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到底要干嘛——毛焰的精神肖像

 WQ_AI_LYS_999 2017-09-16

人的外形在他那裡退居到次要的地位,精神的质地成为他的主旨。他要挖掘人性中最隐蔽最细微的部分,将它们提炼为视觉的衝击。毛焰故意不去描绘衣著,故意抹去人的外表的时代特徵,因此人变成了符号,个性变成了共性,形象不再局限形象本身,而成为一种普遍意义上人的灵性。个体的人进入了普遍的人,物的存在演化成形而上的存在。毛焰由此提升了自己艺术的品格,从貌似简单的做法中获得了複杂的表述。

  ——李小山




作为一个敏感的画家,毛焰十分注重提炼绘画语言的迷离感,选择了高灰色调为载体,在这种难以捕捉的色调中寻求色彩冷暖、虚实的微妙变化,从而造成了虚无缥缈、迷离不定的效果。



不仅如此,他还弱化了人物的立体感,并将人物与背景之间的分界模糊化,让人物肖像渐渐地隐没于背景中,这种处理方式使得他所处理的人物都像是灵魂,而不像是实体,这样一来,就造成了一种极其微妙的、观念性极强但又不甚明确的效果。


Portrait of Thomas No.2, oil on canvas, 2014



Leah,2014,330x200cm



微胖的裸女-Plump-Lady-,布面油画-Oil-on-canvas,-330200cm,-2013Oil-on-can


小托马斯肖像NO.4 布面油画 2013年



苏格兰的Andy,2013-2014,150x100cm



小戴,2013-2014,130x90cm


埃尔.格列柯

布面油画 75×55cm 2012-2013年


托马斯

布面油画 36×27.8cm 2013年


毛焰《小托马斯肖像》2011-2013年


小托马斯肖像

布面油画 36x27.8cm 2012年


毛焰《小林》2012年


珀西

布面油画 36×27.8cm 2012年



托马斯

布面油画 110cmx75cm 2010年


毛焰 (B.1968)托马斯2008 年作



毛焰 (B.1968)托马斯肖像 No.62008 年作


托马斯肖像

布面油画 110x75cm 2006-2007年






“恰恰是因为他身上没有任何附属性,和当代艺术、当代中国的概念没有任何关系,我才选择托马斯作为我绘画的对象”


























毛焰《青年郭力-缅怀德拉克洛瓦》1996年



毛焰《古典女子》1994年


毛焰《伫立的青年》1993年


毛焰《青年小卡的肖像》1996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