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朝在军事有利的条件下签订了“澶渊之盟”,到底值不值?

 水深火热xue 2019-03-01
图片
萧太后
公元1004年秋,辽萧太后与辽圣宗耶律隆绪以收复瓦桥关为名,亲率大军向大宋进攻。他们一路上绕过宋朝的边防重镇定州,攻陷遂城,直接深入到宋朝的内陆,兵锋直达澶州。如果再拿下澶州,澶州到汴梁一马平川,再也没有阻隔,那京城就危在旦夕了。
接到此战报,整个大宋朝廷朝野震动。面对辽国的嚣张气焰,宋真宗这时脑子里就剩下一个字——跑;两个字——快跑;三个字——赶紧跑。
图片
主战
但是往哪里跑呢?一个是王钦若的方案,迁都升州(今江苏南京);一个是陈尧叟的方案,迁都益州(今四川成都)。但此时宰相寇准坚决的站了出来,他极力请求宋真宗赵恒御驾亲征!宋真宗最后没办法,被迫北上来到前线。
辽国南部统军,他们的“战神”萧挞凛,恃勇傲物,率数十轻骑在澶州城下巡视。宋军大将张环在澶州前线以独门武器床子弩射杀向正在扬威的敌酋,萧挞凛头部中箭坠马,辽军急忙撤回营地,无奈萧挞凛受伤太重,半夜去世。萧太后等人闻挞凛死,痛哭不已,这时辽国士气严重受挫。
这次辽国大举进犯宋境,是以收复瓦桥关的名义开战的,那么两国的边界纠纷是怎么产生的呢?这要把时间往前推,让我们回到70年前。
图片
床子弩
公元936年,后晋的开国皇帝石敬瑭反唐自立,向契丹求援。契丹出兵扶植其建立后晋,石敬瑭拜比他小十岁的辽太宗为义父,做了“儿皇帝”。并按照契丹的要求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使得辽国的疆域扩展到长城沿线。
燕云十六州又称“幽蓟十六州”,包括燕(幽)、蓟、瀛、莫、涿、檀、顺、云、儒、妫、武、新、蔚、应、寰、朔,共十六州。燕云十六州地缘战略价值巨大,这里对中原,地势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契丹占领这里以后,便随时可以长驱直入直到黄河流域,中间没有了抵抗的天然屏障,为中原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
图片
燕云十六州
公元959年一月,周世宗柴荣亲率诸军北伐契丹。仅用四十二天时间,就收复瀛、莫、宁三州,以及益津关、瓦桥关、淤口关三关;再欲攻取幽州(今北京)时,因病重班师,归来后卒于东京汴梁。后来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改朝换代,变成了宋朝。他承继了后周的版图,所以和辽的边界就维持了原状,但边境上大小摩擦一直不断。
现在时间到了宋真宗朝,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辽国觉得自己已经很强大了,所以,以收复失地的名义对大宋进行了大举入侵,这次动员的兵力在二十万以上。
图片
大举入侵
他们先是绕过了宋军的重镇定州,直奔瀛州而来。但在这里遇到顽强抵抗,猛攻十余天,付出了死三万余,伤六万多人的巨大伤亡代价,却没有拿下瀛州城!
于是他们放弃瀛洲,在攻克小县城德清后,三面包围了澶州(今濮阳)。
现在是辽国皇太后、皇帝和宋朝的皇帝,在澶州进行碰撞了。
宋真宗的御驾亲征给大宋士兵打了气,全军士气高昂。而辽国经过瀛洲的士兵损失,加上他们国家的战神萧挞凛的战死,已经是强弩之末了。一看宋朝的皇帝御驾亲征了,看样子这次也是下了决心要和他们进行“火星撞地球”了。自己掂量了一下之后,向宋朝递交了国书,提出议和的建议。
图片
派使者
接到辽国的书信,宋朝内部展开讨论,丞相寇准力主抗敌,但主和派占了上风,于是,宋朝和辽国迅速签订了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具体条款如下:
宋辽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
宋辽以白沟河为界(辽放弃遂城及涿、瀛、莫三州),双方撤兵;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
宋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
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和谈的结果是宋朝凭着宋真宗的岁数,成为了辽国皇帝的大哥。其他的一点利益也没有得到,每年还要向辽国“进贡”将近三十万银两的岁供。
这个盟约在历史上一直遭到后人的诟病。宋军在军事形势大优的情况下签订了这样的盟约,等于是出卖了国家利益。
图片
澶渊之盟
现在我们分析一下当时的情况。
燕云十六州是后晋石敬瑭孝敬给辽国的,那是有国书和地图的,这个是得到普遍承认的。
后周柴世宗用武力抢夺了其中的三个州,这本身就是侵略行为,宋朝继承了后周的衣钵,接受了这三个州,辽国自然耿耿于怀。等他们强大起来了,自然提出归还领土的合理诉求。
所以他们这次倾举国之力来进犯,除了索要这些地方之外,还要额外的要点“利息”过去,没想到出师不利,损失了战神,还遭遇了滑铁卢。
此时他们已经进退失据,由于是越境作战,战线拉得过长,补给非常困难。另外,现在往前走,前面是铜墙铁壁;要往后撤,也十分艰难。一则,宋兵可以在后边追着打;二则,别忘了,他们是绕过定州大营跑到中原来的,后路也基本上被堵死了,已经陷入进退两难的地步。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听从了降将王继忠的建议,派人赴澶州转达了自己罢兵息战的愿望。
图片
君臣商议
宋朝这边,处于什么考虑?首先,他们并不知道辽国的战神已经阵亡。而且,对辽国的气势还是有所顾忌的。另外,西边有个西夏,和辽国建立了姻亲,对大宋的态度阴晴不定。如果在这里和辽国死磕,辽国来个困兽犹斗,最后弄个两败俱伤,西夏乘机来咬大宋一口,大宋没有了打狗棒,只好任其撕咬了。
现在辽国主动提出和谈,最后花三十万买来一个边疆的和平,还是很划算的。要知道,宋朝每年在用在边防上的开支是3000万银两,30万只不过是九牛一毛罢了。只要不割让土地,不遭后世人的痛骂,一切都OK了。这些岁供,就等于是有争议的这三个州的“租金”吧。
所以,双方很痛快的签订了“澶渊之盟”。双方对这个结果,由于各得其所,所以双方都很满意。那既然是双方都很满意的盟约,就必然是一个很好的盟约了。
图片
和平
事实也是如此,我们看看盟约签订后,历史学家们的看法:
“从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 澶渊之盟的订立,结束了宋、辽间连续数十年的战争,使得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局面。宋、辽、西夏进入一个相对和平稳定的发展时期。”(《中国全史·第051卷·宋辽金夏政治史》史仲文)
“所以澶渊之盟是一种地缘政治的产物,表示这两种带竞争性的体制在地域上一度保持到力量的平衡”。(《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黄仁宇)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盟约的签订,结束了宋辽之间长达二十五年的战争。此后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状态,避免了重兵长年戍边造成的过量徭役和朝廷赋税压力,以极少的代价换取了战争所难以获取的效果。
图片
榷场交易
促进了宋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华民族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融合。
澶渊之盟以后,宋辽双方保持了长达百年的和平,这对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民间交往和各民族之间的融合是非常有利的。为中原与北部边疆经济文化的交流创造了条件。
所以说这个盟约双方都皆大欢喜一点也不为过。
但是,再往长远一点看,是个皆大欢喜的结果吗?
我们发现,这次的判断又错了。
是雄鹰,就要放飞它;是千里马,就不能拴在马厩中。
宋辽之间,包括宋西夏之间是和平了。边境安定,民族和睦。但周围不光有你们这些民族和国家,还有许多的小国和民族在厉兵秣马。终于有一天,又一支北方的民族崛起了。
图片
金太祖
公元1115年,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哈尔滨)建都立国,国号大金,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中华一统,民族平等,不分夷夏”的口号。金的战斗力十分强大,只用十年时间,在公元1125年灭了辽国。
然后兵锋直指北宋,公元1126年金太宗派完颜宗望、完颜宗翰兵分二路攻破开封,于隔年俘虏宋徽宗、宋钦宗等宋朝皇室北归,北宋灭亡。这次事件历史上称之为“靖康之耻”。
公元1130年,跑到杭州的南宋皇帝赵构,向大金皇帝上降表称臣,南宋成为金朝的属国。
图片
征战
结语:当年赵匡胤要南唐后主李煜投降时,说过一句著名的警示语:“卧榻之侧,岂容别人酣睡!”想必是他的子孙们忘记了这句话。
辽归国后,由于这次远征劳民伤财,损失惨重,也就此消停了,再也没有了称王称霸的奢望。
但是他们都忘了,天下不光是宋、辽、西夏他们三家的。他们在这个世界的舞台中粉墨登场时,的确有一个民族在酣睡,但他们总有醒来的时候。这不,女真这个民族一夜之间苏醒了,马上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先灭掉了辽,接下来就是北宋。逃到南方的南宋政权虽然存在,但已经俯首称臣了。
这两个王朝都是因为和平的环境,在这个宽松的环境下放松了警惕性,没有投入应有的力量加强国防建设,遇到突发事件,失去了应急反应能力,王朝瞬间崩溃,教训可谓深刻。这不得不说是“澶渊之盟”之后造成的一个消极因素了。
图片
形势图
他们的教训,对于今天的我们,也有着积极地教育意义。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告子下》)
不管什么时候,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了忧患意识,那就离死亡不远了。大家认可这种说法吗?
参考资料:
《宋史》元·脱脱等
《辽史》元·脱脱等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黄仁宇
《中国全史》史仲文
老衲侃春秋严正声明:原创作品,禁止非法转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