。朱可夫将在破晓前把集结于屈斯特伦桥头堡内的部队投入战斗,经短暂的炮火准备后,借助于大量集中的防空探照灯灯光发动进攻。四个集团军将实施初期进攻,突破后,波格丹诺夫的第2近卫坦克集团军将在佩尔霍罗维奇的第47和V·I·库兹涅佐夫的第3突击集团军的支援下从北面包围柏林,与此同时别尔扎林的第5突击集团军和崔可夫的第8近卫集团军将从东面攻入柏林市郊。稍往北,别洛夫的第61集团军和波普拉夫斯基的波兰第1集团军,将掩护朱可夫的右翼并穿过北勃兰登堡前出至费耳河和易北河。卡图科夫的第1近卫坦克集团军,在科尔帕克奇的第69和茨维塔耶夫的第33集团军左翼的两个步兵集团军的支援下从南面包抄柏林。 
  尽管拿下了屈斯特伦桥头堡,便把奥得河抛在后面,但是朱可夫面临的任务仍不是没有困难的。其正面的地形低洼而多沼泽,奥得河无数的小支流、水道和沟渠纵横交错,有些还河水四溢。该地域的德军防御工事构筑得颇为完善,敌人从重兵把守的泽洛地区的斜坡上能清晰地观察朱可夫的桥头堡。朱可夫的计划是把他的第一梯队各集团军集中到这个狭小的桥头堡,使用短暂而密集的压倒一切的优势炮火准备实施突破。一百四十部照亮黎明前战场的探照灯并不是借助低空云层的反射光为部队的行动照明,而是让光束贴近地面照花守军的眼睛。4月15日,朱可夫向刚从波罗的海赶到、加入第1白俄罗斯方面军预备队的第3集团军司令员戈尔巴托夫概述了进攻的计划。戈尔巴托夫说他对计划是否妥善有所保留。他不愿看到如此众多的部队和坦克挤在这样一个小小的桥头堡内,他怀疑在黎明前发起进攻和试图把黑夜变成白昼是否明智,但是他大概从早先与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的对调中吸取了教训,所以没有发表意见,反正他只参与保卫从屈斯特伦到法兰克福的南翼。他的怀疑证明是有道理的,因为事实证明使用探照灯失败了。探照灯光不能穿透炮火准备扬起的尘烟,而尘烟又把光束反射回来炫耀人目并衬托出正面进攻的部队的轮廓。部队指挥官要求关闭探照灯,但是刚下令关闭别人又相反下令打开。他们不停地开启和关闭探照灯,使情况更加混乱,以致部队成了夜盲。朱可夫的冤家崔可夫对混乱现象进行了尖刻的批评,说大批的部队、车辆和坦克阻塞了道路和通道以致部队动弹不得,进退两难。 
  从1月19日起,德军最高统帅部已开始在柏林办公。尽管凯特尔和约德尔自己在柏林的达莱姆安置下来了,但是老陆军总部却从弗里德贝格迁往迈巴赫营的措森。元首就在柏林市中心的总理府地下深处的避弹室定居下来。住在新总理府的废墟底下,他即使知道末日已在眼前,也不会露出声色。人们公认他曾下达过两道命令,指示把所有可能被敌方利用的资源统统毁掉。美军第9集团军和接踊而至的美军第1集团军及更南部的第3集团军突入马格德堡,这意味着德国将要被分割为二,元首作出尽量继续在德国南北两方作战的安排。据说,此时希特勒开始发表去年古德里安徒劳无益地力促他接受的意见,决心把所有现有的部队全部调往东部去与俄国人作战。不管怎么说,这已为时过晚了。古德里安和约德尔曾为之争吵的西部部队已被歼灭。还有一些在遥远的战场上作战的精锐师团(其中许多久经沙场),不是闲着就是被牵制在从海峡群岛到南斯拉夫,从北极圈到克里特岛以及在挪威,库尔兰,意大利和巴尔干等地,进行绝望的挣扎。很少有证据表明元首对局势的了解已清醒到能认清德国的真实处境的程度。以前很长一段时间内,他不能正视现实或分清轻重缓急,他的思想变得越来越虚无缥缈。从总体上讲,德国人民对德国在雅尔塔会议期间已被瓜分一事一无所知,但他们十分清醒地意识到,被西方盟国占领比之残酷的苏维埃政权和东部领土上的人民正在经历的可怕暴行要可取得多。可是,此时希特勒是否产生过慈悲之心仍是值得怀疑的。他不是以牺牲西线来支撑东线,反而在3月底组建了一个由八个新建师组成的第12集团军,由文克将军指挥去解救在鲁尔河包围圈里的莫德尔的B集团军群,并想把英美军队再赶过莱茵河。 
  文克的第12集团军的战斗力较弱。它下属有四个经验丰富的军司令部,其中两个由于缺乏运输工具和无线电台而无法实施指挥。有些新组建的师被指定为装甲师和装甲护卫师,并配备了刚出厂的坦克、强击火炮、装甲运兵车和火炮,并冠以激动人心的响亮名称:香霍斯特师、波茨坦师和克劳塞维茨师。可是,士兵大都是新兵和全国劳动服役队成员,许多部队配备了有实战经验的军官和军士作骨干,正是由于有了他们才取得了一些战果,而这些战果也倾注了文克的心血。 
  莫德尔的集团军群很快就被美军歼灭,莫德尔本人自杀身死。文克一接到前去解救被围困在哈尔茨地域的德军第1集团军,这道改变得更加实际的命令,便把装备最精良的装甲师中的两个师作为先头部队向西南方向调动。最初文克乘英军不备赢得了局部的胜利。英军和美军随即发动反攻,不久两个装甲师几乎全部被歼。文克退回易北河和穆尔特河一线,他颇为惊奇地发现他并未遭到英美的空袭。美军部队并不想渡过易北河或跟踪追击。 
  德军在奥得河的配置没有什么变化。在北部,编成内有第3装甲集团军和第9集团军的海因里希的维斯拉集团军群在波罗的海到尼斯河的河口一带守卫着奥得河。曼陀菲尔的第3装甲集团军在梅克伦堡与在波美拉尼亚的罗科索夫斯基的第2白俄罗斯方面军对峙,而布赛的第9集团军与在东勃兰登堡的朱可夫的第1白俄罗斯方面军相对峙。与科涅夫的第1乌克兰方面军对峙的是构成舍尔纳中央集团军群左翼的格雷泽尔的第4装甲集团军。曼陀菲尔拥有十个师,布赛拥有十五个师,格雷泽尔拥有十四个师。在这个总数中,每个集团军只有一个装甲师或装甲护卫师。在曼陀菲尔和布赛的背后有集团军群预备队第56装甲军,由魏丁格指挥,其编成内有三个装甲师和三个装甲护卫师。在波罗的海和戈尔利茨之间守卫梅克伦堡和勃兰登堡的德国正规部队总数达四十五个野战师,其中五个是装甲师,三个是装甲护卫师,但是格雷泽尔还能得到舍尔纳的支援,在作战期间又有四个师也是这样投入德军的南翼进行战斗的。因此,粗略地说,德军展开了五十个势单力薄的野战师来抵抗苏军一百九十三个师的进攻。德军没有战略预备队,仅存的战术预备队——魏丁格的第56装甲军已经分散配置在曼陀菲尔和布赛之间了。 
  元首又一次凭直觉满有把握地认为,苏军即将发起的这场有力的攻势根本不会是针对柏林而是指向南部的捷克斯洛伐克。4月6日他从维斯拉集团军群抽调了三个装甲护卫师,并把它们派往南方。海因里希对削弱他的战线表示抗议,但遭到反驳:苏军的人力物力即将告罄,它的兵员无非是一些新兵和获释的战俘。元首许诺给他们补充兵员,向海因里希许诺从党卫军、德国空军和海军中给他抽调十三万七千人,这些部队事实上仅是元首的想象而已,最终只提供了约三万人。 
   1月至3月间,十六岁和十七岁的德国青年纷纷应征入伍,他们成了增援部队和新组建的部队的主要组成部分。除奥得河和尼斯河地区的四十五个正规师以外,还有一支由特遣队,临时凑集的部队和大量的人民冲锋队部队组成的大规模的混编部队。人民冲锋队可能有一百多个营,据估计在尼斯河的福斯特和穆斯考地域有三十个,在柏林有三十个。虽然这些营装备很差(大都使用各式陈旧的外国武器),但是它们拥有充足的反坦克火箭筒。人民冲锋队将显示出它们有与敌人近战的坚强决心。除了人民冲锋队营以外,还有武装警察部队和一大批匆忙凑集并由党卫军和冲锋队军官指挥的希特勒青年团特遣队。不论是出于恐惧或是忠于职守,这些大多年仅十三、四岁的青年常常证明他们比人民冲锋队作战更有效。 
  托尔格洛、什切青、加尔茨、巴茨洛、泽洛、法兰克福、古本、科特布斯、福斯特、穆斯考、措森和施普伦贝格等地被构筑成要塞或是坚固据点。奥得河左岸的野战防御工事,由于使用了民间志愿人员,构筑得十分坚固。尽管这些土木工事配置得有一定的纵深,但它们基本上是由北向南与奥得河平行的一线式防御配系。另外还在柏林市郊和远郊构筑了几道粗劣的外围防御工事。德军已没有机动装甲部队在敌军坦克集团军一旦突破防御时能歼灭敌人或阻挡他们的进攻。它也没有保卫首都的作战计划,更没有指定执行这一任务的部队。德军炮兵支援力量不足,空军只剩三百架飞机支援维斯拉集团军群。 
   4月15日,苏军发动攻势的前一天,希特勒发出了这一天的最后一道命令。命令预告东线士兵,如果他们打了败仗,如果布尔什维克蹂躏了德国,等待他们家庭的将是什么样的命运。老人和孩子将遭残杀,妇女和姑娘将成为军妓,其余所有的人将被驱往西伯利亚。希特勒许诺给予他实际并不拥有的密集的炮火支援,并向部队保证将在帝国首都的门前歼灭苏军,使之葬身血泊之中。所有的士兵都受到警告不得服从不相识的德国军官的命令,这是由于苏军在东普鲁士和波美拉尼亚曾使用过这类手法而采取的防范措施。可是命令发布得太迟,未能送达应听取这项命令的部队。 
   4月14日早晨,朱可夫方面军的每个师都以一个营的兵力发动进攻,进行威力侦察。他们发觉炮火准备一开始,德国守军就后撤一英里或更多。苏军再次向前就敌,但他们未按照惯常做法行事,即把试探性进攻发展成全面进攻。 
 
图30 柏林 
  两天后,即4月16日黎明前,第1白俄罗斯方面军开始实施主攻,朱可夫转移到崔可夫的第8近卫集团军在赖特魏因附近的观察指挥所,朱可夫在那里是个极不受欢迎的客人。经过三小时激战,突击师进抵德军第二道防线,至此德军抵抗增强,尤以泽洛阵地前面为甚。布赛的第9集团军在该地的防御工事构筑在陡峭的山坡上,由88毫米高炮掩护,还有构筑良好的反坦克壕。为了克服这一障碍,朱可夫在中午时分不等步兵集团军突入开阔地就将卡图科夫的第1坦克集团军投入突贯作战。三个坦克军在已经塞满了第8近卫集团军的部队和车辆的少数几条道路、小径上缓慢地前进。落入苏军之手的俘虏说,有命令说,任何德军士兵自行后撤便当场格杀勿论,所以苏军将领预计,在他们通往柏林的道路上将是寸土必争。事实正是如此,苏军的正面进攻牺牲太大,于是他们就把部队分成小股分遣队渗入德军后方。经17日异常猛烈的轰炸以后,崔可夫的第8近卫集团军在卡图科夫的装甲部队实施向心突击的支援下攻克泽洛堡垒。4月18日,第二道防御地域被突破。德国守军(许多是德国空军和人民冲锋队的成员)的顽强斗志使苏军最高统帅部大为吃惊,朱可夫按照预定的作战方案已经迟了两天。苏军翼侧的某些部队甚至还未前进一步。 
  另一方面,在更南部的科涅夫的第1乌克兰方面军则进展迅速,尽管他所得到的支援要比指派给朱可夫的薄弱。在发动攻势的前夕,朱可夫不得不放走他的参谋长索科罗夫斯基到第1白俄罗斯方面军去。作为交换,他得到前第4乌克兰方面军司令员彼得罗夫,一个善于用兵打仗但不谙文牍的人。 
科涅夫派出的强渡尼斯河的步兵部队,有戈尔多夫的第3近卫集团军和普霍夫的第13集团军、以及扎多夫的第5近卫集团军。这些部队是在福斯特至穆斯考之间比较狭窄的正面渡河的。按照苏军的常规,集团军司令员各有自己的观察指挥所,可以观察战斗地域。科涅夫在发动进攻的那天夜晚便在普霍夫的指挥所临时住下。科涅夫与第1白俄罗斯方面军的进攻方法不同,他等到天大亮以后才把部队开往河边,但是他利用火炮和飞机所施放的烟幕隐蔽部队的行动,迷盲德军的观察。尽管先前计划要作长时间的炮火准备,但是先头部队只经过四十分钟的炮火准备,就开始乘船渡河。据科涅夫说,85毫米反坦克炮是由钢索拖曳越过河床的。后来架起了浮桥和固定桥梁,到4月16日晚上,有二十座固定桥和十七座浮桥和若干渡船已投入使用。雷巴尔科的第3近卫坦克集团军和列柳申科的第4近卫坦克集团军乘船渡过了尼斯河,他们接到命令:在抵达施普雷河的时候,他们应使用自己的渡河或涉水的器材。4月17日,两个坦克集团军都已越过了尼斯河。4月18日,尽管格雷泽尔的第4装甲集团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和一些猛烈的反击,但科涅夫还是进抵科特布斯和施普伦贝格两个要塞,可是都无法攻克。科特布斯仍是德军防线强大的南翼。科涅夫从南北两侧绕过施普伦贝格,迅速插入敌军后方,切断舍尔纳的中央集团军群与维斯拉集团军群的联系。科涅夫部队运动时遇到的地形与朱可夫在柏林以东遇到的地形不同,虽布满了大小河流,但大致上是沙地而少沼泽,因而便于使用坦克。可是另一方面,这里森林遍布,靠近柏林处湖泊更是星罗棋布。但是科涅夫说在这里运动比他预计的容易,因为在大原始森林和人造林中居然大道纵横交错,这对于一个在俄国森林中长大的人来说,是十分惊异的事。然而,对部队实施控制是困难的。四处都是硝烟和战斗的喧嚣声,简直什么也看不清,在树林中肆虐的烈火给坦克和步兵同样带来危险和困难。苏军和德军散在四处,混杂在一起,一个苏军将军乘坐吉普车在林中道路上颠簸而行,竟落入德军掉队士兵之手而丧生。垂死的伤兵和死者的尸体堵塞了小涧和溪流。 
   4月17日晚上,斯大林通过短波无线电话与第1乌克兰方面军通话,说明朱可夫的部队由于遭到顽强抵抗而前进迟缓,并建议第1白俄罗斯方面军的一些坦克部队应利用科涅夫打开的突破口,从南部近逼柏林。科涅夫反对这一建议,指出这样做将耽误时间,因此最后一致同意让科涅夫把雷巴尔科的第3坦克集团军和列柳申科的第4坦克集团军指向更北部的措森和波茨坦。此时,朱可夫的第1白俄罗斯方面军由于坦克尚未进入开阔地带并且伤亡惨重,还在继续缓慢地向西推进。V·I·库兹涅佐夫的第3突击集团军和佩尔霍罗维奇的第47集团军在巴茨洛附近进行了十分艰苦的战斗,于4月19出晚突破德军第三道防线,而波格丹诺夫的第2坦克集团军已抵达开阔地带以及柏林北郊拉登堡和泽佩尔尼克。 
  德军第9集团军的守军在苏军坦克部队突入柏林北部并把它与曼陀菲尔的第3装甲集团军分割开之前曾对强大的攻势顶了三天。往南,科涅夫穿越布赛的第9集团军的交通线向措森和波茨坦发动的突击,切断了它与第4装甲集团军的主力部队的联系。第9集团军已无力保卫柏林,也不能恢复原先的战线。恰如约德尔后来所说,这场战争已彻底失败了。大多数德军将领都得出结论说,剩下来的问题只是撤回残部以免他们身陷苏联的集中营。可是,这并不是元首对形势的分析,他的所作所为不象是战争已经打败的样子,而是好象战斗的步伐正在加快并且将达到关键时刻。4月20日,希特勒拒不同意第9集团军撤退,并令它坚守奥得河,因此海因里希把施泰纳的党卫军军部迁往柏林正北方的埃伯斯瓦尔德去指挥若干特遣队,并保障曼陀菲尔的暴露的南翼;但4月21日当这一小支部队还存在的消息传到希特勒耳朵里的时候,他便命令在他的心目中规模为一个集团军的施泰纳集群,去指挥一个装甲护卫师和两个步兵师的部队。施泰纳将向东南方进攻以封闭朱可夫的右翼部队正蜂拥而入的大突破口,以便与柏林以东的第56装甲军建立联系。希特勒调给施泰纳的部队不是不能到手的就是一些名存实亡的师,施泰纳麾下最多大约有一万五千名没有重武器的兵员。元首同时向布赛的第9集团军和格雷泽尔的第4装甲集团军下达命令,命令这两支部队封闭科涅夫的部队已经通过的南面的突破口。 
  第1高炮师的一部分部队负责柏林城内的对空防御,其中包括在蒂尔加滕、洪堡和腓特烈海因的大型高炮指挥调度所。该师的许多重炮可作反坦克之用。邓尼茨用飞机把一个海军营以及希姆莱的一部分私人卫队即党卫军莫恩凯营运入柏林。另外城里还有一些零星的军事单位和特遣队,有两个警察营、约三十个人民冲锋队营以及一些希特勒青年团特遣队。劳工是足够的。3月6日,前第11步兵师师长赖曼被希特勒任命为柏林地区守备司令。这一任命事实上形同虚设,没有权力,没有人力物力,而且事无巨细都要屈从于元首和行政长官戈培尔的掣肘。4月19日元首又改变了主意,让海因里希的维斯拉集团军群负责保卫柏林。仅三天后,希特勒又亲自接管柏林防御的指挥权,并挑选一位工程兵军官孔策和一位陆军总部的国家社会主义督导组织的军官充当他的副手。4月24日希特勒又想重新任命一位柏林地区的军事指挥官。当时正在柏林东南方的施普雷河作战的第56装甲军军长魏丁格被任命为柏林城防司令,他要在元首的直接指挥下行事。第56装甲军的编成内有:明兴贝格装甲师的残部,第18装甲护卫师,第11党卫军诺德兰装甲护卫师和第9伞兵师。第56装甲军退却至柏林的南郊和东郊。为了逃避这项新任务,魏丁格将他的军交给了正在指挥明兴贝格装甲师的穆默特。 
  魏丁格和第56装甲军的战地指挥官也将为党卫军、冲锋队的突击队以及军事警察的特遣队的活动所苦。后者是所谓战地飞行军事法庭,这类军事法庭在德国的其他东部地区早已十分活跃。有些军事法庭显然是自封的,另一些则是党卫队莫恩凯营的特遣队。他们在后方游荡搜寻军队、人民冲锋队和希特勒青年团的落伍者,如有擅自撤回后方的嫌疑,无需任何证据或不经审讯就被处决或绞死在街上。据说,穆默特威胁说,敢于进入他的辖区的任何这类特遣队格杀勿论。 
  英、美在4月20日对柏林进行了最后一次大规模空袭,空袭从中午开始,持续了两个小时。从此柏林成为一片废墟,城内一片死寂。电、煤气、下水道设备均遭破坏,唯一的水源是街头的消防栓。人们只能得到少量的食物,而且要经过数小时排长队才能到手。 
   4月20日是元首的生日,希特勒决定这天离开柏林前往上萨尔斯堡。十天以前他的侍从人员和最高统帅部部分人员已前往巴伐利亚建立大本营,专候他的到来。在新总理府的地底下,元首和他的小圈子里的人在二十八间统称为地下避弹室的小房间里生活和工作,在这里,元首最后一次会见了他的全体参谋人员。希特勒对是否要离开柏林举棋不定,但是他命令实施他以前同意的计划。根据这个计划,邓尼茨将接管帝国北部,大家推测然而未经证实的是,凯塞林应指挥南部所有的军队。接着戈林前往巴伐利亚,留下科勒尔和克里斯蒂安代表他处理德国空军的事务,希姆莱逃往德国北部的霍恩利亨。那天,据凯特尔自己说,他企图劝说希特勒开始进行投降谈判。第二天,中央集团军群司令舍尔纳陆军元帅来到地下避弹室单独会见元首,会见使元首重新振作精神并乐观起来。当天下午晚些时候,文克从第12集团军前来向元首简要地报告了他突破哈尔茨美军的作战情况,可是文克当时还不知道就在当天下午这场突击已惨遭失败。总的说来,元首流露出了飘飘然的乐观情绪,认为事情终于开始有了转机,对此,连凯特尔和约德尔在当晚驱车返回达莱姆最高统帅部时都私下表示惊奇。那天深夜邓尼茨前往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的普洛恩。 
  可是,当凯特尔第二天出席军事会议时,元首又深深陷于绝望之中。希特勒脸色腊黄,抽搐加剧,神经极度紧张,思想飘忽不定。苏军已经进入柏林东部市郊,而在南部,科涅夫已进抵德军最大的弹药库所在地尤特博格。显然,施泰纳集群根本没有采取行动从北部的埃伯斯瓦尔德攻入柏林。希特勒宣布他准备留在柏林,并已命令将这一消息通过无线电广播出去。希特勒说,如果文克能顶得住美军,他将指挥这场保卫帝国首都之战。如果要与敌方进行任何谈判的话,那末戈林比他更适于担当谈判角色。约德尔把这一声明逐字逐句复述给没出席军事会议的科勒尔。 
  据说,那天当元首获悉施泰纳集群辜负了他的厚望,他便对党卫军、德国陆军和德国人民大发雷霆。这样的场面在过去四年里已是司空见惯,但是在元首地下室所出现的震惊和混乱与其说是元首的狂怒所引起的,还不如说是由于人们突然间醒悟到德国已经最终战败所引起的。那天夜晚,元首小圈子里的残留人员(包括科勒尔,但不包括戈培尔、博尔曼、凯特尔、约德尔、布格道夫和克雷布斯)从加托机场飞往巴伐利亚。科勒尔向戈林详述了希特勒关于和平淡判的声明,戈林向元首发了一封电报建议,称他戈林应在谈判中享有全权。他很快就收到了在博尔曼的怂恿下发来的回电:解除戈林的一切职务,并命令将他秘密逮捕。与此同时,希姆莱在卢贝克正通过瑞典的贝尔纳多特伯爵,企图与西方大国开始和平谈判。 
  凯特尔和约德尔未能说服元首离开柏林,于是他们便着手组织反攻,命令文克的第12集团军从易北河转向东,向波茨坦运动,同布赛的第9集团军会合。施泰纳和曼陀菲尔将从北部向柏林进攻。最后统帅部没有去巴伐利亚的部分参谋人员撤出了伯林,前往波茨坦以北的克拉姆普尼茨,而凯特尔则乘汽车向西南驶去,沿途穿过成群结队的难民寻找第12集团军。4月23日黎明前几小时,他到达文克的战术指挥所,并命令文克撤离易北河,向东开往尤特博格和波茨坦。 
  到4月21日,朱可夫的右翼,即波格丹诺夫的第2近卫坦克集团军、V·I·库兹涅佐夫的第3突击集团军、佩尔霍罗维奇的第47集团军,穿过了柏林北部的重要高速环形公路。在别处,第1白俄罗斯方面军遭受挫折未能取胜。崔可夫的第8近卫集团军和卡图科夫的第1坦克集团军在菲尔斯滕瓦耳德、埃尔克纳和柏林正东的彼得斯哈根地域作战时遇上了坏天气并遭到步兵部队和人民冲锋队的反击,坦克损失惨重。在更南部,科尔帕克奇的第69和茨维塔耶夫的第33集团军仍未打出法兰克福地区,而在第1白俄罗斯方面军的北翼,别洛夫的苏军第61集团军和波兰第1集团军对西部的施泰纳的作战也未取得什么进展。 
  对柏林的主要威胁来自科涅夫的两个坦克集团军,它们从东南方向进攻,势如破竹,取得辉煌的胜利。这两个坦克集团军分别由雷巴尔科和列柳申科指挥。科涅夫遭到格雷泽尔第4装甲集团军所部的共十四个步兵师和一个装甲师的抵抗。后来又配属给格雷泽尔四个装甲师或装甲护卫师,但是始终没能有足够的装甲部队来对付第1乌克兰方面军坦克的突破。作战的初期打得十分激烈,不过参战的是步兵和德国空军部队以及人民冲锋队。科涅夫把他们说成是老人和孩子的队伍。他们噙着眼泪用近距离反坦克火箭筒击毁苏军的坦克。4月20日晚上,最高统帅部战时和平时所在地、柏林南部的措森被雷巴尔科的第3近卫坦克集团军攻陷,而列柳申科的第4坦克集团军抵达了更西部的卢肯瓦尔德和尤特博格地域。与此同时,苏军的大部分步兵部队仍在利特布斯和施普伦贝格进行激战。为了填补坦克集团军和步兵集团军之间拉开的五十英里长的间隙,卢钦斯基的苏军第28集团军从第二梯队被调往柏林东南地域。施普伦贝格只是在十分猛烈的轰炸和炮击粉碎了德军的拚死抵抗以后才落入扎多夫的第5近卫集团军手中。科罗捷耶夫的苏军第52集团军和斯维尔契夫斯基的波兰第2集团军向德累斯顿发起的进攻进展缓慢,因为格雷泽尔从格尔利茨地域反攻,突入它们的南翼。这就促使科涅夫把彼得罗夫派往该地域,照科涅夫委婉的说法,其目的是使部队振作起来。 
   4月20日上午,经过六十分钟的炮火准备之后,罗科索夫斯基的第2白俄罗斯方面军强渡奥得河,突入了梅克伦堡,进攻曼陀菲尔的第3装甲集团军。格里申的第49和波波夫的第70集团军几乎无所进展,只有巴托夫的第65集团军设法夺取并扩大了一个桥头堡,能见度差和恶劣的飞行气象条件都帮了德军的大忙。因此,曼陀菲尔才得以暂时守住阵地。 
  在柏林,苏联军队正突入市郊。担任朱可夫右翼的佩尔霍罗维奇的第47集团军几乎从北面包围了该城。4月22日该集团军在亨尼希斯多夫渡过了费尔河往南向波茨坦推进;同天傍晚,普霍夫的第13集团军抵达从西向南穿过尤特博格的铁路线。两天以后,第1乌克兰方面军和第1白俄罗斯方面军在柏林东南会合了。4月25日,列柳申科的第4近卫坦克集团军和佩尔霍罗维奇的第47集团军在柏林以西会合。柏林城和布赛的第9集团军被团团围住。同一天,扎多夫的第5近卫集团军在易北河畔的托尔高附近(距其南面的德累斯顿约五十英里)遇到了美军第1集团军的巡逻队。于是,德国就从中央被分割为南北两部分。 
  文克在易北河以西与英美军队的作战中损失了相当多的装甲部队,但仍拥有不少坦克、强击火炮和装甲运兵车。第12集团军已与在维滕贝格和尤特博格之间的南翼苏军接火。文克希望美军在易北河按兵不动,他好把背部转向西方,开始进军波茨坦,包围柏林。4月29日,文克的部队对贝尔齐希附近的苏军第5近卫机械化军实施突袭。当时该军正在安安逸逸地休息。文克使用一支由强击火炮和步兵组成的合同部队很快就突入苏军后方。在贝利茨,文克的部队重新夺得了一所曾被苏军占领、住有三千德军伤员的医院,然后抵达波茨坦湖,撤走了被围困的波茨坦守卫部队。可是到那时,第12集团军已经筋疲力竭,不能承受苏军即将对其延长的两翼发动的猛攻。文克在此等待第9集团军与他会合。 
  戈尔巴托夫的苏军第3集团军在西南方向的埃尔克纳和措森之间的地域打进了一个楔子,把第56装甲军赶回柏林,并切断了它与南部的布赛第9集团军的联系。戈尔巴托夫认为布赛的部队起先的抵抗不及他在东普鲁士遇到的抵抗顽强,可是一当第9集团军被围困,战斗就变得激烈了。布赛的第9集团军和被科涅夫的包抄赶往北部的第4装甲集团军的若干部队溃不成军地败退下来。被围困的部队遭到严重损失,特别是受到猛烈的轰炸。它们从施普雷瓦尔德向正西方向的卢肯瓦尔德运动。道路上挤满了难民和掉队的士兵,他们不时受到竭力阻止他们西进的苏军第13集团军和第3、第4近卫坦克集团军的攻击。德军的补给和运输系统早已崩溃,海因里希力图尽其所能救出他所能救出的一切,他把伤员、平民和部队送往美军手中,以获得相对的安全。在这场大厮杀中,传来一道由约德尔签署的命令,可是几乎无人予以理睬。命令指示在柏林南面建立一道稳固的战线以便中央集团军群依托它实施反攻。4月29日,位于贝利茨与柏林正南的卢肯瓦尔德之间的第9集团军,出于苏军飞机和坦克的攻击,在白天不能有任何行动。在随后的两个夜晚中,根据不同的估计,总数从三千至三万之间的部队与老百姓一起乘夜暗渗入到文克的第12集团军的驻地。除了第56装甲军和在柏林零星溃散的部队外,布赛的第9集团军已不复存在。5月1日,文克率领伤员和大批难民准备退守施滕达尔和唐格明德之间的易北河,在那里,他的一个军长埃德尔斯海姆正企图与美军第9集团军谈判投降和接纳德国伤员的条件。 
  在柏林以北的梅克伦堡,情况十分混乱。施泰纳集群4月21日接到元首令它以四个师的兵力向南部的柏林发动进攻的命令。可是事实上,他只拥有薄弱的党卫军警察第4装甲护卫师和一师海军士兵。前者已在但泽损失了大部分重装备。由于另外两个师还没与他会合,他便按兵不动。施泰纳不受维斯拉集团军群司令海因里希的管辖,海因里希因第9集团军即将覆没,所以只统帅曼陀菲尔的第3装甲集团军。到那时,第3装甲集团军自身也难以在奥得河下游抵挡住罗科索夫斯基。约德尔把他的最高统帅部参谋特遣组迁往柏林以北的菲尔斯滕贝格这个安全地方,凯特尔又赶来为援救元首和首都作最后疯狂的努力。海因里希想把施泰纳集群和调离文克集团军的霍尔斯特军置于他自己的指挥之下,因为这两支部队能保证曼陀菲尔在拉特诺和奥拉宁堡地域的南翼的安全;可是仍企图用它们来进攻柏林的凯特尔却不同意。4月27日,经过一周的苦战,罗科索夫斯基离开他在奥得河上的桥头堡,开始向普伦茨劳进军。这样做有将第3装甲集团军分割为二的危险。海因里希从无掩蔽的斯温明德沿海地域撤退,为了挽回局势,他把仅有的后备力量,即从西部撤退下来的一个装甲护卫师和一个装甲师的部分部队全投入了战斗。到那时从北部进攻柏林已完全不可能,可是凯特尔也模仿元首的绝招,开始高叫有人背叛。 
  七年来,凯特尔第一次摆脱了希特勒的控制。凯特尔没有野战指挥经验,他在乡间四处奔走,给部队出难题、威胁指挥官,他惊恐地发现海因里希没有得到元首和他本人的准许已经开始有秩序地撤退了。4月28日,约德尔通过无线电台向希特勒汇报了情况,禁止维斯拉集团军群继续后撤。当日深夜,海因里希在电话里报告说,尽管他奉命不得撤退,他还是要继续撤退。为此他和参谋长特罗塔被解除了职务。凯特尔任命空军司令斯图登特为海因里希的继任人,但是在他从荷兰赶来以前,指挥权暂时移交给蒂佩尔斯基希。 
   1940年曾在陆军总部任军事情报部部长的蒂佩尔斯基希,现在指挥第21集团军,这是为了支撑德军在特拉诺与奥拉宁堡之间的南翼,于4月29日在第3装甲集团军背后新组建的一支部队。凯特尔描述了在一个明媚的夏天的早晨,他前往瓦伦附近去会见蒂佩尔斯基希,沿途乘车穿过林中骑径和车道,避开大道和村庄以及作战的喧嚣声,因苏军部队正在菲尔斯滕贝格附近的密林中搜索。蒂佩尔斯基希诚挚地一再恳请凯特尔不要把维斯拉集团军群的指挥权交给他,最后凯特尔还是不得不命令他担任此职。办完了这件事,凯特尔和约德尔离开战地前往多宾。在多宾,希姆莱交给他们一封元首在4月28日给凯特尔的无线电报,索要文克、布赛和霍尔斯特的先头部队突入柏林时的位置。4月29日晚上,凯特尔答复说,突入柏林已毫无希望,并建议元首应向外突围或坐飞机离开柏林。对这封电报,希特勒当然不屑回复。此后,凯特尔和约德尔在赴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的途中,仍旧开完了每日例行的军事会议,在会上,他俩还郑重其事地相互介绍情况。 
   4月28日希特勒的宣传部告知他,路透社发表了一篇有关希姆莱企图与西方大国谈判的报道,这使希特勒大发雷霆,臭骂希姆莱、施泰纳和党卫军。希姆莱在元首总部的代表、爱娃·布劳恩的妹夫费格莱因被怀疑是同谋,而且出于他在夏洛滕堡被捕时身着便服,又被怀疑为企图逃跑,因此立即受到审问并奉希特勒之命枪决了。尽管博尔曼在4月30日还准备给邓尼茨发一封电报,以元首的名义命令他对这位帝国党卫军的首脑立即采取无情的措施,但是,希姆莱已安然逃离元首的掌心,只好声明断绝关系。 
  在柏林东南郊,第56装甲军在齐格勒的第11党卫军诺德兰装甲护卫师的掩护下渡过了施普雷河,该装甲护卫师在新克尔恩地区占领了阵地。魏丁格对该师的固执极不满意,撤掉了齐格勒,换上克鲁肯贝格。第18装甲护卫师在格吕内瓦尔德,而明兴贝格装甲师在滕珀尔霍夫。大约希特勒青年团的一千名团员守住通往施潘道的费尔河桥梁,准备迎接文克的到来。位于该城西南方、费尔河附近的加托机场仍在使用,从加托到市中心的空中运输由费赛勒怪鸟式飞机和教练机实施。夏洛滕堡和勃兰登堡门之间的大道(被称作东西轴线或夏洛滕堡肖塞)原先曾用作三引擎容克52飞机的简易机场。可是这一临时性的简易机场出于防空炮火和能见度差造成飞机坠毁而不久就停用了。至4月25日加托机场已不能使用。 
  就在那天,科涅夫的第1乌克兰方面军从柏林南郊包抄上来,左翼是雷巴尔科的第3坦克集团军,右翼是卢钦斯基的第28集团军。策伦多夫、利希滕费尔德、兰克维茨和马林多夫都已被攻占,只是在德军用一定的兵力守卫的特尔托运河上苏军短时间受阻。科涅夫的部队以小股的诸兵种战斗群作战,每一战斗群的编成内有一个步兵连,数辆坦克和火炮以及一支工兵特遣队,然而它们饱尝了在居民地作战所遇到的各种艰辛。坦克损失惨重,科涅夫说损失了约八百辆,大部分是在柏林城内被击毁的。柏林守军不时地出现在苏军后方,他们是事先躲藏起来或是通过小巷和下水道来的。苏军有的伤亡是4月25日苏联空军实施的猛烈轰炸造成的,另外,苏军部队中也出现互相误伤的情况。在4月25日这天伤亡不计其数,科涅夫和朱可夫两人都吁请斯大林规定一条战斗分界线,于是确定从滕珀尔霍夫到市中心动物园为分界线。 
  科涅夫负责柏林南区,朱可夫的第1白俄罗斯方面军负责柏林东区、北区和西区的一部分。在东区,崔可夫的第8近卫集团军和卡图科夫的第1近卫坦克集团军在施普雷河以南而别尔扎林的第5突击集团军则位于该河以北,库兹涅佐夫的第3突击集团军和波格丹诺夫的第2近卫坦克集团军扼守柏林的北郊和西北郊。吹毛求疵的崔可夫批评在大城市使用坦克集团军发动进攻是错误的,他的批评不无可取之处。崔可夫也不喜欢朱可夫,因为他总是把攻势进展迟缓的责任推卸给他的部下而不是从自身或他的参谋部里寻找原因。此外,平素多疑、沽名钓誉的朱可夫(崔可夫的用词)4月24日打电话给崔可夫要他派出巡逻队搞清科涅夫是否真的突入柏林,到达崔可夫的左翼了。对此崔可夫也深为反感。 
  以后三天,两条战线迅速向市中心合拢,至4月28日柏林的整个南区和东区差不多一直到蒂尔加滕都在苏军手中了。在西南面,夏格滕堡,哈伦泽和威尔默斯多夫仍在德军手中,因此,苏军可能仍难以抵达西面由希特勒青年团坚守的费尔河桥梁。洪堡和腓特烈海因之间的东北郊仍由德军占领着,但是在蒂尔加滕北部边缘的老莫阿比特失陷了。在南区崔可夫离总理府只不过一千码。而北区的第2坦克集团军距总理府约一英里之遥。 
  戈培尔把文克在4月29日逼近波茨坦作为一个响亮的口号,号召柏林守军团结起来、激励他们作出新的努力;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事态的发展表明对文克、施泰纳或布赛都无可指望。那天清晨四点钟,阿道夫·希特勒在已经决心结束自己生命的情况下签署了处理身后遗产的遗嘱。签署是由他贴身小圈子里的博曼和布格道夫作见证,自从一年前有人企图刺杀希特勒以来,他们组成了一个围绕在希特勒周围的结合紧密而几乎无法渗透的小集团。这个三人小集团的第三个成员菲格莱因躲在外面。另外两位签署者是戈培尔和克雷布斯。在这份留给后代的遗嘱中,元首把发动1939年战争的责任推卸得一干二净,就放弃国土一事他转弯抹角地谴责德军陆军军官。戈林和希姆莱被作为叛徒开除,邓尼茨被指定为总统和武装部队总司令。希特勒在他行将就木之时仍继续干预其事,指定邓尼茨政府的成员,其中包括戈培尔、博尔曼、赛斯·英夸特、格赖姆、舍尔纳和冯·克罗西克。4月30日下午,他和他的新妇爱娃·布劳恩自杀身死。 
  当天傍晚,从党卫军诺德兰装甲师防区派来的一名打着白旗的军官被送往崔可夫的第8近卫集团军的前方支撑点内,他询问是否准许克雷布斯穿越防线。还不到清晨四时,这位最后一任参谋总长在第56装甲军参谋长杜欧芬格和一位在德军服役的操俄语的拉脱维亚上尉的陪同下,出现在崔可夫的司令部。克雷布斯代表戈培尔和博尔曼请求停战,崔可夫把他的请求用电话传给朱可夫,从那里再传给莫斯科。根据苏联的说法,克雷布斯被授权谈判签订一项允许德国的新政府集会和从事和平谈判的停战协定。这引起了一场持久的争论:究竟是先停火后投降呢,还是先投降后停火?午后,德方返回总理府,没有达成协议。苏军开始对蒂尔加滕和在它正东和东南方的政府大厦发动最后的突击。 
  在地下避弹室内,戈培尔和博尔曼仍在新任命的邓尼茨政府中争权夺位,企图把这位海军上将当作他们的工具。他们两人都通知邓尼茨:他已被指定在元首死后当希特勒的继任人,但是他们没有告诉他希特勒事实上已经死了。直到第二天上午十一时,当他们把希特勒已在六小时前毙命的消息告知朱可夫和斯大林时,他们才狡猾地通知邓尼茨遗嘱已经生效,邓尼茨据此可以推断,但事实上还不能确认元首已经死了。下午三时当克雷布斯已返回总理府,允许柏林的残兵败将与邓尼茨会合的希望已完全破灭时,这位杰出的海军元帅才被告知事实真相。戈培尔和他的夫人杀死了他们的孩子和他们自己。据信,布格道夫和克雷布斯开枪自杀,而博尔曼和元首宫廷的剩余人员企图从总理府和市中心穿过苏军防线逃跑。 
   5月2日午夜刚过,崔可夫集团军的一个师收到第56装甲军发来的一封俄语无线电报,要求停火并在波茨坦车站铁路桥迎接苏方的军事谈判代表。5月2日柏林德军司令魏丁格将军投降并号召所有德军停止抵抗。至当天下午,一切战斗均已停止。 
第三十五章 尾声 
艾伯特·西顿 [英国] 
[出自《苏德战争 1941-1945》] 




   4月29日,在意大利的德军司令向亚历山大陆军元帅投降;5月2日,意大利战场的一切敌对行动全部停止。在西南欧的G集团军群司令以及在挪威、丹麦和荷兰的德军司令也相继投降。 
   4月的最末一周,希姆莱企图通过瑞典的贝尔纳多特同丘吉尔联系,以便能在西线而不是在东线投降。这个求和表示遭到拒绝,答复是德国政府的投降必须是无条件的,而且应该同时向英美两国和苏联投降。苏联得到通知:这次接触被拒绝了。既然同西方单独休战已无希望,德国野战集团军群和集团军的司令官采取了他们所能采取的措施,往往不顾柏林的命令,向西方各同盟国作战术性的投降,以保全他们的部队不为苏军俘获。在库尔兰和费里舍河的被围部队没有撤退的可能。维斯拉集团军群和文克的第12集团军连同随军的难民纵队迅速退却,以便抵达维斯马附近和易北河以西的英美军战线寻求保护。在更南面,舍尔纳的中央集团军群、伦杜利克的南方集团军群以及正从巴尔干各国撤退下来的勒尔的东南指挥部都处在危险的暴露阵地上。 
  德国政府的新首脑邓尼茨已经指示西线的所有德军部队向英、美联军投降,并且命令所有潜艇回港。5月5日,他派遣海军总司令冯·弗里德堡去兰斯见艾森豪威尔;第二天,约德尔也去了。艾森豪威尔意识到德国代表团是想赢得时间撤退它在东线的部队,便威胁代表团,说如果不签署立即无条件投降书,就马上封锁英美边界,不许任何人越过。5月7日,约德尔照办了;两天以后,在柏林的凯特尔又签署了承认第一份投降书的第二份投降书。与此同时,德国部队和平民继续大规模向西运动。他们能否得到许可越过东线和西线的边界,似乎因地而异。在梅克伦堡,军队和难民都能入境;在勃兰登堡,部队可以渡过易北河,而平民则不行。在波希米亚和南方,部队和平民在炮口下停止前进;缴了械的战俘被移交给苏军的事例也发生过几起。东线的德军司令官即使知道苏联已把他们列为战犯仍坚守岗位并率所部投降苏军,只有少数例外。 
  在德国和俄国悠久历史上的这场最大的战争就这样宣告结束了。苏联的损失不得而知,但是,据说由于种种原因而死亡的军民总数约达二千万人。从1941年6月22日至1945年3月31日,东线战场上德国部队伤亡人数为一百万零一千人死亡,三百九十六万六千人受伤,还有一百二十八万八千人失踪,总数刚刚超过六百万。这些数字表明德军在俄国的损失十分巨大。苏军的伤亡(包括六百万囚犯在内)可能达一千四百多万,其中约一千万人丧生。 
  战争开始时,德国吉星高照,俨然是欧洲的霸主,它建立了希特勒自夸为千年不衰的欧洲新秩序。相形之下,苏联显得只是二等国家,因而丘吉尔在1940年和1941年,可能是指靠美国会支援他,便推断即使苏联站在德国一边参战,大不列颠以它的联邦和帝国的力量最终必能赢得胜利。1939年,苏联对它的从未经受战争考验的革命武装力量缺乏信心。1940年,莫洛托夫曾经担心英国会干涉芬兰冬季战争;1941年,苏联是在德国强大军事力量的魔影下过活。然而战争结束时,苏联尽管由于人力的损失巨大而受到很大的削弱,但却以胜利者的傲岸姿态出现;而德国作为一个政治和军事因素,却已遍体鳞伤,且被两大势力集团弄得四分五裂。 
  苏联胜利和德国失败的原因已讨论过了。希特勒应该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负责;德国初期在西线和东南欧获得的胜利大半要归功于希特勒。毫无疑问,德国东进攻打苏联的动力来自希特勒一个人。对于德军在斯大林格勒的大败,希特勒要负完全责任。由于盲目地坚持刻板的防御和固守阵地,他丧失了主动,因而帮了敌人的忙;这个敌人的成功是靠建立和调遣预备队,在选定的战区和地段上构成兵力、兵器上的决定性优势。姑且不讲希特勒在指挥野战部队上所犯的战略和战术错误,当他因政治上的判断错误而开始在两条战线上作战时,他已经招致了德国的失败。敌方所占的优势太大,面对这样一个联盟,德国不可能取得胜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