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望亭镇志】第十三章 科技

 初心阅读室 2017-09-18

 

解放前,望亭工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农业产量很低,工业产品极少。解放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搞好科技队伍建设,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生产技术,大搞技术革新,致力于科普宣传,促进了工农业生产发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镇科技网络日趋完善,科技队伍不断壮大,科技成果逐年增多。至2000年末,全镇自上而下建有科技组织,形成科技网络结合点5个,拥有一支1144人的科技队伍,其中高级职称44人,中级职称304人。1954年到2000年,全镇获科技成果奖的产品52种,其中国家级13种、省级17种、苏州市级22种。科学技术的进步,成为全镇经济持续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第一节 机构 队伍

 

一、科技领导机构

1983年,建立镇科技办公室,配备专职科技助理1人,负责全镇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协助培训技术人员,为镇办企业引进技术人才,推广科学技术成果,搞好技术职称评审等工作。

二、科学技术协会

1983723,望亭乡科学技术协会成立,胡国祥任主席,设秘书长1人,委员6人,办公地点设在乡政府内。19985月,召开望亭镇科学技术协会第5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科学技术协会领导机构,由周晓东任主席。镇科学技术协会下辖镇办企业科学技术协会、农副业技术研究会、文卫专业技术研究会和轻工业专业技术研究会。镇办企业科协下设9个科学技术小组;农副业技术研究会下设18个行政村农副业科学技术小组。同时,中小学、医院、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也成立科学技术小组。镇科学技术协会建有科技咨询组和科技情报组,设农技组、副业组、建筑组、医学组、教育组、粮食管理组、农机组、水利组等8个学组。

三、科技研究机构

江苏省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该所位于苏州市与无锡市交界处(俗称北望亭),建于19517月,原称苏南农业试验场,1953年改称江苏省稻作试验场。主要研究水稻新品种和推广合理栽培技术。1958年,下放为苏州专区农业试验中心站,属于苏州专署管辖。1959年初,改称苏州专区农业科学研究所。6070年代多次更名,直到1983年定名为江苏省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所内设作物育种、耕作栽培、植物保护、土壤肥料和畜禽等五个研究室和情报资料室以及行政管理科室。从建所至2000年,先后育成120多个品系和新品种,在国内20多个省、市推广应用。1985年到2000年,该所先后获国家农牧渔业部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8项、四等奖8项;获江苏省农业推广三等奖1项;1985年获江苏省农科院嘉奖一等奖6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6项;获苏州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项、三等奖13项。2000年,该所有职工208名,其中科技人员70人,行政干部8人、工人130人,科技基地428亩,房屋建筑面积19000多平方米,科研仪器设备价值50多万元。

望亭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该站建于1964年,当时名为望亭公社农业科学实验站(简称农科站),站址设在团结大队树家浜。“文化大革命”期间停办,1972年恢复公社农科站,配备种子、土肥、栽培、植保四条线,指导全公社粮食作物栽培、合理施肥、防病治虫、推广良种。1975年农科站技术员9人。同年,为培育杂交稻制种需要,将团结大队七队、八队200多亩耕地划归农科站,作为制种科研基地。1964年到2000年,农科站先后总结推广《三麦种子处理操作规程》、《杂交稻合理栽培》、《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防治》、《良种繁育和推广》、《夏熟作物如何施用氮磷钾三元素搭配》、《水稻、三麦、油菜化学除草适宜时间》等先进生产经验,并应用于大面积生产,为全镇农作物稳产高产打下基础。1984年到1988年,农科站连续5年被吴县人民政府评为先进农科站。1983年,农科站并入镇农业服务公司,合署办公。

苏州华源实业有限公司化学研究所 这是由望亭红卫蓄电池有限公司、轻工业化学电源研究所及北京莱斯特科贸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组建的股份制有限公司化学研究所。望亭红卫蓄电池有限公司创办于1975年,20多年来,在蓄电池研制、开发、生产及销售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是铁道部机车蓄电池的定点生产厂。公司占地面积4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总投资5000万元,总生产能力达106000KVA,现有职工250名,拥有高级工程师6名、工程师16名、技术员50名。公司已取得ISO9002质量保证体系的国际认证。轻工业化学研究所拥有各类中高级技术人员80多名,并拥有蓄电池实验室2000平方米,电池材料理化分析室400平方米,并通过了国家级实验室认证。该公司为科、工、贸一体化企业,共研究开发40多种型号的新颖蓄电池,并专业生产各种规格的铅酸蓄电池。阀控免维护铅酸蓄电池系列产品已获得信息产业部《电信设备进网许可证》、《国防通信网设备器材进网许可证》、《中国船级船用蓄电池证书》和铁道部机车蓄电池定点生产厂,并已广泛用于铁路、船舶、通信、电子、UPS后备电源行业。

四、科技队伍

人员结构 2000年,全镇各类科技人员1144人,其中农林水牧系统153人(包括太湖地区农科所科技人员),镇村工业系统232人,教育系统409人,卫生系统113人(包括乡村卫生室人员),财经系统237人。从外地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2人。

学历结构 全镇科技人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395人,占345%;中专学历405人,占354%;高初中学历的344人,占301%

职称结构 2000年,全镇取得国家专业技术职称的共有736人,其中高级职称的44人,中级职称的304人,初级职称的388人。

 

第二节 科技成果

 

一、获奖成果

1958年到2000年,全镇共取得51项科技成果奖,获国家级奖5项,部级奖7项,省级奖16项,市级奖20项,县级奖2项。


131       19582000年望亭镇科技成果一览表

 
续表

 
续表

二、科普文章

1954年到2000年,全镇科技人员先后发表在各级各类刊物上的科技、教育论文和科普文章有349篇,其中国家级刊物47篇、省级刊物288篇。


132    19542000年望亭镇科技、教育论文及科普文章选登

 
续表

 
续表

三、创造与发明

解放以后,望亭小创造、小发明层出不穷。1958年,望亭粮库钱企伟发明青草干粉碎加工成猪辅助饲料,为发展养猪、节约精粮作出贡献。同年,公社果园粮饲加工厂朱根宝发明粮食自动升降载斗式输送机,减轻了粮食加工中背扛劳力强度。

1975年,太湖大队第15队青年周伟良看到农船在积肥中沉没河中无法打捞,他根据杠杆原理,自行研制卧式螺旋流动打捞机,不用油,不用电,靠人力轻轻转动钢索就把沉船捞起来。1976年,周伟良又研究成功小麦穴施化肥深施机,一机可代替10个妇女劳力。1981年,他对穴施机进行改造,制成化肥液体穴施机。

1985年,周伟良利用手扶拖拉机旋耕机上的刀片进行改装,可进行麦田开沟,减轻了90%的劳力强度。1992年,又进一步完善,使一台手扶开沟机每天能开3540亩沟,顶替4046个劳力。

1987年,望亭镇卫生院葛培基总结出一套降压保健操,得到医学科研部门的认可和推广。他还发明通络药物益痹通络片,2000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发明专利权。

 

第三节 科技推广与交流

 

一、科技推广

(一)农业科技推广

1.良种推广

水稻 解放后,先后引进261、芦花白、八五三、老来青、二九青、二九南一号、广陆矮4号、吴广早、矮南早39、农垦58、金南风、元丰早、团粒早、沪选19、昆农选、东方红一号、农虎6号、农虎32、武育粳一号、武育粳2号、苏粳1号、苏粳2号、秀水04、早单八、晚单八、9522、苏香粳、太湖粳等品种。杂交稻先后推广南优2号、汕优3号、泗优、申优一号、常优1号等。糯稻先后推广复虹糯6号、紫金糯、太湖糯等。

三麦 先后引进推广的小麦有方六柱、望麦15、望麦17、南大2419、矮秆红、华东5号、吉利、阿夫、万年2号、内乡5号、山农205、丹农1号、扬麦1号(671)、武麦1号、鄂麦6号、鄂选—7、宁麦3号、扬麦2号、扬麦3号、扬麦4号、扬麦5号、扬麦6号、扬麦10、苏麦1号等。元麦品种有立夏黄、米麦757、矮脚早元麦、立新1号、海麦1号、村农2号、8023白、浙114等。大麦先后引进推广尺八大麦、无芒六棱大麦、两棱白、214大麦、早熟3号、盐辐矮早三、苏啤1号、沪麦1号、泾大1号等。

油菜 解放后,先后引进朝鲜油菜、泰兴油菜、胜利油菜、宁油6号,荣选系列低芥酸油菜、沪油1号等。

西瓜 解放后,先后引进华东24、华东26、苏蜜1号、苏蜜2号、浙蜜1号、新澄1号、郑杂2号、中育1号、京兴1号等。

蔬菜 主要推广东北土豆立新1号、苏州青、一点红萝卜、浙江大萝卜、美国四季豆、山东杂交系列大白菜、青皮黄瓜、苏州牛角茄、美国药芹、枝豇282长豆、日本结球生菜、短叶—13萝卜、四季萝卜、南京白皮莴苣笋、牛心甘蓝菜、食用碗豆、肉丝瓜系列等品种。蔬菜栽培推广大棚育苗、温室栽培等先进生产技术。

草莓 1984年试种,1992年大面积种植,品种为日本宝交和美国6号,面积从20亩扩展到888亩。

橘树 望亭没有种植橘树的历史,1986年试种,1988年推广面积达115亩,品种为料红、温柑、早熟蜜橘等。

葡萄 望亭历史上仅有农户在庭院栽培葡萄,1990年开始大面积推广,品种有巨峰、美洲洋葡萄、美人指、早玉、红提等,最高种植面积2000年达150亩。

生猪 先后引进横泾猪、苏白、约克夏良种、瘦肉型猪,繁殖方式上采用人工授精,使全镇生猪优化率达100%

家兔 先后引进青紫蓝肉用兔、安哥拉毛兔及皮肉兼用兔等。

家禽 20世纪70年代引进白腊克、来克亨、九斤黄、三黄鸡、北京鸭、浙江麻鸭、绍兴蛋鸭、太湖大白鹅、四季鹅、鹌鹑、肉用鸽等。

食用菌 1970年开始引进蘑菇栽培,蘑菇培养料采用二次发酵技术,产量增产20%30%1980年,推广稻田地膜种植地平菇,从平栽发展到墙式栽培,产量翻倍递增。

2.农机推广

解放后,稻麦脱粒用脚踏式木铁结构脱粒机,20世纪70年代推广电动铁结构脱粒机,80年代推广双人和4人井关牌脱粒机。1985年,引进割脱一条龙桂林联合收割机。90年代从日本进口水稻全自动洋马、久保田收割机。耕田机械20世纪50年代用牛拉步犁、双轮双铧犁,60年代中期开始推广东风8型手扶拖拉机,90年代推广大型耕(旋)平地一条龙拖拉机。灌溉从解放初牛拉龙骨车,发展到戽水船(俗称洋龙船)灌溉。1958年,推广电力灌溉。植保农机推广手摇式喷粉机,1975年,推广背负式压缩喷雾机,1985年,推广背负式汽油动力弥雾机。运输、积肥使用手摇橹木船、水泥船,1975年,推广使用农用单挂机、双挂机、多挂机船。

3.化肥、农药推广

化肥 开始推广单元化肥硫酸铵、氯化铵、硝酸铵、氨水、尿素、碳酸氢铵、氯化钾、硫酸钾、过磷酸钙等,之后推广多元复合肥料、低含量氮磷钾三元复合肥、高浓度40%45%含量氮磷钾复合肥、微量元素复合肥、油菜和西瓜专用复合肥、叶面施生长素、多效素等。

农药 解放初期,粉剂农药有666粉、西力生、赛力散,水剂农药有2232031605、有机磷乐果、乐胺膦、甲胺磷、氧化乐果。1986年,推广高效低毒微量扑虱灵、虫杀手、蚍虫灵、杀虫双、杀蝉、呋喃丹。除草剂有除草醚、丁草胺、杀草丹、绿黄隆,卞嘧璜隆、稳杀得、盖草能、盖草灵、麦草净、草甘磷、使它隆、井岗霉素、多菌灵、稻脚青、402、浸种灵、粉锈宁、麦病宁、稻病宁等。

4.耕作制度和栽培技术推广

1953年,为减轻水稻螟虫危害,冬春发动农户拔除和拾去稻秆头,水稻生长期间家家稻田点螟灯诱蛾,水稻育秧期间扑蛾和采集卵块,以减轻虫的危害程度。4月,发动农户男女老少捕捉麦穗上的行军虫(即粘虫)。1955年,开始使用666粉、敌百虫等农药治虫,不再搞捕捉害虫行动。

耕作方法上推广深耕细作,合理施肥,看苗施肥,根据病虫测报,在各农作物生育阶段,按时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等先进技术措施。20世纪60年代水稻生产重点推广陈永康水稻高产栽培经验:精做秧田,稀落谷,育壮秧,试种双季稻。施肥方法采用陈永康模式:“三黑三黄”看苗诊断合理施肥。70年代全面改革耕作制度,科学搭配品种布局,百分之百推广三熟制,提高复种指数,育秧采用尼龙育秧,移栽时铲秧带土移栽,目的是提早成活,有利于发棵,当时的口号是水稻学龙桥(吴县龙桥大队)、三麦学塘桥(常熟县塘桥公社)。三麦种植采用薄片深翻山芋埨,条条开深沟,埨面瓦塄式,施肥基肥、中层肥、面肥三结合,施肥方式采取扦塘穴施封口。1974年推广三麦暗沟,达到百分之百利用面积,上面操场式,水从下面排泄。80年代,全面恢复种植单季稻,中耕除草推广化学除草法,从此结束耥稻、耘稻作业。三麦、油菜全面推广免耕技术栽培,沟系采用机械开沟压泥和推广化学除草剂而替代人工除草。

90年代,种植水稻全面推广抛秧和机插秧,移栽稻采用肥床旱育秧技术。三麦由推广免耕麦改为推广短共生套播麦(即水稻收割前57天播麦种)和油菜直播栽培。施肥实行V字形施肥法,NPK三元素搭配。防病、治虫、除草使用扑虱灵、一遍净、麦草净等高效农药。

西瓜、蔬菜栽培从1985年开始采用地膜和拱棚栽培,提早栽种,以防寒抗冻,早结果,早上市,丰富市场,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

(二)工业科技推广

沼气利用 1976年,吴县在望亭推广混凝土砖结构沼气池,公社在东方红、红卫、革命、长征等大队推广应用。全社共建沼气池450个,用猪粪、杂草等为原料,当时农户缺少燃料,沼气的利用为广大农户解决了缺柴困难。

电厂废水余热放养绿萍 1964年,望亭公社利用电厂排放水有一定余热的有利条件,在红卫大队14队建绿萍越冬繁殖基地,望亭成为苏州地区绿萍越冬繁殖的中心,第二年春季绿萍原种源源不断送往无锡、常州、镇江、上海、沙洲、江阴、太仓、常熟、昆山、吴江、吴县各公社,每年产出绿萍原种6000多吨,解决了当时双季稻紧缺有机肥的难题。

煤灰制砖 1958年,望亭发电厂开始研究粉煤灰的开发、利用,至1966年研制成功粉煤灰砖。1966年建的苏州硅酸制品厂,利用粉煤灰、生石灰、磷石膏等原料,制成大型砌块,再通过电厂余热蒸气蒸烤加强。大型砌块用于建造工厂围墙,每年利用粉煤灰658万吨。1970年,吴县煤灰砖厂投入生产,制成“八五”型小型砖块,用于农村农户建房,造猪舍,同时为电厂三废粉煤灰开发、利用找到了出路。

粉煤灰制硅酸盐水泥 1985年,望亭镇与望亭发电厂联营创办望亭水泥厂,利用电厂粉煤灰为原料,通过科学配方,生产出“325”、“425”硅酸盐水泥,1996年被苏州市评为优质产品。

蒸气养鳗 1986年,电厂综合公司利用发电机排余热蒸气,在电厂北首建养鳗场,生产成鳗,产品由市外贸公司出口日本和东南亚地区。

此外,望亭镇科协利用宣传橱窗和黑板报、广播,推广卫生、教育、工业、农业、商业、法律等有关科普知识。镇农技推广站根据农时季节编写《望亭农技》,把天情、虫情、病情、肥情、灾情、种情及时报导送到各村农业服务组和种粮大户手中,全年出版《望亭农技》1216期,同时在防病治虫阶段编写《望亭病虫情报》,三麦23期,油菜12期,水稻89期,把防病治虫的时间、用药配方、使用方法和安全知识一一告知全镇广大农户。1970年至1985年,镇广播站利用广播,经常开展农业技术讲座。

二、科技交流

1967年到1969年,连续三年公社派出东方红大队徐小梅、徐巧生等人赴上海市崇明县推广旱改水(旱熟作物改种水稻栽培)双季稻科学管理技术。

1969年,公社派杨锦良等8人去苏北邗江、六合两县推广旱改水双季稻高产栽培技术获得成功。连续三年被当地政府通报表扬。

1970年,公社选派20多名老农赴射阳、盐城两县的豆桥、红桥两公社推广旱改水,种植三熟制获得高产丰收。

1972年到1974年,连续三年公社选派10名有丰富经验的老农去太仓县岳王等公社进行旱改水,种植三熟制获得成功,同时为当地群众传授水稻高产栽培经验。

1974年,从常熟县聘请了3位师傅到望亭传授刺绣技艺,全公社150多名绣女参加技术培训。

1976年,吴县农业局挑选望亭杨锦兴等13名农业技术骨干,赴四川省乐山县推广苏州水稻高产栽培经验。

1977年,黄埭公社选派四名河蚌育珠能手到望亭公社东方红等大队传授河蚌育珠嫁接技术。

1978年,望亭选派10多名种田能手去江西省进行水稻高产示范田种植试验,并获得成功。是年,公社党委副书记张亚山率领一批青年技术骨干去胜浦公社协助进行农业技术的推广。

1979年,从浙江黄岩聘请四名“抽拉刀”师傅到望亭各大队传授刺绣和服抽纱技术,共培训绣女200余名。

1987年,望亭镇卫生院葛培基医师在重庆市参加《全国非药物治疗法》学术会议,在会上作了《降压保健操》示范报告,受到医学同仁们的好评,并获得全国“金怀”荣誉奖。

1990年,望亭镇卫生院葛培基医师参加河南省南阳市《中华儿女传统国际学术交流会》,在会上作了《艾灸加敷四生散软膏治疗肱骨外上髁鞘炎100例》学术交流发言,获得优秀论文奖。

19924月,望亭镇政府副镇长蒋兴元参加县外事办组织的去日本考察草莓栽培技术和深加工技术活动。

1993年,葛培基医师到北京参加首届“光明杯”中医药经验交流会,会上作了《挑刺法医治麦粒肿80例》学术报告,荣获“全国优秀论文”三等奖。

1997年,望亭镇农技推广站周根男的抛秧技术在吴泗泾村百亩高产示范方获得成功,并在吴县市科技大会、苏州市农业科技大会上作工作经验交流发言。

三、科技示范

1983年,杨锦兴等4位种田能手被县政府树为县级示范户。镇级示范户26户,村级示范户240户。

1988年,望亭镇政府在堰头村建立丰产示范方,1992年在奚家村建百亩丰产方。1994年,改在迎湖村7组建县级丰产方,沟、渠、路、机房等设施齐全。1997年,牡丹村投资100万元建立千亩丰产示范方,1998年吴县市在项路村建立现代化高科技千亩示范方。1988年至2000年,全镇共有示范田2500亩,示范田覆盖率达85%,示范田亩产量均高于全镇平均亩产量,其中1993年水稻示范田亩产642公斤,镇平均亩产540公斤,平均高出102公斤;三麦示范田亩产3205公斤,镇平均亩产275公斤,示范田每亩增产445公斤。1998年,千亩丰产示范方水稻平均亩产6512公斤,镇平均亩产601公斤,示范田每亩增产502公斤。该年三麦因灾减产,示范田平均亩产245公斤,全镇平均亩产153公斤,示范田每亩增产92公斤,增产6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