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看“幽云十六州”:难道它才是大宋“呼吸”的“命门”?

 思明居士 2019-07-12

(一)

经常看到这样的问题:如果在中国历史上让你选择一个朝代,你喜欢回到哪个?

相当一部分选择都是:宋朝

为什么是宋朝?因为大宋(别看南宋看着有些惨实际也富得流油)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最繁荣、经济最具活力、思想最自由宽松的时代,没有内乱、没有军阀割据、大部分时间没有特别操蛋的政治,各个方面的综合表现已经超过盛唐。

至于后边的明清,没法比,一个有过好日子但不算长,另一个活着没问题但憋屈。

这不是一家之言,而是学术界占很大比重的共识。

大学者陈寅恪总结道:“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重看“幽云十六州”:难道它才是大宋“呼吸”的“命门”?

东京汴梁市井一瞥

它唯一的、也是最大的社会危机是外患,一直活在强势邻居的淫威之下。始于外患,最后也是亡于外患。

开始跟辽斗,一直打不过;后来脑洞大开“引虎驱狼”联金灭辽,以操蛋的手段把个大宋整成了南宋。再后来又旧戏重演“联蒙灭金”(这次其实有些被迫),金倒是灭了,自个儿彻底玩儿没了。

大宋始终过不去的一个“梗”,其实是“幽云十六州”。

重看“幽云十六州”:难道它才是大宋“呼吸”的“命门”?

到了南宋,再说“幽云”就太远了,因为连“幽云”后边的一大块国土都成人家的了。

自宋朝立国起,“幽云十六州”就没有一天在过自己的手里,那原本是前朝的前朝的“遗产”。老赵家的皇帝们倒是做梦都想给拿回来,总是拿不成。

拿不成就成了扎在心里的一根“刺”。不过他们不知道,祸福相依,也许正是因为没拿成,大宋才得以还算畅快地“呼吸”了300年。

“幽云”,就是这“呼吸”的“命门”。

不是危言耸听,确实这么重要。

重看“幽云十六州”:难道它才是大宋“呼吸”的“命门”?

古代的边关

(二)

先简单介绍一下“幽云十六州”的来龙去脉。

“幽云十六州”也称“燕云十六州”,为沿太行山脉和燕山山脉,分别属现在北京一部分、天津一部分、河北一部分和山西一部分的16个州府。以幽州(北京)和云州(大同)位置最为重要,可以说是深入中原腹地的屏障与“咽喉”。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按年降雨量400mm的原则,“幽云十六州”所处的这条“线”,还是一条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自然分界线”。简单说,外边,是牧民;里边,是农民。

重看“幽云十六州”:难道它才是大宋“呼吸”的“命门”?

“幽云十六州”地图

大唐亡了之后,历史进入特别没有秩序的“五代十国”时期,谁胳膊粗谁是老大,那叫一个乱。

“幽云十六州”开始归“后梁”,后来“后梁”被灭了又归“后唐”。

后唐当时的皇帝叫李从珂,他手下有一特能打而且功勋卓著的大将,叫石敬瑭。李老大也是篡位上去的,以前一直和石敬瑭关系不怎么样,怎么琢磨怎么觉得他一定会谋反,自己当了皇帝后就派重兵包围了老石的驻地晋阳,要杀他。

老石再能打实力还是有差距的。和手下商量又商量,最后决定向契丹人(后来的辽国)借兵

契丹人肯定是不会白帮他的。石敬瑭给出的条件是:帮我打赢了,我就尊你契丹为老爸,我当儿子。同时把“幽云十六州”割给你,你看这礼咋样?......

在关外逛荡了好几十年都找不着茬口的契丹人乐了。这不是天赐良机吗?傻子才不干。

重看“幽云十六州”:难道它才是大宋“呼吸”的“命门”?

彪悍的契丹铁骑

公元936年9月,契丹军南下帮着石敬瑭打仗了。李存珂哪禁打啊,半年多就垮掉,自个儿点了把火给自个烧死了。

后唐亡,老石接了盘子,建立了个新王朝,叫“后晋”,如愿做了皇帝。

石敬瑭说话倒是算话。不但自称“儿皇帝”,管比自己小10岁的辽太宗耶律德光叫“爹”,同时也真的把“幽云十六州”送给了后来的大辽。

历史上总结过有几大“汉奸”,哪次都跑不了石敬瑭,罪状就是“认贼作父,割土辱国”

其实石敬瑭可不是什么“汉奸”,他是实实在在的沙陀人,突厥的少数民族兄弟。这沙陀人在唐末曾经很牛的,“五代十国”中的“三代”都是这支胡人唱“主角”。

重看“幽云十六州”:难道它才是大宋“呼吸”的“命门”?

石敬瑭画像

总之,对后来的中原王朝而言,“幽云十六州”的丢失无疑是致命的。

因为它等于是把自家防卫的关隘交给了敌人,自己变得“无险可守”。

打个比方,原来你是拒敌于家门之外,可以隔着“猫眼儿”看。现在是敌人住进了你家的门厅,低头不见抬头见了。

所以,这石敬瑭成了遗臭万年的“万人恨”。

重看“幽云十六州”:难道它才是大宋“呼吸”的“命门”?

石敬瑭献“幽云十六州”

(三)

“五代”中的最后一代是“后周”,周世宗柴荣是个了不起的人,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就是他的部下。

在公元959年他率军攻辽,一路凯歌。本来这十六州都拿下不少快到北京了,谁料老柴突然得了急病,只好停止进攻。一个多月后病没治好柴荣还死了,功亏一篑。

大宋第二个皇帝赵光义也想“接过”柴荣“未竟的事业”,于是兴高采烈地去打辽国。但这位比起他哥赵匡胤,打仗的本事可差远了。开始气势汹汹挺像回事儿的,后来庸招迭出,犯了好几个特低级的错误,不但大败,自个儿还中了一箭,坐个驴车跑了捡了条命。

再后来军事实力相差愈大就没有试验的可能了。失去了天然的屏障,就跟屋子没门一样,那觉睡得是一点安全感都没有。可怜的大宋只好在华北平原上挖沟种树,常年屯着好几十万部队,“守”这条一马平川的边防线。

重看“幽云十六州”:难道它才是大宋“呼吸”的“命门”?

当时北宋周边形势图

到了大宋第三个皇帝宋真宗时,与大辽的对峙终于有了一个结果。当然这个结果是以大宋的让步为前提的,由此也被后世的一些史学家认为很屈辱很没骨气,甚至有“丧权辱国”的嫌疑。

这个事情,就是“檀渊之盟”。

公元1004年9月,辽圣宗耶律隆绪和他老妈、实际摄政的萧太后,亲自率兵20万大举南下伐宋。

其实,这是萧太后萧绰(乳名萧燕燕)的一个阴谋。

就因为这“幽云十六州”,辽宋之间扯扯拉拉地已经打了20多年。虽然辽国凶悍一些,胜多负少,但也没占着多大的便宜(顺便说一句,在民间享有盛名的“杨家将”故事,就是发生在这个期间的“抗辽神剧”)。

所以萧太后最后看透了,中原虽好,却是大辽吃不下的。玩命地去吃,搞不好会把自个儿撑死。

那还不如和平,不但省心,也省钱。

求来的和平十有八九不会如意,莫不如先打。“以战止战”“用战争求和平”,那个年代的人就明白这些。

重看“幽云十六州”:难道它才是大宋“呼吸”的“命门”?

宋代的皇帝都是好文化人,有画家、有书法家、有作家有诗人还有会踢足球的,但不都是合格的政治家,更别提军事家了,一个比一个怂,一听打仗脑袋就“轰”下子。

宋真宗赵恒的文笔、书法就都不错,我们常说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就是他的原创。他治理国家也有两下子,在国民中的威信不低。

但这大哥打仗不行。辽军的南下可把他吓坏了,要不是宰相寇准始终在后边逼着他,兴许就跑南方去了。

双方你来我往地打了一阵儿,后来赵恒御驾亲征非常鼓舞了宋军的士气,打着打着大宋还占了上风了。

本来辽国就是带着目的的,于是萧太后几次主动谈和,大宋这头儿也就同意了。

重看“幽云十六州”:难道它才是大宋“呼吸”的“命门”?

檀渊之盟

最后的结果是:两国从此兄弟相称,大宋是哥哥,以后一辈一辈的就这么往下论;双方各自撤兵保持原貌,打造“和平边境”;大宋每年“资助”辽国银10万两、绢20万匹(岁币);两国在边境地带搞“宋辽自贸区”,开市场做买卖。

这就是“檀渊之盟”的内容。它结束了宋辽之间已经打了25年的战争状态,开启了大宋此后长达120年“花钱买平安”的历史。

等于把长期悬而未决、有争议的领土问题整了个正式协议。

现代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就因为整不成这种协议,所以常年处于一言不合就撸胳膊开干的状态。

重看“幽云十六州”:难道它才是大宋“呼吸”的“命门”?

(四)

就大宋的实际利益而言,这笔“买卖”是大赚的。

因为多年来一直处于战争状态,每打一次仗,光军费就得花去5000万两。没办法,打仗就是烧钱啊。

当时大宋每年的财政收入是1亿两,免战省下了大量的军费,一年只需掏出30万两的“岁币”......就相当于一个百万年薪的人,只拿出了3000块钱,毛毛雨啊!要不赵恒怎么觉得自己干成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呢(赵老大开始的谈判“预算”可是100万两的)?

安定的和平环境和自由贸易带来的活力,给了大宋一个非常舒适的发展空间。

到了公元1021年,国家财政收入达到150885万緍 ,户口为868万。只这短短的20余年,整个国家户口就增加了417万户,财富增加了近68倍!

说到唐朝,一般都得说“贞观之治”。可你知道吗?大宋当时的财政总量,是贞观23年总和的4倍!整个清代,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所谓的“康乾盛世”,而最好的乾隆时期,GDP也只是宋代的1/3。

重看“幽云十六州”:难道它才是大宋“呼吸”的“命门”?

《清明上河图》中的大宋城市

当年的大宋是当仁不让的世界发展的“顶端”,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的近80%。后世的西方历史学家慨叹,东京汴梁一个守城门人的生活水准,比那会儿欧洲随便扒拉一个君主都强。

当时的汴京、临安、洛阳、长安,都是百万人口以上的大都市,欧洲呢?3万人的城邦就顶天儿了。巴黎后来都多少年了,还在大街上随地大小便,死了人乱埋。为什么法国的香水有名呢?就是平时哪哪儿都臭。

重看“幽云十六州”:难道它才是大宋“呼吸”的“命门”?

中世纪的欧洲城堡

(五)

宋朝差不多了,说说大辽。

“幽云十六州”的存在也改变了辽国的政治结构,后来甚至改变了这个草原民族。

没入关之前的游牧民族是不可能交什么赋税的,各部落都是自个养活自个儿,酋长可汗也不例外。要打仗了大首领一召集,宰些牛羊大锅一煮喝个昏天黑地,然后各自带上家伙合起兵来,到有钱的中原去杀去抢。

幽云地区不一样,都是汉人,人口就占了辽国的六成,而且不少地方还很富庶。

于是大辽想了个很“科学”的办法,就是“一国两制”。

按汉族的办法管汉族,按契丹的办法管契丹。治理汉人的叫“南面官”,治理契丹人的叫“北面官”。

l

重看“幽云十六州”:难道它才是大宋“呼吸”的“命门”?

辽国辖下的“幽云汉军”

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创举。

一个融合了农耕民族和草原民族的庞大国家,就必须用这种“二元化”的方法来管理,否则一定干不长。

大清在这一点上做得不错,所以国内没出啥事儿,还扩大了很多疆域。元朝傻了吧唧的不懂,还是草原上那一套,昙花一现没多少年就完了。唐朝开始做得好,到唐玄宗时放弃了,后来那胡人就反了天,越来越乱最后垮掉。

重看“幽云十六州”:难道它才是大宋“呼吸”的“命门”?

“幽云十六州”的税赋成了大辽经济的命脉,再加上北宋每年“岁币”的贴补,日子过得相当滋润。这回他们整明白了,还打啥仗啊,这样挺好。

享乐奢华的生活是很容易腐蚀人的。再彪悍的草原汉子整天学着吟诗作赋听靡靡之音抱窈窕美女,革命斗志也会衰退。

后来大辽打不过大金,就是金国的人更穷,改变生活质量的愿望更强烈,所以下手更狠。

惜命的,啥时候都整不过不要命的。

重看“幽云十六州”:难道它才是大宋“呼吸”的“命门”?

金人灭辽

(六)

话扯远了。

从政治角度而言,拿不回“幽云十六州”不但是个耻辱,也确实是大宋国防上的一个重大“软肋”。

100多年的游离,也给同为汉民族的幽云地区与中原的情感融合造成了很难弥合的裂痕。

但换个角度去想,如果不是后来的状况和结果,大宋还会有百年的和平和经济的空前繁盛吗?还会成为“世界老大”傲视全球吗?......

可以想象得到,它会陷入连年的战争“拉锯”之中,国库的钱都得去忙活打仗,每天想着的也都是它要打过来我要打过去。以战争为主的国家取向,还会形成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安定氛围吗?最大的事儿是撕逼还搞啥啊搞......

重要的是,以北宋“文兴武弛”的尿性,弄不好“幽云”在手也保不住还得让辽国给夺去。打仗,跟钱有关系,但也没关系。

别误会,这里决不是赞同“舍国土换和平”成为一种国策,而是在已经无法改变的历史事实下,怎样能争取更好的结果。

这道理不是谁都懂的。

后来著名书画家赵佶脑虫灌顶,以儿童的智商“联金灭辽”,心想这回能夺回“幽云十六州”青史留名了,谁料这大金比辽国还不是东西,捎带把北宋也灭了,把他们爷俩拉到东北去放羊。

重看“幽云十六州”:难道它才是大宋“呼吸”的“命门”?

在事关国家命运的重大决策上,最害人的是“嘴炮”,最重要的是权衡。

我们前些年有一个很熟的词,叫“韬光养晦”,就是凡事儿忍一忍,先闷头谋发展。国家厉害了,以后什么都有可能。

所以,“幽云十六州”与其说是改变了辽国,其实同时也是改变了大宋。

这个“梗”,兴许真的是北宋得以“呼吸”的“命门”。

后来,创建了大明的朱重八没费多大劲儿就从蒙古人手里夺回了“幽云十六州”。

他的儿子永乐皇帝朱棣知道这块地儿重要,索性把都城定在了北京。“天子守国门”,哥就这么霸气。

当然最后还是没守住,到了崇祯那儿还是完了。一桩桩倒霉的事儿都赶到了一起,摁下葫芦起了瓢,让打猎打鱼起家的女真人捡了个大便宜。此后又过二百年,女真兄弟也重蹈覆辙,而且更惨,除了玩鸟斗蛐蛐马都不会骑了。

可见,地利虽然很重要,但制度举措其实更关键。制度对头,可以让你兴;制度歪了,也同样让你亡。

毛主席他老人家说得对:人,才是决定一切的因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