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说读了老庄哲学让人更加聪明?(中篇)

 HNYZL 2017-09-18

现在讲老庄的政治观。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大乱,生灵遭难。老庄认为这都是“有为”政治造成的。老子指出,“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见《老子》第七十五章)因而他主张“无为”政治。他说“圣人处无为之事”(二章),“为无为,则无不治。”(三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五十七章)。庄子也说,“远古的君主治理天下,不过是无为处事,顺任自然罢了。”(见《庄子·天地》)他们所说的“无为”,就是不多事的意思,即统治者不要自作聪明地去干涉人民的日常生活,不要朝令夕改,不要为了自己的享受去横征暴敛,更不要为了自己的私欲去让人民尸陈战场。

为什么说读了老庄哲学让人更加聪明?(中篇)

无为而治的理念,在汉初得到了实践,而且效果极佳。汉高祖刘邦建国后,以“约法三章”拉开了“无为而治”的大幕。

为什么说读了老庄哲学让人更加聪明?(中篇)

中间经过吕后、汉惠帝时期的“萧规曹随”,直到文帝景帝,用了大约60多年的时间,实现了中国第一个盛世,即文景之治。其间有个故事,就是刚才说的萧规曹随,很能说明无为之治的特点。萧何是刘邦的宰相,他死后曹参接手,但曹参上任后,整天除了喝酒闲坐外,什么事也不干,这引起了官员们的不满,反映到汉惠帝哪里,惠帝碍于情面,就让曹参的儿子把意见转告给老爹。没想到曹参不但没有接受意见,反而把儿子骂了一顿。没办法,汉惠帝只好亲自出马。那知曹参见了皇帝后,没等皇上质问就先开了口,他问:“您和高祖相比谁有本事?”惠帝接口就答,“那还用说,高祖本事大。”“那您看我和萧何比那一个本事大”,惠帝说“萧何本事大”。“这不就行了吗”,曹参立马说“两个本事大的人,订好了纲纪,我们本事小的执行就是了。”这就是无为政治的实质:不要多事,因其自然而为。所谓“治大国若烹小鲜”,就是无为政治的形象说法。

为什么说读了老庄哲学让人更加聪明?(中篇)

老庄的理想社会是“小国寡民”。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庄子·让王》)的自然生活。这里的人民“织而衣,耕而食”(见《庄子·马蹄》),“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见《老子》第八十章)老子、庄子描绘的这种静谧质朴的田园生活,对后世的文人隐士影响极大,不但成为他们创作的永恒题材,而且也是他们向往的精神乐园。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形象地表达了这一愿望。桃源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种追求,到了现实当中,就是要过那种耕读生活,耕就是田园,就是亲近大自然,就是脚踏大地,就是活的实实在在。除了目前,中国人从来不虚飘。读,就是亲近圣哲,邻听他们的心声,激活我们自己的灵魂,发现拥有固有的“良知”,让我们有崇高的精神追求,我们想飞多高就飞多高;想走多远就走多远。因为我们不用担心,我们的根深深地扎在大地之中。

为什么说读了老庄哲学让人更加聪明?(中篇)

为什么聪明人都要读老庄哲学?(上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