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宝钗和黛玉:宝玉何其有幸,曾遇到两个慧根深厚的女子

 少读红楼 2021-04-11

红楼梦里,宝钗和黛玉,出身好,容貌美,诗才佳,是大观园里,最出类拔萃的两个女孩。

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娇弱清丽,具西施之美。宝钗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生得莹润秀美。

黛玉母亲亡故,听从父亲建议,寄居外祖母家。宝钗和寡母兄长去姨母家暂住。

两个女孩在贾府相遇。论处事,宝钗圆融,黛玉清高。宝钗生于皇商家族,哥哥薛蟠是个混世魔王,不成器。故薛父极疼爱宝钗。

父亲去世,宝钗虽是女孩,却是家里的主心骨。进贾府后薛蟠几次闯祸,薛姨妈只有问宝钗讨主意,听了宝钗劝慰方能心安。

虽都是贵族小姐,因皇商出身,宝钗比黛玉和探春迎春惜春湘云通晓世事,也见的世面多。

治理大观园章节,探春说“从那日我才知道,一个破荷叶,一根枯草根子,都是值钱的”。宝钗笑她是千金小姐的膏粱纨绔之谈。

湘云捡了邢岫烟的当票,不识为何物,拿去问宝钗。黛玉亦不认识当票。宝钗家有当铺,自然从小就见过。

王夫人为凤姐治药丸,要去外头买人参。宝钗说外头卖的人参掺假,是镶嵌了芦泡须枝的。要央了哥哥去和常交易的参行买原枝,给凤姐制药用。

皇商家族察言观色的机变,加上宝钗自身的聪慧,在大观园里,宝钗游刃有余,博得个谦逊周到的好名声。一时,宝钗后来者居上,早来的黛玉都逊色几分,落了下风。

黛玉父亲林如海为巡盐御史,探花出身,贵为科举第三名。虽是御史,林如海自有文人的清高。黛玉母亲贾敏是豪族贾家小姐,父母皆世族大家,矜贵无比。

黛玉从小在父母呵护下长大,她的清高,许是多多少少随了父母。

读者大多喜欢黛玉,她的才情,她的真实和坦诚,无不令人赞许。即便有时言语刻薄,爱使小性子,也可以忽略。

对于宝钗,读者亦是喜欢她的稳重平和,通透得体。也有读者颇有微词,认为宝钗虚伪,没有黛玉真诚。这一论断由滴翠亭借黛玉脱身而来。

不知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其一,宝钗当时确实是去找黛玉,途中戏蝶至滴翠亭,遇到小红坠儿说悄悄话。小红推窗,宝钗来不及反应,下意识说出黛玉。

其二,宝钗不说旁人开脱,直面小红未免太尴尬。况宝钗说和黛玉捉迷藏,只是猜疑黛玉在这里藏躲,并不确定。这样有自己和黛玉都不在场的可能,小红的秘密依旧没有第三个人知道。

黛玉虽喜欢哭鼻子,自尊敏感,见落花也悲伤流泪,看似是悲观主义者。其实黛玉骨子里,是乐观的。

她热爱生活,也憧憬美好的爱情。打趣湘云'二’'爱’不分,戏言惜春作画颜料单子是宝钗的嫁妆单,这都是她青春少女活泼可爱的一面。

黛玉有着不加伪饰的简单透明。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她都明明白白写在脸上。

黛玉对宝玉说过“我是为我的心”。她对宝玉,是捧出了一颗真心。好哭鼻子,使小性子,多是为了宝玉。爱情里的女孩,她的世界,只有爱情。最是容易患得患失,胡思乱想的。

一度,黛玉视宝钗为情敌。宝钗,只是黛玉宝玉感情世界的局外人。

她秀女落选,和母亲兄长暂居姨母家。元春送大家礼物,只宝玉宝钗是一样的,这或许有看中宝钗的可能。宝钗对此觉得甚没意思,时常远着宝玉。

宝钗黛玉都是极有灵性,慧根深厚的女孩。黛玉对爱情有憧憬和期望,宝钗不同。

任是无情也动人,她不憧憬爱情。黛玉困囿于情,宝钗不想要这样的苦。她做一切,都是冷静自持的。宝钗骨子里,或许是悲观的。

贵为皇商阶层,顶级富贵,她却不喜外在的装饰,大观园住的屋子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也不爱戴簪花,涂脂粉。

许是自小父亲去世,家道中落,宝钗过早体悟到世情冷暖,她明白了繁华凋敝都是世间常态,故她用淡然处世,护自己周全。

宝钗的通透,带着些许悲凉悲观。元宵节大家制灯谜,皆是预示各自的命运。宝钗的谜面为:有眼无珠腹内空,荷花出水喜相逢。梧桐叶落纷离别,恩爱夫妻不到冬。

贾政觉得宝钗年纪这么小,却有这样的词语,不是能长久福寿的人,因此暗自伤怀,叹息不已。

这条谜语,谜底为竹几,是消夏用的空心竹枕。竹几同秋扇,都是应季的物件,闲置的时日居多。

宝钗最终独自一人,宝玉弃她而去,与一僧一道消失于白茫茫大地。黛玉还尽了一生所欠的泪。

一个是世外仙姝,一个是山中高士。宝玉何其有幸,曾遇到两个慧根深厚的女子。

作者:童话。北方女子。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