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朝进行时——写好看的历史0027

 野狐狸 2021-05-19

宋朝进行时——写好看的历史

(宋太祖赵匡胤卷)

文丨野狐狸   图丨源自网络

第七章  最后时刻

  1. 宿敌

“幽云十六州”一直是柴荣的心病。

自从失去这块屏障以后,北方辽国侵扰日益加剧。每次辽国入侵,骑兵纵横驰骋、呼啸来回,所过之处,尽是残破的村舍,哭嚎的百姓,大量人口和财富被野蛮地劫持到北方。

面对一幕幕惨剧,中原军队却很难有所作为,本身骑兵实力比不上别人,漫长的边境线更让他们防不胜防。

后周建立之初,忙着稳定内部,对辽国一直采取消极防御的政策。在国力有所增强后,柴荣迫不及待地想解决这一问题。

显德六年(959年)三月,刚结束南征一年,柴荣决定挥师北上,志在夺回“幽云十六州”。

这次,他将直接面对北方的敌人——契丹。

契丹, 原本栖居在西辽河一带,是我国北方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早在西晋、南北朝时期就已出现,曾经先后依附突厥、唐朝、回纥等势力,在夹缝中求得生存。

契丹人主要依靠畜牧、渔猎谋生,天生练就了高超的骑射本领。他们实行军民一体的制度,下马就是平民,上马就是战士,平时顾自生活,战时接受统一指挥,迅速高效,机动性极强。

进入十世纪,契丹人有了自己的天才首领耶律阿保机,在他的带领下,契丹族逐渐强盛起来。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正式废除部落联盟制度,在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称帝,宣布建国,定国号为“契丹”。

至此,“契丹”由一个民族称谓变成了朝代符号。要特别说明的是,此后他们的国号又几经变化,先变成“大辽”,又改回“契丹”,最后又回到“辽”,为了防止大家头昏眼花,我们还是统称其为“辽国”。

立国后,契丹人建都城、造文字、定法律,不断吸收汉文化,还仿照汉人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国家机构和政治制度。与此同时,他们也加快了对外拓展的步伐,利用中原政局的混乱,拼命扩张版图。

取得“幽云十六州”后,辽国实力空前强大,成为中原政权的劲敌。

柴荣选择在这个时候出击,除了南征胜利带来的鼓舞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敌情的变化。

当是,辽国的皇帝叫“耶律璟”,他在历史上小有名气。

一个皇帝名声比较大,要么是正面业绩多(比如唐太宗),要么就是负面新闻比较多(比如隋炀帝)。耶律璟先生属于后者。

耶律璟最大的爱好就是睡觉,平时除了饮酒、打猎,就是蒙头大睡,养成了昼伏夜出的良好习惯(每夜酣饮达旦乃寝,日中方起),人送绰号“睡王”。

碰上这样一个活宝,实在是柴荣的一大福音。

显德六年四月,柴荣率军抵达沧州(今河北沧州),径直杀向辽国境内。

这是他即位以来的第五次亲征,也是最后一次。

2.偶然

拜“睡王”所赐,柴荣的这次出征异常顺利。

仅仅一个多月,宁州、莫州、瀛州、益津关、瓦桥关、淤口关等地守将纷纷投降。几乎没费什么周折,柴荣取得了幽州以南的大片土地(史称“关南之地”)。

而在另一边,当十万火急的情报送到“睡王”耶律璟床前时,老兄撑开睡眼,表达了自己的态度:“那里本来就是汉人的地方,现在还给他们,谈什么失去呢(三关本是汉地,今以还汉,何失之有)?”

如果排除说梦话的可能性,耶律璟先生真堪称伟大的国际主义者,值得大家点赞。

五月二日,在大好形势鼓舞下,柴荣在瓦桥关大宴众将领,决定再接再厉,马上集中兵力攻打核心城市——幽州。

就在那个夜晚,一个偶然事件的发生,彻底打乱了他的部署,也影响了整个历史的进程。

我们知道,历史的发展是有自身规律的,这种规律,我们叫做必然性。但历史还告诉我们,它又是一幕没有剧本的演出,其中也有许多偶然性。

小时候翻连环画,这种“偶然”经常让我浮想联翩。比如荆轲刺秦王,那一刀如果再扔得准一点会怎么样?又比如项羽兵败,如果他忍辱负重,渡过乌江卷土重来,楚汉之争还会持续几年?直到老师的粉笔飞到脑袋上,我才会停止这种想象。

显德六年五月二日晚,历史又安排了一个偶然事件,就在大宴群臣之后,柴荣病倒了。

柴荣的病来得很突然,不知道究竟是什么病,更不知道病因是什么,唯一确定的是,那绝不是一场小病,种种迹象表明,病情已经直接威胁到他的生命!

病发当天,后周停止了军事行动。

六天后,全军开始撤退返回。

在封建社会,君主暴病而亡往往会影响政权稳定,更何况这本身是一个充满变数的时代。

柴荣的病情越来越不乐观,车队马不停蹄地向开封挺进,可在返回的途中,一个迷案发生了,使事情变得更加诡异。

- 未完待续 

    野狐狸讲宋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