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遇见仓颉

 渔青anq 2017-09-17
世界字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居住在两河流域南部的苏美尔人创造出了楔形文字,由此想到中国的汉字,从无到有,从创意到约定俗成,一个国家的文字表达和承载着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发展和传承。

我国汉字从甲骨文开始,发展至今已有三千多年,形体不断简化,伴随着中华历史的演进先后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字形变化,成为我们今天使用的文字,带着对神奇的敬仰,今天我们有幸来到了“中国文字博物馆”。

中国文字博物馆由字坊、广场、主体馆、仓颉馆、科普馆、研究中心、交流中心六大主体组成。

走近博物馆,映入眼帘的是大气磅礴的博物馆大门。

 


走进馆中,亲爱滴老师带领17届的小伙伴们参观 
 

带着对未知神奇探索的激动,大家在博物馆内参观。



下面这个碑文的内容如果没有学过毛笔字,大概不太容易看懂,如果你读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大概能猜出来一二,没错,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稧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领(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取/趋)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俛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揽(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我们带着对东晋皇帝司马聃(晋穆帝)和王羲之大师的敬仰,带着对东晋那段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41人举行禊礼、饮酒赋诗风雅的好奇,认真的参观了这块碑文。


 参观青铜文化,穿越回商朝 
 

 你能看到上面的文字吗?从这柄剑上,感受中国古典工艺技术的精湛



 商代晚期陶文,这是中国最早的文字,比甲骨文还要早。
 


 据说这个是文化遗产哟,感受下。



北宋发明家毕升(?-约1051),他发明了泥活字,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我国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早期的印刷方法是把图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的,现在的木板水印画仍用此法,统称为“刻版印刷术”。现在的篆刻和泥活字有点渊源。
  


可爱的小伙伴们
  
 
 


来张小伙伴的大合影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今日的中国文字博物馆之旅,带我们走进了中国文化的大门,先人为我们留下了难以计数的文化瑰宝,今后,我辈青年,会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中国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