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居室虽陋,有琴则雅

 北斗书斋 2017-09-17

陋室铭 - 葛勇 来自七弦古琴网 04:17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的一篇《陋室铭》志向高远,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合污的境界,一直后人的楷模。但当时的他确实很不如意,曾经也是朝廷大员,只因参加“永贞革新”,企图使得藩镇割据状态下唐王朝重新强大起来,触犯很多人的利益,被政敌攻击,贬为一个县中的小官,县令很势力,看着刘禹锡不受重用,就百般刁难,给他住的房子,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陋室”,刘禹锡有感而发,愤然写下这篇流传千古的《陋室铭》。


  房子简陋又能如何?只要住的人高雅,那么陋室也显得有内涵。刘禹锡借“仙”、“龙”自喻,表明自己的德操,向诸葛亮、杨子云这两位大家靠拢,表明自己的志向。但这其中有一句话比较费解“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丝竹”代表的是弦类的乐器和管类的乐器,像琴、琵琶、笛子、箫等等都属于这一类乐器,因为包括得种类太多,后来直接泛指乐器。“无丝竹之乱耳”很好理解,在陋室之中,在这个不被待见的地方,想要听一听演奏那是很难的,不过这也正好清静清静。可前面又说“可以调素琴”,那就是可以弹一弹琴了,难道琴不是“丝竹”吗?不是乐器吗?



  琴之为器,可以教化万民,沟通天地。诸德之中,唯有琴德最尚。在过往的漫长岁月,琴虽然是乐器,是丝竹,但人们一直不以普通的乐器来看待。醉于声色,皇帝会被大臣谏言淹没,听琴抚曲,没有哪一个大臣会没事去劝谏皇帝,顶多是歌颂恭维一下。因为琴是圣德之音,中正平和,清微淡远,听琴抚琴,是效仿圣人的做法,是所有有识之士共同遵守的“礼乐”。君子无故不撤琴瑟;君子当左手持书,右手弹琴。琴在世人眼中,已经脱离了乐器的范畴,成为修身养性的器物,成为陶冶情操的器物,成为审读内心的器物,不可再与普通的“丝竹”混为一谈。听丝竹,那是淫靡之音,高尚的人不应该这样,理应禁止;听琴,这是君子应当有的作风,值得提倡。所以历史上有很多君王都以远离动听的丝竹为标榜,显示自己的向上的决心。


  刘禹锡居住在如此的“陋室”当中,依然保持自我,谈笑的只有鸿儒,娱乐的只有调素琴和阅金经。他的志向不可谓不远,他的品节不可谓不高。因为有琴相伴,所以他不会显得无助,琴中自有他想要的平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