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圣 散 治 泄 痢 无论 新 久。 方见“头痛·二圣散 ”。 二神 丸 治 脾 肾 泄泻 不 止。 方见“伤食厌食·二神丸”。 丁香散 治脾泄泻。方见“诸 虫·丁香散 ”。 丁香煮散 治呕逆反胃 , 呃哕 泄泻。方见“呕吐 呃逆 · 丁 香煮 散”。 三白丸 治滑泄等。方见“遗 精阳痿·三白丸”。 三白散 治妊娠泄 泻。方 见 “淋浊·三白散 ”。 三圣丸 治泄泻注 下。方 见 “痢疾·三圣丸 ”。 大已寒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 方》卷二方。治久寒积冷 , 脏腑 虚 弱 , 心腹 痛 , 胁 肋胀 满 , 泄 泻 肠 鸣 , 自利 自 汗 , 米 谷不 化 , 阳 气 暴 衰 ,阴气独胜 , 手足厥冷 , 及伤寒阴 盛 ,神昏脉短 , 四肢怠惰。荜拨、肉 204 泄泻 三画~四画 ] 桂各四 斤 , 炮 姜、高 良姜 各六 斤。 为末, 水煮 面 糊 , 和 丸如 梧子 大。 每服二十丸 , 食前米饮下。 大宁散 治妊 娠泄泻疼痛剧 者。方见“妊娠病·大宁散”。 大香连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 方》卷六方。治肠胃虚弱 , 冷热不 调 , 泄 泻烦 渴 , 米 谷不 化 , 腹 胀肠 鸣 ,胸膈痞闷 , 胁肋胀满 , 或下痢脓 血 ,里急后重 , 不思饮食 , 或小便不 利 ,肢体怠惰 , 渐即消瘦。黄连 ( 用 吴茱萸 十两 同炒赤 , 去吴 茱萸不 用) 二 十 两 , 木香 四 两八 钱八 分。 为末 ,醋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 十丸 ,米饮送下。 万全丸 《杂病源流犀烛》卷 四方。治 大 便 滑泻 而 小 便精 出。 赤石脂、炮 姜 各一 两 , 胡 椒五 钱。 为末 ,醋糊 为丸。每服五至 七丸 , 空腹米饮送下。 万金 饮 《太 平惠 民和 剂局 方》卷六方。治脾胃虚弱 , 内受风 寒 ,或饮食生冷 , 伤于脾胃 , 呕吐泄 泻 , 脐腹 痛 , 胁 肋胀 满 , 肠 内虚 鸣 ,及肠胃受湿泻痢 , 脓血相杂、下 如豆汁 ,或下瘀血 , 里急后重 , 日夜 无度 , 饮食减少 , 渐至 瘦弱。陈皮 (去白 )、甘草 ( 半生半炙 ) 、罂粟壳 (半生半蜜炙 ) 各等分。为末。每 服四钱 , 先用沸汤泡盅热 , 又于碗 内盛重汤 , 坐盏在内 , 置药末于盅 内 ,以盖盖之 , 用沸汤泡良久 , 滤去 渣 ,空腹温服。 小驻车丸 治小儿冷热不调 , 泄泻不止。方见“痢疾·驻车丸”。 天仙丸子 《圣济总录》卷七 十四方。治大 肠积冷 , 洞泄 不止。 天仙子、干姜 ( 炮 ) 、陈皮 (焙 ) 、诃黎 勒皮各一两。为粗末 , 用醋拌匀浸 一宿、炒黄。再为细末 , 醋 煮面糊 和 ,丸如 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 , 食前米饮下。 五味子散 《普济本事方》卷 四方。治肾泄 ( 五更泄 )。五味 子 二两 , 吴茱萸半两。同炒香熟 , 为 末。每服二钱 ,陈米饮下。 木香 丸 治 鹜溏 , 所 下 瘀 黑。方见“虚损 · 木 香丸 ”。 治冷气下泻。方见“虚损·木香 丸 ”。 木香煮 散 治泄泻 不止。方 见“产后病·木香煮散 ”。 木通枳壳汤 《症因脉治》卷 四方。治泄泻不止 , 水谷不分 , 小 便全无, 小肠气滞者。木通 , 枳壳。 水煎服。 车前 散 治 水 泻。 方 见“癃 闭·车前散 ”。 内灸丸 治虚劳脾泄 , 久泻不 止 ,冷气攻心。方见“虚损·内 灸 丸”。 乌龙 散 治 小 儿 秋后 泻 痢。 方见“痢疾·乌龙散”。 乌头汤 治吐逆泄 泻。方 见 “腹痛腹胀·乌头汤 ”。 乌沉汤 治吐泻转筋 , 心腹痛 等。方见“诸气·乌沉汤”。 斗门散 《圣济总录》卷 七 十四方。治暴 注水泻 , 日夜无度。 橡斗子 ( 去刺 ) 、诃黎勒 ( 煨 , 去核 )、 黄连 ( 去须 ) 各 等分。为 末。每 服 一钱匕, 食前米饮调下。 《医方类聚》卷二百十引《烟 霞圣效方》方。治妇人血崩。大胡 桃( 烧烟尽为度 ) 五个。为末。每 服一钱、热酒调下。 泄泻 四画~五画 205 ] 火轮丸 亦 名火轮 散。方见 本病症门“火轮散”。 火轮散 《圣济总录》卷七十 四方。《重订严氏济生 方》又名火 轮丸。治脾胃气寒 , 大肠虚 滑 , 日 夜不止。附子 ( 炮 , 去皮脐 ) 一枚。 肉豆蔻 ( 去壳 , 面裹炮熟 ) 半两 , 干 姜( 炮 ) 一分。为末。每服二钱匕 , 陈粟米饮调下。同书卷七十五又 治冷痢日夜不止。 双金 饮 治 久 泄。方 见“痢 疾·双金饮”。 玉粉散 治冷极泄泻久作 , 肠 滑不禁 , 不欲饮食。方见“衄血· 玉粉散 ”。 玉露散 治小儿伤热 , 吐泻黄 瘦。方见“呕吐呃逆·玉露散”。 古苍防汤 治挟风 泻痢。方 见“痢疾·古苍防汤”。 左金丸 治 肝火泄 泻。方见 “胁痛·左金丸”。 石亭脂丸 《圣济总录》卷 四十 四 方。治 脾 胃 虚冷 , 大 肠滑 泄 , 下 利清 白 , 呕 逆翻 胃 , 面 色萎 黄。石亭 脂 ( 研 细 ) 二 两 , 蚌 粉五 两。于铫子内 , 蚌粉铺作坑 子 , 入 石亭脂末 , 慢火烧 , 待药熔及微焰 断 ,为细末 , 地上出火毒 , 烂饭和丸 如绿 豆 大。 每 服 十 丸 , 空 腹 米 饮下。 《圣 济 总 录》卷 四 十七 方。 治多年胃反不止。石亭脂、紫贝铅 各二两 ,盐卤五两。旋烧铅煎卤汁 淬尽, 将铅、石亭 脂搅 匀 , 炒 令焰 起 ,水浸炊饼丸如梧桐子大。每服 二十 丸 , 煎 石 莲 干 枣 干 柿 干 姜 汤下。 石硫黄汤 《圣济总录》卷九 十六方。治虚冷 , 大便不禁 , 气脱 神昏。石硫黄、紫笋茶 ( 微火焙干 ) 各一 两。为末。每服硫黄末半 钱 匕 , 茶一钱匕 , 水煎温服 , 不拘时 , 日三次。 石榴皮汤 《圣济总录》卷 九十 六 方。治 下 焦 虚寒 , 肠 滑 洞 泄 ,困极欲死。酸 石榴皮 ( 微炒 )、 干姜 ( 炮 ) 各一 两 , 黄 柏 ( 去 粗皮 , 炙) 、阿 胶 ( 炙燥 ) 各 三 分。为 末。 每服四钱匕 , 水煎 , 空腹温服。无 黄柏用黄连代。 《医方类聚》卷一百四十 一 引《御医撮要》方。治冷痢泄 , 及白 带。石榴皮 ( 炙黄 ) 、黄连 ( 炒黄 )、 阿胶 ( 炙黄 ) 各 一两 , 干姜 ( 炮 ) 三 分。为末 , 每服五钱 , 水煎温服 , 空 腹日午服。忌食生冷、猪肉、油腻。 石榴皮 散 治暴泻 不止。方 见“痢疾·石榴皮散 ”。 石榴汤 治冷利洞 泄。方 见 “诸虫·石榴汤 ”。 石燕散 治脏腑伤积泄泻 , 暑 月常泻不止。方见“肛痔病·石燕 散”。 龙骨丸 治产后虚冷泄泻 , 完 谷不 化 , 昼 夜 无 数。 方 见“产 后 病·龙骨丸 ”。 戊己 丸 《太 平 惠民 和 剂 局 方》卷六方。《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又名 苦 散。治 脾 湿 泄利 , 米 谷 不 化 , 脐 腹刺 痛 , 及 小 儿疳 积下 痢。 黄连、吴茱萸 ( 炒 )、白芍药各五两。 为末 ,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 十丸 ,空腹米饮送下 , 日三次。《三 因极一病证方论》作散服。 四君子丸 《洪氏集验方》卷 五方。功能消化食滞 , 厚肠胃。治 206 泄泻 五画 ] 脾虚食滞不化 , 泄泻吐逆恶心。缩 砂仁、乌 梅肉 ( 焙干 )、陈皮、诃子 (纸 裹煨 , 去 核、取 皮用 ) 各一 两。 为末 ,煮枣肉和丸如麻子大。每服 三十至五十丸 , 枣汤、熟水任下 , 不 拘时。 四君子汤 治肠鸣 泄泻。方 见“虚损·四君子汤”。 四苓散 《丹溪心法》卷二 方。治 大 便 溏 泄 , 小 便 赤 少。茯 苓、猪苓、泽 泻、白 术 各 等 分。为 末。每服二钱 , 空腹调服。 《温 疫论》卷下方。治自觉 水停心下 , 口渴引 饮。茯苓 二钱 , 泽泻、猪苓各一钱五分 , 陈皮一钱。 为末 ,冲服。 四味芍药散 《史载之方》卷 上方。治肺失清肃, 寒入中焦及下 脘 ,两胁少腹痛 , 肠鸣腹泻。白术、 芍药、桔梗、香白芷各等分。为末。 每服三钱匕 , 入姜三片、枣二个 , 水 煎服。 四味香薷饮 治外感暑热 , 呕 吐泄 泻。方 见“温 病 · 四味 香薷 饮”。 四物 粱米 汤 《备 急千 金要 方》卷十五方。《圣济总录》又名粱 米汤。治小儿洞泄注下。粱米、稻 米、黍米各三升 , 蜡如 弹丸大。水 五升煮粱米三沸, 去渣 ; 复以汁煮 稻米三沸 , 去渣 ; 复以汁煮黍米三 沸 ,去渣 ,入蜡烊尽 ,饮之。 四柱散 治元气虚损 , 真阳衰 惫 ,泄泻不止。方见“虚损·四柱 散”。 四胜 丸 治 产 后 水泻 不 止。 方见“产后病·四胜丸”。 四神丸 治 五更泄泻或久 泻等。方见“霍乱·四神丸 ”。 治脾泄、肾泄。方见“霍乱· 四 神丸 ”。 四逆加人参汤 治四肢厥逆 , 汗多气促 , 下利 , 脉沉微者。方见 “伤寒·四逆加人参汤”。 四逆 汤 治 少阴 病 , 四 肢 厥 逆 ,下利清谷 , 腹中冷痛 , 神疲欲寐 等。方见“伤寒·四逆汤”。 四逆散 治少阴病四逆 , 泄利 下重者。方见“伤寒·四逆散”。 代赭丸 《圣济总录》卷 七 十四方。治水 泻肠鸣 , 脐腹撮痛。 代赭 ( 煅赤 ) 、干姜 ( 炮 ) 、龙 骨各一 两 ,附子 ( 炮裂 , 去皮脐 ) 三分。为 末 ,软饭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 十丸 ,空服米饮下 ,日服二次。 《圣济总录》卷一百七十方。 治小儿夜啼。代赭 ( 醋淬、研 ) 、丹 皮、芍药、麝香 ( 别研 ) 各一分。为 末。蜜丸如麻子 大。一月及百 日 儿 ,每服三丸 , 薄荷汤下 , 半年至一 岁儿 ,每服五丸 ,连夜三四服。 白术丸 治脾胃受湿 , 濡泻不 止。方见“酒疾·白术丸 ”。 白术六一汤 治脾胃不和 , 肠 虚自利。方见“腹痛腹胀·白术六 一汤”。 白术芍药汤 《素向病机气宜 保命集》卷中方。治脾经 受湿 , 体 重微满, 困弱无力 , 不欲饮食 , 水泄 注下 或 暴泄 无 数 , 水 谷 不 化。白 术、芍药各一两 , 甘草五钱。为末。 每服一两 , 水煎服。 白术芍药散 亦名痛泻要方。 方见本病证门“痛泻要方”。 白术附子汤 《重订严氏济生 方·大便门》方。治肠 胃虚湿 , 肠 泄泻 五画~六画 207 ] 鸣泄泻 , 或多自 汗。白术二 两 , 附 子 ( 炮 ) 、茯 苓 ( 去 皮 ) 各 一 两。为 末。每服四钱 , 入生姜七片、枣一 枚 ,水煎温服 ,不拘时。 白术膏 治 脾虚泄 泻。方见 “虚损·白术膏”。 白石脂丸 治脾脏虚热泄痢。 方见“痢疾·白石脂丸”。 白茯苓丸 治诸般 泄利。方 见“霍乱·白茯苓丸”。 白垩丸 《圣济总录》卷七十 四方。治水泻 , 米谷不化 , 昼夜不 止。白垩 ( 火煅 ) 一两 , 干姜 ( 炮 ) 一 两 ,楮叶 ( 生 ) 二两。为末 , 面糊丸 如绿 豆 大。每 服 二 十丸 , 空 腹米 饮下。 白神散 治吐 泻而致牙关紧 闭 ,不能下药。方见“中风·白神 散”。 立效 散 治 泄 泻。方 见“头 痛·立效散 ”。 玄附汤 治 大便滑 泄。方见 “诸疝·玄附汤”。 加味天水散 《医学衷中参西 录》方。治暑月泄泻不止 , 肌肤烧 热 , 心 中燥 渴 , 小 便不 利 , 或 兼喘 促。山药 ( 生 ) 一两 , 滑石六 钱 , 甘 草三钱。水煎服。 芍药汤 治伤寒下利清谷 , 里 寒外热 , 汗出而 厥 , 腹 痛兼呕。方 见“产后病·芍药汤 ”。 芍药柏皮丸 《素问病机气 宜保命集》卷中方。治大肠 泻 , 便 脓血 , 发于春分 至立秋。芍 药、黄 柏各等分。为细末, 以醋糊丸如梧 桐子大。每服五十至二百丸 , 食前 以温水送服。 《兰 室秘藏》卷下 方。治湿 热恶痢、血痢 , 便次频多 , 腹痛 , 或 有脓血。芍药、黄柏各一两 , 当归、 黄连各五钱。为细末 , 以饭丸如芡 实大。每服五七十丸 , 食前以米饮 送下。忌食油腻、酒湿、面。《医方 类聚》卷一百四十引《医林方》少黄 连治脏毒先血而后便。 地苓芍桂汤 治伤风后下利。 方见“感冒·地苓芍桂汤”。 地榆 散 治 泄 泻。 方 见“痢 疾·地榆散 ”。 百沸汤 治乘车舟 , 令人上吐 下泻不止。方见“霍乱·百沸汤”。 当归厚朴汤 《医学入门》卷 六方 ,治肝经受寒 , 面色青惨 , 厥而 下利。高 良姜 二 钱 , 官 桂 一 钱 二 分 ,当归、厚朴各八分。水煎服。 曲术丸 治时暑暴 泻。方 见 “吞酸嘈杂·曲术丸 ”。 肉豆蔻丸 治脾脏久冷 , 滑泄 不止。方见“带下 病 · 肉豆 蔻 丸 ”。 肉豆蔻散 治泄泻无度 , 肠鸣 腹痛。方见“虚损·肉豆蔻散 ”。 守中汤 《活幼心书》卷一方。 治春夏相交 , 阴湿之气伤脾胃 , 腹 痛泄痢久不止 , 手足浮肿 , 饮食少 思。桔梗 ( 去芦 , 锉炒 ) 一 两, 苍 术 (去芦 , 锉 , 炒 ) 一 两 , 白 姜 ( 炮 ) 四 钱 ,甘草 ( 炙 ) 六钱。为末。每服一 钱 ,空腹沸汤调下 , 或水煎服 , 或入 姜枣煎服。 防风芍 药汤 治飧 泄。方 见 “痢疾·防风芍药汤”。 如圣丸 《圣济总录》卷 七 十四 方。 治气 虚 久冷 , 水 泻 肠 滑。干姜 ( 炮 ) 、高良姜、胡椒、蜀椒 (去目并闭口 , 炒出汗 ) 各等分。为 208 泄泻 六画~七画 ] 末 , 醋 煮面 糊 和 , 丸 如梧 桐子 大。 每服三十丸 , 空腹粥饮下。 治水 泻 ,并 赤白痢。乌头 ( 炮 去皮脐 ) 、 绿豆各等分。为末, 水和丸如绿豆 大 ,以朱砂为衣。每服五丸 , 小儿 服一二丸 , 水下。白痢 , 煎干姜汤 下 ;赤痢 , 煎甘草 汤下 ; 赤 白痢 , 煎 干姜甘草汤下。不拘时。 《鸡 峰 普 济方》卷 十七 方。 治久 痔 , 恶 疮 肿 痒。猪 悬 穿山 甲、猬皮、红样儿各三两。锉 , 入瓶 内藏 ,盐泥固济留眼 , 炭火烧赤 , 烟 尽为度。为末 , 入没药一两 , 乳香 半两 , 麝香一钱同研匀 , 用黄醋三 两和丸如粟米大。每服五至七丸 , 甘草末一钱同温酒调下。 《御 药院方》卷九 方。治咽 喉肿痛, 水浆不下。甘草 ( 生 ) 、桔 梗各一两 , 牛黄、脑子 各一钱。为 末 ,蜜丸 , 每两作二十 丸。每服一 丸 , 噙化 , 细 细咽津 , 不拘时。《证 治准绳》并治肺痈喘嗽 , 唾脓血、胸 满振寒 ,咽干不渴 , 时出浊末 , 气臭 腥秽 ,久久咯脓 ,状如米粥。 如圣 散 治 小 儿 洞泄 不 瘥。 方见“痢疾·如圣散 ”。 如神止泻丸 《太平惠民和剂 局方》卷六方。治脏腑虚寒 , 脾胃 受湿 ,泄泻无度 , 肠鸣腹痛 , 不进饮 食 ,渐致羸瘦。半夏 ( 洗 )、苍术 ( 米 泔浸、去黑皮 , 焙干 ) 各半斤 , 川乌 (米泔浸 , 去皮切片 , 焙干 , 盐四两 同炒黄 ,去盐 ) 四两。为末 , 姜汁糊 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 , 空腹 米饮送下。 红豆散 《圣济总录》卷七十 四方。治洞泄寒中 , 注下不 禁 , 不 思饮食。红豆、附子 ( 炮 去皮脐 ) 、 干姜( 炮 )、硫黄( 研 )各一两。为末。 每服一钱匕 , 空腹温粥饮调下。 红蜡丸 治暴气泻。方见“痢 疾·红蜡丸”。 赤石脂汤 治产后久泻不止。 方见“噎膈反胃·赤石脂汤 ”。 赤石脂禹余粮汤 《伤寒论》 方。治泻利日久 , 滑泄不禁。赤石 脂、禹余 粮各 一斤。为末。水煎、 分温三服。 苍术防风汤 《医学正传》卷 二方。治泄泻 , 脉弦头痛。苍术二 钱 , 防风 一 钱 , 白 术四 钱 , 麻 黄 一 钱。为 末, 加 生 姜 五 片 , 水 煎 , 食 前服。 杏仁 丸 治 水 泻。 方 见“咳 嗽·杏仁丸 ”。 豆附 散 《类 编 朱氏 集 验 医 方》卷六方。治脾弱泄泻不止。肉 豆蔻 ( 面裹 煨 ) 三个 , 附子 ( 炮、去 皮) 八钱。为末。分作三服。入姜 五片 ,水煎 ,空腹温服。 豆蔻丸 《圣济总录》卷 一 百七十 九 方。治小 儿 洞泄 不 止。 草豆蔻 ( 去皮 ) 三枚 , 乌头 ( 锉 , 盐水 漫少时, 炒 ) 三枚 , 益智 ( 去皮 ) 、青 皮各一分。为末 , 姜汁煮面糊丸如 绿豆大。每服七丸, 煎木瓜汤或生 姜汤下, 乳食前服 ,量儿大小加减。 《史载之方》卷下方。治 小 儿脏寒泄泻不止。草豆蔻 ( 剥开皮 入乳香一块在内 , 面裹烧熟 , 去面 及皮不用 ) 一枚。为末 , 以粟米 饮 丸如 麻 子大。每 服 五七 丸 , 米 饮 下 ,不拘时。 豆蔻汤 治洞泄不 止。方 见 “腹痛腹胀·豆蔻汤 ”。 豆蔻饮 亦名豆蔻 散。方 见 泄泻 七画 209 ] 本病证门“豆蔻散 ”。 豆蔻附子散 《圣济总录》卷 七十四方。治脾胃久寒, 大肠虚滑 洞泄。肉豆蔻仁 ( 面裹炮熟 ) 、附子 (去皮脐, 锉 , 盐炒 )、缩砂 ( 去皮 ) 各 半两 ,木香半分。为末。每服一钱 匕 ,食前米饮调下。 豆蔻 香连 丸 《小 儿药 证直 诀》卷下方。治阴阳不调 , 肠鸣腹 痛 , 泄 泻, 不 拘 寒 热 赤 白。黄 连 (炒 ) 三 分 , 肉 豆蔻、木 香 各一 分。 为末 ,粟米饭丸如米粒大。每服十 丸至二三十丸 , 食前米饮汤下 , 日 夜各四五次。 豆蔻 散 《小 儿药 证直 诀》卷下方。治吐泻 , 烦渴 , 腹胀小 便少。豆蔻、丁香各半分 , 硫黄一 分 ,滑石三分。为末。每服一字至 半钱 ,米饮下 , 不拘时。 《圣济总 录》卷七十四方。治脾胃伤 湿 , 濡 泻不止。肉豆蔻 ( 炮去壳 ) 五枚 , 甘 草( 炙 ) 一 两 , 厚朴 ( 姜汁 炙 ) 一两 半。为末。每服二钱匕, 食前米饮 送服。 《是斋百一选方》卷六方。 《世医得效 方》又名豆 蔻饮。治滑 泄。陈 粟 米 一 两 , 肉 豆 蔻 ( 面 裹 煨) 、五味子、赤石脂 ( 研 ) 各半两。 为末。每服二钱 , 粟米汤调 下 , 日 三次。 《圣 济 总 录》卷 四 十六 方。 治脾胃虚弱 , 吐逆满闷 , 胸膈不利 , 不思饮食 , 心腹刺痛。草豆蔻 ( 去 皮) 八两 , 生 姜 ( 切片 ) 一 斤 , 甘草 (锉 ) 四 两。为 末 , 用水 过 药 三指 许 ,慢火熬 令水尽 , 焙干 , 为细末。 每服一钱匕 , 沸汤点服 ; 夏月作熟 水冷服。 《圣济总录》卷一百七十五 方。治小儿胃虚腹胀。肉豆蔻 ( 去 壳) 一枚 , 青 皮 ( 焙 ) 半分 , 木 香 一 分 ,陈粟米一合。将陈粟米同巴豆 三七枚炒 , 巴豆每枚刺数孔 , 候色 焦 , 去巴豆不用 , 将粟米同 余药为 末。每服半钱匕 , 生姜汤下。量儿 大小加减。 扶中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 方。治泄泻久不止 , 气血俱虚 , 身 体羸弱, 将成劳瘵。白术 ( 炒 ) 、山 药( 生 )、龙眼肉各 一两。水煎服 , 小便不利者 , 加炒椒目三钱。 针头丸 《圣济总录》卷七 十 四方。治 水 泻 肠 鸣。巴 豆 ( 去 皮 膜) 一枚 , 杏仁 ( 去皮尖 ) 一枚。二 味皆针扎、火燎存性 , 为末。入大 豆末一字再研 , 面糊丸如针头大。 每服一丸 , 水下。 谷神散 《是斋百一选方》卷 六方。治夏日 暴泻。楮实 ( 青者、 蒸晒干) 一斤 , 炙甘草一两 , 陈仓米 一升 ,干姜一两。为末 , 饭饮调下。 肚蒜 丸 《类 编 朱氏 集 验 医 方》卷 六 方。治水 泄。 猪 肚 一 枚。净洗去脂 膜 , 装 满大蒜煮烂 , 杵成膏子 , 入平胃散同杵 , 和丸如 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 , 盐汤或 米饮空腹下。 没药散 治产后下痢不止 , 腹 胃疼痛。方见“腹痛腹胀·没药散 ”。 诃子散 《兰室秘 藏》卷下 方。治虚寒泄泻, 饮食不化 ,肠鸣腹 痛脱肛及久痢。罂粟壳 ( 蜜炒 ) 、橘 皮各五分 , 炮姜六分 , 诃子 ( 煨 ) 七 分。为末, 水煎 , 空腹热服。 《红 炉点雪》卷二方。治久泄腹痛。诃 子( 半生、半面裹煨 ) 一两 , 木香五 210 泄泻 七画~八画 ] 钱 , 甘 草 一 钱 , 黄 连 三 钱。为 末。 每服二钱白术芍药汤调下。如泻 止痛不已, 加厚朴一两 , 泄其邪气。 诃黎勒丸 治水泻。方见“臌 胀·诃黎勒丸 ”。 诃黎勒散 《金匮要略》 卷中方。治气利。诃子 ( 煨 ) 十枚。 为末。粥饮和 , 顿服。 《太平圣 惠方》卷五十九方。治老人久泻不 止。诃子 ( 煨 , 用皮 ) 三分 , 白矾 ( 烧 灰) 一两为末。每服二钱 , 粥饮调 下 ,不拘时。 《圣济总录》卷七十 四方。治飧泄无度。诃子、母丁香 各五枚 , 肉豆蔻 ( 面裹烧 ) 一枚 , 甘 草( 炙 ) 一钱。为末。每服半钱匕 , 食前米饮调下。 《外 台秘 要》卷 六引《近效 方》方。治霍乱食不消 , 大便涩 , 一 切风 气 痰冷。诃 子 ( 取 皮 ) 三 枚。 和酒顿服。 《圣 济 总 录》卷 九 十三 方。 治小儿痢渴不止 , 腹胀。诃子 ( 煨 , 用皮 ) 一两半 , 桑皮 ( 炙微黄 ) 二两 半。为末。每 服一 钱 , 水煎 温服 , 不拘时 ,量儿大小加减。 《外 台秘 要》卷 七引《广济 方》方。治气结筑心 , 胸胁闷痛 , 不 能吃食。诃子 ( 炮、去核 ) 四 枚 , 人 参二分。为末。牛乳二 升煮三四 沸 ,顿服 ,或分二服。 补脾丸 《医方类聚》卷一百 四十三引《新效方》方。治脾虚泄 泻。白术半两 , 白芍药 ( 冬月用肉 豆蔻) 二钱。为末 , 粥丸如梧子大。 食前炒丸令 熟, 温 水下。泻 不止 , 加飞矾半钱 , 半夏一钱半 ( 一方只 加炒曲 ,与本方二味等分 ) 。 附子丸 治 濡泻不 止。方见 “伤寒·附子丸 ”。 附子汤 治肠胃寒湿 , 濡泻 不止。方见“痿痹·附子汤 ①”。 治洞泄不止。方见“痿痹·附子 汤 ②”。 附子散 治泄泻。方见“痢 疾·附子散 ”。 治虚劳泄泻。 方见“痢疾·附子散 ”。 附龙丸 《医方类聚》卷一 百 四十二引《澹寮方》方。治脏寒 滑 泄 , 及 小 儿吐 泻。附子 ( 炮、去 皮 脐) 、伏 龙 肝 ( 少 用 ) 、肉 豆 蔻 ( 生 用 ) 。为末 , 研饭为 丸。每服三 五 十丸 ,空腹米饮下。 附姜白通汤 治泄泻呕吐 , 厥 逆无汗 , 面青气冷。方见“伤寒 · 附姜白通汤”。 妙应丸 《圣济总录》卷 四 十七方。治胃 寒肠热 , 腹胀泄利。 乌头( 去皮脐、生用 ) 半两 , 栀子 ( 去 皮) 一分 , 干姜 ( 生用 ) 一分。为末 , 姜汁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丸 , 食前温酒下。日二次。 《医方类聚》卷二百五十 二 引《医林方》方。治小儿水痢不止。 巴豆 ( 去油 ) 一个 , 丁香 七 个。为 末 ,糯米饭为丸如针头大。一岁儿 每服一丸 , 水送下。 鸡舌香散 治泄泻。方见“齿 病·鸡舌香散 ”。 青枣 散 《类 编 朱氏 集 验 医 方》卷四方。治脾胃积冷 , 升降 失 常 , 泄泻 , 心腹 膨 胀疼 痛 , 不 纳 饮 食 ,或作吐逆翻胃。陈皮、甘草、干 姜、良姜各等分。四味各炒 , 为末。 每服一钱 , 盐汤空腹点服 , 姜枣煎 亦 得。 忌 生 冷、鱼 腥、酒、猪 肉 等物。 泄泻 八画~九画 211 ] 苦散 亦名 戊己丸。方见本 病证门“戊己丸”。 枣肉丸 《重订严氏济生方· 大便门》方。治脾胃虚寒 , 肠鸣泄 泻 ,腹胁虚胀 , 或胸膈不快 , 饮食不 化。故破纸 ( 炒 ) 四两 , 木香一两 , 肉豆蔻 ( 面煨 , 去面 ) 二两。为末 , 灯心煮枣肉和丸如梧桐子大。每 服七十丸 , 空腹姜 盐汤送下。《类 编朱氏集验医方》并治肾泄。 矾石丸 治泄泻。方见“月经 病·矾石丸 ”。 固肠丸 《重订 严氏 济生 方·大便门》方。治 大肠久 冷, 滑 泄不禁。附子 ( 炮 , 去皮脐 ) 一枚 , 肉豆蔻 ( 面煨去面 ) 一两。为末 , 醋 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 , 食前陈米饮 下。 《世医得效方》 卷五方。治滑泄 , 昼夜无度。吴茱 萸、黄连、罂粟壳各等分。为末 , 醋 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 , 空腹米汤送下。 《丹溪心法》卷 五方。治湿气下利 , 大便下 血 , 妇 人白带。椿根白皮 ( 炒 )。为末 , 酒 糊丸服。一方有滑石。 乳豆丸 《重订 严氏 济生 方·大便门》方。治 大肠虚 寒, 滑 泄不止。钟乳粉一两 , 肉豆蔻 ( 面 煨 ,去面 ) 半两。为末 , 煮枣肉杵和 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 , 空 腹食前米饮送下。 《重订瑞竹堂 经验 方 · 泻痢 门》方。治脏 腑泄 泻。乳 香 一两 , 肉 豆蔻 ( 面 煨 , 去 面) 。为末 , 陈米粉糊丸如梧桐子 大。每服五七十丸 ,空腹米饮下。 泻心汤 治 胃热便 利。方见 “咳血吐血·泻心汤 ”。 定中汤 治 出痘泄 泻。方见 “痘疹·定中汤”。 建脾散 《三因极一病证方 论》卷十一方。治五泄 , 或青白 五 色杂下, 休作无时。乌头 ( 炮 , 去皮 尖 ) 三 分 , 厚 朴 ( 姜 制 , 炒 )、甘 草 (炙 )、干姜 ( 炮 ) 各一分。为末 , 每 服二钱, 入姜三片 ,水煎热服。 《杨氏家藏方》卷六方。治 脾胃 不 和 , 心 腹疼 痛 , 呕 逆恶 心。 陈皮七两 , 高良姜 ( 炒 ) 三两 , 干姜 (炮 )三两。为末。每服二钱 , 入生 姜三 片, 枣 二 枚 , 水 煎 热 服 , 不 拘时。 驻车 丸 治 泄 泻。 方 见“痢 疾·驻车丸”。 草果散 《济阴纲目》卷九方。 治脏 腑 寒腹 痛 , 泄泻 无 度。厚 朴 (姜炒 ) 三两 , 肉豆蔻 ( 煨 ) 、草豆蔻 (煨 )各十枚。为末。每服三钱 , 水 煎服。 茱连丸 《医方类聚》卷二 百 五十一引《省翁活幼口 议》方。治 小儿夏 月暴 泻 注下。土黄 连 ( 去 须) 、吴茱萸各一两 , 陈皮半两。为 末 , 水煮面糊 , 为丸如麻子大。每 服二十丸 , 米饮下。 茱萸丸 治水泻不 止。方 见 “诸虫·茱萸丸 ”。 茱萸汤 治飧泄不化 , 及诸色 痢。方见“呕吐呃逆·茱萸汤 ”。 茯苓 汤 治 飧泄 , 米 谷 完 出。方 见“胸痹 心 痛· 茯 苓 汤 ”。 治湿泻及 食积。方 见“胸 痹心痛·茯苓汤 ”。 茯苓黄连丸 《鸡峰普济方》 卷十九方。治渴人引饮既久 , 夏秋 之交 ,湿气过多 , 脾胃虚弱 , 时或泄 泻。黄连 ( 末 ) 八分 , 茯苓 六分 , 木 212 泄泻 九画 ] 香二分 , 诃子皮 一分。为末 , 水煮 面糊为丸 , 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 十丸 ,空腹服 ,泻止勿服。 厚朴丸 《太平圣惠方》卷 五十九方。治水 泻。厚朴 ( 姜炙 ) 三两 , 黄 连 ( 炒 ) 二 两 , 木 香、干姜 (炮 )各一两。为末 , 醋煮面糊丸如 梧桐子大。每 服三十 丸 , 粥 饮下 , 不拘时。 《圣 济 总 录》卷 六 十四 方。 治冷痰不消 , 胸膈不利。又治酒食 毒。厚朴 ( 生姜十两 , 细切 , 同炒 ) 八两 ,桂五两 , 干姜 ( 炮 ) 四两 , 蜀椒 (炒出汗 ) 二两。为末 , 蜜丸如梧桐 子大。每服二十丸 , 温熟水 下 ; 治 脾胃 ,米饮下 ; 治酒食毒吐逆 , 生姜 汤下。《御药院方》谓其功能和脾 暖胃 益 气。治 心 腹 疼痛 , 胸 膈虚 痞 , 腹 胀肠 鸣 , 口 苦吞 酸 , 肢 体倦 怠 , 饮 食减 少 , 痰 逆恶 心 , 时 发呕 吐 ,便利不调或泄泻。 《太 平 圣 惠方》卷 七十 方。 治妇人脾胃虚冷 , 呕吐不下食。厚 朴( 去粗皮、锉 )、附子 ( 去皮脐、锉 ) 各三两 ,姜汁 ( 合水五合 ) 一升。同 煮令姜汁尽。焙干为细末 , 以酒煮 神曲末 ,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 十丸 ,温酒下 ,不拘时。 《圣 济总录》卷五 十方。治 大肠虙瘕, 秘涩不通 , 及一切热壅。 厚朴 ( 姜汁炙透 ) 、大麻仁 ( 研 ) 、大 黄( 锉炒 ) 、枳壳 ( 炒 ) 各二两。除麻 仁外为末。再与麻仁同研匀 , 炼蜜 和于臼内 , 涂酥杵匀熟 , 丸如梧桐 子大。每服二 十丸 , 空腹温 酒下 , 溏利为度。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八方。 治脾肾虚冷 , 羸瘦无力 , 不思饮食。 厚朴五两 , 附子 ( 生 , 去皮脐 ) 半两 , 川椒仁 ( 生用 ) 二两。浆水六升 , 青 盐三两 , 与药同煮 , 令水尽 , 晒干 , 为细末 , 水 浸蒸 饼和 丸如 梧桐 子 大。每服三十丸 ,空腹温酒下。 《圣济总录》卷七十方。治 鼻衄不止。厚朴、瓦砾 ( 并 沙姜 )、 土瓜苗心各等分。为末 , 蜜丸如芡 实大 ,每服三丸 , 葱 ( 细切 ) 一握、面 一匙、盐半钱同炒黄, 沸汤点下。 厚朴汤 治伤湿 濡泻。方 见“霍乱·厚朴汤 ”。 治产后 泄泻 腹 痛。方 见“霍 乱 · 厚 朴 汤 ”。 厚朴豆蔻汤 《圣济总录》卷 九十 六方。治大 便不禁。肉豆 蔻 (去壳炮 ) 半两 , 龙骨 , 白术 ( 锉 , 炒 ) 三分 ,厚朴 ( 姜炙 ) 一两。为末。每 服五钱匕 , 入生姜三片 , 水煎 , 空腹 温服 ,日二次。 挝脾汤 治伤冷泄 泻。方 见 “伤食厌食·挝脾汤”。 钩藤膏 治小儿胎寒胃冷 , 腹 泻色 青。方 见“腹 痛腹 胀 · 钩 藤 膏”。 香连 丸 治 泄 泻。 方 见“痢 疾·香连丸”。 香参 丸 治 泄 泻。 方 见“痢 疾·香参丸”。 香茸丸 治日久冷 泻。方 见 “虚损·香茸丸 ”。 香姜 散 亦 名 神 圣香 姜 散。 方见本病证门“神圣香姜散”。 香橘饼 治小儿吐 泻。方 见 “呕吐呃逆·香橘饼”。 养元散 《红炉点雪》卷二方。 治久泄 饮食 少 进。糯 米 ( 水 浸 一 宿 ,滤干 ,慢火炒干 , 为细末 ) 一升 , 泄泻 九画~十画 213 ] 怀山药、芡实肉各三两 , 胡椒一钱。 为末和匀, 每用半盏 , 入砂糖二匙 , 清晨以滚汤调服。 养婆汤 《是斋百一选方》卷 六方。治脾胃虚损 , 脏腑泄 泻 , 不 进饮食。川乌 ( 炮 ) 、厚朴 ( 姜制 ) 、 干姜 ( 炮 ) 各等分 , 甘草 ( 炙 ) 半之。 为末。每服四钱 , 入生姜五 片 , 枣 二枚 水 煎 , 空 腹 服 , 视 病 情 增 减 药味。 姜曲丸 《医学正传》卷二方。 治食积泻。陈曲、茴香各五 钱 , 生 姜一两。为末 , 蒸饼丸服。 姜连 散 亦 名 神 圣香 姜 散。 方见本病证门“神圣香姜散”。 姜桂散 治洞泄飧泄 , 里急后 重。方见“胸痹心痛·姜桂散 ”。 神功 散 治 小 儿 滑肠 不 止。 方见“咳嗽·神功散 ”。 神圣香姜散 《博济方》卷三 方。《三因极一病证方 论》名香姜 散。《圣济总录》又名姜 连散。治 脾泄日久。黄 连一两 , 生姜 四两。 为末 , 慢火炒姜脆深赤色即止 , 去 姜 ,黄连为末。每服二钱 , 空腹腊 茶清下。《三因极一病 证方论》并 治白痢。 神效太一丹 治冷劳 , 大肠转 泄不 止。方 见“虚 损 · 神效 太一 丹”。 神捷散 治妊娠水泻不止 , 米 谷不 化。方 见“妊 娠病 · 神 捷散 ”。 桂术加葱汤 治伤寒少阴病 , 腹痛下利不止 , 厥逆无脉者。方见 “伤寒·桂术加葱汤”。 桂附丸 《圣济总录》卷七 十四方。治濡泻 水痢久 不止。桂 (去粗皮 ) 、附子 ( 炮 , 去皮脐 ) 、干姜 (炮 )、赤石脂各一 两。为末 , 蜜 丸 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 , 空腹食 前米饮下 , 日三次。 《类编朱氏集验医方》卷 三 方。治五种腰痛。破 故纸 ( 炒 ) 二 两 ,附子 ( 炮 ) 、肉桂各一两。为末 , 酒糊 为 丸。 每 服 五 十 丸 , 空 腹 酒下。 桂枝芍药汤 治伤风自汗 , 胸 腹满闷, 自利不渴 , 四肢倦怠 , 手足 自温 , 其脉弦大而缓者。方见“感 冒·桂枝芍药汤”。 柴葛芩连汤 《症因脉治》卷 四方。治外感热邪 , 腹痛泄泻 , 肛 门灼热, 粪色多黄 , 发热口渴 , 唇干 齿燥 ,面赤烦躁 , 小便赤涩。柴胡 , 葛根 ,黄芩 ,黄连。水煎服。 铁门栓 《寿世保元》卷八方。 治小儿五种泄泻 , 赤白痢疾。文蛤 (炒黄色 )一两 , 白矾 ( 半生半枯 ) 一 钱 , 黄丹二钱。为末 , 用黄 蜡一两 化开为丸如绿豆大。大人每服 十 五丸 ,小儿五七丸 , 用茶一钱 , 姜二 钱 ,煎汤下。 铁刷汤 治滑肠泄 泻。方 见 “痰饮·铁刷汤 ”。 健脾散 《苏沈良方》卷三方。 治胃 虚 泄 泻 及 老 人 脏 泄。乌 头 (炮 ) 三分 , 厚朴 ( 姜炙 ) 、炙甘草、干 姜( 炮 )各一分。为末。每服一钱 , 入生姜二片 , 水煎热服。 高青丸 《寿亲养老新书》卷 一方。治老人脾脏泄泻 , 心中气不 和 ,精神倦怠 , 不思饮食。高良姜、 青木香各一两。为末 , 煮枣肉为丸 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至二十丸 , 干姜汤下。 214 泄泻 十画~十一画 ] 益元 散 治 泄 泻。方 见“痢 疾·益元散”。 益脾饼 《医学衷中参西录》 方。治脾胃寒湿 , 饮食减少 , 长作 泄泻 , 完谷不化。白术四两 , 干姜 二两, 鸡内 金 二两 , 熟枣 肉半 斤。 白术 ,鸡内金轧细焙熟 , 干姜、枣轧 细 ,同捣如泥作小饼。木炭火上炙 干 ,当点心 ,空腹细嚼咽之。 酒煮黄连丸 《秘传证治要诀 及类方》卷四方。治食积泄泻。黄 连( 酒煮、焙干 ) 十二两。为 末 , 面 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 消积丸 治小儿吐泻 , 大便酸 臭。方见“伤食厌食·消积丸 ”。 家莲散 《红炉点雪》卷二方。 治泄泻经久不止。莲肉 ( 去皮心 , 焙) 四两 ,厚朴 ( 姜汁浸炒 ) 一两 , 干 姜( 炒黑 ) 一两。为末。每服二三 匙 ,米饮调下 ,日三服。 通脉四逆汤 治少阴病 , 下利 清谷 ,或利止脉不出 , 手足厥逆者。 方见“伤寒·通脉四逆汤”。 理中丸 ( 汤 ) 治虚寒性腹泻 及久 泄。 方 见“霍 乱 · 理 中 丸 (汤 )”。 黄芽丸 治脾胃虚寒 , 或饮食 不化 , 泄泻。方见“腹痛腹胀·黄 芽丸”。 黄连马通汤 治天行毒病 , 泻 下不 止。方 见“温 病 · 黄连 马通 汤”。 黄连戊己汤 《症因脉治》卷 四方。治脾胃有热 , 升降失 司 , 泄 泻不止 , 小便不 行。黄连一 钱 , 芍 药五钱 ,甘草一钱。水煎服。 黄连当归丸 治泄 泻。方见 “伤寒·黄连当归丸 ”。 黄金丸 《寿世保元》卷 二 方。治热积下利 , 食痞膈闷 , 咽痛 目赤肿 , 中暑中热 , 烦躁等证。并 治肿毒初发。大黄 ( 煨 ) 、郁金、牙 皂( 去筋皮 ) 各等分。为末 , 牛胆汁 煎成稀 膏 , 和药 末为 丸如 梧桐 子 大。每服三五十丸 , 开水送下 , 量 病轻重加减。服后大便少行一 二 次即止, 不伤元气。 《寿世保元》卷八方。治 小 儿吐血、衄血、下血。黄芩 不拘多 少。为末 , 蜜丸如芡实大。三岁儿 每服一丸 , 盐汤化下。 黄蜡丸 《圣济总录》卷七 十 四方。治水泻不止 , 伤冷虚极。硫 黄一两。为末, 熔黄蜡丸如梧桐子 大。每服五丸 ,水下。 硇砂丸 治水泻不 止。方 见 “腹痛腹胀·硇砂丸 ”。 猪苓丸 《圣济总录》卷 七 十四方。治肠 胃寒湿 , 濡泄无度 , 嗜卧不食。猪苓半两 , 肉豆蔻 ( 去 壳 , 炮 ) 二 枚 , 黄 柏 ( 炙 ) 一 分。为 末 , 米 饭 和丸 如 绿豆 大。每 服 十 丸 ,食前熟水下。 《普济本事方》卷三方。治 梦遗。半夏一两 , 猪苓四两。先将 猪苓一半炒半夏呈黄色 , 不令焦 , 地上出火毒半日 , 取半夏为末 , 打 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候干 , 更再用 前猪苓末二两, 炒微裂。每服三十 至四十丸 , 空腹温酒盐汤送下。 清六 丸 治 泄 泻。 方 见“痢 疾·清六丸”。 清胃汤 《症因脉治》卷四方。 治积热泄泻 , 右关脉数 者。升麻 , 黄连 ,栀子 ,甘草。水煎服。 密陀僧 散 治小儿 洞泄。方 泄泻 十二画~十三画 215 ] 见“耳病·密陀僧散 ”。 博金散 治 脱证自 泄。方见 “厥脱·博金散”。 朝真丸 治虚劳泄泻 , 大便失 禁。方见“虚损·朝真丸”。 朝真 丹 《太 平惠 民和 剂局 方》卷六方。治肠胃虚弱 , 内受风 冷 ,或饮食生冷 , 内伤脾胃 , 泄泻暴 下 , 日 夜无 度 , 肠 鸣腹 痛 , 手 足厥 寒。硫黄 ( 生 , 研细 ) 三十两 , 白矾 七两半 ,朱砂 ( 研 ) 三两一钱。前二 味为末 , 水浸蒸饼为丸 , 丸如梧桐 子大 , 朱砂为衣。每服三十 丸 , 温 米饮下 ,不拘时。 葛根桂枝人参汤 治太阳阳 明合病 , 头痛下利。方见“伤寒· 葛根桂枝人参汤”。 硫黄丸 治水泻不止 , 腹脏 冷 ,不思饮食。方见“脚气·硫黄 丸 ”。 治 虚劳 , 大肠泄痢。方 见“脚气·硫黄丸 ”。 黑神丸 治 水泻不 止。方见 “痿痹·黑神丸 ”。 脾泄丸 《医学正传》卷二引 丹溪方。治脾 泄。白 术、神曲、芍 药各 等 分 ( 炒 )。为 末 , 神 曲 糊丸 服。冬加肉豆蔻 ,去芍药。 敦阜糕 《景岳全书》卷五十 一方。治久泻久痢 , 肠滑不固。又 治妇人带浊。白面 ( 炒黄 ) 二两 , 白 术( 炒黄 ) 一两 , 破故纸 ( 炒 ) 五钱。 为末 ,加白糖、清滚汤调如糕 , 食前 服。如胃寒 , 药末一两加干姜 ( 炒 末) 五分或一钱 ; 如气不顺或痛或 呕 , 药末一两加丁香一钱 ; 如滑泄 不禁 ,每两加粟谷末 ( 炒黄 ) 一钱。 若作丸服, 则宜三味等分用。 痛泻要方 《丹溪心法》卷二 方。又名白术芍 药散。治肝旺 脾 虚 , 肠鸣 腹 痛 , 大 便泄 泻 , 泻 必 腹 痛。白术 ( 炒 ) 三两 , 白 芍 ( 炒 ) 二 两 , 陈皮 ( 炒 ) 一两 半 , 防 风一 两。 为末 , 分二帖 , 水煎或为丸服。如 久泻加升麻六钱。原著无痛泻 要 方之名, 该方名见于《寿世保元》, 系刘草窗方。 温中丸 《小儿药证直诀》 卷下方。治小儿胃寒泻白 , 肠鸣腹 痛 ,吐酸 不思食。并 治霍乱吐泻。 人参 ( 去芦、焙 ) 、甘草 ( 锉、焙 ) 、白 术各一两。为末 , 姜汁面和丸如绿 豆大。每服一二十丸 , 米饮下 , 不 拘时。 《医方类聚》卷一百五十 三 引《施圆 端效方》方。功能温中 和 胃。治脾肾气虚 , 心腹疼痛。山药 二两 ,干姜 ( 炮 )、甘草 ( 炒 ) 各一两。 为末 , 蜜 丸如 小 弹子 大。每 服 一 丸 ,食前白汤化下。 《圣济总录》卷一百六十 五 方。治产 后 便 秘七 八 日以 上 者。 硫黄( 生用 )。细研飞过 , 水浸炊饼 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 或 三十丸, 用木香少许煎汤吞下。 温中汤 治寒下 , 食 谷完出。 方见“哮喘·温中汤 ”。 温六 丸 治 泄 泻。 方 见“痢 疾·温六丸”。 温脾 散 《颅囟 经》卷 上 方。 治小儿水泻利 , 及脾冷食乳不消 , 吃奶频吐。附子、干姜、甘草 ( 炮 ) 各半两, 白术一两。为末。每服五 分 ,米饮送下。 解合汤 治太阳阳明合病 , 下 利头痛。方见“伤寒·解合汤”。 粱米 汤 亦 名 四 物粱 米 汤。 216 便秘 二画~三画 ] 方见本病证门“四物粱米汤”。 福庭丸 《圣济总录》卷九十 六方。治 大 便 失 禁 , 肠 鸣。附 子 (去皮脐 , 锉 ) 一两 , 厚朴 ( 去粗皮 ) 二两。上药用生姜汁浸一宿 , 炒干 为末 , 用酒煮陈曲末糊丸 , 丸如梧 桐子大。每服十五至二十丸 , 空腹 生姜盐汤下。 截泻丸 《串雅内编》卷一方。 治气 泻。并 治 赤 白 痢。黄 丹、枯 矾、黄蜡各一两 , 石榴皮 ( 炒 ) 八钱。 为末 ,熔黄蜡为丸如绿豆大。每服 五丸 , 赤痢空腹清茶下 , 白痢空腹 姜汤下。 榴附饮 治 产后泄 泻。方见 “产后病·榴附饮”。 谭氏斗门散 《证治准绳》幼 科集七方。治小儿泻利青黄 , 日久 肠滑脱肛 , 频努 咽 , 渐 至羸尫。诃 子、枳壳、地榆 各等 分。为 末。每 服一钱 ,一岁以下半钱 , 米饮调下。 蕙草汤 治 湿热泄 泻。方见 “伤寒·蕙草汤”。 樗根散 《苏沈良方》卷八 方。治水泻频作 , 里急后重。樗根 皮一 两 , 枳 壳 半两 , 炙甘 草一 分。 为末。每服二钱 ,食前粥饮下。 《圣济总录》卷一百四十三 方。治 肠 风 下 血 不 止。樗 根 皮 (锉、炒 ) 、臭橘 ( 暴干、锉、炒 ) 各三 两 ,为末。每 服一钱匕 , 煎皂荚子 汤或米饮调下。 《圣济总录》卷一百四十二 方。治脉痔痒痛 , 下血不止。樗根 皮( 洗 切 ) 、枳 壳 ( 去瓤 麸 炒 ) 各三 两 ,皂荚子仁 ( 炒 ) 二两。为末。每 服二钱匕 , 食前温米饮调下 , 早晚 各一次。 熟艾丸 治产后冷泻 , 日久不 止。方见“产后病·熟艾丸”。 鞠?丸 《普济本事方》卷 四 方。治脾胃中风湿 , 脏腑泄滑。川 芎神曲( 碎 , 炒 ) 、白术、附子 ( 炮 , 去 皮脐 ) 各等分。为末 , 糊丸如梧 桐 子大。每服三五十丸 ,米饮下。 藿香玉液散 治诸呕逆吐泻 , 及小便赤涩。方见“霍乱·藿香玉 液散”。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中医病证小方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