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台笔者叹:'大陆制比较好'的时代快来了

 昵称UZWbF 2017-09-16

中国台湾网9月15日讯 据台湾'中时电子报'报道,近日一台湾自由撰稿人发文,感叹'大陆制造'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原文如下:

用了十年的车用影音设备最近坏了,就近找个汽车音响店换新,老板很乡土,内衣短裤夹角拖外加一付腼腆的笑容:你买台湾A还是大陆A?我反问:有什么差别?老板声调放轻:价钱有差,大陆A咖俗一点唛。我追问,那品质有差吗?老板回以腼腆:是没差啦。我回:那大陆制的吧。

台湾制优势快速减少

老板很健谈,在安装过程中我们聊了起来,他说有些客人会介意大陆制,坚持要台湾制的,因为对大陆制的产品印象不好。面对这样的客人,老板不会说陆制与台制其实没差,因为他知道说了也是白说,而且有些客人会开始念叨大陆制产品不好,老板可不愿与客人吵这个。我心想,但没问的是,是否大陆制的产品利润比较好?老板倒是主动对我说出了真相。

其实台湾制的,所有零件也都是从大陆进来,只是在台湾组装而已。也就是说,东西其实是一样的,只是在台湾组装可贴上台湾牌,也因为多了一道组装与重编说明书的成本,所以卖价稍高于陆制。

之所以有台湾厂商这么做,是因为许多消费者对大陆制的产品仍有抗拒感,觉得陆制是品质低劣的象征。对老板而言,利润其实也没差别,只是必须提供台制的选项。

谈到陆制与台制问题,总有些敏感,买卖双方通常会刻意避免聊到意识形态,如果客人是那种当场要聊政治的,老板说他的对策是:兜听伊讲,我惦惦就好。我其实大都在听老板讲话,他看我只是保持礼貌的笑容,也就多说了一句:人喔,要面对现实,骗自己呒好啦。

众所皆知,郭台铭曾说,今天的山寨,就是明天的品牌。这个历程,日本走过,台湾走过,大陆今天也走到了品牌的层次,只是台湾消费者还没反应过来,也不会去想,谁一开始不是靠着制造劣质品而站稳脚步的呢?重点在于,制造者都得努力提升制造品质,原地踏步只会被市场淘汰。大陆制产品,其实已经快速地脱离了劣质制造的阶段,所谓的MIT台湾制,优势也在快速减少。那么,台湾的下一个提升方向是什么?

挥别劣质品创建品牌

金砖五国会议不久前在厦门举行,提出BRIC(金砖国家)的高盛经济学家欧尼尔最近撰文指出,毫无疑问'中国在此组织居于绝对核心的地位',16年前他创造BRIC这名词时,曾预测在10年中,中国经济将以7.5%的速度增长,事实证明,中国过去10年的平均增速略高于7.5%。欧尼尔指出,'中国经济规模如今已超过巴西,俄罗斯,印度与南非4国的总和,用不了多久,中国的GDP甚至将是这4国的2倍'。

IMF的数据也显示,2016年54%的世界GDP增长源于世界前五大经济体,80%源于世界前20大经济体(台湾GDP排名22),并预测未来5年全球大部分经济增长将源于3个国家,中国、美国与印度。世界前20大经济体,金砖国家占4席,G7占7席,增长快速的经济体唯有中国与印度,而目前中国经济规模是印度的5倍。

最近大陆月薪资破万人民币的受薪者飞快成长,也推升了人民生活水平,人们不再满足于便宜货,陆制产品也已挥别劣质品时代,走向本土品牌。由于大陆内需市场庞大,建立品牌的门槛远低于台湾,可以预测的是,中国多项突出的科技研发,有助于催生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大品牌。

离开那些媒体上政客真真假假的说辞与纷扰,走入民间巷弄,你可以听到比较真实的声音:人喔,要面对现实,骗自己呒好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