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在太虚幻境的命运册里,宝钗和黛玉不分伯仲,并列第一。如芙蓉牡丹,珠玉宝石,她们各司其美,各灿其华。
世外仙姝的林黛玉一身诗意娇俏灵动,山中高士的薛宝钗才华内敛凝重端庄;黛玉因寄人篱下伤心感叹,宝钗则因富贵安然而淡泊通达,看似无情,却经常给人带来一些不期待的温暖。 一 第三十七回,大观园里第一次起诗社,湘云没有参加,她知道后就急不可耐地放出豪言,明天自己做东道主再起一社。可是做东道主就要花招待费,她没有想到自己手头拮据的境况,若食言则失面子,此时的湘云该多么心焦为难! 宝钗帮她出谋划策并解决了难题。原文如下: 至晚住宝钗处,宝钗分析道:‘‘你家里你又作不得主,一个月通共那几串钱,你还不够盘缠呢。你婶子听见了,越发抱怨你了。况且你就都拿出来,做这个东道也是不够。难道为这个家去要不成?还是往这里要呢?”一席话提醒了湘云,她踌蹰起来。 宝钗接着替她铺排,家里伙计的田里产很好的螃蟹,正要请老太太们赏桂花吃螃蟹,‘’你如今且把诗社别提起,只管普通一请。等他们散了,咱们有多少诗作不得的。我和我哥哥说,要几篓极肥极大的螃蟹来,再往铺子里取上几坛好酒来,再备上四五桌果碟,岂不又省事又大家热闹了。”湘云听了,心中自是感服,极赞他想的周到。 可以想象一下,在这样的时刻,有一个人站出来,想你所想急你所急,解除你的难题,化解你的尴尬,又不要交换回报,真真的就是及时雨闷日风啊!有朋友如此,就把真心奉献,引为知己闺蜜,当是幸运之事。 加上给黛玉送燕窝一事,历来就有人说,宝钗收买人心。若只管防人心机,拒人帮助,把自己包裹起来,那岂不成了装在套子里的人?这样的人遇事也很难对人伸出援手,只有做冷漠的孤独侠了。 宝钗没有要事需要湘云荆轲刺秦,或者感动黛玉将来替她浴血救阿斗。她俩连父母都没有了,帮不了她什么,反而是宝钗真心地帮助她们。若说宝钗所做都是为了争宝玉,以宝钗的智慧,她应该深知宝玉和她不是一路人,将来担不起男人安身立命的重任。 她喜欢宝玉,那只是对异性的一点点青春萌动,未必是真爱要去夺他。宝钗安分随时,信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道德。那种认为宝钗处处心机步步奸诈有意识地争夺宝玉的看法,曲解了曹公塑造宝钗的本意——‘‘山中高士晶莹雪’’,降低了这一人物的思想意义。 二 第四十八回,对香菱的提携,更是不着痕迹地表现出宝钗善意体贴的温暖。 香菱是仙风道骨的甄士隐女儿,小时被拐子偷去,最后又被卖给了呆霸王薛蟠做妾,狼窝里长大虎口里挣扎,她却如一朵莲花,净清无瑕,玉润雪晶,丝毫没有污浊到心灵。薛蟠挨柳湘莲打之后,自觉没脸见人,就张罗着出去学买卖。宝钗就和薛姨妈商量把香菱带进大观园,香菱喜不自禁,原文写道: 香菱道:‘’我原要和奶奶说的,大爷去了,我和姑娘作伴儿去.又恐怕奶奶多心,说我贪着园里来顽,谁知你竟说了。‘’ 宝钗笑道:‘’我知道你心里羡慕这园子不是一日两日了,只是没个空儿,就每日来一趟,慌慌张张的,也没趣儿。所以趁着机会,越性住上一年,我也多个作伴的,你也遂了心。’’ 香菱本是她哥哥的妾,哥哥不在香菱应该伺候婆婆,她思慕大观园却也不好意思张口。这事本跟宝钗没有关系,宝钗体谅到香菱的心思,主动向母亲提出来要香菱进圆子里陪她。 宝钗何曾需要陪伴?只是为了满足香菱的愿望而已。自此香菱入住大观园,和黛玉学诗,和丫鬟斗草,命运收起獠牙,开始对她展露温柔的一面,带她走进春天,过上一段美好快乐的日子。 如果说香菱的一生是在黑暗里前行,那么,大观园里的生活就是阳光照耀的地带,这扇大门是宝钗为她开启的。没有任何功利,只想带你走进光明,温暖你苦难的人生。 三 宝钗处事周到,办事公平,慧眼识人。贾环是大家都厌弃的人物,好事没有谁会想到他,薛蟠外出带回来的礼物,宝钗也送一份给他,赵姨娘得到尊重,感受到了少有的快乐。 协理大观园,宝钗提出的建议很得人心:分派任务的婆子们一年辛苦劳作,收入不必上交,年底拿出些钱来分给没有活计收入的,大家都能得到好处,老妈妈们个个喜不自禁。 不嫌贫寒,择其品格,给兄弟薛蝌定亲岫烟,表面上是薛姨妈做主,实际上宝钗起着重要作用,并时时暗地里接济岫烟。 凤姐生病需要人参配药,王夫人到处找不到,深叹从前多少好的送人,自己用时就没有了。宝钗劝她,人参不过是药,不必珍宝似的密敛起来,原该接济人的。多么通达透彻的理解,真不愧是‘‘山中高士晶莹雪’’! 宝钗是封建时代的淑女。才华横溢又藏愚守拙,世事洞明又明哲保身。她有城府,有时也圆滑,但城府不代表算计,圆滑不代表奸诈。那是封建礼教的指引,她恪守它,认为这样做是对的,最道德的。她做得自然和谐,如鱼得水又浑然不觉。 她经常不经意地闪现光辉,给人带来温暖。在冷漠的外表下,有一颗通达惠泽的心。 如果设置这样一个标准,评选上下五千年里的女人:才华横溢又温良贤淑,艳压群芳又沉稳内敛,享得富贵又耐得凄凉,那么,薛宝钗定会榜上有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