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气有根,命才有根!千年古方如何帮人“定气根”?

 中医聚会图书馆 2017-09-16

气,本属于中国古典哲学范畴里的重要概念,为宇宙万物的共同物质基础,乃世界的本源。到了中医学奠基之作《内经》里,先贤充分吸取了气的哲学意义,将气看作人生命的本源。所以,《素问》里才说:“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生命活动的开始、发展、变化、衰亡,莫不是气化的结果。

那么,在我们的人体中,和气密切相关的脏腑是哪些呢?答案非肺肾两脏莫属。原来,人出生以后,总要靠呼吸才能维持气在体内的运行流转。而肺肾两脏,对呼吸的影响,对气血在周身的运行,以及脏腑功能在气化作用下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君不闻《类证治裁》里说:“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所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气有根,命才有根。气根,就藏在肺肾两脏之间。

但是,受先天禀赋、后天疾病、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等各方面的影响,肺肾两脏虚损的人,有很多。这里面最常见的,就是常年吸烟等因素,造成的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气肿慢阻肺等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而且这部分患者,往往在发病日久的情况下,才会使得肺肾两脏之气大伤。

这个时候,我们会有什么症状呢?一,咳喘不已,声音低怯。这是肺气虚弱所致。二,痰色黄而黏稠。这是肺肾两脏主水液代谢职责未能完成,令水湿内体内停,郁结在肺内而成。三,咳嗽带血丝。这是肺中痰邪凝结日久化热,灼血络而至。四,周身容易水肿。这就是痰湿内积,泛于皮肤所致。

上述种种症状,在一些老肺病患者身上,是十分常见的了。

那么,这个时候该怎么办?今天“精诚名医汇”为你说上一张古方,它可以帮助我们补肺肾、定气根,化解痰热。这就是千古名方“人参蛤蚧散”。

准备蛤蚧一对儿,人参、茯苓、知母、贝母、桑白皮各60克,甘草150克,大杏仁180克,研为细末 ,每次服用3到6克,每天服用2次。现在,这组方还被加工制作成各类成药,服用时可以依照说明书执行。

说说此方到底是如何帮助我们定气根的吧。

话说里面的君药,乃是人参和蛤蚧。人参和蛤蚧的搭配,在参蛤散中可见一斑。那蛤蚧,性味咸,平,入肺、肾经,功在补肺益肾,纳气定喘,助阳益精。那人参,可以大补脾肺,滋补元阳。两者伍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扭转患者久病所带来的肺肾两虚之症候。为了让蛤蚧和人参的效力更好,此方还加入了甘草,使得力道更加显著。

方才说过,脾肺气虚,导致水液不得运化形成痰湿,是造成咳痰、咳血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要着意化痰。用什么?用茯苓。茯苓能健脾渗湿,帮助我们消除水肿,同时也帮助我们绝生痰之源。

接下来,我们要对患者的咳喘症状来治标了。首先,我们用了杏仁和桑白皮。那杏仁,性味苦,温,入肺、大肠经,功在祛痰止咳,平喘。那桑白皮,性味甘,寒,入肺经,功在泻肺平喘。这两味药,都是很好的肃降肺气之药。其次,我们还用了知母和贝母。知母和贝母联用,其实可以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的二母散看出一些端倪来。两者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的效用,对于痰多、黏稠、咳血等症有很好疗效。

就这样,全方补中有泻,标本兼治,对肺肾气虚所致的呼吸系统疾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什么样的人适合用此法呢?这就是老肺病,见咳痰黏稠、色黄、声音低微、痰中带血,身体略有浮肿等症状的人。我们在应用前,要请中医师辩证指导,随症加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