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汉以后与魏晋书风——“八法”确立,新体楷书问世

 自华居 2017-09-16

清代梁巘在《评书帖》中说:“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对中国书法艺术的时代风貌及其继承和发展关系作了高度的归纳和概括。当然,在对书家书法作品的评论中,向来很少从韵、法、意、态等某一方面去评论。因为这四者对一个书家来说,是互相联系、关系密切而又不可分割的;而梁巘从时代风格、作者社会生活、情趣等方面,以韵、法、意、态四个方面进行归纳和概括,当然亦无不可。刘熙载说:“书虽学于古人,实取诸性而自足者也。”“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艺概·书概》一切艺术创作,无不在一定程度上显示着时代特色和作者的个性,书法艺术尤其如此。

魏黄初残碑

草楷均从汉隶演进而来,至魏晋趋于成熟。此时书家以被誉为书圣的二王父子著称。晋以后的历代书家,无不宗法当代而上追二王,其影响、至今犹然。这一时期书法作品的特点是,其用笔方法因楷书的成熟而更加明白确定。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八法”,虽然至隋僧智永方臻完备,但明确分工学说由此开始,发展到陈隋才更加成熟完备。“八法”的确立,对书法批评的标准起到了确立和巩固的作用。

魏姚伯多碑

两晋时期,书体已向真、行、草发展,在此期间,东汉张芝和魏钟繇起了重要的过渡作用。张芝手迹,在初唐李世民已说:“无复余以”,传为钟繇所书的碑刻,也“古而不今”(李世民语)。北朝王惜也说:“晋世以来,攻书者都以行书著名,若钟元常善‘行狎书’,尔后羲之、献之并造其极焉”。(唐张怀瞰书断》)这说明钟、张是先于羲之行草书的代表人物,二王则从当时要求的简略出发,损益原来真草的隶意,完成了流美静逸的行草书。可以说是羲之开其端,献之变其格。近代郑为说:“父亲的特点是俊逸,儿子是遒丽。俊逸的笔致紧敛内撅,遒丽的笔法恣肆外拓,俊逸道丽改变了东晋以前的古拙。”(郑为《论中国书法艺术》)这个看法,颇有见地,而这样俊逸遒丽,风规自远的风格,正表现了晋人书法所崇尚的韵。

王献之《中秋帖》

在东晋,玄学和佛、道思潮,逐步冲破儒家思想堤防,摆脱了儒家的束缚,出现了崭新面貌,右军一变古拙之风,在钟繇楷书基础上,推陈出新,形成了秀媚流畅的新体楷书。同时,在继承的基础上另辟蹊径,创造了笔调自然流畅,潇洒活泼,易于书写和辨认的行书。王羲之以欢快清新的思绪,优美流畅的文词,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兰亭序》。

晋王闽之砖文墓志

其他如《黄庭经》、《乐毅论》,情思不同,神态各异;“书为心画”,诚中形外。右军作书极注意气韵,浑然天成,字、行、篇统一,将三者熔铸于同一艺术格调之中;重视整体协调,而不计较点画得失。以形写神、气韵生动,作为美学原理和艺术原则,在晋代出现,决非偶然,它与魏晋玄学对思辩智慧的要求相一致,也体现了这一时代精神,即魏晋风度。这一美学原理,对以后的中国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瘗鹤铭》是著名摩崖刻石。华阳真逸撰,上皇山樵书。但黄庭坚谓王羲之书.黄伯思谓陶弘景书。因著者不详,产生年代亦议论纷纭;但神态洒脱,飘飘欲仙,恐非六朝人的笔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