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宣贯」中国邮政企业文化体系解读之六——视觉识别系统(上)

 京城客家人老黄 2017-09-16

中国邮政企业文化体系解读

视觉识别系统之静态视觉、动态视听模块

视觉识别系统是中国邮政企业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遵循中国邮政理念识别系统价值要项的内涵要求,设计了静态视觉、动态视听、文化活动、邮政榜样、环境建设等五个模块。该系统影响着企业的管理效能,关系着企业战略落地和形象塑造。其价值在于指导和帮助各级邮政企业和全体干部员工强化传播意识、更新传播理念、遵循传播规律、做好传播实践,进而激活传播生产力,积极推动中国邮政对内实现政令畅通,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对外树立良好企业形象,扩大公信力和影响力。

「文化宣贯」中国邮政企业文化体系解读之六——视觉识别系统(上)

静态视觉模块

静态视觉设计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邮政企业形象管理手册》构成了邮政企业静态视觉模块的主体,《企业形象管理手册》对企业形象、网点外部、装修工艺等内容进行了全面规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

「文化宣贯」中国邮政企业文化体系解读之六——视觉识别系统(上)

静态视觉模块对《企业形象管理手册》五大部分的内容进行了全面分析解读,对五部分内容建立了目录索引,易于查询和使用。在实施中,要树立和强调《企业形象管理手册》作为企业标准的权威性,解释规范化使用《企业形象管理手册》的意义,提高对规范使用的重视程度。

中国邮政《企业形象管理手册》目前已编制五部分,各部分关系如下:

「文化宣贯」中国邮政企业文化体系解读之六——视觉识别系统(上)

第一部分:基础设计

规定了邮政徽标、专用字、标准色和辅助色、标志制图、标志式样、禁用示例等,是邮政企业形象系统和静态视觉模块的核心部分,也是企业形象塑造与传播的基础要素。

第二部分:网点外部视觉形象

对设计网点外部形象的店招、网点名称牌、业务宣传牌、灯箱、楼宇标志、防撞条、推拉标志等作出统一规定,在实施外部装修时应根据场地条件严格据此进行设计。

第三部分:网点内部视觉形象

对网点的总体设计、平面布局、平立面、柜台、宣传牌、指示牌、主题墙、用具用品等作出统一规定,在实施内部装修时应根据场地条件严格据此进行设计。

第四部分:网点装修工艺要求

对网点的基础装修、指示标志、主题墙、用具用品等内容进行材料、规格方面的规定,主要在视觉控制上提出要求,不作为质量检测依据,装修施工的质量检测需要参照相关国标、行标进行。

第五部分:其他视觉形象应用

对前四部分未涉及的内容进行补充规定,完善系统,避免疏漏。相关应用在执行时应严格遵照规定。

「文化宣贯」中国邮政企业文化体系解读之六——视觉识别系统(上)

动态视听模块

动态视听是指通过会议、公文、培训等“行政载体”和报刊、电视、网络、移动客户端等“新闻媒体”以及其他有效传播手段,开展的有关政令类、新闻类、知识类、文化类等信息传递的企业传播活动。

中国邮政动态视听5W模型主要涵盖了一个完整传播活动中“谁来传”“传给谁”“在哪传”“传什么”“何效果”五大核心要素。

「文化宣贯」中国邮政企业文化体系解读之六——视觉识别系统(上)

「文化宣贯」中国邮政企业文化体系解读之六——视觉识别系统(上)

“需求”是传播活动的起点和出发点。根据传播主体的四需求,总结出了传播需求的四个“力”:

铸造凝聚力:通过传达企业战略、传播企业文化、传递正能量,使百万员工同心同德、通力合力。

激发战斗力:通过邮政战略、邮政文化、邮政业务的有效传播,使全体员工面对挫折有韧劲、面对难题有冲劲、面对任务有干劲。

提高公信力:通过邮政理念、邮政服务、邮政产品的有效传播,向社会及公众展示中国邮政承担社会责任、有作为、有担当的社会形象。

扩大影响力:通过邮政榜样、邮政事迹、邮政故事的文化包装和宣传,提升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文化宣贯」中国邮政企业文化体系解读之六——视觉识别系统(上)

中国邮政的传播受众,既有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岗位职级、不同教育程度的内部员工,又有需求多样化的外部服务对象。根据受众细分策略的关键步骤和线性程序,提出了四个“有”:

有意识:在新的传播生态下,要做好传播这项巨大而复杂的“工程”,需要有受众细分的理念和意识。

有分层:在受众细分理念的指导下,对目标受众进行深度扫描,实现科学甄别和取舍,以有效锁定具有共同特征的受众群体。

有聚焦:在对具有“共同特征”的受众群体进行定位分析的基础上,从心理诉求、社交特点、媒体习惯等维度进行白描式汇总。

有对策:在充分做好前三个步骤的基础上,科学理性地开出具有“信息在哪儿传”+“信息怎么传”的“诊方”。

「文化宣贯」中国邮政企业文化体系解读之六——视觉识别系统(上)

中国邮政的传播媒介包括会议、公文、培训等“行政载体”,报刊、电视、网络、移动客户端等“新闻媒体”以及其他有效传播手段。“整合4原则”中的四个“化”概括了媒体整合策略的基本原则和重要遵循。

多元化:侧重传播手段,充分利用中国邮政拥有的媒介资源,通过渠道组合、多媒并举,实现信息传播的“遍在效应”。

互动化:侧重传播特质,在传播过程中通过互动化媒介或媒介的互动化功能,吸引受众参与,增加受众体验,增强传播效果。

即时化:侧重传播速度,对指令传达和新闻报道要迅速及时,确保信息的时效性和新鲜度,以满足受众对信息实时、快捷、直接的需求。

周期化:侧重传播频率,传播活动需要整体策划信息在各类媒介的传播频次,以实现信息传播的“累积效应”。

「文化宣贯」中国邮政企业文化体系解读之六——视觉识别系统(上)

传播受众的细分策略和传播媒介的整合策略决定了传播内容不能千篇一律、无的放矢。中国邮政在传播内容的策划设计上,要领体裁衣、对症下药。“定制4要求”中的四个“性”从表达、语言、形式、内涵等四个维度,对如何定制传播内容明确了具体规定。

针对性:侧重信息表达,要针对不同受众和不同媒介,做出不同的内容设置。

丰富性:侧重语言选择,要选择合适得体的语言风格,以满足不同受众的多种需求,以适应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

多样性:侧重形式策划,是指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要采用不同的表现形式,以呼应媒介特点,切中受众心理。

一致性:侧重内涵设计,是指在任何情况下,传播内容都要保持内涵的一致性,以实现信息达成“一致性理解”的传播初衷。

「文化宣贯」中国邮政企业文化体系解读之六——视觉识别系统(上)

传播的最终效果要通过“沟通”来实现验证和反馈。“沟通4要点”中的四个“重”就是从“过程”的视角来解剖如何有效实现沟通。

重双向思维:传播主体要有同理心,要换位思考,多站在受众者的角度考虑传播内容的设置和传播媒介的选择,以实现传播目标。

重受众反馈:传播主体要注意反馈,注重倾听和分析受众的期待和需求,从受众的反馈中获得有益的信息,成为下一次传播的重要参考。

重效果跟踪:传播过程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做好数据挖掘和客观分析,以检验本次传播实践是否满足最初的传播需求。

重闭环管理:信息传播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要善于总结信息传播的经验和不足,以有效指导下一次传播实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