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总是压抑自我,不敢发声? 这篇可以治好你的表达障碍症

 长沙7喜 2017-09-18

收到几个读者的提问,询问怎样让自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并且让别人能接受。刚好前段时间看到好友@雅君写了一篇文章,就是聊这个话题的。


photo by:Lieke vorst

有人在公司做了三年,薪酬一直没涨,工作量倒是越来越大,想和老板聊加薪,却不知道怎么开口。

有人最近在求职,笔试都没问题,一到面试环节,和领导面对面就紧张,发挥受到影响,结果连续被拒。他问,“怎么才能在求职中自信表达自己呢?”

有人说同事聚会时,老有人讲一些贬低女性的笑话,甚至是荤段子。自己作为部门里唯一的女生,每次都很尴尬,“我可以告诉TA我的感受吗?怎么才能在不影响同事感情的情况下,让TA别这么做了?

我发现这些提问背后其实有1个共通的问题,那就是:

我该如何为自己发声以及怎样才能通过发声,让别人对我说“YES”。那今天就专门谈一下破局之术吧。

在进入“如何为自己发声”具体操作方法之前,我们先来思考一下,我们为什么不敢/不愿 发声。

因为我们担心发声了,但被拒绝、被嘲笑、被评判,最重要也最根本的是,被惩罚

社会心理学家 Adam Galinsky在他的TED演讲《如何为自己放声说话》(How to speak up for yourself)中指出,在社会交往中,他人对你行为的接受度并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会根据情况提高或降低。


而最能影响他人对你接受度的因素是你的实力。你实力越强,别人对你行为的接受度就会越高。


说白了,实力决定话语权。实力可以以各种形式呈现,比如在工作中可能是经验、上下级关系,在感情中,是哪一方更投入。


一个简单评估自身实力的方式是,思考你的不可替代性有多强


如果是职场,你可以想下,你所做的事,有多大技术含量,再找一个人替代你容易不?


举个反面例子,一个小朋友进媒体,刚入职没半年,写个稿子还需要编辑大改特改时,就找到主编谈涨薪,主编没同意,私底下和其他人聊到他,评价也是心气浮躁。


感情也是一样,在婚恋中,能找到更好替代选择的那一方,会有更大话语权。

所以,要让自己的发声被他人接受,治本方法当然是提高能力,但这显然不是一朝一夕能达成的事。

那在能力不够的漫长时间里,我们只能处于“说了,易悲剧;不说,太委屈”的尴尬境地中吗?

别哭,以下几种方法,你可以在5分钟内读完、掌握后,让你能够更敢说话,让你说的话更容易被别人接受。


Step 1:怎么让自己敢发声?


1. 可以先从你最喜欢、最擅长的领域开始发声,培养自信

你最有兴趣和热情、最擅长的是什么?你在聊什么时,最有安全感、最不担心被评判?

如果你之前缺少表达自我的习惯,你可以先从你喜欢也擅长的领域开始。

当你聊你感兴趣也了解的事物时,你的说话欲望和发言精彩程度都会变强,你会眼神发亮,甚至手舞足蹈,忍不住笑。

如果你对电影感兴趣,你可以试着写写影评;如果你喜欢画画,你可以教别人如何去画;如果你很擅长打游戏,那也可以试着跟其他游戏爱好者分享你的游戏攻略。

因为你选择的是你熟悉的领域,你不大容易出错,也更容易被他人认可,而他人的肯定,又会增强你的自信心。当你的自信心增长之后,你又会愿意更表达自我。这就开启了一个正循环。

像我做“雅君的好用分享”这个公号,最初我只分享自己用过的好物,因为这是我觉得安全的领域。但随着这个公号被越来越多人喜欢,我自身的安全感不断增加,心态就会更开放,会分享更多,到现在,电影书籍音乐展览,甚至心理学知识,个人感悟我都会写在这里。

2. 为那些你觉得道德上正确的、应该发声的事发声

当你觉得自己在为一件对的事情发声时,你会更有勇气。

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我们不好意思为自己发声,但如果是为了别人的福祉,则表现自信有力得多。

当你去为你觉得需要发声但没能发出自己声音的人发声,为他们寻找支持时,你帮助的人也会成为你的支持者,你也会因为对自己做的事情有价值观上的确信,而更有勇气去发声。

这也是为什么我会写下不少讨论女性权益的文章(我写过对林奕含事件的思考:林奕含已经离去,而这6个关于性侵的重要真相依然少有人知;之前和颐酒店女生遇袭事件发生后,我写了:女生酒店遇袭 | 被默许的暴力和被遮掩的真相)。

因为我觉得这是大家应该重视的事,我希望有更多人能用力所能及的方式为杜绝性骚扰、性暴力努力,希望能大家一起创造出更自由、美好的情欲环境。

3. 寻找同类,抱团群暖

人是社会性动物,即使你知道自己是对的,但如果周围都是和你三观迥异的人,你也会掂量得失,压抑自我表达。

所以你需要找到你的同类,多和他们交流,在相互支持的友好氛围中,你会更容易表达自我。


Step 2:怎样让自己的发声更容易被他人接受?


1. 展示自信,即便你没有那么自信


有2个因素会显著影响他人对你发声的接受度,一个是,你在自己眼中是否有实力,另一个是,在他人眼中,你是否有实力。


他人会从你行为中判断你的实力深浅。那如何传递出你的自信信号呢?肢体语言可以帮你。


Amy Cuddy在名为《肢体语言塑造你自己》的TED演讲中指出,你的肢体语言不仅会影响到他人对于你的评价,同时也会影响到你的自我认知和行为。


当你做出“强自信”的身体姿势,比如抬头挺胸、双肩放松向后展,和对方有目光交流,他人往往会从你这接收到积极、强势的信息。与此同时,这些动作也能够影响我们体内激素含量变化,进而可以提高你获得成功的概率,即便你一开始并不真的自信。


所以,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吧。

2. 换位思考

“当我从你的角度考虑事情时,我会去思考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这时,你也更有可能给我提供我想要的东西。”Adam Galinsky在TED的演讲中,举了个例子:

一个男人走进银行。对着银行经理说:“给我2000美元,要不然我就用炸弹把整个银行给炸了。”银行经理并没有立刻给他钱,而是试着从他的角度思考。她注意到一个非常重要的点:这个男人要的钱是有具体数额的

于是她问:“为什么你要的是2000美元?”他说,“我的朋友要被驱逐了,除非我能立即给他弄到2000美元。”经理回答道:“哦!那你不是想抢银行——你是需要一笔贷款。你来我办公室,填一份贷款申请表好了。”

经理在那一刻的迅速换位思考缓解了一次紧急情况。

当你换位思考时,你能对自己所处的情况有更全面的了解,而且愿意换位思考这个举动,也显示了你愿意主动沟通的自信,自然也更容易被对方接受。

对于不知道如何开始换位思考的童鞋,有一个可尝试的方法,那就是当对方的举动让你困惑时,问出“为什么”

3. 给出多个选项, 让人们在选项里自主决定

有个4岁的小女孩,拒绝穿衣服。你会怎么让小女孩配合呢?

Adam Galinsky说,她妈妈采取的方法是,给她穿衣服时问她意见,让她自己选,“穿这件短袖还是那件短袖?”“好,那件短袖。”接着“这条裤子还是那条裤子呢?” “好,那条裤子。”这个方法实施得很成功。


这其实就是给出选项,让人们在选项里做决定


所以当你下次想约人出去玩时,建议你问:“我们一起去看电影?或者去看展览,好吗?”,而不是说:“你有空和我出去玩吗?”


相比后者,前面那种问法的成功几率会更大,因为前者给了多个选项,人可以从中选择,这满足了人的掌控感;而后者啥都没定,选择范围是很大,但也包含了太多的不确定性,反而容易触发人的选择焦虑,一焦虑的结果往往是say no。

4.  向别人寻求建议

向别人征求意见,别人会更加喜欢我们,因为对方会觉得你是以一种谦逊的态度向他们示好——你都征求对方意见,自然说明你认可对方能力,要不然你何必去问他。

“如果我们就自己的成就征求他人意见, 在他人眼中,我们会变得能干且讨人喜欢 ”Adam Galinsky说。

这个方法也适用于处理另外一种两难处境——你做出了一些成绩,你不说,没人知道;你说了,又担心被看成是邀功精。

而征求别人意见,则能帮你有效破局。

举个例子,你想到一个很棒的营销创意,付诸实施后效果也很好,你希望老板知道这个创意出自于你,你可以请老板指点你的创意思路如何改进,才能做得更好。

最有意思的地方是,即使你知道,这一套背后的心理机制,你依然会被影响。Adam Galinsky举自己为例说,他本人就是研究这套心理机制的,他很清楚它会如何发生作用,但他依然会更喜欢那些爱请教他的学生。

看完了吗?最后来小结一下:


你不发声,你就不存在。你越沉默,就越没有话语权。所以你需要为自己发声。

他人对你发声的接受度不是一个恒定值,会虽情境变化,其中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你的实力。提高实力,自然能提高你的话语权,但这个方法需要长期积累。

而在实力之外,也有3种方法,能让你更敢发声:1.在自己熟悉擅长喜欢的的领域发声;2.为你觉得对的事情发声;3.寻找同类,相互支持。

还有4种方法能让你的发声更容易被人接受:1.用肢体语言展现自信;2.换位思考;3. 给出多个选项,让人从中选择;4.想他人寻求建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