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到这幅《流民图》,你想到了什么?

 喁哚 2017-09-18

周臣《流民图》(部分),纸本水墨,纵31.9厘米,横244.5厘米,(美)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黄姬水题跋:

吴中东村周君,善丹青,尤长于人物。此图其所见处街市丐者之状种种,各尽其态,观者绝倒。叹乎!今之昏夜乞哀以求富贵者,安得起周君而貌之欤?卧云征君出示,余漫笔其后。甲子岁(1564)十月吴门黄姬水。


张凤翼题跋:

是册凡数种,其饥寒流离、疲癃残疾之状种种,其观此而不恻然心伤者,非仁人也。计正德丙子(1516),逆瑾之流毒已数年,而彬宁辈肆虐方炽,意分符剖竹,诸君亦鲜有抚首其民者。然则舜公(周臣)此作,殆与郑君《流民图》同意,其有补于治道不浅,要不可以墨戏忽之也。长洲张凤翼题


文嘉题跋:

东村此笔,盖图写饥寒乞丐之态,以警世俗耳。而质山欲其写昏夜乞哀,而灵墟则拟之于安上门图,二君之见,其各有所拟指哉。昔唐六如每见周笔,辄称曰:“周先生”,盖深伏其神妙之不可及。若此册者,信非他人可能,而有符于六如之心伏矣,岂易得耶?若黄张之指,则又论于画之外,不在于形似笔墨之间也。茂苑文嘉。万历丁丑十二月三日(1577年)


黄姬水(1509—1574年),字淳父,号质山,苏州人,随文徵明学书法,好古玩,家藏颇丰。


张凤翼(1527—1613年),字伯起,号灵虚,别署灵墟先生、冷然居士,苏州人,明代戏曲作家、文学家。


文嘉(1501—1583年),字休承,号文水,文徵明的次子,能诗,擅小楷、行书,精于鉴别古书画,工石刻。


美国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藏有一卷特别的画——《流民图》,也被称为《乞食图》,描绘的12个衣衫褴褛、瘦骨嶙峋的乞丐,其饥寒疲病之态令人顿生怜悯,尤其是怀中抱一婴儿、皮肤异常松弛的妇人和匍匐于地的老太太。


这幅长卷是由册页改装而成,在美国檀香山美术馆也有一卷,绘有12个底层之人,与《流民图》同属一册。


这两卷画的作者是明代中期的职业画家周臣(1460——1535),就是大名鼎鼎的唐伯虎的老师,曾给唐伯虎代笔。


作为一名职业画家,周臣以卖画为生,而画这幅画显然不是为了卖钱。周臣在题跋中写道:“正德丙子秋七月,闲窗无事,偶记素见市道丐者往往态度,乘笔砚之便,率尔图写,虽无足观,亦可以助警励世俗云。”


也就是1516年初秋,暑气未消,周臣闲来无事,随笔画了这些平时在苏州街市上见到的乞丐,目的是“警励世俗”。只不过周臣要“警励”的是什么?题跋点到为止,引观者遐思。


1564年,半个世纪过去了,苏州诗人、书法家黄姬水(1509—1574年,文徵明的学生)在朋友处见到了这本册页,赞叹“街市丐者之状种种,各尽其态,观者绝倒。”他由此联想到了为求富贵丧失尊严的人,不禁露出讥诮之色。


苏州戏曲作家、文学家张凤翼(1527—1613年,文徵明的学生)也看到过这本册页,先是看到乞丐种种悲惨凄凉之状而顿生恻隐之心,进而想到周臣为什么画这些乞丐?这些乞丐为什么会沦落至此?


他想到了正德年间的宦官乱政。先是太监刘瑾把持朝政,铲除异己,鱼肉百姓,虽然1510年8月刘瑾被凌迟处死,但他带来的民不聊生持续了数年。后有钱宁、江彬相继得宠于明武宗,钱宁被江彬告发勾结宁王叛乱,江彬于正德十四年提督东厂兼锦衣卫,权势大涨,任情倾陷廷臣,大肆贪污受贿,培植私党,重用家人,1521年被抄家处死。


而周臣画这幅画的时候正处于这段黑暗时期,也难怪有那么多平民流离失所。所以,他猜测,周臣一定是想要效仿宋代郑侠,以画纳谏。当年郑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曾将所见安上门的灾民绘制成 《流民图》进谏宋神宗。神宗看到图后,第二天即罢去“青苗法”。


张凤翼是从过政的,有治世之心,是嘉靖年间的举人,关心政治和民生也是情理之中的。而周臣只是一个画家,关心的不是政治,也没有渠道献给朝廷,他更多的应该是从同情的角度出发,以激起观者的恻隐之心。


1577年,文徵明的儿子文嘉看到了这套册页,作为一个鉴赏家,文嘉一开始就强调了周臣的本来意图,而对黄姬水、张凤翼的画外音表示“呵呵”。他更关注的是周臣画本身的神妙,当年可是连唐伯虎都对周臣人物画心服口服。


文徵明门下的三位名士,面对同一个册页的所思所想如此不同,你呢?又想到了什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